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96)
2023(8006)
2022(7096)
2021(6518)
2020(5742)
2019(13697)
2018(13517)
2017(25793)
2016(14299)
2015(16383)
2014(16522)
2013(16562)
2012(15914)
2011(14588)
2010(14863)
2009(13873)
2008(14049)
2007(12998)
2006(11185)
2005(10168)
作者
(44132)
(37330)
(37274)
(35528)
(23783)
(18033)
(17065)
(14632)
(13976)
(13248)
(12830)
(12460)
(11933)
(11901)
(11715)
(11612)
(11581)
(10968)
(10862)
(10845)
(9288)
(9283)
(9134)
(8550)
(8473)
(8357)
(8340)
(8246)
(7662)
(7600)
学科
(62646)
经济(62591)
管理(37076)
(35498)
方法(31556)
(27763)
企业(27763)
数学(27353)
数学方法(27085)
(25012)
贸易(25001)
(24342)
(17057)
(15872)
中国(15058)
(14690)
(14130)
地方(12922)
业经(11788)
农业(10960)
环境(10351)
(10346)
出口(10334)
出口贸易(10334)
(10293)
(9649)
理论(9516)
(8737)
金融(8734)
(8693)
机构
大学(218716)
学院(215805)
(93519)
经济(91733)
管理(78608)
研究(77070)
理学(67588)
理学院(66741)
管理学(65463)
管理学院(65079)
中国(56622)
科学(48532)
(46499)
(41482)
(41345)
(40761)
研究所(37277)
中心(34493)
业大(34278)
(33436)
农业(33146)
财经(33094)
经济学(30135)
(30001)
北京(28979)
(28778)
师范(28441)
经济学院(27648)
(27605)
(25864)
基金
项目(142204)
科学(110268)
基金(103412)
研究(100663)
(91427)
国家(90750)
科学基金(75436)
社会(62971)
社会科(59746)
社会科学(59726)
(54761)
基金项目(54607)
自然(49290)
自然科(48154)
自然科学(48133)
自然科学基金(47286)
(47064)
教育(46302)
资助(43289)
编号(40160)
成果(33069)
重点(32904)
(32330)
(31209)
(28803)
科研(28194)
课题(27965)
教育部(27161)
创新(27093)
计划(26939)
期刊
(98647)
经济(98647)
研究(61523)
中国(39064)
学报(38591)
(36774)
科学(33442)
(31787)
大学(28381)
学学(26850)
管理(26616)
农业(24930)
教育(19401)
(18735)
技术(17710)
(17554)
金融(17554)
经济研究(17079)
财经(16116)
国际(15938)
业经(15452)
问题(15208)
(14108)
(13892)
(11565)
技术经济(11198)
世界(11087)
统计(10957)
商业(10796)
资源(10247)
共检索到320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春苗  胡涛  庞军  
我国对外贸易强劲发展,但在贸易价值量顺差的同时,出口引致的资源环境逆差日益凸显。本文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定量核算不同年度出口产值、虚拟SO2、CO2排放量,并分析其对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外贸出口产值及虚拟污染占国内较大比重,且其经济贡献小于污染贡献,这在典型行业体现得尤为明显。截至2007年,多数典型行业"值污比"小于1。外贸行业污染贡献不容忽视,节能减排潜力更值得"挖掘"。2005年-2007年,外贸虚拟SO2排放量降幅10.4%,出口虚拟CO2排放强度降幅21%。分析表明:结合《十二五规划纲要》节能减排硬性约束要求,外贸行业在规模、结构与技术效应方面,具有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春苗  胡涛  庞军  
中国是对外贸易大国,但在获得贸易价值量顺差的同时,大量出口导致的巨额环境逆差日益凸显。本文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分析2002年、2005年、2007年外贸出口产值及虚拟SO_2、CO_2排放量,发现出口的虚拟污染排放量及占国内总排放比重相当可观,外贸经济贡献要小于污染贡献,这在部分典型行业体现得尤为明显。同时,2005-2007年,外贸节能减排取得一定成效,出口虚拟SO_2排放总量降幅10.4%,万元出口产值的虚拟CO_2排放强度下降21%,外贸行业具有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通过调整进出口关税、优化贸易结构、提高产品资源环境效率等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外贸导致的资源环境逆差,更好实现节能减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晓耕  张国丰  孙丽欣  
文章以河北省为例,在对区域产业结构演进、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状况深入调研的前提下,筛选关键指标,在Johansen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演进的节能减排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采用情景设定预测法对产业结构演进的节能减排潜力定量估测,进而探讨了化解区域能源与环境双重困境的重要途径与关键任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屈小娥  屈冰  
文章以中国大陆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以各省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总量为基础,通过建立模拟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灰色预测GM(1,1)模型,实证测算了各省份"十二五"期间单位产值能耗的节能潜力、节能总量及对全国总节能量的贡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国峰  王彦彭  
以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作为工业节能潜力分析的代表性变量,对"十二五"时期中国工业节能潜力进行了分析,并对工业节能目标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十二五"时期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为20%—24%,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仅工业领域就实现节能6.7亿吨标准煤和重点行业节能降耗的目标,超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承受能力和范围。"十二五"时期要注意加大工业节能减排研发的投入和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工业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完善节能减排能力评估与节能减排信息监管平台建设,加强工业节能减排的监测和考核;政府部门应加快完善工业节能减排相关政策、制定奖惩措施,联合工业企业克服国际技术贸易壁垒,加快国外先进工业节能减排技术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雷  李艳梅  黄园淅  吴映梅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国家之一,中国节能减排的意义重大。根据节能减排的基本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产业结构-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单位能耗和能源结构-碳排放3个联动模型,进行中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增长与碳排放三者的行为特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产业结构演进决定能源消费增长基本走向;第二,二产绝对主导的产业结构演进极大地延缓了单位GDP能耗倒"U"字型变化的过程;第三,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供应结构奠定了国家碳排放增长的总体格局。有鉴于此,推动结构节能减排,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初步判断,未来20-30年,在国家低碳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和能源供应结构的改善至关重要,其中,前者的贡献度可能达到60%,后者的贡献度可能在1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苟林  
