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78)
- 2023(15618)
- 2022(13638)
- 2021(12746)
- 2020(10714)
- 2019(24858)
- 2018(24634)
- 2017(47999)
- 2016(25744)
- 2015(29145)
- 2014(29015)
- 2013(28289)
- 2012(25670)
- 2011(23000)
- 2010(22815)
- 2009(20873)
- 2008(20278)
- 2007(17455)
- 2006(15225)
- 2005(13250)
- 学科
- 济(100992)
- 经济(100849)
- 管理(77963)
- 业(72076)
- 企(61128)
- 企业(61128)
- 方法(50104)
- 数学(43458)
- 数学方法(42896)
- 财(28420)
- 农(26386)
- 中国(26015)
- 贸(25489)
- 贸易(25476)
- 易(24737)
- 业经(22700)
- 制(21401)
- 学(20518)
- 地方(19045)
- 务(18035)
- 财务(17958)
- 财务管理(17918)
- 理论(17274)
- 农业(17204)
- 企业财务(16902)
- 技术(16040)
- 环境(15990)
- 和(15624)
- 体(15017)
- 银(14974)
- 机构
- 大学(364582)
- 学院(362600)
- 济(146726)
- 管理(145424)
- 经济(143688)
- 理学(127175)
- 理学院(125799)
- 管理学(123474)
- 管理学院(122827)
- 研究(116345)
- 中国(84541)
- 京(75708)
- 科学(70921)
- 财(67923)
- 所(56649)
- 农(55093)
- 财经(54957)
- 业大(53744)
- 中心(52833)
- 研究所(51637)
- 江(51299)
- 经(50012)
- 北京(46957)
- 范(46446)
- 师范(46027)
- 经济学(44592)
- 农业(43183)
- 院(42851)
- 州(41418)
- 财经大学(41138)
- 基金
- 项目(253756)
- 科学(200156)
- 研究(185803)
- 基金(185538)
- 家(160789)
- 国家(159496)
- 科学基金(138018)
- 社会(117873)
- 社会科(111760)
- 社会科学(111733)
- 基金项目(98636)
- 省(98417)
- 自然(89990)
- 自然科(87911)
- 自然科学(87886)
- 自然科学基金(86288)
- 教育(86058)
- 划(82507)
- 资助(76424)
- 编号(75535)
- 成果(60563)
- 部(56683)
- 重点(56346)
- 创(53060)
- 发(52776)
- 课题(51334)
- 创新(49481)
- 教育部(49164)
- 制(48838)
- 科研(48766)
- 期刊
- 济(152987)
- 经济(152987)
- 研究(103948)
- 中国(64435)
- 学报(56390)
- 管理(52730)
- 财(52133)
- 科学(51307)
- 农(49453)
- 大学(43914)
- 学学(41339)
- 教育(38469)
- 农业(34335)
- 技术(31558)
- 融(27716)
- 金融(27716)
- 财经(26566)
- 业经(25462)
- 经济研究(24927)
- 经(22643)
- 问题(20997)
- 贸(19151)
- 图书(17428)
- 理论(17379)
- 业(17058)
- 科技(16954)
- 版(16754)
- 技术经济(16694)
- 商业(16312)
- 实践(15896)
共检索到515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昊 李凯杰 黄维海
基于匹萨雷迪斯(Pissarides)匹配模型的思想,构建包含外贸顺差与社会就业均衡水平等在内的模型框架,可利用2004~2009年中国行业面板数据对外贸顺差与就业关系进行再检验。结果表明:已经拥有庞大顺差存量的前提下,净出口的进一步增加不能提高就业水平,反而会造成就业水平的下降,这在经验上支持了赫尔普曼(Helpman)提出的筛选机制。研究表明,应该通过制定相应的进口支持政策,保障出口与进口的协调发展,重视外贸平衡对就业的作用,将外贸顺差规模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关键词:
外贸顺差 筛选 就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昊 谢超峰
本文利用2001-2009年的对外贸易月度数据,考察了中国出口与外贸顺差对就业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暂时不考虑进口的情况下,出口规模的扩大对就业依然产生正向冲击;但是考虑进口后,外贸顺差的就业效应却呈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效应。因此,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机制认为的外贸顺差促进就业的观点可能需要重新修正,而Helpman等提出的"贸易筛选"机制在中国当前的外贸顺差规模下,将在劳动力市场上发挥主要作用。鉴于此,中国应在进一步提高出口规模和质量的同时,重视进口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将外贸顺差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
关键词:
就业 贸易筛选 卡尔曼滤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战岐林 曾小慧
以永久收入理论为出发点,文章构建了一个从需求方面解释国际贸易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涵盖了当前关于中国外贸顺差的汇率、消费不足、资源禀赋以及投资储蓄差额等四种主要解释。模型指出,预期收入不足是中国外贸顺差形成的根源;汇率对外贸顺差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投资机会和金融体系不足扩大了中国外贸顺差。政策建议认为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健全法制环境,控制通货膨胀,保持汇率平稳。
关键词:
预期收入 消费 顺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昊 刘骞文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出口贸易的就业效应普遍为正,即出口贸易的增加能够促进社会就业水平的提高,且不存在性别差异。然而,新-新贸易理论基于异质性企业思想提出的筛选-匹配模型却对此产生了质疑。本文基于2006-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重新检验了中国出口贸易规模与就业水平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出口贸易就业效应的性别差异。本文研究表明:虽然企业出口贸易的增加依然能够显著提高整体的就业水平,但对女性就业水平却呈现显著的负向作用。这进一步证明促进对外贸易发展虽然能够提高就业水平,却很难达到优化就业结构的目的。减少就业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性别歧视,是改善这种状况的途径之一。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施炳展
