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91)
2023(17240)
2022(14416)
2021(13152)
2020(10943)
2019(25302)
2018(25021)
2017(47887)
2016(26114)
2015(29480)
2014(29715)
2013(29526)
2012(27707)
2011(25009)
2010(25525)
2009(23902)
2008(24256)
2007(22172)
2006(19751)
2005(18395)
作者
(76749)
(64098)
(63937)
(60687)
(41126)
(30735)
(29102)
(24913)
(24212)
(22952)
(21924)
(21543)
(20537)
(20525)
(19969)
(19781)
(19230)
(19002)
(18573)
(18504)
(16005)
(15970)
(15587)
(14752)
(14520)
(14400)
(14350)
(14293)
(12866)
(12788)
学科
(119252)
经济(119089)
(96976)
管理(89831)
(85310)
企业(85310)
方法(45107)
(36390)
(35817)
数学(35579)
数学方法(35281)
业经(35030)
中国(34134)
地方(29822)
(27360)
农业(25299)
(24385)
财务(24340)
财务管理(24294)
企业财务(23004)
技术(21200)
(20501)
(20135)
贸易(20116)
(19565)
(19402)
理论(19336)
(19257)
(19191)
银行(19159)
机构
学院(382837)
大学(378184)
(160084)
经济(156467)
管理(147552)
研究(130317)
理学(124696)
理学院(123221)
管理学(121515)
管理学院(120748)
中国(102240)
(81485)
(78235)
科学(77587)
(66326)
(65252)
(61911)
中心(60402)
财经(60255)
研究所(59016)
(54281)
业大(53999)
北京(51552)
农业(50846)
(50056)
师范(49606)
(48997)
经济学(48000)
(46905)
财经大学(43944)
基金
项目(241673)
科学(191143)
研究(180292)
基金(174025)
(149658)
国家(148250)
科学基金(128425)
社会(115055)
社会科(108921)
社会科学(108889)
(96594)
基金项目(93048)
教育(81716)
自然(81383)
(79965)
自然科(79428)
自然科学(79406)
自然科学基金(78013)
编号(73909)
资助(69383)
成果(59978)
(56245)
重点(54372)
(53014)
(52547)
课题(51743)
创新(48506)
(48143)
国家社会(46930)
(46560)
期刊
(193160)
经济(193160)
研究(118325)
中国(83287)
(65082)
(61347)
管理(59061)
学报(53335)
科学(52618)
农业(41225)
大学(40983)
教育(40300)
(39824)
金融(39824)
学学(38509)
技术(35527)
业经(33162)
财经(30342)
经济研究(28958)
问题(26613)
(26176)
(24093)
技术经济(20891)
(19571)
现代(19322)
商业(18122)
财会(18070)
世界(17999)
(17544)
资源(17518)
共检索到600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璇  杜德斌  
随着研发国际化的不断深化,外资企业研发中心日益成为部分城市的创新主体,其空间分布对城市内部创新格局的影响加剧。以典型城市上海为例,基于1987—2016年在沪外资研发中心企业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修正后的EG指数等方法刻画外资企业研发活动的时空演变格局;并构建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外资企业研发活动区位选择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①从时间演化角度看,外资企业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的速度呈现出"非线性,不平稳"的波动态势,发展阶段可分为:1987—1993年为试探进入期、1994—2007年为快速集聚期、2008—2016年为下滑调整期;②从空间演化角度看,在沪外资企业的研发中心呈现出高度的空间集聚现象,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外围及近郊部分地区,张江和漕河泾集聚区发育最为成熟;③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制度因素和集聚效应是外资企业研发中心区位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一般区位的影响作用在下降,本土创新机构中仅有重点高校对研发中心的布局具有吸引力。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林立国  楼国强  
本文采用上海市企业的排污和经营数据,分析了内外资企业的环境绩效。我们的研究表明外资企业有更高的环境绩效;然而,外资企业并没有在排污口末端去除更多的污染物,相反甚至更少。这反映了外资企业低的排放主要是因为更清洁的生产过程,而不是因为更多的污染物去除。因此,我们认为外资企业更高的环境绩效主要原因是他们具有内在先进的、清洁的生产技术。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侃  
学术界历来对近代在华外资企业的研究主要从外国资本侵略的角度考察 ,焦点集中于外资企业与近代中国主权丧失的关系上。近年来 ,随着学术环境的改变 ,学者们研究在华外资企业时 ,既关注其政治性质又分析资本的经济属性。依此思路 ,本文试图对建国初期的上海外资企业进行初步探讨 ,以求对中国现代经济史的研究有所补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叶娇  
企业研发的效率与本地区的发展水平分不开。本文从研发组织的信息获取和知识转移的角度,分析地区信息化、科技水平和技术市场发展水平对区域外资研发效率的影响。以我国25个地区的外资工业企业近年数据为样本,采用随机前沿分析的方法分析地区因素对外资研发效率的影响。研究显示:外资企业在华的研发效率普遍很低;地区间研发效率值严重不平衡;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和科技实力都与本地区外资研发效率存在正相关关系;由于我国技术市场发展不成熟,实证中技术市场对外资研发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吴瑞君  
本文分析了上海市“人户分离”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大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以户籍管理与口籍管理并轨的双籍管理为过渡,最终以口籍管理代替户籍管理的构想,并就如何完善与户籍挂钩的大城市管理机制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畅  
