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93)
- 2023(9571)
- 2022(8057)
- 2021(7158)
- 2020(5894)
- 2019(12850)
- 2018(12605)
- 2017(24333)
- 2016(12624)
- 2015(13952)
- 2014(13539)
- 2013(13217)
- 2012(12138)
- 2011(11058)
- 2010(11310)
- 2009(10770)
- 2008(9997)
- 2007(9160)
- 2006(8382)
- 2005(7665)
- 学科
- 济(76118)
- 经济(76078)
- 管理(34977)
- 业(31225)
- 方法(25899)
- 企(24100)
- 企业(24100)
- 数学(23282)
- 数学方法(23140)
- 地方(17897)
- 农(15797)
- 中国(15784)
- 业经(13536)
- 地方经济(12758)
- 学(12693)
- 财(11840)
- 贸(11011)
- 贸易(11002)
- 制(10708)
- 农业(10650)
- 易(10560)
- 融(10076)
- 金融(10075)
- 环境(9831)
- 银(9109)
- 银行(9084)
- 行(8817)
- 体(8384)
- 经济学(8251)
- 理论(7990)
- 机构
- 学院(187189)
- 大学(185064)
- 济(91314)
- 经济(89753)
- 管理(69785)
- 研究(65997)
- 理学(59939)
- 理学院(59251)
- 管理学(58285)
- 管理学院(57928)
- 中国(50952)
- 财(39207)
- 京(37395)
- 科学(36698)
- 所(32916)
- 财经(31245)
- 经济学(29701)
- 农(29576)
- 研究所(29442)
- 中心(29409)
- 经(28390)
- 江(27812)
- 经济学院(26457)
- 业大(25592)
- 北京(23263)
- 财经大学(23108)
- 农业(23070)
- 院(22984)
- 范(22814)
- 师范(22596)
- 基金
- 项目(119577)
- 科学(95295)
- 基金(88605)
- 研究(87284)
- 家(76759)
- 国家(76170)
- 科学基金(65908)
- 社会(59234)
- 社会科(56318)
- 社会科学(56303)
- 省(46445)
- 基金项目(46183)
- 自然(40812)
- 教育(39984)
- 自然科(39942)
- 自然科学(39932)
- 自然科学基金(39262)
- 划(38119)
- 资助(36085)
- 编号(34112)
- 发(27323)
- 重点(27025)
- 成果(26996)
- 部(26488)
- 国家社会(25277)
- 创(25000)
- 课题(23648)
- 创新(23393)
- 教育部(23333)
- 人文(23051)
共检索到289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卓乘风 邓峰
在梳理要素市场扭曲、引进外资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三者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2003~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交叉模型和面板平滑转换模型,从区域异质性和非线性视角探讨了要素市场扭曲对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以及引进外资在其中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会显著抑制地区经济集约化发展;引进外资对要素市场起到了"修复作用",抑制了要素市场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扭曲,但这一"修复作用"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外资的"修复作用"呈现出非线性特征,其引进力度存在适宜区间,只有当流入规模处于这一区间时,引进外资的"修复作用"才会充分体现出来。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豆建民 季永宝
经济新常态下,矫正要素配置扭曲,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重中之重。选取1998-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方法回归得出,我国要素市场扭曲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存在抑制作用,且有一定的延续性;同时,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对前期偏向走势的内在继承性;进一步分指标检验也得出上述结论,验证了其稳健性。分地区回归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在不同阶段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同,扭曲要素价格促进经济增长的模式目前在西部部分地区仍有一定作用空间,但已不适合东、中部地区。最后,要素市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解晋
基于省级数据,将能源消费和环境承载要素纳入新古典增长框架,进而对要素市场扭曲与增长方式集约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中国式分权的增长激励下,要素市场扭曲通过弱化制度环境、对创新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制约人力资本和加剧市场壁垒对增长集约化产生抑制;科技研发投入是纠正扭曲的重要途径;"污染避难所"及"资源诅咒"假说在中国是成立的,要素市场扭曲是其深层原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再齐 钟世川 李震
文章通过构建测算要素价格扭曲系数的理论框架,将经济增长率分解为要素价格扭曲、劳动增长、劳动报酬增长和技术进步偏向,利用1978-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进行了测算分析。测算结果表明:大多数省份的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下降,并且各省份资本增长速度明显大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大部分省份的资本价格扭曲程度大于劳动,资本价格相对劳动价格越便宜,这些省份的要素价格扭曲系数越小。进一步实证分析表明,在劳动人口正增速时,要素价格扭曲、地区劳动报酬增长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而地区技术路径的选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江小涓
国际资本流动在全球经济中所起的作用愈来愈重要,这种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各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方面,而且体现在对各国经济增长方式和质量的影响方面。总体上看,由于国际资本总是流向那些能获取更高资本报酬的地方,而且只有当跨国公司因某种优势因而比东道国企业具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芳 石金灵
近些年来,提高创新强度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要素资源的自由配置能够为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然而,中国的要素市场改革滞后于产品市场改革,这不利于价格机制在要素市场中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据此,构建以创新强度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使用2008—2016年各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了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创新在要素市场扭曲与经济增长之间起到的中介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既会直接降低地区经济增长,也会通过抑制地区创新对经济增长起到显著的负向作用,未来应推动我国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从而提高自主创新强度,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走向集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小亮 李广昊
明晰房价泡沫如何影响经济增长是改善中国民生福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基于2003-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两阶段中介效应模型识别了房价泡沫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要素市场扭曲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并进一步使用门槛模型分析了金融市场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总体上房价泡沫对经济增长具有负面影响,且这种负面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要素市场扭曲是房价泡沫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中介途径。房价泡沫将通过针对劳动要素的"流动约束效应"与针对资本要素的"虹吸效应"加剧要素市场扭曲进而影响经济增长。进一步的门槛效应分析发现,金融市场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在房价泡沫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均具有显著的单门槛效应。当此两者迈过门槛值后,分别将弱化和强化房价泡沫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这对中国破解高房价困局、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小亮 李广昊
