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85)
2023(7295)
2022(6030)
2021(5430)
2020(4485)
2019(9990)
2018(9473)
2017(18781)
2016(10031)
2015(10529)
2014(10178)
2013(10217)
2012(9405)
2011(8421)
2010(8150)
2009(7465)
2008(7250)
2007(6470)
2006(5498)
2005(4675)
作者
(30820)
(25757)
(25676)
(24067)
(15945)
(12391)
(11404)
(10106)
(9660)
(8880)
(8850)
(8332)
(8180)
(7920)
(7890)
(7840)
(7817)
(7739)
(7390)
(7274)
(6571)
(6314)
(6223)
(5853)
(5736)
(5651)
(5579)
(5428)
(5154)
(5078)
学科
(49024)
经济(48987)
(29330)
管理(28363)
(23174)
企业(23174)
方法(20085)
数学(17933)
数学方法(17849)
(12620)
业经(11600)
产业(10818)
中国(10348)
地方(10126)
(10092)
(8997)
贸易(8996)
(8745)
(8575)
技术(8547)
农业(8525)
(8014)
结构(7392)
环境(6821)
(6355)
(6281)
财务(6277)
财务管理(6269)
地方经济(6139)
企业财务(6029)
机构
学院(146381)
大学(145504)
(67189)
经济(66301)
管理(57959)
理学(51579)
研究(51234)
理学院(51039)
管理学(50301)
管理学院(50068)
中国(36100)
科学(32533)
(30953)
(29213)
业大(26854)
(26051)
(25982)
农业(24876)
研究所(24228)
中心(22423)
财经(21995)
经济学(21375)
(20372)
(20160)
经济学院(19667)
(18490)
北京(17585)
经济管理(17052)
农业大学(16892)
财经大学(16576)
基金
项目(107738)
科学(85480)
基金(80565)
(72869)
国家(72315)
研究(72116)
科学基金(61683)
社会(49752)
社会科(47601)
社会科学(47592)
基金项目(43795)
(42561)
自然(40737)
自然科(39832)
自然科学(39819)
自然科学基金(39188)
(35691)
资助(31330)
教育(31269)
编号(25755)
重点(24623)
(24595)
(23545)
(23449)
创新(21982)
国家社会(21761)
计划(21469)
科研(20809)
(20405)
教育部(19813)
期刊
(67630)
经济(67630)
研究(37564)
学报(28096)
(27065)
科学(25200)
中国(22961)
大学(20543)
学学(20153)
管理(20108)
(18620)
农业(18248)
业经(12558)
经济研究(12063)
财经(10944)
技术(10499)
(10394)
金融(10394)
问题(9866)
(9674)
(9619)
科技(8369)
商业(8279)
技术经济(8078)
业大(7841)
(7514)
(7297)
(6944)
统计(6789)
农业大学(6722)
共检索到197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丽蔷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进中,外资不仅提高了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还推进了工业化进程。同时外资对东北产业结构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如加大了三次产业的不协调、扩大了三次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因此,在利用外资过程中,依据东北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采取提高外资的关联度、引导外资投向优势主导产业、基础产业、限制投向一般加工业的战略来优化产业结构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丽蔷  
改革开放以后,东北老工业基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上升,这一转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中FDI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阶段性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外资工业推动了东北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进程、外资工业的结构倾斜促进了东北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FDI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高于对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虽然东北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在全国居中下游水平,但FDI对东北产业结构演进具有牵引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淑娟  
本文首先结合与广东省以及全国总体情况的比较,分析FDI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局部调整模型对FDI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进中的作用和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与广东省以及全国的总体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论认为:FDI在促进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其产业结构的不协调;FDI对东北第三产业的投资存在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FDI对东北第一产业的发展和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金成晓  任妍  
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调整的依据以及主导产业选择的方向、基准与具体选择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证分析,证明了在WTO背景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应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优先选择发展的主导产业。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张庆君  王维国  
现代经济增长的过程,是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相互促进、相互联系、不断发展的过程。结合当前我国的区域发展重点之一,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从区域层次研究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采用动态经济计量学中协整和方差分解的分析方法,利用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的不变价格数据,对其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效应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有利于我们得出较有价值的结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田硕  李普伶  邢永亮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制造、钢铁、石化等产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同时也具备了较强的科研能力。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实施的深入,深入挖掘和整合东北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强化自主创新活动,通过优化技术结构、发挥不同技术之间的关联效应,加速主导产业的升级、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促进新兴产业的出现,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妍妍  吕婧  
传统产业升级理论无法解决中国企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体系下产业竞争力提升困境。造成这一困境的因素很大程度上是忽略了微观层面的产品空间结构建构。本文运用小世界网络等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对产品空间结构与产业升级之间内在关联的研究,分析我国东北装备制造业产品空间结构分布特征、显示性比较优势现状,揭示产业升级困境的成因;通过对产品空间上产品的临近性与产品空间密度的测度,揭示我国产业升级中未来产品空间结构重构的方向、路径,从而提出东北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娟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产业集聚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逐步自发形成的,而东北老工业基地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自发形成的很少,且大部分是在政府主导下形成的。因此,学术界对该地区制造业集聚的研究一直游离于产业集聚理论与实证研究之外。地级市级以上为研究的地理单位,运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寻求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内在动力和外部资源有机结合的制度路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付晓东  
产业集群被证明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式、新的推动力;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新的空间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在国外、国内一些地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它能否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运用并发挥其巨大的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笔者通过分析产业集群理论与已有区域经济理论的异同,认为产业集群能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军,李明珠,黄宁辉  
传统产业衰退、新兴产业发育迟缓的产业空洞化问题正困扰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文章分析了产业空洞化对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并通过分析该问题的形成机理,揭示出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和外部需求变化引起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衰退,通货紧缩、企业自我发展能力薄弱、经济要素流动性差、民间投资主体缺位则导致了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面临外部环境变化的弹性不足。进而针对这些因素,提出通过体制、科技、投融资、市场等方面的创新,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弥补新旧产业衔接的"空洞"。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马延吉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进入新世纪以来,仍然是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产业集聚机制的角度探讨老工业基地优势发挥与竞争力提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产业集聚机制研究是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研究的切入点。体制创新是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有效途径,也是难点,而固有的工业结构特征,也成为社会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因此,要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演替,同时发展多产业部门,发展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产业,发挥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互促进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毅  綦良群  于丽艳  
产业空间协调既是从区域的整体协调角度来审视区域产业发展,又是以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整合化为目标来促进区域发展,它强调了区域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能力和协同效应。文章系统地阐述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空间协调的背景,深入地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空间协调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空间协调的路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金成晓  李军睿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趋突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必须要大力培育和发展该地区的民营经济。对东北地区产业 ,特别是工业产业集聚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民营资本除了进入具有集聚效应和集聚潜力的产业外 ,还可以进入与这些产业相关的公共中间产品行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雄  朱华友  张理华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空间结构问题有:产业空间联系缺乏、区域协作程度低下、企业空间组织结构性缺失等。因此,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产业区位的重构是必然的:结合国有企业改制与重组、工业园区的调整、老工业区的搬迁、招商引资等方式,对资源实行空间重新组合,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重构的目标是促进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培育良好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铁西老工业的搬迁和长春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配套产业的建设两个案例的分析,为东北老工业的产业区位重构提供实证指导。最后进一步思考了产业区位重构应该注意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