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12)
- 2023(5097)
- 2022(4196)
- 2021(4286)
- 2020(3695)
- 2019(8854)
- 2018(8867)
- 2017(18387)
- 2016(9799)
- 2015(11474)
- 2014(11627)
- 2013(11240)
- 2012(10149)
- 2011(9059)
- 2010(9473)
- 2009(8965)
- 2008(9314)
- 2007(8419)
- 2006(7723)
- 2005(7439)
- 学科
- 济(40859)
- 经济(40807)
- 业(29495)
- 管理(29402)
- 企(26537)
- 企业(26537)
- 方法(23218)
- 数学(21312)
- 数学方法(20760)
- 银(17108)
- 银行(16963)
- 制(16544)
- 行(15661)
- 财(12198)
- 融(10255)
- 金融(10254)
- 度(9970)
- 制度(9960)
- 中国(9891)
- 业务(9826)
- 农(9192)
- 务(9011)
- 财务(8969)
- 财务管理(8953)
- 企业财务(8573)
- 银行制(8466)
- 业经(8027)
- 理论(7589)
- 体(7586)
- 体制(6488)
- 机构
- 学院(138777)
- 大学(138591)
- 济(56721)
- 管理(56070)
- 经济(55390)
- 理学(47157)
- 理学院(46740)
- 管理学(45626)
- 管理学院(45394)
- 中国(41394)
- 研究(41248)
- 财(30530)
- 京(29346)
- 财经(23601)
- 科学(23059)
- 银(22189)
- 江(21809)
- 经(21316)
- 银行(21283)
- 中心(20906)
- 所(20824)
- 行(19868)
- 农(19402)
- 北京(19295)
- 州(18534)
- 研究所(18120)
- 财经大学(17794)
- 经济学(17092)
- 业大(16939)
- 融(16072)
- 基金
- 项目(82751)
- 科学(65365)
- 基金(60501)
- 研究(60411)
- 家(51277)
- 国家(50910)
- 科学基金(45012)
- 社会(37504)
- 社会科(35706)
- 社会科学(35692)
- 省(31918)
- 基金项目(30922)
- 自然(30158)
- 教育(29599)
- 自然科(29568)
- 自然科学(29564)
- 自然科学基金(29027)
- 资助(27771)
- 划(26762)
- 编号(25137)
- 成果(20848)
- 部(18502)
- 重点(18343)
- 课题(17229)
- 创(17037)
- 教育部(16442)
- 大学(16240)
- 发(16059)
- 人文(16025)
- 科研(15931)
共检索到223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春英 贾宁 张玉青
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将于2007年全面开放银行业。为了抢占有利形势,许多外资银行已通过参股中资银行的方式开始了战略布局。本文研究认为,此举有利于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但目前相关法律和管理办法的缺位,既限制了被参股行业务拓展的可操作性,也易给宏观调控带来隐患。因此,管理部门应秉承审慎监管的原则,抓紧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关键词:
外资银行 参股 监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景斌
本文讨论了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主要定价模型 ,分析比较了适合外资参股的市盈率 (P/E)、市净率 (P/B)和现金流折现 (DCF)等模型及其扩展。研究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定价问题对进一步深化我国商业银行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 ,加快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关键词:
外资 参股 银行 定价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静琦 温珂
外资银行通过参股中资银行 ,可以规避现有的业务限制 ,迅速获得全面开展人民币业务的资格 ,是其进入中国市场的捷径 ;与此同时 ,中资银行通过外资参股必将加快金融管理理念的更新和管理技巧的提高 ,为迎接全新的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在这种互抛绣球的意愿下对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认为入市后这种参股行为是符合双方要求的可行方案 ,具有双赢效应。
关键词:
参股 WTO 外资银行 中资银行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曹雪锋 贾润军
近期,关于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否会影响中国金融安全的讨论颇多,但研究者在讨论时所使用的金融安全概念较为模糊,不利于正确理解两者之间关系。本文从界定金融安全的概念入手,澄清了金融安全的学术含义及当前人们所关心的金融安全问题,之后对目前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情况进行介绍,通过对我国的引资政策和相关数据的深度分析得出结论,认为不应该对中国金融安全过分担忧,而阻碍通过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促进银行业改革的战略。
关键词:
境外战略投资者 金融安全 银行改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博 宋成 刘家松
本文基于外资参股基本特征与股权结构特征的双重视角,检验了2007—2015年61家商业银行外资参股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表明,外资参股与否、外资持股比例均与银行风险承担负相关,股权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承担正相关,股权制衡度与银行风险承担负相关,外资参股强化了股权制衡度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本文将为制定合适的外资参股政策以降低中资银行的风险承担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彦廷 余露
