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15)
2023(16680)
2022(14186)
2021(12932)
2020(11000)
2019(24926)
2018(24636)
2017(48054)
2016(25840)
2015(28639)
2014(28555)
2013(28726)
2012(26411)
2011(23700)
2010(23834)
2009(22397)
2008(22081)
2007(19634)
2006(17581)
2005(16060)
作者
(76194)
(63556)
(63231)
(60124)
(40707)
(30305)
(28635)
(24710)
(24000)
(22818)
(21778)
(21370)
(20497)
(20331)
(19815)
(19410)
(18825)
(18338)
(18178)
(18166)
(15778)
(15700)
(15355)
(14547)
(14263)
(14180)
(14126)
(13974)
(12816)
(12559)
学科
(129735)
经济(129605)
(97958)
管理(88371)
(87838)
企业(87838)
方法(52315)
数学(42342)
数学方法(41955)
业经(34927)
(33459)
(33347)
中国(27659)
地方(25827)
(24141)
财务(24078)
财务管理(24052)
农业(24046)
(23745)
企业财务(22853)
(21928)
技术(21184)
(20511)
理论(20172)
(18764)
贸易(18754)
(18481)
(18258)
(18149)
环境(17638)
机构
学院(381327)
大学(378488)
(165602)
经济(162444)
管理(153523)
理学(131993)
理学院(130621)
管理学(128704)
研究(128317)
管理学院(128011)
中国(97512)
(80268)
科学(77417)
(74689)
(65096)
(63242)
财经(59844)
研究所(58952)
中心(56635)
(56519)
业大(55599)
(54388)
北京(50607)
经济学(50305)
农业(49543)
(45969)
(45948)
师范(45528)
经济学院(45115)
(45101)
基金
项目(251669)
科学(199098)
基金(184567)
研究(183450)
(160380)
国家(159013)
科学基金(137787)
社会(118111)
社会科(112061)
社会科学(112028)
(97857)
基金项目(97442)
自然(89182)
自然科(87145)
自然科学(87125)
自然科学基金(85644)
教育(82027)
(81023)
资助(76220)
编号(73205)
成果(58186)
重点(55677)
(55388)
(54216)
(53863)
创新(49731)
课题(49575)
国家社会(49068)
(47724)
科研(47649)
期刊
(190256)
经济(190256)
研究(115828)
中国(68690)
管理(62036)
(60055)
(58315)
学报(56945)
科学(54399)
大学(43446)
学学(41543)
农业(40654)
技术(34458)
教育(33265)
(33065)
金融(33065)
财经(30777)
经济研究(30763)
业经(30550)
(26555)
问题(24298)
(23501)
技术经济(22564)
现代(18916)
世界(18481)
(17761)
理论(17628)
商业(17561)
科技(17499)
统计(17019)
共检索到569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勇  
外资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必然影响到生产组织形式及FDI区位选择动机,进而影响东道国贸易利益和可持续发展。其中的机制是:节约贸易成本的动机使得外资企业生产率、FDI与东道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正向联动效应;但关税是主要贸易成本时,则有逆向效应;节约生产成本的动机使得外资企业生产率可能与其实施FDI反向联动,进而会弱化东道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福利。实证表明:1985年以来,中部和西部内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而沿海沿边的东部和东北部地区却先增后降。这一此消彼长的过程也正好与中国自90年代大规模引进FDI以来,1998年达到拐点,此后,不同区域的外资结构和数量也明显出现异质性波动的过程一致。因此,...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尹向飞  欧阳峣  
研究目标: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再估计,比较不同经济增长模式下的可持续性。研究方法:提出Network-IOSP指数法,利用该方法对中国省级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TFP增长缓慢,年均增长1.64%,生产阶段TFP的增长是其主要推动力。各时间段的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都高于中西部地区,这主要归因于生产阶段TFP差异。通过对8类经济增长模式之间优劣进行单边检验,发现大多数模式不存在显著性优劣差异。研究创新:将污染排放物的综合利用纳入TFP测算体系,提出Network-IOSP指数法,并从生产阶段和环境治理阶段进行分解,打开了TFP增长的黑箱,并比较不同经济增长模式下的可持续性。研究价值:有利于正确认识TFP增长的源泉,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金中坤  潘镇  
跨国企业海外投资区位选择除需要考虑传统区位理论涉及的东道国因素的差异外,还需要关注企业生产率等异质性因素的差异。然而,目前理论界在东道国因素和企业生产率两者在区位选择决策中的作用关系方面尚未达成共识,相关研究对生产率在区位选择决策中所扮演的角色解释模糊甚至意见不一。基于理论分析并利用590家中国上市公司的1 891项海外投资项目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偏向于到市场规模较大,资源丰裕度、工资水平、产业技术水平较高,文化距离较近,制度距离较大,双边政治关系良好的国家和地区投资,进入成本已经不再属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考虑的主要因素,地理距离的影响也逐渐减弱,而企业自身生产率与东道国因素在区位选择问题上是互补和替代关系,企业生产率实际上弱化了区位决策中东道国因素的决定性作用,使跨国公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东道国因素的约束,更多根据企业内部资源来进行决策,让一些先前不具有吸引力的东道国也有可能成为投资的目的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婧  邢向阳  郝索  
针对一些学者们研究的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TFP增长出现严重下滑从而对我国经济增长持续性持怀疑态度,与近几年来我国经济高速持续增长的矛盾,文章延续李宾,曾志雄(2009)的资本存量测算方法,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我国1978~2007年期间TFP增长进行了再测算及分解。对TFP进行精确测算是研究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从TFP低速增长角度对我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怀疑关键在于资本存量和TFP测算方法上的差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丁建勋  巩爱凌  
