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99)
2023(16868)
2022(13947)
2021(12956)
2020(11090)
2019(25675)
2018(25124)
2017(47515)
2016(25591)
2015(28792)
2014(28668)
2013(28482)
2012(26111)
2011(23400)
2010(23216)
2009(21828)
2008(21931)
2007(19373)
2006(16485)
2005(15044)
作者
(72425)
(60587)
(60533)
(57638)
(38653)
(28926)
(27638)
(23664)
(22944)
(21414)
(20623)
(20374)
(19368)
(18957)
(18782)
(18757)
(18134)
(18085)
(17539)
(17368)
(14950)
(14834)
(14727)
(13849)
(13664)
(13598)
(13478)
(13323)
(12103)
(12065)
学科
(115841)
经济(115724)
(98277)
(86767)
企业(86767)
管理(86610)
方法(54235)
数学(44997)
数学方法(44544)
(35796)
(34630)
业经(32790)
中国(29930)
(24936)
财务(24889)
财务管理(24851)
(24086)
贸易(24070)
农业(23649)
企业财务(23585)
(23513)
(22118)
技术(20402)
(19283)
地方(18899)
(18081)
理论(18005)
(17984)
(17101)
(16767)
机构
学院(371370)
大学(367253)
(165006)
经济(162185)
管理(150009)
理学(129184)
理学院(127955)
管理学(126166)
管理学院(125471)
研究(121710)
中国(96254)
(76441)
(74361)
科学(70246)
(61768)
(60460)
财经(59733)
中心(56650)
(54634)
研究所(54494)
(54381)
业大(52634)
经济学(50721)
农业(48730)
北京(48037)
经济学院(45970)
财经大学(44218)
(43702)
(43351)
师范(42928)
基金
项目(244206)
科学(194541)
基金(180543)
研究(179454)
(156247)
国家(154942)
科学基金(134853)
社会(116735)
社会科(110931)
社会科学(110900)
基金项目(94901)
(94443)
自然(86446)
自然科(84517)
自然科学(84494)
自然科学基金(83068)
教育(81992)
(78770)
资助(74208)
编号(71493)
成果(56524)
(55454)
重点(54720)
(53366)
(52966)
创新(49333)
国家社会(49272)
课题(48223)
(48115)
教育部(47977)
期刊
(179040)
经济(179040)
研究(106986)
中国(68138)
(61046)
管理(58887)
(56884)
学报(51472)
科学(50533)
大学(40092)
农业(39365)
学学(38032)
技术(34900)
(33734)
金融(33734)
教育(32185)
业经(30341)
财经(30076)
经济研究(29467)
(25996)
(24434)
问题(23816)
(21880)
技术经济(21189)
世界(19841)
国际(19550)
统计(18880)
商业(17879)
财会(17569)
(17419)
共检索到548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杜夏依   王子  
本文利用中国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发现,外资企业在控制了包括全要素生产率在内的一系列可观测变量后,出口产品质量仍高于内资企业。本文将这一典型事实嵌入包含跨国生产和产品质量内生决定的一般均衡模型,以量化外资企业对中国产品质量升级和福利水平提升的贡献。结果显示,2001—2007年,引进外资企业使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1.29%,福利水平增长22.40%;若剔除外资企业的质量优势,则同时期外资企业进入使中国出口产品质量下降0.11%,福利水平提升降为4.03%。因此,准确衡量外资企业的产品质量优势对于全面理解和评估中国对外开放的质量提升和福利效应至关重要。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辛大楞  辛立国  
使用世界银行2012年发布的中国1136家制造业企业数据,并综合利用线性概率模型、Probit模型以及Logit模型等多种估计方法,从腐败的视角实证检验营商环境对中国企业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败显著降低了中国企业的产品质量升级;腐败对中国企业的产品质量升级具有非对称影响,随着腐败程度的增加,对于处在国际质量认证密集度比较高的行业内企业以及规模比较小的企业而言,其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大;从企业层面看,企业生产率、企业规模、企业使用自己的因特网主页以及国有资本参与到企业的注册资本中等因素,对企业产品质量升级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行业层面看,人力资本密集度的增加促进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升级,而资本有形性的提高则具有相反作用;从城市层面看,教育水平的提高显著促进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升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超   蔡露露  
中国制造业企业如何从依托出口产品数量向质量转变,服务业对外开放从非实物要素投入角度提供了新的视角。将产品质量引入消费者偏好和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出口决策,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消费者和服务、制造两类生产企业的局部均衡模型来阐释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基于政策文本构建服务业开放影响指数,就服务业对外开放与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实证研究发现,服务业对外开放主要通过削减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和提高企业生产率来改善产品质量,改进作用与开放的服务业类型有关,与制造业企业本身的地域特征、所有制属性以及企业所在行业的服务要素依赖程度无关。理论和经验证据表明,中国应该进一步消除服务行业的外商投资障碍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需要有侧重地引导外资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向生产性服务行业流入,但无需过分注重制造业企业的地理布局、生产技术与所有制差异。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蒋家东  李依锦  郑立伟  
本文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研究了主要国家出口产品的质量溢价水平,以及宏观质量水平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理论层面,首次提出了质量溢价概念,分析了质量与价格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论证了质量提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层面,首先基于国际贸易数据计算各国出口产品的平均单位价值,然后对主要国家出口产品的质量溢价和质量溢价率进行了测度。分析发现,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以输出中低档质量的产品为主,但每一次出口产品质量水平的明显提升都对中国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支撑作用。在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提升产品质量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幼民  支娜  
针对中国产品质量低下的问题,利用古诺模型展开理论研究发现,当质量改进存在一次性的创新成本时,进行质量改进的厂商将面临着由质量改进效率决定的阈值条件,通过数值分析也可以发现最有利于质量改进的产业组织结构条件,有效的产权保护也是使质量改进的厂商具有足够利益激励的制度条件。这些条件构成了制约中国产品质量改进的三大条件。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美国盖洛普(Gallup)及Bozell Worldwide广告公司曾就12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质量,对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消费者进行意见调查,结果中国大陆产品排名第9,超过台湾。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宏  刘玉伟  张佳  
