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37)
2023(9201)
2022(7894)
2021(7191)
2020(6360)
2019(14643)
2018(14060)
2017(27782)
2016(14483)
2015(15913)
2014(15506)
2013(15568)
2012(14922)
2011(13572)
2010(13947)
2009(13097)
2008(13126)
2007(11912)
2006(10821)
2005(9692)
作者
(42611)
(35547)
(35270)
(33848)
(23260)
(17117)
(16154)
(13717)
(13662)
(13127)
(12105)
(11991)
(11679)
(11599)
(11462)
(11287)
(10495)
(10463)
(10418)
(10228)
(8970)
(8830)
(8820)
(8288)
(8102)
(8011)
(8005)
(7813)
(7345)
(7075)
学科
(65737)
经济(65662)
管理(45094)
(43882)
(35362)
企业(35362)
方法(31565)
数学(28741)
数学方法(28421)
(20233)
(17210)
中国(16681)
(12654)
(12651)
贸易(12648)
财务(12623)
财务管理(12594)
(12401)
(12287)
企业财务(12174)
地方(11766)
业经(11729)
农业(11603)
(11569)
(11043)
(10569)
金融(10569)
(10187)
银行(10160)
(9683)
机构
大学(213383)
学院(209750)
(93582)
经济(91818)
管理(80657)
研究(74178)
理学(68843)
理学院(68177)
管理学(66996)
管理学院(66619)
中国(57576)
(47397)
(44574)
科学(41770)
(37396)
财经(36421)
(34957)
中心(33931)
研究所(33255)
(33191)
(33188)
经济学(29395)
业大(29370)
北京(28606)
农业(27420)
(27291)
财经大学(27082)
经济学院(26580)
(25746)
(25532)
基金
项目(136112)
科学(107634)
基金(100910)
研究(98771)
(88268)
国家(87558)
科学基金(75012)
社会(63562)
社会科(60477)
社会科学(60461)
基金项目(51591)
(51093)
自然(48990)
自然科(47729)
自然科学(47708)
自然科学基金(46922)
教育(46894)
(43857)
资助(43807)
编号(37944)
成果(32499)
(31895)
重点(30970)
(28736)
(27828)
教育部(27815)
课题(27657)
大学(26985)
国家社会(26821)
科研(26256)
期刊
(102377)
经济(102377)
研究(67855)
中国(42509)
(37167)
管理(33802)
学报(32459)
(30562)
科学(29351)
大学(25421)
(25382)
金融(25382)
学学(23839)
教育(22519)
农业(20200)
技术(19612)
财经(19268)
经济研究(17727)
(16513)
业经(14832)
(14215)
问题(13629)
国际(12934)
(10939)
技术经济(10753)
统计(10426)
世界(10371)
理论(9402)
(9349)
(9307)
共检索到329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志远  刘丹  方枕宇  
本文利用我国颁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度量中国外资准入政策变化,以探究政府外资准入政策变化如何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利用2002年外商投资准入政策变化,结合1998—2006年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估计了政府外资准入政策的变化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我们发现,在2002年之后外资进入受到鼓励的行业外商投资企业数目年均增长率比2002年之前高出25.29%,其中约10.42—16.45个百分点的增长率来源于政府的外商投资准入政策变化的作用。这一结果表明,我国政府对外资采取的开放政策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宋红雨   侯贵生  
绿色低碳转型不可避免对劳动力需求造成影响。为了评估绿色信贷政策对劳动力需求的冲击效应,文章将2012年的绿色信贷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从理论上探究了该政策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机制。进一步,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同时,从内部企业特征、外部环境特征和城市特征角度讨论了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第一,绿色信贷政策显著降低了重污染企业的就业。第二,资本更新效应在绿色信贷政策和就业之间表现为遮掩效应。产出效应和融资约束效应在绿色信贷政策和就业之间存在中介效应。第三,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金融发展水平低、市场化水平低的企业中,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劳动力需求产生了更深的负面影响。此外,在城市产业结构水平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以及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中,绿色信贷政策对劳动力需求的负面影响更强。文章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包括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预期效应检验、控制重要政策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PSM-DID检验,稳健性检验结果均支持研究结论。文章具有启示意义,随着环境规制的继续加强,政府部门在考虑企业的减排目标时,也应考虑到其对就业的不利影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小腾  徐璋勇  
