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57)
2023(19240)
2022(16272)
2021(15136)
2020(12783)
2019(29366)
2018(28789)
2017(55520)
2016(29715)
2015(33337)
2014(32797)
2013(32548)
2012(29787)
2011(26613)
2010(26331)
2009(24614)
2008(24268)
2007(21082)
2006(18329)
2005(16255)
作者
(83739)
(69661)
(69117)
(65827)
(44418)
(33054)
(31413)
(27267)
(26425)
(24722)
(23606)
(23545)
(21996)
(21803)
(21334)
(21224)
(20741)
(20286)
(19872)
(19871)
(17038)
(16942)
(16817)
(15910)
(15496)
(15481)
(15281)
(15178)
(13794)
(13727)
学科
(131109)
经济(130970)
(105530)
管理(98188)
(93720)
企业(93720)
方法(60919)
数学(50489)
数学方法(49933)
(36925)
业经(36748)
(36659)
中国(32967)
(25938)
财务(25869)
财务管理(25831)
农业(25568)
企业财务(24472)
(23920)
贸易(23907)
地方(23408)
(23253)
(23227)
技术(23170)
(22620)
(22127)
理论(21632)
环境(21265)
(20916)
(19094)
机构
学院(426945)
大学(424670)
(181202)
经济(177854)
管理(174779)
理学(151667)
理学院(150185)
管理学(147886)
管理学院(147119)
研究(137829)
中国(106364)
(89497)
科学(82127)
(81834)
(67108)
财经(66638)
(65641)
中心(62450)
研究所(61019)
(60835)
(60754)
业大(60663)
北京(56304)
经济学(55248)
(52460)
师范(52007)
农业(51395)
(50352)
经济学院(50085)
财经大学(49579)
基金
项目(290259)
科学(231157)
研究(214379)
基金(213937)
(184784)
国家(183246)
科学基金(159972)
社会(138614)
社会科(131585)
社会科学(131554)
基金项目(112891)
(111479)
自然(102778)
自然科(100443)
自然科学(100420)
自然科学基金(98673)
教育(97259)
(93159)
资助(88378)
编号(86158)
成果(68143)
(64839)
重点(64149)
(61951)
(61899)
课题(58147)
国家社会(57961)
创新(57315)
教育部(56284)
人文(55388)
期刊
(195361)
经济(195361)
研究(124094)
中国(74978)
管理(67307)
(64446)
学报(60708)
(59704)
科学(59177)
大学(47574)
学学(45093)
农业(41776)
教育(39907)
技术(38578)
(35259)
金融(35259)
业经(33248)
财经(32889)
经济研究(31831)
(28354)
问题(25607)
(23965)
技术经济(22913)
(20827)
统计(20194)
现代(20111)
商业(19868)
科技(19586)
世界(19351)
理论(19132)
共检索到617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英骥  邓良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区域,跨国公司经营也成为在华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外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备受关注。本文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前提下,运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基于对污染产业进入程度的视角研究外资企业环境责任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丽霞  
生态文明的建设不只是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而是将其融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中,从而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协调机制进行深入探究。文章以生态文明为视角,选取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的内蒙古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PRA法对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赤峰市30家外资企业进行调查,运用SPSS将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结论 :(1)外资企业承担的基本企业环境责任的主要原因是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2)外资企业承担的中级企业环境责任的主要原因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3)外资企业承担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英骥  邹昭晞  
本文采用1995-2006年36个产业的"三废"排放数据与三资企业在该产业中资产总额占全国工业企业该产业的资产总额的比重,研究外商投资对污染产业进入的程度;采用1998-2006年全国30个省市的"三废"排放数据与三资、国有、其他(民营、乡镇、改制)企业在该省市中工业增加值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三类企业在工业生产排放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再一次否定了"污染天堂假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罗雨泽  罗来军  
本文对外资企业、港澳台企业及内资企业的进入选择进行了实证研究,比较了这三类企业进入选择偏好,发现GDP和制造业基础对它们进入的影响是相似的,都表现出正向关系。但工资水平和累计基础建设投资的影响却不同,本文也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进猛  沈志渔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独资化降低了企业税负,独资企业平均所得税税负比合资企业要低2%,而且经营时间越长的独资企业税负越低,规模越大的独资企业税负越低。同时发现,内部贸易降低了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税负,平均而言发生内部销售的外资企业所得税税负比无内部销售的外资企业所得税税负低2.51%,发生内部采购的外资企业所得税税负比无内部采购的外资企业所得税税负低3.27%,发生内部采购的企业经营时间越长税负越低,发生内部销售的大企业税负更低,而且发生内部采购的独资企业税负更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税收监管的重点对象和手段,以防止外资税收的流失。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真  王增娟  
利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05—2010年大型连锁超市的相关数据,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大型连锁超市的规模经济性从内资和外资的视角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内资大型连锁超市的经营规模对企业产出确有正面的影响,但尚不未存在规模经济。尽管在华外资大型连锁超市的经营亦非典型的规模经济,但其投入—产出弹性系数却远高于内资企业且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规模不经济是效率低下的表现,而提升规模收益水平则是我国大型连锁超市的当务之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航  刘航  王珊珊  
从环境责任的视角来考察在华外资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了外资企业的环境保护和污染规制的评价指标,并通过计量分析其与外资企业投资规模等一系列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可以发现:同内资企业相比,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承担状况并不差,而且其清洁程度和治理能力要高于内资企业。从全国整体水平来看,外资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并未降低工业"三废"综合治理率和综合利用率;分区域来看,西部外资企业投资对环境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芳  王进猛  沈志渔  