如何保持足够的金融控股权,又能与外国战略投资者实现合作共赢,已经成为中资银行在引入战略投资者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首先从外资入股对中资银行效率的影响入手,理清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结合银行效率理论和财务评价体系,借助聚类分析的方法,建立实证模型,通过回归分析最终得出外资入股对中国银行业效率影响不是很显著的结论。并且,据此提出加强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扩大引进外资数目、改革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及健全境外机构投资者机制等建议,有助于政府监管部门和中资银行的决策层更好地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外资入股 战略投资者 银行效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孔艳杰 孙兆斌
本文选取被外资参股的16家银行作为研究样本,运用stata10.0软件利用这16家银行来自bankscope数据库的2005-2007年面板数据对外资银行股权进入与中资银行效率的联动效应进行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股权比例对反映被参股中资银行盈利能力的三个指标平均资产回报率(ROAA)和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ROAE)、净利息边际(NIM)的影响不大,外资银行股权进入的作用仍然非常有限,不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可能显著促进中国银行业效率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外资机构抛售中资银行H股所带来的影响,并探索中国银行业开放的多元化路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凯 黄国安 方俊锋
创新是金融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是推动商业银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不同的银行在金融创新上采取的模式也各有不同,具体而言有:模仿创新、自主创新以及合作创新。本文从金融集群的角度,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上海金融集群内中资银行的金融创新模式展开分析。通过对三种金融创新模式的博弈研究,得出在目前的情况下,中资银行适合采用合作创新模式。
关键词:
金融创新 金融集群 博弈论 合作创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曼怡
中国加入WTO后 ,如何提高中资银行的竞争力已成为中资银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另一方面 ,外资银行面对中资银行具有的本土化和政府扶植的优势 ,如何获得更大的利益也成为其关注的一大问题。本文认为 ,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进行竞争性合作。在具有竞争力的方面竞争 ,在具有共同利益的方面合作 ,以竞争求合作 ,以合作求竞争 ,共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把中国金融市场的“蛋糕”做大 ,使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都能够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从而实现二者的“双赢”。
关键词:
中外资银行 竞争 合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怀邦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经历百年一遇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阵痛之后,全球金融体系面对已发生深刻变化的世界经济基本格局,开始了危机后的秩序重构与整合。英国《银行家》杂志近期公布的2010年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显示,全球银行业呈现"西方既白东方更亮"、新兴经济体银行快速崛起的特点,特别是中国银行业的表现引人注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闻德锋
外资投资入股东道国银行业的准入资格,世界各国都做了明确规定。我国有关外资投资入股中资银行的准入资格监管制度存在诸多缺陷,需要从立法体例、监管目标、具体标准的选择以及许可的撤销等方面进行完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国欣
从制度、经营指标等方面对中资银行的优劣势进行分析 ,并进一步剖析其中的脆弱性因素 ,又从外资银行的角度分析其可能采取的竞争策略 ,以便中资银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竞争方略。
关键词:
中资银行 外资银行 竞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苑春
目前中资银行创新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新主要靠外力推动,自主创新意识不强;二是创新产品和服务大多是对外资银行产品和服务的简单"复制",缺乏根据客户实际需求的变化进行再创的意识。中资银行要想获取市场先机,提升核心竞争力,还需提高创新的科技含量,加大创新的"不可复制性"。本文从博弈角度对中外资银行的市场行为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给中资银行的创新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开放经济 博弈 外资银行 金融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