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19)
2023(8210)
2022(6084)
2021(5144)
2020(3971)
2019(8575)
2018(8310)
2017(16098)
2016(8766)
2015(9598)
2014(9784)
2013(9184)
2012(8052)
2011(7281)
2010(7177)
2009(6524)
2008(6384)
2007(5740)
2006(5166)
2005(4802)
作者
(25363)
(21229)
(20926)
(20137)
(13428)
(9985)
(9474)
(8123)
(8061)
(7251)
(7226)
(7095)
(6742)
(6697)
(6607)
(6472)
(6348)
(6133)
(6073)
(6031)
(5219)
(5060)
(5046)
(4795)
(4741)
(4605)
(4586)
(4462)
(4174)
(4107)
学科
(46521)
经济(46479)
管理(22576)
(20085)
中国(16595)
地方(16240)
方法(14442)
(13986)
企业(13986)
数学(12770)
数学方法(12654)
(11783)
业经(10538)
地方经济(8777)
农业(8422)
(7946)
环境(7848)
(7578)
城市(7527)
(6916)
产业(6907)
(6482)
(6261)
金融(6260)
发展(5986)
(5977)
城市经济(5752)
(5662)
银行(5655)
理论(5549)
机构
学院(127351)
大学(126378)
(55308)
经济(54093)
管理(46178)
研究(46001)
理学(40104)
理学院(39536)
管理学(38829)
管理学院(38582)
中国(32613)
科学(28489)
(26853)
(23200)
(22280)
研究所(20497)
中心(20202)
(19149)
财经(19061)
(19002)
(18976)
师范(18834)
经济学(18531)
(17462)
(17406)
业大(17300)
经济学院(16907)
北京(16155)
师范大学(15521)
(15391)
基金
项目(91761)
科学(74734)
基金(68209)
研究(66430)
(59743)
国家(59317)
科学基金(51926)
社会(46252)
社会科(44065)
社会科学(44055)
基金项目(36472)
(35901)
自然(31870)
自然科(31208)
自然科学(31202)
自然科学基金(30587)
(30246)
教育(29354)
编号(25514)
资助(25496)
(22024)
重点(21303)
国家社会(20495)
(19574)
成果(19171)
(18634)
发展(18268)
课题(18205)
(17999)
创新(17600)
期刊
(60596)
经济(60596)
研究(39657)
中国(23005)
学报(18679)
科学(18599)
(17625)
管理(16521)
(15642)
大学(14216)
学学(13503)
教育(12568)
农业(12152)
技术(10694)
(10627)
金融(10627)
经济研究(10345)
问题(10135)
业经(10111)
财经(9324)
(8235)
城市(7568)
(7490)
资源(7416)
现代(6912)
商业(6465)
(6350)
(6119)
技术经济(5957)
科技(5780)
共检索到184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龙飞  程永生  
本文首先分析了外资区域聚集化对区域城市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和城市现代化对外贸区域聚集化的拉动作用,最后以江苏省南通市的实际数据资料对二者的联动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戴卫明  陈晓红  肖光华  
产业集群的形成由产品运输成本、企业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函数、区域效应和聚集效应等因素决定 ,当运输成本高于一定数值时 ,聚集不能形成。当运输成本低于这一数值时 ,则存在产业聚集现象 ;聚集虽很可能发生于有区域效应的地区 ,但聚集效应足够大时 ,聚集也可以发生于缺乏区域效应的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军  徐康宁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从收入和消费两个方面研究产业聚集对区域居民福利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人力资本水平、资本投入和对外开放制度的条件下,产业聚集显著影响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产业聚集与居民福利水平存在"U型"关系,其对福利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只有产业聚集程度高于某个"门槛值"时,产业聚集对居民福利才有促进作用。以此为基础,结合中国产业聚集空间异质性特征,推导出居民福利的地区性差距将不断扩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健君   彭子奇  
本文以统一市场为背景,来说明一个地区或区域经济上获得较迅速发展的关键是货币的区域聚集. 一、区域货币聚集效应统一市场一般指一种商品或劳务只有一个价格或具有极强的趋于一个价格的趋势的市场. 本文所说的统一市场还有另一重要规定,即在该市场中只使用同一种货币.详细一点说,统一市场在空间上,是由许多区域组成的,但商品或劳务的流动不受人为阻滞,交换过程中不会出现不同区域的货币兑换问题,即不存在汇率问题.这样一个统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史瑛  
本文基于金融地理的视角,采用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方法,探究近年来货币政策对各省区信贷投放的不对称影响。结果显示,地理空间效应对国内区域信贷影响显著,我国区域信贷投放表现出区域聚集和地域依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表明,现行货币政策的统一性形成了明显的区域差异,降低了货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货币数量控制政策和价格控制政策,对区域信贷投放作用效果并不一样,甚至可能相互削弱、抵消,其背后是商业银行微观行为的结果。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巧良  连晓璐  
将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划分为经营违规和信息披露违规,以2012—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logit回归发现: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与区域腐败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区域的腐败程度越高,上市公司越容易发生违规行为,这种情况在市场化进程较高的地区更明显;上市公司所在地的政治环境指数对违规行为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上市公司所在地的税费负担指数在一定程度上"滋生"违规行为,同时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更显著。本研究丰富了反腐败及其领域的文献,为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冠凤  
