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95)
- 2023(12366)
- 2022(10639)
- 2021(9908)
- 2020(8239)
- 2019(18580)
- 2018(18502)
- 2017(35565)
- 2016(19573)
- 2015(22254)
- 2014(22617)
- 2013(21865)
- 2012(20705)
- 2011(18721)
- 2010(19244)
- 2009(18344)
- 2008(18378)
- 2007(17105)
- 2006(15429)
- 2005(14455)
- 学科
- 济(77863)
- 经济(77747)
- 管理(61371)
- 业(55629)
- 企(46459)
- 企业(46459)
- 方法(28116)
- 贸(26701)
- 贸易(26688)
- 易(25986)
- 财(24941)
- 农(23665)
- 数学(23123)
- 数学方法(22689)
- 中国(22658)
- 制(22085)
- 业经(19136)
- 地方(17143)
- 体(15650)
- 学(15517)
- 出(15067)
- 银(14913)
- 银行(14890)
- 行(14285)
- 农业(14213)
- 策(13799)
- 融(13780)
- 金融(13773)
- 理论(13646)
- 务(13517)
- 机构
- 学院(282726)
- 大学(280590)
- 济(121943)
- 经济(119195)
- 管理(103439)
- 研究(98501)
- 理学(86637)
- 理学院(85728)
- 管理学(84221)
- 管理学院(83699)
- 中国(77400)
- 财(61870)
- 京(59696)
- 科学(55830)
- 所(50009)
- 江(46879)
- 财经(46396)
- 中心(45177)
- 农(44418)
- 研究所(44079)
- 经(41628)
- 北京(37930)
- 经济学(37667)
- 业大(37485)
- 州(36493)
- 范(36380)
- 师范(36011)
- 院(35899)
- 农业(34456)
- 经济学院(33882)
- 基金
- 项目(174293)
- 科学(136830)
- 研究(133309)
- 基金(124457)
- 家(106468)
- 国家(105541)
- 科学基金(89819)
- 社会(84574)
- 社会科(80227)
- 社会科学(80214)
- 省(68688)
- 基金项目(63589)
- 教育(61345)
- 划(56748)
- 编号(55183)
- 自然(54555)
- 自然科(53266)
- 自然科学(53253)
- 资助(52382)
- 自然科学基金(52289)
- 成果(47628)
- 课题(39818)
- 部(39454)
- 重点(39385)
- 发(38624)
- 制(37345)
- 创(36102)
- 性(35413)
- 国家社会(34677)
- 教育部(34121)
共检索到4593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边振瑚
随着我国经济商品化、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进一步对外开放出口产业政策已成为沟通国内外经济联系、提高我国经济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的杠杆。要有效地贯彻出口产业政策,离不开国内经济体制特别是外贸体制这个重要的外部条件。本文拟研究外贸体制转换对贯彻出口产业政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完善并有效实施出口产业政策的问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江小涓
出口商品结构及其变动趋势应该是判断外贸体制效率和选择改革方向的要素之一。如果我国出口商品将继续集中在少数大宗商品上,集中由少数行业和企业生产,则计划性较强的外贸体制就有其明显的优势性。反之,若出口商品的种类和出口商品的生产呈现出多样化、分散化的变动趋势,计划体制促进出口的作用就因变量太多而受到限制,导致操作成本增加和效率下降。因此,外贸体制应与出口商品结构相适应。较长时期以来,理论界和实际决策部门对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今后可能的变化趋势颇多争论,比较集中的问题是,我国能否长期保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出口商品结构和以少数行业为主的出口商品生产格局。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口实绩与...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汪素芹
1991年,我国推出了新一轮外贸体制改革,国家取消了出口财政补贴,建立外贸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体制。从一年多的实践来看,外贸新体制的实施还需要综合配套措施。本文就出口退税与外贸体制改革的要求,作一粗浅探讨。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李邦君
按照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要求和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在过去实行几轮外贸体制改革的基础上,从今年开始致力于实施新一轮外贸体制改革。半年多来新体制运转正常,已顺利实现汇率并轨,建立了以市场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制改革实现了平稳过渡;实行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国义 朱文波
进出口业同业公会是近代外贸体制的要素之一,其随着外贸体制的近代转型也有一个从商品分类向行业归口转变的过程,其与外贸体制中其他要素的互动构成对外贸易运作体系。上海市进出口商业同业公会为抗战胜利后创建。作为新兴的同业公会,在组织架构、管理人员专业化和组织性质方面都带有明显的近代特征。但战后初期,贸易自由,外汇放开,进口贸易畸形繁荣,进出口行商对公会并无多少实际需求,公会的功能淡化;后因国民政府实行外贸统制,贸易政策多变,进出口行商只能以公会为平台向政府抗争,公会的功能趋向单一化,未能有效实现其"中间组织"的功能。公会的功能变迁反映了近代外贸体制转型的困境。
