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65)
2023(5982)
2022(5289)
2021(4700)
2020(4338)
2019(10155)
2018(10011)
2017(20107)
2016(11043)
2015(12732)
2014(13046)
2013(13259)
2012(12671)
2011(11574)
2010(11621)
2009(10927)
2008(11069)
2007(10358)
2006(8670)
2005(7767)
作者
(33903)
(28484)
(28367)
(27217)
(17843)
(13517)
(13103)
(11201)
(10499)
(10151)
(9489)
(9406)
(9061)
(8991)
(8960)
(8883)
(8856)
(8471)
(8198)
(8108)
(7169)
(7040)
(7037)
(6493)
(6443)
(6338)
(6333)
(6265)
(5775)
(5768)
学科
(55021)
经济(54977)
(30992)
管理(28900)
方法(26390)
(23981)
企业(23981)
数学(23577)
数学方法(23379)
(14794)
地方(12445)
中国(12077)
(11642)
业经(11378)
(10410)
农业(9665)
(9650)
贸易(9648)
产业(9532)
(9308)
(8893)
技术(7883)
(7715)
地方经济(7318)
(7086)
银行(7065)
(7008)
金融(7006)
(6929)
财务(6915)
机构
学院(168773)
大学(168730)
(74529)
经济(73083)
管理(65185)
研究(56938)
理学(56360)
理学院(55738)
管理学(54820)
管理学院(54495)
中国(41645)
科学(35316)
(35213)
(31734)
(30940)
(29618)
研究所(27007)
业大(26449)
中心(26436)
(25710)
财经(25610)
农业(24663)
经济学(23581)
(23009)
北京(21951)
经济学院(21634)
(21403)
师范(21197)
(20268)
(19810)
基金
项目(110940)
科学(86737)
研究(80160)
基金(79669)
(69098)
国家(68554)
科学基金(58114)
社会(50842)
社会科(48342)
社会科学(48324)
(44536)
基金项目(42651)
自然(37073)
(37013)
教育(36331)
自然科(36182)
自然科学(36170)
自然科学基金(35529)
资助(32962)
编号(32656)
成果(26206)
(25564)
重点(25194)
(24858)
(23155)
课题(22298)
创新(21669)
科研(21322)
教育部(21071)
发展(20807)
期刊
(80098)
经济(80098)
研究(46677)
中国(29392)
(27908)
学报(26579)
(24819)
科学(24264)
管理(21803)
大学(19590)
农业(18675)
学学(18609)
技术(14834)
业经(13905)
教育(13618)
(13409)
金融(13409)
经济研究(12962)
财经(12873)
问题(11634)
(11245)
(10353)
技术经济(9939)
统计(9385)
(9071)
商业(9020)
(8507)
理论(8233)
(8192)
决策(7773)
共检索到2421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昌荣  
产业聚集又称区域集群或企业集群,代表了当今一种特定产业的区域化发展潮流,是指一大批具有生产共性、投入互补性和产出价值链内在联系密切,又在地域区位相近的产业群或企业群。入世以来,外资大批流向我国东部产业聚集区趋势明显增强,一方面是由于外资获取投资高回报率的期望越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吴丰  
在简要归纳有关外商直接投资(FDI)区位选择和聚集效应的理论进展和实证研究结果后,本文着重讨论聚集效应与FDI的关系,建立了一种结构化的聚集效应分析框架来透视影响FDI区位选择的因素,并结合中国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吸引FDI的新的政策取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何大安  
随着产业经济学越来越关注政府和企业的行为准则,经济学家对以反垄断和规制为核心内容的产业政策的研究,曾在理论意识中潜在察觉到了政府产业规制的理性偏好。本文通过对涉及产业政策及产业规制的相关文献的评判,在有限理性的框架内,通过模型分析了政府产业规制的理性偏好,认为政府理性偏好的形成过程,是信息、环境、经验、理论等变量决定政府认知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政府理性程度的综合过程。文章在分析政府理性偏好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对政府理性偏好之于产业规制的实践进行了理论解说。本文的主旨在于提出政府产业规制存在着理性偏好的思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军  王佳玮  程中华  
本文采用2001-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聚集对多主体之间协同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协同创新效率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较高,中西部地区较低。产业聚集显著促进地区协同创新效率的提高,而且协同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邻近地区协同创新效率的提高可以显著地提高本地区的协同创新效率。提高研发强度对地区协同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刚  李翔飞  
产业聚集一方面促进了产业向更加聚集化、专业化水平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了区域物流的顺畅流通。基于此,对产业聚集的区域物流发展进行分析,首先概述产业聚集区域物流发展,分析产业聚集区域化发展对物流发展的影响,从物流供应、物流仓储、物流加工、物流配送等方面对物流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最后探讨如何更有效地促进产业聚集的区域物流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明龙  
