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24)
- 2023(12727)
- 2022(11117)
- 2021(10398)
- 2020(8768)
- 2019(20166)
- 2018(19962)
- 2017(38093)
- 2016(21038)
- 2015(23436)
- 2014(23050)
- 2013(22933)
- 2012(20868)
- 2011(18826)
- 2010(18468)
- 2009(16829)
- 2008(16288)
- 2007(13964)
- 2006(12056)
- 2005(10142)
- 学科
- 济(79631)
- 经济(79546)
- 管理(59836)
- 业(56115)
- 企(46325)
- 企业(46325)
- 方法(38521)
- 数学(33337)
- 数学方法(33010)
- 农(21595)
- 中国(20266)
- 学(19409)
- 财(18921)
- 业经(17947)
- 地方(17079)
- 贸(15780)
- 贸易(15771)
- 易(15290)
- 农业(14777)
- 和(14132)
- 环境(14056)
- 理论(13183)
- 技术(13095)
- 制(12796)
- 务(12207)
- 财务(12144)
- 财务管理(12128)
- 划(11716)
- 企业财务(11466)
- 银(10549)
- 机构
- 大学(296673)
- 学院(294118)
- 管理(118988)
- 济(111589)
- 经济(109209)
- 理学(104414)
- 理学院(103191)
- 管理学(101328)
- 管理学院(100821)
- 研究(98877)
- 中国(70736)
- 科学(66873)
- 京(65751)
- 农(56056)
- 业大(51667)
- 所(50776)
- 财(47280)
- 研究所(47243)
- 农业(44601)
- 中心(44094)
- 北京(41567)
- 江(40553)
- 财经(39139)
- 范(38240)
- 师范(37756)
- 院(35874)
- 经(35782)
- 州(33214)
- 经济学(32231)
- 技术(31193)
- 基金
- 项目(214628)
- 科学(166495)
- 基金(154936)
- 研究(149385)
- 家(138145)
- 国家(137017)
- 科学基金(116315)
- 社会(92713)
- 社会科(87850)
- 社会科学(87824)
- 基金项目(83927)
- 省(83893)
- 自然(79264)
- 自然科(77268)
- 自然科学(77245)
- 自然科学基金(75845)
- 划(71810)
- 教育(67273)
- 资助(63134)
- 编号(60273)
- 重点(47914)
- 成果(46710)
- 部(45820)
- 发(45338)
- 创(44472)
- 科研(41582)
- 创新(41444)
- 计划(41431)
- 课题(40719)
- 大学(38662)
- 期刊
- 济(115436)
- 经济(115436)
- 研究(79265)
- 学报(56816)
- 中国(52249)
- 农(49431)
- 科学(48604)
- 大学(40895)
- 管理(40713)
- 学学(38518)
- 农业(34439)
- 财(33445)
- 教育(29051)
- 技术(23168)
- 业经(19996)
- 融(19299)
- 金融(19299)
- 经济研究(18251)
- 业(18059)
- 财经(17877)
- 图书(17289)
- 科技(16497)
- 资源(15736)
- 问题(15535)
- 业大(15394)
- 经(15140)
- 版(14851)
- 理论(14021)
- 技术经济(13689)
- 商业(13124)
共检索到408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雁 张士锋 吕爱锋
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恶化已成为京津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本文从水资源系统对经济、社会系统的支撑角度出发,选取11个主要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系统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水量、水质、水域、水流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外调水对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力都属超载,天津、北京尤为严重。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水资源系统,水资源短缺是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超载的主要因素,人均水资源量是影响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因子。外调水对改善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具有一定贡献,尤其是对北京、天津的影响较为显著。在水资源短缺时期外调水的影响更为明显,在2000年特枯年,天津市引滦与引黄入津使得水资源承载力提高了13%。南水北调使得2015年北京、天津两地水资源承载力分别提高了5%。外调水对水资源承载力影响研究为京津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对于实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京津冀 外调水 指标体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俞会新 李玉欣
本文基于P-S-R模型构建了京津冀生态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并选择熵值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平均模型测算2014年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值和各子系统值。为具体分析京津冀之间生态环境质量差异的根源,对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响应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最好,河北省最差,天津市位于京冀之间。基于以上研究,减轻承载压力、改善承载能力、强化治理环境有利于提高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俞会新 李玉欣
本文基于P-S-R模型构建了京津冀生态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并选择熵值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平均模型测算2014年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值和各子系统值。为具体分析京津冀之间生态环境质量差异的根源,对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响应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最好,河北省最差,天津市位于京冀之间。基于以上研究,减轻承载压力、改善承载能力、强化治理环境有利于提高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封志明 刘登伟
京津冀地区丰水年可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平水年以下,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即使降水偏丰年份,京津地区依然供不应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京津冀地区21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承载人口数”方法定量研究了京津冀地区不同生活水平、不同水平年下水资源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规模。研究表明:在平水年(p=50%)以上,按温饱标准,水资源承载能力高于现状人口,但是按小康标准,水资源支撑的经济指标无法实现;发达地区遇到枯水年时,可以通过降低福利标准提升水资源承载力,但对于部分欠发达地区,遇到枯水年时,福利标准已经很低,可能会出现水危机。南水北调实施以后,京...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董会忠 姚孟超 张峰 刘帅
从水资源供需-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复合系统中选取12个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因素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引入变权理论对2005—2016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并运用DEMATEL方法识别出其关键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水资源2005—2009年的承载力综合评价值均小于0.4,处于严重超载状态;2009—2016年间的评价值在0.4和0.7之间,承载能力适中。(2)京津冀三地水资源承载力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河北省的承载力增长趋势稍明显高于北京和天津。(3)在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中,供水模数、人口密度和城镇化率是关键驱动因素。最后,为提高京津冀水资源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一体化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同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余灏哲 李丽娟 李九一
京津冀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用水压力大,水资源问题突出,因此亟需对该地区进行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以期为水资源综合规划与高效利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为此,首先对京津冀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京津冀水资源所面临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其次对水资源承载系统进行解析,构建基于量-质-域-流内涵的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利用AHP、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主客观组合赋权,借助TOPSIS评价模型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得分计算。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总量匮乏,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地下水持续超采等已经导致该地区水生态功能退化,形成了集中连片的地下水漏斗区等;②通过对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计算,2006—2016年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得分总体上呈现波动式增长态势,表明水资源承载力有所增强,但整体分值不高,水资源压力形势依然严峻。基于此,京津冀亟需构建区域、流域水资源联动机制,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基础与城市定位,遵循"以水量城"的城镇化政策和"以水定产"的产业政策,深入贯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条例,实现整个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提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树强 张贵