外贸顺差的可持续性决定于外贸顺差的来源结构,本文首次提出了外贸顺差的三元分解框架,并利用中国1995-2007年HS92编码的六分位贸易数据,将中国外贸顺差分解为价格顺差、数量顺差与广度顺差,从而研究中国外贸顺差的可持续性。研究发现,数量顺差是中国外贸顺差的唯一来源,价格和广度都是逆差;数量顺差意味着能源和要素的大量投入,价格逆差会招致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摩擦;与中国相对应,德国持续外贸顺差的来源是数量顺差与价格顺差的均衡发展。由此可以判断,中国外贸顺差是不可持续的。
关键词:
外贸顺差 可持续性 三元分解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昊
通过借鉴Pissarides匹配模型的思想,构建包含净出口额与就业等因素在内的模型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2004~2008年中国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外贸顺差对就业的影响机制与程度。结果表明:已经拥有庞大贸易顺差的基础上,顺差的进一步增加不能提高就业水平,反而会造成就业人数的下降。本文研究表明,应该通过制定相应的进口支持政策,保障出口与进口的协调发展,减少顺差来优化国内经济发展结构,促进国内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和就业水平提高。
关键词:
外贸顺差 匹配 就业 不变系数模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卢万青 李庆宇
考虑到2015年我国外贸收支的异常变化,本文研究我国外贸顺差长期变化趋势以及何时出现拐点。国别比较研究表明,制造业国家外贸收支余额长期趋势拐点的共同决定因素是该国第二产业(或制造业)比重的改变和该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状况。把国别比较的结论运用到中国的研究表明,由于2012年以来我国第二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以及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整体上并未取得成功,因此,未来若干年内中国的外贸顺差长期趋势将会缓慢上升或逐步下降,我国外贸顺差长期趋势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拐点。
关键词:
国别比较研究 外贸顺差 长期趋势 拐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翁礼华
早在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宋仁宗就将川蜀十六家富商联合起来发行汇兑铁钱和铜钱的票据——交子,收归官办,并改名为钱引,通行全国。为了保证其信用,朝廷以盐钞作为准备金,规定持有钱引者可以用手中的钱引交换一定数量的盐钞,从而使钱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邱国鑫
近年来,我国外贸顺差规模迅速扩大,引起了国内外各方面的极大关注。一方面,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意在抑制顺差过快增长。另一方面,欧美等西方国家不断对我国施压,要求加大人民币升值幅度。本文从外贸顺差的积极意义、负面影响、成因分析以及减少顺差的政策建议等多个视角,对我国贸易顺差进行了分析,并对顺差的未来走势作出初步判断。
关键词:
外贸顺差 功过及原因 认识与展望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信
16到19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白银大量流入,与当时发达的国内经济相适应,满足了国内货币需求,促进了商业发展和农业、手工业的专业化生产。但明清对海外贸易严格限制,使其积极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当前中国贸易顺差很大程度上是政策扭曲的结果,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贸易顺差本身不是问题,关键是能否与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等相适应。明清和当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根本上是由于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过多。
关键词:
中国明清 贸易顺差 白银流入 经济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继军
本文运用Arellano和Bond首创的动态面板数据方法考察了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流动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差分广义矩法估计所采用的工具变量表现良好,差分方程得到的残差服从AR(1)过程,过度识别条件成立。人口抚育负担的降低、人口的跨地区跨行业流动对贸易顺差有着积极显著的影响。然而,由于劳动力转移方式的差异,不同时间区段的子样本回归结果之间不尽相同。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曾国平 刘娟 曹跃群
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与就业之间存在相对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出口对就业的影响在短期上有促进作用,长期上有冲击作用;而进口对就业在短期上有滞后的促进作用,长期上有稳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就业 动态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樊孝菊 郑午 王成勇
文章基于Diks和Panchenko(2006)提出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和CPI(消费者价格指数)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再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长的样本期内,PPI是CPI的Granger原因,反之则不成立。该结论是比基于线性、参数模型的传统Granger因果检验更稳健的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