基于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利用外资准入政策放松的准自然实验构建DID模型,探讨了外资进入对资本错配的影响,并重点讨论了潜在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资进入显著加剧了资本错配程度,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影响机制的结果表明:外资进入的加剧资本错配效应主要来源于优惠政策引导,没有实施优惠政策的外资进入反而能够改善资本错配;外资进入在不同效率企业之间存在着非对称的生产率溢出效应,导致在位企业生产率分布的扩散,从而加剧了资本错配;外资进入会增强不同效率企业的生存能力,低效率企业并不会受到竞争效应而退出市场,进而导致企业生产率的分布不会趋于收敛,不利于改善资本错配。结论表明,政府在促进外资准入方面应该有所限制,应该以不造成资本错配为重要原则,即外资准入配套的优惠政策应该更加精准定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邹琳华  高波  赵奉军  
以限购为代表的住房需求管理政策是否应退出,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论文将住房限购政策抽象为针对"住房投资性需求推高房价"这一假设命题所进行的准自然实验过程,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尝试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对该准自然实验过程作了量化描述与实证分析。基于中国115个城市数据实证结果发现,在控制收入变量后,限购政策对限购城市房价的水平值无显著负面影响。实证结果支持了投资性需求是推高房价重要因素的命题,单纯扩大供给不足以平抑房价波动。住房需求管理政策不应被退出,但限购政策可能被更科学的需求管理或需求引导手段所取代。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骏宇  
本文在管制俘虏理论、古诺博弈模型等的基础上,以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制度为例,对我国引入FDI的制度变迁意义、FDI促进我国制度变迁的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模型化的分析。指出民企并不会由于垄断行业对外企开放而必然获得市场准入机会;并分析了在外企和民企之间的制度双轨制,以及垄断企业、外企参与寻租的数量、投入租金等对民企市场准入制度变迁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珮  吴珂晗  
工业企业投资规模是衡量地区经济增长的指标之一,而碳排放权交易系统(ETS)试点是否会因为减排约束导致企业出现对外投资转移而伴随着“碳泄漏”风险,是评估其实现减排效应、不影响试点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维度。在此背景下,论文基于2004—2015年31个省份和深圳市细分行业的相关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和三重差分法进行检验,结果证实ETS政策引致试点省市的对外直接投资,尤其是在碳排放量密集的行业,此外,市场化程度较低的省市对试点政策的投资转移效应更加敏感。基于所得结论,建议进一步完善试点地区碳交易体系制度设计和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提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质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珮  吴珂晗  
工业企业投资规模是衡量地区经济增长的指标之一,而碳排放权交易系统(ETS)试点是否会因为减排约束导致企业出现对外投资转移而伴随着“碳泄漏”风险,是评估其实现减排效应、不影响试点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维度。在此背景下,论文基于2004—2015年31个省份和深圳市细分行业的相关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和三重差分法进行检验,结果证实ETS政策引致试点省市的对外直接投资,尤其是在碳排放量密集的行业,此外,市场化程度较低的省市对试点政策的投资转移效应更加敏感。基于所得结论,建议进一步完善试点地区碳交易体系制度设计和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提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质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立勇  许明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6年个体水平数据为样本,从家庭人均纯收入、贫困发生率两个角度,借助DID方法研究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减贫效应,且为了提高研究结论稳健性,本文将基准DID模型扩展到连续型DID模型,并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借助分位数DID方法揭示精准扶贫政策的异质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村贫困居民具有明显的减贫效果,精准扶贫政策明显提高了家庭人均纯收入,降低了贫困发生率,且随着时间推移,扶贫效果具有持续性;从贫困发生率角度来看,精准扶贫政策对不同贫困发生率地区均存在显著减贫效果,精准扶贫政策是有效的,相比而言,贫困发生率越严重的地区,精准扶贫政策的效应越大;从家庭人均纯收入来看,精准扶贫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减贫效应呈倒U型变化,即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人口中的中间群体的收入提升效应最明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蕊  敖译雯  李智轩  
自2013年首个自贸区设立以来,历经8年光景全国已分批次设立了21个自贸区,构建了立体型开放经济新格局。文章基于2009~2017年省级年度面板数据,将设立自贸区视作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自贸区设立的外商投资效应进行评估,并运用一系列拓展检验方法解决稳健性、选择性和内生性等问题以巩固基本检验的可信度。研究发现,自贸区通过营商环境磁吸效应、降低准入便利效应和产业集聚沉淀效应的调节作用,显著正向促进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水平。当营商环境越好、外资准入门槛越低、产业集聚程度越高时,自贸区对外商投资水平的正向影响越大。在全球疫情冲击的当下,文章的研究结论为中国利用自贸区窗口"稳住外资基本盘"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未来自贸区的设立和发展提供了启示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程仲鸣  朱自超  张烨  