明晰房价泡沫如何影响经济增长是改善中国民生福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基于2003-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两阶段中介效应模型识别了房价泡沫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要素市场扭曲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并进一步使用门槛模型分析了金融市场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总体上房价泡沫对经济增长具有负面影响,且这种负面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要素市场扭曲是房价泡沫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中介途径。房价泡沫将通过针对劳动要素的"流动约束效应"与针对资本要素的"虹吸效应"加剧要素市场扭曲进而影响经济增长。进一步的门槛效应分析发现,金融市场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在房价泡沫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均具有显著的单门槛效应。当此两者迈过门槛值后,分别将弱化和强化房价泡沫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这对中国破解高房价困局、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任韬 阮敬 张潇潭
本文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了生产要素在三次产业间的优化配置模型,并使用该模型计算出劳动和资本要素的优化配置量,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生产要素配置扭曲程度进行了估算。更进一步,本文使用状态空间模型建立了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基于卡尔曼滤波法对生产要素配置在扭曲和优化两种状态下的要素产出时变弹性进行了估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生产要素的配置处于扭曲状态,该扭曲导致要素产出弹性低于应有的水平,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要素配置的扭曲的主要原因是限制生产要素在产业间自由流动的政策性障碍以及对
关键词:
生产要素 配置扭曲 时变弹性生产函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晖 韦志文 宋清
文章利用2009—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劳动、资本、能源和土地要素市场扭曲对出口规模的影响,并考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要素市场扭曲与出口规模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劳动、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各省份的出口规模具有抑制作用,能源要素市场扭曲对其无影响,而土地要素市场扭曲对其有促进作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促进出口规模增长的同时,对资本、土地要素市场扭曲与出口规模的关系存在增强型的调节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对中部地区出口规模的影响最为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调节效应在东中部地区作用明显,但在西部地区作用较小。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闵维方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教育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作用。一是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水平,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发展模式。二是通过增加教育投资,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从而为我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奠定必要的基础。三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收入分配的公平,尤其是提高经济弱势群体的收入,从而为通过扩大国内居民的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创造条件。文章最后强调,要实现教育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作用,最根本的是要大力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
教育 经济增长方式 教育质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远竹 任恒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袁鹏 杨洋
本文采用影子成本模型,从要素、时间和地区三个维度考察了中国要素市场扭曲的状态,并分析了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率的时变趋势与地区差异。结果发现:(1)劳动力、能源两种要素与资本之间存在相对价格扭曲和配置扭曲,且在研究期间均经历了方向上的逆转,劳动力和能源相对资本的价格由偏高转为偏低,投入由过剩转为不足。(2)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要素市场扭曲具有明显差异,表明要素市场存在严重的地区分割。(3)要素的价格扭曲和非效率配置,增加了经济运行成本,制约了整体经济效率的改进。改善配置效率,进而提升经济效率,必须进一步减少甚至消除要素市场扭曲,这就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减少行政管制造成的扭曲,加快要素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国卿 朱少英 吴海燕
贸易顺差逐步上升促使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我国经济外部失衡的负面效应,而经济外部失衡不仅仅是我国面临的棘手问题,同时也是世界各国亟须解决的焦点课题。本文首先对要素市场扭曲与宏观经济失衡等内容进行阐述,其中包括我国经济外部失衡的主要表现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其次,从资本形成率、贸易顺差、最终消费率三个角度衡量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经济外部失衡带来的影响,并通过消费、投资、净出口三个方面开展定量分析,结论证明与定性分析基本吻合,当市场扭曲程度较大时,投资率与贸易顺差会增高,同时消费率也会大大降低。最后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扩大内需和强化舆论引导促使政府转型两个方面提出改善我国经济外部失衡局面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闫中晓 吴祯
市场失灵和行政性因素都会导致要素市场扭曲,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弥补市场失灵改善要素市场扭曲,但要素在高行政级别城市的过度集聚会破坏数字经济改善要素市场扭曲的机制。采用2011—2019年274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在高行政级别城市中,数字经济发展对要素市场扭曲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影响主要源自对劳动要素市场扭曲的加剧,且劳动力集聚程度越高加剧效应越强;在低行政级别城市中,数字经济发展对要素市场扭曲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该影响主要源自对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的改善。对于流动性较强和数字经济渗透度较高的资本要素,数字经济的市场扭曲改善效应较大(在低行政级别城市中),而要素过度集聚对数字经济改善市场扭曲机制的破坏较弱(在高行政级别城市中)。因此,应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要素流动壁垒,以完善城市行政级别体系促进要素(尤其是劳动力)从高级别城市向低级别城市的自由流动,以推进劳动数字化智能化增强数字经济对劳动要素的渗透度,进而有效改善要素市场扭曲,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