本文主要阐述金融集聚、FDI技术溢出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从实证角度证明通过金融功能的深化及FDI溢出效应,促进区域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如果某地区FDI溢出程度高,金融集聚特征明显,则该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较快。基于对中国31个省份的金融聚集、FDI技术溢出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变动和区域经济差距变动趋势之间存在着一致性,产业结构优化与金融集聚、FDI技术外溢、承接国际投资转移具有很强的正相关。金融集聚、投资规模、技术创新溢出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金融集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林  刘兵  于树江  
本文通过对2006-2010年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524篇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首先提取出与区域人才聚集效应相关的367个分析单元;其次,结合已有研究,将区域人才聚集效应划分为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共识别归纳出5类16种效应,编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升级效应和带动效应分别是时空两个维度中最显著的聚集效应,反映出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共赢关系;最后,根据内容分析结果,得出了关于促进区域人才聚集正向效应、预防负向效应的结论与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冲槐  张蔷薇  
本文分析了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支持能力的影响因素,构建出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支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复合DEA分析法对青岛市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支持能力进行评价,找出目前青岛市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彩虹   梁宏志  
文章以2016年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设立这一准自然实验作为数字经济代理变量,利用2008—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评估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区域创新的发展,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通过提升研发投入水平和金融深化水平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特大城市和东部地区的区域创新效应更加显著,同时高研发投入强度的地区也更加受益于政策的实施。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因果  
本文利用1997-2003年中国17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通过一个包含城市产业差异的聚集经济函数,实证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就业结构、聚集经济对区域城市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集经济与区域城市产业结构关联性存在差异;东部城市密集人口引致了城市生产率的降低。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芮雪琴  李亚男  牛冲槐  
借鉴产业聚集指数,本文建立了科技人才聚集空间结构系数来反映科技人才聚集的变化态势。并据此应用DEA-Tobit两步法,基于2003—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中国科技人才聚集的区域演化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创新效率整体水平不高,经济发达地区整体上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人才聚集强度与科技人才聚集均衡度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科技人才聚集规模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负向影响,主要因为当前的科技人才聚集规模与区域创新效率不匹配,经济发达地区科技人才过度聚集,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人才聚集不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孟金环  
本文基于2010-202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对区域物流能力与流通业韧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考察了产业聚集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区域物流能力能够显著增强流通业韧性,并且产业聚集在区域物流能力和流通业韧性的关系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据此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因地制宜制定物流能力建设总体布局,通过提升区域物流能力增强流通业在不确定环境下的韧性;二是引导流通业融合,为流通业集群化发展创造条件。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曹萍萍  李铭洋  
近年来,关于城市人群聚集区域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问题的研究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城市人群聚集区域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相关文献的分类总结,从聚集人群的心理及行为研究、人群聚集风险分析研究、聚集人群的疏散研究等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同时对未来人群聚集区域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针对城市人群聚集区域的多部门协同应急研究以及公共安全应急预案的生成方法研究是未来的重要研究课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沈在宏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使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核心理念。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使地理相邻地区外化为一个发展整体,以取得较明显的规模经济和降低过高拥挤成本的"双赢"。目前江苏产业的空间发展正处于倒U形曲线的后半段,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有利于实现苏南、苏中、苏北的协调发展与共同发展。该文以经济地理的研究为视角,探讨了江苏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如何实现空间效率与公平的双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