当前,外资企业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东道国政府希望通过吸引外资来弥补本地发展资金的不足,并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以此带动本国经济产业发展。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制定招商引资策略,发展本国经济。然而,在一个资本能够进行自由有效流动的时代,任何一个地区都无法保证投资本地的外资不会再次外移出去。一些外资企业往往可能随着本地成本优势的下降而发生外移。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出现少数外资企业的外移行为。这表现为部分外资企业开始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且通常这种外资企业的外移行为会给原投资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劳动就业的减少,地方财政收入的下降,甚至是当地经济产业...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杰  张浪  季益文  张青萍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特征及布局结构遵循规律性机制进行演替。基于上海市1983年、1994年和2002年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背景、政策推进及建设成效等,结合形态维模型和聚集维模型,对中心城区绿地进化的多维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规划引导是影响城市绿地时空进化的关键因素,且具有系统性、阶段性及动态性特征;(2)在发展阶段上,上海市的绿地建设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和质量跃升阶段,趋于"量"到"质"的优化;(3)在绿地空间形态结构上,自组织及演化未达到最优化状态,但形态维数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渐降低,绿地空间形态整体趋于整合,系统性增强;(4)在绿地分布格局上,聚集维数先增强后减弱,绿地斑块由分散、割裂状态趋向环廊结合、通达性较好的网络系统结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可夫  陈方园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冯冰  
本文运用2004—2007年《中国大企业集团》年鉴中按行业划分的劳动工资数据,分析了内、外资企业的工资差异。研究发现,外资企业从业人员和非研发人员的劳动者报酬基本低于内资企业,但其研发人员的劳动者报酬则基本高于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研发人员较高的劳动者报酬引致了研发人员的反向流动,但这种反向流动并未削弱内资企业的研发能力。最后本文提出"通过引资途径的改变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这一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惠平  
外资企业不但加大了我国经济的整体规模,还大大提升了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外资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要注意满足我国的各项管理要求。外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是其整个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但由于其进入中国的时间较晚,因此还没有业内公认的高效内部财务体系能直接套用。本文以MH公司为例,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财务内控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飞  李永贺  于艺婷  沈世芳  
基于绿色发展内涵和生态经济学门槛理论,将传统生态福利绩效模型扩展为基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系统的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模型。通过线性回归、脱钩及LMDI影响因素方法等,分析1998—2018年上海资源消耗对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城市绿色发展水平随资源消耗量的持续升高呈倒“U”型变化趋势,并存在门槛效应。资源强度、经济强度、空间结构和人口规模四类影响因素对资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和环境质量三种脱钩关系的驱动作用不同,其中资源强度因素是资源消耗与三者脱钩的主要驱动力,而经济强度因素则是资源消耗与社会福利和环境质量脱钩的主要阻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晓钟  王倩倩  
利用2002~2010年的数据,运用DEA方法对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6个子行业内外资企业的研发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估算,并对效率较高的3个子行业内外资企业的研发效率进行比较及原因剖析,揭示了研发投入规模、研发投入结构和技术获得途径是影响内外资企业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崔勋  
本文在建立薪酬函数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韩国在华投资企业薪酬差异的实证分析,认为工龄、连续工龄、性别、学历、职务等劳动力供给方的因素和企业规模、行业特性、工会组建与否以及所有制形式等劳动力需求方的因素对外资企业薪酬差异具有显著影响,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外资企业薪酬差异的现状以及引起薪酬差异的内在因素,为分析我国企业的薪酬结构和薪酬决定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分析方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关聚  安立仁  
外资企业在华研发机构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如何促进外资研发机构在区域间均衡发展及带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采用随机前沿技术研究了27省市外资企业研发机构的创新效率,对2006-2012年面板数据的研究结果发现:外资企业创新效率区域间分化明显,没有呈现自东向西逐渐下降的特征,各地区创新投入要素对创新产出的贡献差异较大,外部因素对效率的影响也表现出区域差异。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建议实施差异化的创新管理政策,改革外资研发机构管理体制,实施基于创新项目收益的新产品税收优惠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郑俊圭  余明阳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外商在华投资环境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分析投资环境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312家在华韩资企业的调查研究了市场战略、竞争战略、企业特有优势(技术优势、营销能力、R&D优势)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以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市场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技术优势、营销能力对经营绩效具有正面影响,总成本领先战略在工资上涨作用和经营绩效间起到中介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