关键词:
外贸体制转型 上海进出口商业 同业公会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国义 朱文波
进出口业同业公会是近代外贸体制的要素之一,其随着外贸体制的近代转型也有一个从商品分类向行业归口转变的过程,其与外贸体制中其他要素的互动构成对外贸易运作体系。上海市进出口商业同业公会为抗战胜利后创建。作为新兴的同业公会,在组织架构、管理人员专业化和组织性质方面都带有明显的近代特征。但战后初期,贸易自由,外汇放开,进口贸易畸形繁荣,进出口行商对公会并无多少实际需求,公会的功能淡化;后因国民政府实行外贸统制,贸易政策多变,进出口行商只能以公会为平台向政府抗争,公会的功能趋向单一化,未能有效实现其"中间组织"的功
关键词:
外贸体制转型 上海进出口商业 同业公会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于立新
在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当前应注重解决汇率风险和购汇风险向企业转移问题;要彻底转变政府职能。组建综合商社,必须以外贸企业制度创新为前提,全力推进股份公司等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建立进出口商会需大“官扶民助”的路子,并尽快纳入按国际惯例运作的轨道,以增强商会的协调指导自律机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向东
中国的外贸体制,当初是在产品经济和单一计划经济基础上,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封锁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经过这些年的改革,中国的外贸体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是高度集中经营的状况根本改变,形成了各种类型外贸企业、多渠道经营的局面。原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口岸只有沿海的广州、上海、青岛、天津、大连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芳
外贸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外贸体制,不仅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并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需要和保证,也是加快从旧体制向新体制转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罗万浩
1988年全国外贸体制改革起步和发展的势头都是好的,取得了很大成绩。1988年全国出口实绩401亿美元,完成全年出口计划的33.5%,比1987年增长15.5%,广西1988年出口实绩54344万美元,完成年出口计划的105.7%,比1987年增长0.3%。外贸体制改革后,全国外贸出口呈现全面增长的势头,全年增加出口53.9亿美元,只有广西外贸出口增长不大,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据此,人们对1988年广西外贸体制改革议论纷纷,对广西外贸体制改革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连仲
产业政策产要是干预社会再生产过程,干预各产业部门之间和产业内部的资源配置过程,重点是调节供给。所以也有人称之为供给管理的政策。不同的经济体制对产业政策实施有不同要求,这就导致随着经济体制变化,产业政策内容也必然要随之发生变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新方
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新突破———设立中外合资外贸公司的意义、问题与对策天津财经学院杨新方1996年9月30日外经贸部颁布了《关于设立中外合资对外贸易公司试点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批准上海浦东新区和深圳经济特区为试点组建中外合资外贸公司。首批被...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新方
设立中外合资对外贸易公司是我国外经贸领域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新突破。本文分析了新成立的三家合资外贸公司的基本情况,并对这一举措的战略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了初步探讨。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2004年实施的出口退税新政策与我国以往出口退税政策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建立了中央与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机制,目的在于实现“老账要还、新账不欠”的目标。从一年多来的实践看,“老账要还”基本实现了,但“新账不欠”却存在一定的隐忧。地方分担出口退税不仅加重了地方财政的压力,还产生了新的“苦乐不均”现象。出口产品生产、采购地与出口地的不同,使出口地负担了较多的出口退税,对当地的财政运行造成相当的冲击,有可能导致新的出口欠退税现象的出现。鉴于此,本文立足于我国的出口退税实践,提出了几种可供选择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出口退税 地方财政 增值税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霍道元
惯常的国际贸易,出口收益的实现是从外汇收入直接按银行汇率兑折获得的。但在新外贸体制下,只有部份按银行汇率兑折取得,其余却要从多途径收取,这就形成了外汇收入的实现与汇率的变动不相应同步。当人民币下浮,出口企业外汇收入的实现总额并没有随汇率变动幅度相应增加;若人民币随美元对其他货币上浮,又未能从中相应获利,多得人民币的收益和利用增加了购买力的美元多进口套利。而客户按国际金融观念来对待我汇率变动,要求调整售价,使企业处于困难境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