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实现实体经济更高质量和更可持续增长,是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以当前正在推进的国企民营化改革实践为准自然实验,本文重点考察国有企业民营化改制是否影响企业的研发投资。采用倍差分法(DID)模型,以沪深上市公司民营化改制企业为样本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在民营化改制后,企业研发投资意愿和强度显著提高,并且这种积极的正向效应具有可持续性;民营化改制企业高管持股占比越高,企业的研发投资增加越明显。进一步考察其效应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民营化改制企业是通过降低政治成本和代理成本的路径来影响研发投资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傅国林  潘雄锋  陈禹  
从信号理论出发,提出境外投资者可以作为信号帮助政府筛选企业从而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基于我国"沪港通"的准自然实验为本文提供了"干净"的实证场景,定量结果显示:沪股通标的的企业获得政府研发资助的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特别是在规模较小、处于高科技领域和无形资产构成较高的企业中。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基于此情景下的政府研发资助企业更可能高效地使用政府资助资金并提升企业绩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春艳  赵军  
基于2004~2019年中国266个地级市数据,实证分析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对中国在FDI“稳存量”与“扩增量”目标实现中的现实作用。研究发现: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对FDI流入具有促进效应;这种促进作用对中西部的城市与城市群中的城市更加强劲;负面清单缩减对FDI的促进效应不仅体现在“集约边际”扩展,更体现在“广延边际”扩展;市场化程度提升发挥了有效传导效应。因此,应继续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优化相关配套措施,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市场,从而更好地释放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对稳定利用FDI的政策红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姬潇涵  周定根  刘东华  
为探究节能低碳能否顺应制造业“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的战略目标,释放环保与经济双重红利,文章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制造企业出口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考察前端控制型环境规制影响出口绩效的效应和机理。研究发现:节能低碳政策显著改善了企业出口绩效,包括出口规模扩张、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和出口产品价格降低;机制检验揭示了节能低碳政策通过刺激企业技术创新作用于出口绩效;异质性分析表明,加工贸易企业对节能低碳政策更敏感,而市场竞争越激烈的行业,节能低碳政策对出口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据此佐证了发展中国家背景下的“强波特假说”,对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前端控制型环境规制具有政策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姬潇涵  周定根  刘东华  
为探究节能低碳能否顺应制造业“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的战略目标,释放环保与经济双重红利,文章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制造企业出口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考察前端控制型环境规制影响出口绩效的效应和机理。研究发现:节能低碳政策显著改善了企业出口绩效,包括出口规模扩张、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和出口产品价格降低;机制检验揭示了节能低碳政策通过刺激企业技术创新作用于出口绩效;异质性分析表明,加工贸易企业对节能低碳政策更敏感,而市场竞争越激烈的行业,节能低碳政策对出口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据此佐证了发展中国家背景下的“强波特假说”,对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前端控制型环境规制具有政策启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林凤   谢帆   刘杨  
在双碳目标战略时代背景下,探究低碳试点政策对家庭农场创业的溢出效应,对于加快乡村生态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20年间28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低碳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探究低碳政策对家庭农场创业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采取倾向匹配得分、工具变量等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低碳政策会对家庭农场新增创业数量造成冲击,该影响主要受到调整产业结构、制约经营规模和提升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低碳政策的冲击效应对种植业区、东部地区、粮食主销区以及非资源型城市尤为显著。进一步讨论发现:低碳政策的环保规制压力有利于弱质家庭农场的有序退出,助力“以量换质”目标;同时,低碳政策若与电子商务试点共同实施,则会削弱其对家庭农场创业水平的影响,提升乡村创业韧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