进入方式对外资企业的能力开发和能力创建产生作用,影响外资企业竞争力,从而产生不同的劳动生产率。本文通过对江苏省苏南地区10574家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2008~2010年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合资企业劳动生产率要高于独资企业,说明独资化没有提高外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进入方式不仅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而且通过企业规模、经营时间、资本密度、工资水平和人员培训等间接途径影响劳动生产率,这对跨国公司进入方式的研究是一个拓展,有助于厘清进入方式对外资企业生产率、绩效以及竞争力影响的机制和路径。研究发现,合资企业比独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具有更大的规模效应、独资企业的经营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成倒U形关系比合资企业更显著、...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姜英兵  崔广慧  
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特征与环境保护的正外溢性特征,使企业缺乏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亟需政府积极干预。自2006年起,中央政府专门在"十一五"规划与"十二五"规划中加入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构成了环保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环保产业政策究竟能否发挥环境治理效应?对这一问题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转型经济时期政府发挥"扶持之手"的作用。有鉴于此,文章以2006—2015年沪深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为微观样本,以中国30个省区为宏观样本,基于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视角,系统考察环保产业政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立足于时期异质性与地区异质性,阐释了环保产业政策环境治理效应发挥差异性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发现:在环保产业政策支持下,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有利于抑制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对工业废水排放无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对环境治理效果具有时期异质性和地区异质性,即不同时期/区域内,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对同一工业污染物排放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研究将微观企业行为与宏观生态环境相结合,不仅为环境污染影响因素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为环保产业政策环境治理效应的发挥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廓清了生态环境改善的微观环保投资结构图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长娟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服务业已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领域。本文选取2001年进入上海市的外资服务企业作为样本,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列联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外资服务企业中国市场进入模式的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外资服务企业的进入模式选择具有更强烈的独资倾向,并对服务行业类型、经营期限、资本密集度以及文化距离因素对外资服务企业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劼  田凤平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已经由中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政府实行严格的环境规制将成为一种长期趋势。本文采用2010~2014年我国31个省(区、市)、267家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对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企业投资取向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第一,我国环境规制与企业投资取向之间存在"门槛效应";第二,我国的费用型环境规制与企业的生产性投资、技术投资之间存在负向关系,与企业的类金融投资呈倒"U"型关系;第三,我国的投资型环境规制与企业的类金融投资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与企业的生产性投资、技术投资呈"U"型关系;第四,当前我国政府实施的环境费用规制对企业投资取向产生"挤出效应",并且随着规制强度的提升,其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力先强、后弱;第五,我国政府实施的环保投资规制则对企业投资取向产生"激励效应"。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结果分别针对政府层面与企业层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婷婷  
以往探讨东道国市场环境对外资企业进入模式选择影响的研究,通常仅关注个别制度要素的作用机制,未能深入阐述东道国区域制度环境的影响过程。本文从制度基础观视角出发,以2001—2006年5131个初次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为样本,分析区域制度发展水平、区域外资进入模式标准和外资企业进入模式选择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和社会制度发达程度越高,外资企业越倾向以独资模式进入;区域政治制度发达程度越高,外资企业越倾向以中外合资模式进入。区域制度发展水平能促成外资企业在本地区战略选择标准的形成,从而影响新进外资企业模仿本地区其他外资企业,以同一种所有权模式进入市场。外资企业可通过模仿其他外资企业的进入模式获得"合法性",从而发掘当地市场的资源与机遇,并降低进入风险。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傅元海  沈坤荣  
提高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水平是东道国获取外资企业技术转移与扩散的重要途径,但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水平的提高却受到东道国区位优势、政策制度等因素的影响。通过采用我国2001年—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据以及对面板数据模型的分组,实证研究了各种因素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程度的影响及原因。得出的结论是: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外资企业出口的强制性要求等因素对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具有正面影响;市场规模因素仅对市场占有型的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具有正面影响;市场化水平、贸易体制的对外开放水平、东部地理区位优势等因素对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具有负面影响或影响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我国知识产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俊南  徐海婷  
文章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矩阵,分析企业相对经济绩效水平、相对环境绩效水平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以环境绩效为突破口,从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筹资、投资和成效三个环节构建环保税激励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揭示环保税实施对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激励作用的动态演化机理,运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探究环保税实施对重污染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激励效果。结果表明:在企业每年污染物减排量的阈值范围内,增强环保税的征收力度和税收优惠可以有效激励企业履行环境责任;通常情况下组合政策比单项政策的激励效果更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宁  
环保问题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考验。污染企业因为分布的区域不平衡而导致污染企业集聚地区的环境问题严峻,带来了污染治理的挑战。文章利用中国1998年-20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匹配对应年份1571个县级区域的社会经济变量,构建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FE),以新污染企业进入为考察角度,厘清了污染企业集聚在微观上的表现与机制。即污染企业集中的地区倾向于吸引更多的污染企业进入该地区。吸引效应在同行业间最大,而在同为污染企业却分属不同行业也依然存在吸引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