- 年份
- 2024(6324)
- 2023(9609)
- 2022(8233)
- 2021(8007)
- 2020(6941)
- 2019(16460)
- 2018(16310)
- 2017(31570)
- 2016(17139)
- 2015(20151)
- 2014(20038)
- 2013(20266)
- 2012(19228)
- 2011(17364)
- 2010(17523)
- 2009(16719)
- 2008(17049)
- 2007(15607)
- 2006(13494)
- 2005(12406)
- 学科
- 济(75647)
- 经济(75561)
- 业(52892)
- 管理(52852)
- 企(44701)
- 企业(44701)
- 方法(37835)
- 数学(33786)
- 数学方法(33483)
- 财(24664)
- 中国(21387)
- 制(19791)
- 农(18663)
- 贸(17156)
- 贸易(17148)
- 易(16774)
- 务(16643)
- 财务(16611)
- 财务管理(16565)
- 企业财务(15827)
- 银(14588)
- 银行(14562)
- 学(14468)
- 业经(14239)
- 体(14217)
- 行(13908)
- 融(13416)
- 金融(13414)
- 体制(12075)
- 农业(11925)
- 机构
- 大学(259432)
- 学院(254220)
- 济(112574)
- 经济(110440)
- 管理(96673)
- 研究(89024)
- 理学(82559)
- 理学院(81649)
- 管理学(80397)
- 管理学院(79920)
- 中国(72649)
- 京(55593)
- 财(54007)
- 科学(52036)
- 所(45898)
- 财经(42838)
- 农(41807)
- 研究所(41362)
- 中心(41040)
- 经(39124)
- 江(37162)
- 北京(35935)
- 经济学(35877)
- 业大(35406)
- 农业(33173)
- 经济学院(32449)
- 财经大学(32030)
- 范(31439)
- 院(31294)
- 师范(31127)
- 基金
- 项目(160240)
- 科学(125812)
- 基金(119094)
- 研究(115354)
- 家(103883)
- 国家(103080)
- 科学基金(87483)
- 社会(74718)
- 社会科(70847)
- 社会科学(70827)
- 基金项目(62363)
- 省(58254)
- 自然(56156)
- 自然科(54896)
- 自然科学(54878)
- 自然科学基金(53970)
- 教育(53087)
- 资助(50759)
- 划(50617)
- 编号(45368)
- 成果(38337)
- 部(37970)
- 重点(36186)
- 发(33224)
- 教育部(32685)
- 创(32258)
- 国家社会(31642)
- 中国(31321)
- 科研(31244)
- 大学(30989)
- 期刊
- 济(121740)
- 经济(121740)
- 研究(77371)
- 中国(49723)
- 财(45117)
- 学报(40559)
- 农(37338)
- 科学(36700)
- 管理(35290)
- 大学(30710)
- 学学(28886)
- 融(27752)
- 金融(27752)
- 农业(25115)
- 财经(22451)
- 教育(22094)
- 经济研究(20593)
- 技术(20335)
- 经(19260)
- 业经(16873)
- 贸(16824)
- 问题(16604)
- 国际(15311)
- 业(15144)
- 世界(14072)
- 技术经济(13351)
- 统计(12776)
- 版(12278)
- 理论(12261)
- 财会(12035)
共检索到387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葛和平 曹家和
在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兴起的背景下,本文针对有关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监管问题,通过博弈论模型探讨了促使外资在并购中减少违规行为的因素。最后,本文指出:完善中国外资并购的相关法规、建立完善的监管者激励机制以及加强对外资的监管力度是解决我国外资并购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
外资并购 监管 上市公司 博弈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香丽 孙绍荣
对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管,是规范市场秩序,保证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从监管机构监管的成本和上市公司的违规成本出发,分析监管机构监管的概率和公司违规的概率。设计合理的监管成本、监管次数与上市公司的成本与违规时的罚金是实现有效监管的前提之一。
关键词:
证券市场 监管 上市公司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文贵 邵毅平
论文通过手工收集中国证监会各派出机构2009—2019年的监管信息公开数据,检验发现,监管信息公开越多,上市公司涉及违规的可能性越小,违规次数显著更少;这种抑制效应主要存在于民营企业。区分监管信息类型后发现,前述抑制效应主要源自规范性监管信息公开,而不是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监管措施类信息公开。区分违规主体后发现,监管信息公开能显著抑制公司和大股东的违规行为,但对高管人员违规没有显著影响;同时,监管信息公开能显著减少公司经营违规,但对信息披露违规没有显著影响。大股东行为、内部控制在监管信息公开和公司违规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但监管信息公开未能通过改善信息披露质量而影响公司违规行为。相关影响后果检验还发现,监管信息公开在抑制公司违规的基础上能显著增加公司专利申请的数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福龙 毕世宏
文章主要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进行了分析 ,认为必须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建立健全法规 ,改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等 ,才能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稳步发展。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违规行为 金融监管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朱春艳 伍利娜
近年来,不断有上市公司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一会两所")处罚,国内外研究上市公司被处罚方面的文献主要集中于上市公司被处罚后股票市场的反应,甚少有研究涉及上市公司被处罚后审计师的反应: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时是否更加谨慎,是否会要求更高的审计费用?通过对2001—2007年被"一会两所"处罚过的上市公司的审计师的反应发现,审计师在上市公司被处罚当年及之后的年份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更高,并且要求更高的审计费用,但是处罚程度并没有对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及要求的审计费用造成显著影响。除此之外,我们发现上市公司被处罚当年,审计师的反应程度最强烈,出具非标准...