评估节能减排潜力,筛选关键节能减排技术,对钢铁行业低碳开展非常重要。文章对我国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措施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在2012~2030年间,我国钢铁行业的累计节能潜力约为3.8亿吨标煤,累计减排潜力约为13.7亿吨CO2;17项技术具有经济可行性,累计节能潜力约为2.6亿吨标煤,累计减排潜力约为9.9亿吨CO2。折现率和价格(燃料、电力和CO2)对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具有较大影响。在低折现率、高价格下,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累计节能潜力约为2.9亿吨标准煤,累计减排潜力约为7.7万吨CO2;在高折现率、低价格下,节能减排潜力最小,累计节能潜力约为1.6亿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阿伦  史宵鸣  汪澜  赵秀生  
全球水泥的温室气体排放约占人类活动排放的5%,其中中国的水泥产量就占到世界总量的50%,连续25年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中国水泥总产量达到18.8亿t。水泥行业是我国排放和耗能的大户,其产业特点是总体产量高,企业平均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和产品结构落后,因而,水泥行业节能减排行动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和基本内容,也是实现我国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在识别了18种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的典型技术基础上,以日产5 000 t的生产线作为基准,通过边际减排成本的测算,定量分析了我国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减排潜力和成本,并最终得到这些技术的边际减排成本曲线,按照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云燕  王静  
首都经济的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资源不断消耗,节能减排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本文在分析现阶段首都实施的节能减排政策及目标的基础上,对2001~2013年北京市节能减排现状进行评价。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GM(1,1)对2015~2020年北京市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碳排放量进行预测,计算出北京市节能减排的潜力。最后分析由于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对节能减排潜力造成的影响,并对北京市节能减排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彦彭  
以万元GDP能耗节能潜力为代表性指标,采用多种计量方法研究后发现,影响我国万元GDP能耗的因素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和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其次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2015年我国万元GDP能耗与2010年相比降幅预计在12%~17%之间,下降16%是能达到的理想目标。就我国最具节能潜力的理想情景、乐观情景、悲观情景而言,2015年我国万元GDP能耗与2010年相比将分别下降18.07%、17.05%、6.77%;如果仅有经济发展或者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实现,而节能减排技术没有进步,那么2015年我国万元GDP能耗的其余两项指标与2010年相比将分别下降11.8%和14.43%。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向其凤  王文举  
能源结构调整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能源结构的调整受到能源内部替代性和能源供给结构的制约。本文建立内部替代约束和供给约束下的能源结构优化模型,给出碳排放量最优化的部门能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的技术水平和预测的能源供给下,经济增长的速度越低,碳强度下降的幅度越大;以2010年的能源结构为基础进行优化,在2020年可节能16.16亿~18.50亿吨标煤,减排50.31亿~51.99亿吨CO_2,使碳强度比2010年下降31.73%~37.88%,比2005年下降46.21%~51.05%,完全可以实现预定的碳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并可在经济中低速增长的情形下实现能源总量控制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麦文隽  邹乐乐  王毅  凤振华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视角对城市客运交通网络进行建模,以镇江市为案例对城市客运交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进行了预测,通过情景设置分析评估了该市在城市客运交通方面的节能减排潜力。结果显示:镇江市的低碳交通规划政策在节能减排方面效果显著,到2030年时将累计产生153.23万吨标准煤的节能量以及322.46万吨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其中,私家车是城市客运交通能源消耗和碳减排的首要贡献者,从2011年开始,公交车作为更节能的优先出行方式,其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方面超过出租车,位居第二。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改善居民出行方式、提高新能源汽车比例、提高城市交通管理能效与客运水平等方面对镇江市城市交通节能减排提出了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仓定帮  魏晓平  曹明  
本文首先对19962015年我国煤炭消费量、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环境规制强度、能源消费结构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发现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通过格兰杰检验发现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环境规制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均是煤炭消费量的格兰杰成因。其次借助协整方程,对各参数设置了基准变化,给出了20162025年的煤炭消费预测。最后,在基准预测的基础上进行情景模拟,对煤炭消费量和节能减排潜力进行预测。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汪克亮  杨宝臣  杨力  
运用2000-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量作为能源利用形成的环境效应替代变量纳入全要素能效研究体系,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CCR-DEA模型,测算了包含环境效应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中国各地区2000-2007年的节能减排潜力,采用Tobit模型检验了中国节能减排潜力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全要素能效整体水平偏低,各地区、三大区域的能效差异显著,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技术进步、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对促进各地区节能减排有显著作用,而市场化水平、能源价格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尚不明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麦文隽  邹乐乐  王毅  凤振华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视角对城市客运交通网络进行建模,以镇江市为案例对城市客运交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进行了预测,通过情景设置分析评估了该市在城市客运交通方面的节能减排潜力。结果显示:镇江市的低碳交通规划政策在节能减排方面效果显著,到2030年时将累计产生153.23万吨标准煤的节能量以及322.46万吨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其中,私家车是城市客运交通能源消耗和碳减排的首要贡献者,从2011年开始,公交车作为更节能的优先出行方式,其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方面超过出租车,位居第二。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改善居民出行方式、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