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82)
2023(19181)
2022(16269)
2021(15071)
2020(12743)
2019(28708)
2018(28291)
2017(54641)
2016(29859)
2015(32918)
2014(32162)
2013(31902)
2012(29216)
2011(26267)
2010(26217)
2009(24402)
2008(24336)
2007(21651)
2006(19144)
2005(16933)
作者
(85998)
(71482)
(70913)
(67501)
(45528)
(34210)
(32124)
(27898)
(26966)
(25642)
(24144)
(24070)
(22789)
(22772)
(22146)
(21866)
(21357)
(21306)
(20533)
(20433)
(18024)
(17461)
(17448)
(16371)
(16020)
(15958)
(15928)
(15806)
(14260)
(14178)
学科
(121428)
经济(121294)
(106807)
管理(97888)
(94447)
企业(94447)
方法(52303)
数学(41997)
数学方法(41515)
(37246)
业经(36702)
(35817)
中国(31051)
农业(25956)
(25107)
财务(25037)
财务管理(25006)
地方(24516)
技术(24424)
(23793)
企业财务(23704)
(22774)
(22545)
贸易(22534)
(21894)
理论(21857)
(20885)
(20773)
(19700)
(18273)
机构
学院(420622)
大学(416117)
(171294)
管理(169992)
经济(167815)
理学(146405)
理学院(144879)
管理学(142661)
管理学院(141907)
研究(138757)
中国(105823)
(88465)
科学(85804)
(79355)
(74077)
(69707)
业大(64976)
(63528)
研究所(63194)
中心(62724)
财经(62715)
农业(58281)
(57045)
北京(55524)
(52148)
师范(51590)
(50745)
(50352)
经济学(50269)
财经大学(46327)
基金
项目(283584)
科学(223351)
研究(206591)
基金(205170)
(179380)
国家(177782)
科学基金(153214)
社会(130833)
社会科(124101)
社会科学(124072)
(112633)
基金项目(108793)
自然(100091)
自然科(97763)
自然科学(97737)
自然科学基金(96037)
(93575)
教育(93510)
编号(83783)
资助(83722)
成果(66665)
重点(63281)
(62424)
(61576)
(61367)
创新(57688)
课题(57610)
科研(53626)
(53607)
国家社会(53467)
期刊
(191681)
经济(191681)
研究(122521)
中国(81269)
(68232)
管理(67103)
学报(66472)
(62793)
科学(60971)
大学(50236)
学学(47729)
农业(46877)
教育(43719)
(37907)
金融(37907)
技术(37087)
业经(34193)
财经(30713)
经济研究(30292)
(26889)
(26488)
问题(24915)
技术经济(22439)
科技(21842)
现代(20304)
商业(20048)
(19824)
(19281)
理论(18871)
图书(18806)
共检索到623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预测  [作者] 徐雨婧  沈瑶  
现有关于宏观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单一的政策效应。本文聚焦于政策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协同作用,以2001~2013年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探究了外资准入政策与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协同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相比于单一的政策效果,外资开放与产业政策扶持的政策合力更能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而外资限制与产业政策激励的综合效力却会显著抑制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第二,政策组合下产生的创新促进和抑制效应均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组和所在地市场化程度较低组中。第三,外资开放与产业政策扶持会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平抑寻租动机来发挥创新协同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万威  龙小宁  
外资准入政策的制定关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创新。本文根据中国外资准入政策的调整,区分了鼓励和取消限制这两类典型的外资准入政策,并分析了它们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鼓励类政策显著促进了中国企业在发明专利方面的创新,而取消限制类政策对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没有显著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不同外资准入政策的影响差异主要在于它们吸引高质量外资的效果不同。本文也提供了支持鼓励类外资准入政策产生较多知识溢出效应的证据,并从企业所有制和取消鼓励类政策这两个方面对外资准入政策的影响做了进一步讨论。本文的分析表明,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发展中国家通过制定选择性产业政策吸引高质量外资是其促进本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选择。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文鹣  范慧敏  谢刚  
利用2015—2019年国家颁布的52条财政政策和89条技术政策,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财政与技术政策之间的协同测度体系,实证分析两类政策之间的协同程度,及其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5年间两类政策在制定时比较聚焦于关键目标,两类政策支持范围变动趋势一致;协同程度处于中等水平;财政政策与技术政策的协同可以显著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创新绩效,但是政策不确定性会抑制这种促进作用。因此,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双碳”目标的实现,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财政政策与技术政策之间的协同机制建设,使两类政策在人才建设、电池、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环节方面形成合力,同时在制定政策时应考虑留有缓冲空间和过渡时间,并合理引导企业良性预期,减小政策不确定性的消极影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宋赛虎   李娜  
以2018年“负面清单”制度在全国的实施为标志性事件,基于2011—2020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准自然实验,综合运用多种识别策略检验外资准入政策放松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传导机制。双重差分模型分析表明“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稳健性、政策干扰排除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负面清单”制度主要通过FDI的溢出效应、竞争效应和关联效应三个渠道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依据流入制造业FDI的“质优”转向新特点进行的异质性分析证实,外资准入政策放松后,并未导致低水平FDI的泛滥,而是促进了“质优”型FDI的流入,对弥合我国区域差距、倒逼企业创新、推动高技术和战略性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最后针对企业和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调节效应的拓展分析发现,企业吸收能力越强、融资约束水平越低及地区营商环境水平越高,越能促进“负面清单”制度政策效应的发挥。文章把企业因素、产业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纳入到一个分析框架之中,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较为全面揭示了外资对本国企业创新能力变化的影响,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梅建明   邵鹏程   王石宇  
本文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9—2021年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考察产业政策对集成电路企业的创新激励效应。研究表明,产业政策显著激励集成电路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同时,政策协同效应分析发现,产业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高集成电路领域政府创新补助的研发激励效果。上述影响在大型企业、资本密集行业以及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更高的地区更为突出。机制分析表明,产业政策实现创新激励效应的关键机制在于激发集成电路企业自主创新意愿,且提高股权融资水平、降低债务融资成本以及发挥竞争效应是该政策激发企业创新意愿的潜在渠道。本文研究证明,未来政策需充分考虑如何激发企业创新意愿,进一步构建政策工具间有效协同的产业政策体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文倩  周世愚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2007~2019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产业政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增强了企业对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强度,但却通过降低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形成抑制作用;基于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和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对于异质性企业有所差异;进一步的门槛模型研究发现,在未跨越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门槛值时,产业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正向影响较大,且能起到推动技术创新效率的作用,在跨越门槛值后,产业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正向作用程度降低,并抑制了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海  许冠南  