为了探讨我国经济是否具有持续的动态改进的力量,本文研究了我国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层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已经实现了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具有较高资本体现的技术进步率,这种技术进步率较难通过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方法核算出来。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结论:低TFP增长率、高投入式增长未必就完全属于粗放式增长,也不一定是低效、不可持续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严兵  
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1999~2006年产业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制造业内外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动态变化特征。实证结果表明,内外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均不断提高,由于内资企业增速更快,二者之间的差距开始缩小。进一步的分解表明,前沿技术进步已成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动力,1999~2006年前沿技术进步对内外资企业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平均约为80%和9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勇  吴寿平  
文章通过对2000年~2010年我国三种不同所有制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国有企业整体上摆脱了双重效率损失,对经济增长起着正向效应,并未出现"增长拖累",私营企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外资企业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甚微。另外,国有企业随着经济发展将从正效应——负效应——正效应的转化,对于外资企业,经济越发达越开放地区的外资企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大,反之则效应微弱。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朱荃  张天华  
使用2006~2012年A股上市工业企业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具有生产率异质性的中国跨国企业如何在具有不同市场条件的东道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生产率较低的企业,生产率更高的中国企业更有可能在一些市场条件较差的国家进行投资。其内在逻辑是:市场规模较小、进入成本更高、制度质量较差的国家对中国企业而言有着更高的临界生产率,由此吸引更多生产率较高的中国企业在该国投资。在使用多种方法处理企业生产率与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之间可能的逆向因果关系之后,这一结论依然是稳健的。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朱荃  张天华  
使用20062012年A股上市工业企业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具有生产率异质性的中国跨国企业如何在具有不同市场条件的东道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生产率较低的企业,生产率更高的中国企业更有可能在一些市场条件较差的国家进行投资。其内在逻辑是:市场规模较小、进入成本更高、制度质量较差的国家对中国企业而言有着更高的临界生产率,由此吸引更多生产率较高的中国企业在该国投资。在使用多种方法处理企业生产率与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之间可能的逆向因果关系之后,这一结论依然是稳健的。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门闯  刘婷  
本文采用2000~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系统考察了外资企业与我国地区产业集聚之间的互动促进关系,并从企业规模、控制权性质两个维度分析不同外资企业与产业集聚之间互动关系的路径差异。结果发现:外资企业与地区产业集聚之间的互动促进关系主要是外资企业与其前后关联行业集聚之间的互动促进,外资企业与同行业的集聚并未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外商独资企业与其前后向关联行业的集聚均存在互动促进,且外商独资与其后向关联行业的集聚之间形成的互动促进是外资企业与我国产业集聚互动促进的主要路径;中外合资企业仅与其前向关联行业集聚之间形成稳定的互动促进关系。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蔡昉  
中国的快速人口转变形成了"未富先老"特征,因而在应对老龄化问题时,面临第一次人口红利过早消失、第二次人口红利开发困难和养老资源不足等挑战。本文旨在揭示,中国面临的挑战不仅是人口问题,更是保持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问题。只有正视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才可能找到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正确途径。本文归纳相关国际经验和教训,提出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开发第二次人口红利,通过制度调整提高养老能力和未来储蓄率的可持续性,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鲁  
本文旨在评价改革 2 0年来经济增长的整体状况 ,从生产要素、制度变革、结构变动、外部环境等方面分析高速增长的原因 ,判断这些因素的剩余潜力 ,研究制约经济增长的内外部因素 ,从而对中国在今后 2 0年中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可能性作出判断。本文认为 ,资本形成加速对过去的高速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 ,但更重要的贡献来自制度变革引起的资源重新配置。目前中国经济正面临增长方式转换的挑战 ,今后 2 0年经济可能保持平均 6 4%的中高速度增长 ,但这取决于若干深层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目  赵先信  钟凯峰  
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效率和可持续性杨目赵先信钟凯峰●中国正在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转变。1995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首次提出要实现可持续增长。●建国以来,盲目追求高速度而导致的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鹤  易纲  宋国青  郑京平  樊纲  严瑞珍  王小鲁  贺力平  张平  
中国经济已经持续20年高速增长,未来中国经济能否继续高速增长?1996年下半年东南亚金融风波之后,国际经济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将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方面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为了深入探讨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问题,北京国民经济...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昉  王美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