运用秩和比方法对京津冀三地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容量、能源、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和社会等综合承载力进行了总体分析与评估。研究发现,环京津"生态悬崖"和"公共服务洼地"的轮廓日渐明晰,这意味着与京津相比,河北省综合承载力脆弱,从自然生态角度分析,除土地承载力略具优势外,水资源、环境容量承载力羸弱不堪;从公共服务角度分析,除交通设施承载力略具优势外,能源、市政设施、医疗和教育等承载力明显不足。京津冀一体化的目标并非产业一体化,而是环保规制的同步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具体来讲就是完善并统一京津冀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生态产品市场化机制和社会保障政策。
关键词:
综合承载力 秩和比 京津冀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林巍 户艳领 李丽红
以京津冀城市群土地承载力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阐述土地承载力的研究现状与内涵,完善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可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城市群土地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根据实证结果找出土地承载优势和土地承载短板,并分析经济承载、基础设施承载、生产建设承载等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的差异,进而探索通过内部调整和外部协调来实现承载力提升的思路。
关键词:
承载力 城市群 区域协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明 高林
土地资源已成为制约京津冀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瓶颈"之一,在分析京津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立足城镇化科学发展视角,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模型,对京津冀区域13个市辖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不同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差异显著,因此应根据区域资源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方案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喆 张贵祥
构建综合交通承载力评价模型,将铁路、公路、海港和空港等四种方式共同构成的综合交通体系的承载力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中,并对交通承载力进行了三方面的扩展:研究范围由城市扩展到区域,研究对象由单一要素扩展到复合系统,研究内容由现实扩展到潜在。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对2004~2013年各种运输方式以及综合交通承载力的变化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不同运输方式来看:铁路发展迅速,随着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承载能力趋于紧张;城市群交通需求过分依赖公路运输,不利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海港间同质化竞争严重,已成为制约港口群整体承载能力提高的瓶颈;空港发展由不平衡向平衡转变,协同效应逐步显现。第二...
关键词:
城市群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承载力 京津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茹 成金华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之一,要实现区域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对该区域资源环境状况有科学的研判,构建涵盖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形成压力指数、支撑力指数,并得出承载力指数。对2003~2017年京津冀13个城市的20个指标的面板数据进行了承载力指数变化特点、趋势和规律分析。研究表明,过去15年京津冀总体资源环境承载状况缓慢趋好,呈现明显的两阶段特征;城市间及区域内差异明显,超大型城市和工业型城市资源环境过载突出;河北省内分化较为严重,呈现明显的三梯队特征。因此,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落地执行,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和协作,确立并严守区域生态红线,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深度保护,是实现京津冀地区生态文明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京津冀 资源环境 承载力 区域战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范英英 刘永 郭怀成 王树通 姜玉梅
在对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特征及其影响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用系统动力学(SD)来定量研究不同政策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在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下,以北京市社会经济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北京市水资源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将水资源承载力指标融合在模型中进行计算。通过动态仿真模拟,预测北京市5项水资源政策———实施应急供水工程、推进再生水回用、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和提高用水价格对水资源承载力的长期影响,为确保北京市用水的长期安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研究表明,应急供水工程政策对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最大,而若同时实施这5项政策,到2010年,可承载的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政策 系统动力学 北京市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振坡 朱丹 王丽艳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甄别各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是推进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依据。基于协同理论建立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分析框架,从人口、环境、资源、经济、交通、科技6个层面建立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并利用改进熵值法,对京津冀城市群内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承载力进行测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内城市综合承载力整体处于中上水平,呈"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从承载力的供给与需求角度看,多数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超载现象;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制约因素和受限程度存在差异,且制约因素之间互相影响。可以从以城市综合承载力为支撑推进各级城市协调发展、加快交通一体化建设、推进产业对接合作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彭璇 祝辉 祝尔娟
能源是社会经济系统运作中重要的物质基础,其支撑社会经济系统运作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区域能源系统负荷过高,会给区域造成巨大的环境压力。作为区域层面的能源承载体系,其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能源载体、生态环境载体、承载客体,在此基础上,可构建能源承载力评价体系并对2007—2011年间京津冀三地能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北京能源承载力逐年稳步提升,天津能源承载力虽然呈上升态势,但其能源系统一直处于高负荷状态,而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河北的能源承载力急剧下降。
关键词:
京津冀 能源 承载力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钰 李新刚 姚晓东
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反映了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和经济、科技与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并成为支撑城市人口及经济社会活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京津冀城市群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构建科学的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并提出提升综合承载力的建设性措施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利用TOPSIS法、针对局部变权TOPSIS模型进行计算,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和不平衡性,给出了京津冀城市群10个城市辖区的土地综合承载力排序和"短板子承载力",并针对10个城市各自特点,分别给出提升其综合承载力水平的差异性发展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