溢出效应表现为从外部对经济主体带来利益或损失。企业、家庭会产生溢出效应,公共经济也存在溢出效应。产业聚集提高了资本、财富和劳动力的运行密度,促使企业、家庭和公用事业走向集中,从而造成多方面的积极溢出效应,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知识和技术的溢出与共享。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军  王佳玮  程中华  
本文采用2001-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聚集对多主体之间协同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协同创新效率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较高,中西部地区较低。产业聚集显著促进地区协同创新效率的提高,而且协同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邻近地区协同创新效率的提高可以显著地提高本地区的协同创新效率。提高研发强度对地区协同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戴卫明  陈晓红  肖光华  
产业集群的形成由产品运输成本、企业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函数、区域效应和聚集效应等因素决定 ,当运输成本高于一定数值时 ,聚集不能形成。当运输成本低于这一数值时 ,则存在产业聚集现象 ;聚集虽很可能发生于有区域效应的地区 ,但聚集效应足够大时 ,聚集也可以发生于缺乏区域效应的地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娟  
本文以北京为例,介绍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发展现状;重点探讨了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形成的自然生成型和政府主导型两种机制各自的特点、优点和缺点;结论表明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培育需要两种机制共同发挥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少杰  
加快西部大开发,仅仅依靠内资的力量还欠单薄,外资的作用不容忽视。打破东部地区的引资垄断,扩大西部地区的外资存量,将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聚集经济日益成为影响FDI流向的重要因素,相应的引资策略的重心要由优惠举措上升到产业环境上来。西部地区欲摆脱引资困境,须顺应FDI区位决策的发展趋向,通过培育区域性的产业聚集吸引外资流入,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丰  
本文首先简要归纳了有关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和聚集效应的理论进展和实证研究结果 ;然后着重讨论了聚集效应与FDI的关系 ,并运用了一种结构化的聚集效应分析框架透视了影响FDI区位选择的因素 ;最后结合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吸引FDI的政策新取向。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春山  刘长风  李何鹏  
我国收入差距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背后成因与破解路径,学界已经给出了多元的经济解释。本文从资源聚集和偏向的视角,重新解读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及原因,并指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长期资源聚集产生的存量效应、资源偏向和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失效。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政府必须着眼于长期性地改善资源分配和集聚模式,积极引导资源和财富由城市向农村的辐射,加大对农村资源政策的各项倾斜。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杨雷  漆国怀  
针对具有多种不确定偏好形式的多方案大群体决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集对分析的群决策方法。将区间数、三角模糊数以及语言值三种形式的不确定偏好转换为联系数,保留了不确定偏好信息中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区间聚类算法,在决策成员权重未知的情况下对成员进行赋权。利用加权综合联系数对大群体偏好进行集结,根据方案的集对势大小给出方案的排序。该方法避免了确定权重时的主观性,同时考虑决策信息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提高了决策结果的可信度。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杨雷  漆国怀  
针对具有多种不确定偏好形式的多方案大群体决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集对分析的群决策方法。将区间数、三角模糊数以及语言值三种形式的不确定偏好转换为联系数,保留了不确定偏好信息中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区间聚类算法,在决策成员权重未知的情况下对成员进行赋权。利用加权综合联系数对大群体偏好进行集结,根据方案的集对势大小给出方案的排序。该方法避免了确定权重时的主观性,同时考虑决策信息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提高了决策结果的可信度。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立法  
中国金融体制存在某些缺陷,至少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即金融体制的计划特征和国内金融市场的不发达。它们导致国有银行积累了大量坏账,影响了合理间接融资市场的形成并限制了金融领域的竞争;同时,它们也阻碍了政府和民营企业国内融资渠道的形成。因而,政府和民营企业有外资需求偏好。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的经验分析也表明,如果国有商业银行富有效率且能对国有与民营经济实施国民待遇,民营、外资金融以及证券市场得到充分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数量型外资需求偏好。因此,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并重视金融体制变迁中某些政策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