关键词:
违规 审计意见 审计费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文华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监管执法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本文在综述上市公司强制信息披露监管理论及我国信息披露监管制度演进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执法情况及存在的法规制度设计偏差、监管执法就事论事、监管执行错位、执法周期长、执法成本高昂、民事司法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修改完善证券法规、大幅增加违法违规成本,以信息披露为抓手、建立综合查办与防控机制,监管执法归位尽责、查处到位,强化民事、司法惩治等加强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监管执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 违法违规 监管执法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徐经长 王玲
本文对近年来由于会计违法违规行为而受到监管机构处分、处罚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探寻其中的特征和规律,进而对那些"潜在"的违法违规公司的预警识别和监管防范提供有益的参考。文章还对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以后的主要变化和未来监管重点进行了分析,并对政府监管部门更有效地配置监管资源和提高监管效率提供了相关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陈震
最近,关于草原兴发的报道不断出现在各大财经媒体上。2006年5月24日,《南方都市报》刊登文章《草原兴发承认做假账》。6月8日,草原兴发接到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的调查书。7月5日,《证券时报》刊登了《草原兴发被深圳交易所强制复牌》的消息。7月12日,《上海证券报》刊登了《关于对内蒙古草原兴发股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金丽国 黄凌翔
中央与地方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过程中存在着违规—监管的博弈。通过分析纯策略纳什均衡和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两种情况,发现存在"激励悖论"现象,监管成本较高是导致地方政府违规的重要因素,未来应采取改革财政分配制度、引入更先进的监管技术手段等方式促使地方政府遵循中央政策。
关键词:
土地 节约集约利用 违规—监管 博弈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徐军辉 王华
本文以1998~2004年进行配股并且在配股后三年内受到证监部门处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配股违规行为事后监管的市场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配股当年以及配股三年内均存在违规行为的上市公司受罚时有显著的负效应,违规后两年以上被发现的上市公司受罚时有显著的负效应,其他的违规行为受罚时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市场反应。由此可见,证监部门对违规配股上市公司的事后监管并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即使有作用其效果也甚微。
关键词:
配股公司 违规 市场反应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玲
本文尝试以我国历年来因发生会计违法违规行为而受到监管机构处罚及处分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会计违法违规行为及监管机构的监管措施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违法违规行为的本质原因,最后对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效率和效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军伟
频频发生的上市公司违规实际上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博弈的结果。违规上市公司涉及的利益主体主要是控股股东、中小股东与监管者,他们之间的博弈是不完全、非合作博弈。本文建立了违规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监管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发现了影响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违规概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制度安排、违规成本与监管力度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治理结构、立法保护利益相关者利益、实施对监管者监管等有效治理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辑 胡春阳
鉴于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和内幕交易的危害,本文用博弈论的方法对上市公司质量欺骗的行为和监管机构的监管行为进行了分析,得到的均衡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质量欺骗行为是不可避免的。文章同时分析了一些关键因素诸如惩罚系数、监管成本、质量欺骗额对均衡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少质量欺骗发生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质量监管 博弈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芬莲 程安林
本文主要运用博弈论的概念和方法,构建了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与监管的博弈模型,在对其博弈均衡求解的基础上,分析制约博弈双方行为的关键因素,并结合会计监管博弈模型,提出了遏制和消除会计造假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会计监管 监管博弈 混合战略 纳什均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