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匹配数据,从企业异质性和中介效应角度考察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创新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正向因果关系,但这种影响效果会因投资主体、投资来源、投资区位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2)企业创新受要素密集度、企业类型与贸易方式异质性的影响,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3)企业创新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具有偏中介效应,能够解释20%左右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永进  施炳展  
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阐述了上游垄断影响企业产品质量选择的作用渠道,并澄清了其阻碍产品质量升级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克服了以"价格法"衡量产品质量的局限性,结合《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采用"回归反推方法"对中国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上游垄断对产品质量升级的作用取决于垄断的成因以及下游的竞争程度:由政府保护所形成的垄断明显不利于产品质量升级;由企业自身的高效率所导致的垄断对下游产品质量升级的作用与下游竞争程度有关,下游竞争程度越高,则其正面作用越小。随着下游行业竞争的放开,其负面作用正在逐步凸显。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龚静   尹忠明   何悦  
本文基于企业—产品—目的地—年份的微观数据,统计描述并实证检验了中间品进口关税下降、产品类型排序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统计上,研究期间企业层面的中间品进口关税在持续下降,企业核心产品的出口占比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核心产品;实证上,中间品进口关税的下降可以显著地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且该促进作用在距离企业核心产品越近时,质量提升效应越大。在考虑内生性、变更衡量方式、增加控制变量及改变样本容量等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贸易开放、产品类型对异质性产品、高定价产品的质量提升效应更明显。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韩民春  袁瀚坤  
文章首先利用拓展的MO模型分析了生产分割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并研究服务业对外开放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之后使用2001~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匹配的样本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生产分割显著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服务业开放扩大了生产分割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正面影响;该结论在经过解决样本选择偏误、工具变量法和替换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此外,生产分割对不同性质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具有差异化影响,显著提高了资本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非垄断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机制分析表明,生产分割通过提升企业生产率和进口中间品质量两条渠道提升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孟祺  
集聚对生产率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理论和实践的证明,但集聚对产品质量有什么影响尚未得到关注。笔者基于Hisamitsu(2016)理论框架和微观层面数据,从理论和实证方面论证了经济活动的集聚效应对公司产品质量造成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集聚经济作为生产功能领域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的代表,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降低集聚区内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而边际成本的降低可提升公司的运营利润,从而公司能够在产品质量提升方面投入更多。根据制造企业产品层面相关数据,对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估计。实证结果表明,产品质量随着市场规模的增加而增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孟祺  
集聚对生产率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理论和实践的证明,但集聚对产品质量有什么影响尚未得到关注。笔者基于Hisamitsu(2016)理论框架和微观层面数据,从理论和实证方面论证了经济活动的集聚效应对公司产品质量造成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集聚经济作为生产功能领域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的代表,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降低集聚区内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而边际成本的降低可提升公司的运营利润,从而公司能够在产品质量提升方面投入更多。根据制造企业产品层面相关数据,对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估计。实证结果表明,产品质量随着市场规模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发现出口比本地市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大,且该结论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不同区域和规模的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上述结论。集聚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应当能够有利于制定完美的集聚诱导政策并有助于公司平衡质量提升与生产率提高之间的关系,以便公司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整体竞争力,同时在提升集聚水平的基础上尽量降低过度集聚的影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赖永剑  贺祥民  
以地级以上城市为基本空间单位,使用详细的外资企业空间分布数据,构建了外资企业空间集聚指标,以集中反映外资企业的集聚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的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外资企业空间集聚对内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在270个城市,内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具有空间溢出性,对于空间相邻且经济差距较小的城市影响更大。外资企业就业集聚和销售收入集聚与内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总体存在倒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倒U型关系主要出现在东部城市和大城市。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史学瀛  
新近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将于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的颁布对于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保护消费者权益,将起重大作用。关于产品质量与责任的立法,在国际上已有近百年历史。早期的产品责任法首先在英美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梅  周申  
结合2000—2006年间合并的微观企业数据,采用国际前沿方法 ACF计算了企业生产率,并参考Gervais(2015)和施炳展等(2015)的方法计算出企业进口中间产品质量后,以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考察了二者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进口中间产品质量与企业生产率存在U型关系。对用OP/LP方法计算的企业生产率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U型关系仍然成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