尽管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政策扶持各国已达成共识,但对产业政策的评价却褒贬不一。本文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文本和上市公司相关数据探究中国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政策数量与企业创新不存在正向关联;较分行业政策而言,总体政策下供给型、环境型政策协同更有利于企业创新;供给型、环境型政策协同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作用会受到地方官员更替的影响:省长更替会抑制政策协同的正向作用,省委书记更替的影响不明显。在替换创新指标和将年度数据改为季度数据后,研究结论依旧稳健。本文丰富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文献,也有助于明晰产业政策的制定路线及其可能引发的后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海  许冠南  
尽管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政策扶持各国已达成共识,但对产业政策的评价却褒贬不一。本文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文本和上市公司相关数据探究中国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政策数量与企业创新不存在正向关联;较分行业政策而言,总体政策下供给型、环境型政策协同更有利于企业创新;供给型、环境型政策协同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作用会受到地方官员更替的影响:省长更替会抑制政策协同的正向作用,省委书记更替的影响不明显。在替换创新指标和将年度数据改为季度数据后,研究结论依旧稳健。本文丰富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狄灵瑜  步丹璐  石翔燕  
结合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证分析了外资股东参股对国有企业研发投入水平的影响及央地产业政策协同对两者相关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外资股东参股可以显著提升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尤其是当外资来源地相对发达、外资股东以战略合作为主要入股动机时,其参股后提高国有企业研发投入水平的效果更为显著。而央地产业政策协同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外资参股股东对国有企业研发投入水平的正向作用。第二,机制分析表明,央地产业政策协同可通过提高引资企业创新意愿、增加引资企业创新资源的内在渠道,有效提升引资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第三,进一步地,从地区环境出发,当地区对中央的财政依赖度越高、地方重要官员无中央任职经历时,央地产业政策协同的正向调节效果会越显著;从国有企业自身特点出发,当企业层级越低时,央地产业政策协同的正向调节效果越显著。实证分析结论丰富了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并为政府充分发挥央地产业政策协同的积极效应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苏毓敏   刘镇玮   王玮  
以《中国制造2025》颁布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了智能制造产业政策能否推动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研究发现,受到智能制造产业政策鼓励的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显著提升。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一方面源于供给侧政府给予的研发补助,另一方面来自需求侧企业开展数字技术创新活动意图的提高。此外,智能制造产业政策对处于产品市场发育更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更高环境中的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表明,随着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企业市场价值得到提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诸竹君  宋学印  张胜利  陈丽芳  
本文基于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专利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程度、作用机制和有效实施空间。研究发现:(1)对生产率和研发水平较高的行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总体上显著增加了企业专利申请量,有效激发了创新主体活力。(2)由于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成本效应大于影响产品质量的价格效应,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加成率。(3)行业技术差距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加成率效应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随着行业技术水平接近前沿,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实施效果呈渐进式优化。(4)由于企业主体异质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具有的"选择性"特征会引致"重数量轻质量"创新陷阱,这是造成企业加成率下降的重要原因。本文有助于更好理解产业政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对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进一步优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庞洁  韩梦杰  胡宝贵  
协同创新作为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范式,正逐渐成为新时期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农业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通过建立PCA回归模型,分析农业企业与政府、科研机构、高校、金融机构等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强调农业企业进行协同创新的必要性,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闫俊周  
选取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开展准自然实验,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整体上促进了企业创新产出。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政府补助、税收优惠等直接资源配置方式以及通过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帮助企业扩大外部融资的间接信号效应增加企业创新产出。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场竞争、政治关联会加强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促进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产业政策对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创新的激励效果更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冯玉静  翟亮亮  
运用200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以2015年“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产业政策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服务化率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所受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与西部地区企业相比,东部地区企业和中部地区企业所受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发现,产业政策能够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增加投资激励创新,进而促进制造企业服务化。同时,产业政策可能通过降低投资收益率抑制创新,进而阻碍制造企业服务化。上述结论不仅能够丰富相关文献,而且可以为产业政策有效性争论提供进一步的经验证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冯玉静  翟亮亮  
运用200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以2015年“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产业政策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服务化率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所受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与西部地区企业相比,东部地区企业和中部地区企业所受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发现,产业政策能够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增加投资激励创新,进而促进制造企业服务化。同时,产业政策可能通过降低投资收益率抑制创新,进而阻碍制造企业服务化。上述结论不仅能够丰富相关文献,而且可以为产业政策有效性争论提供进一步的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