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99)
2023(3185)
2022(2699)
2021(2794)
2020(2196)
2019(5215)
2018(5377)
2017(8548)
2016(5928)
2015(6851)
2014(7259)
2013(6328)
2012(5854)
2011(5331)
2010(5481)
2009(4771)
2008(4647)
2007(4188)
2006(3676)
2005(3315)
作者
(13130)
(11002)
(10768)
(10389)
(6871)
(5302)
(5212)
(4298)
(4290)
(4146)
(3709)
(3544)
(3516)
(3503)
(3395)
(3346)
(3280)
(3240)
(3192)
(3043)
(3013)
(2796)
(2661)
(2657)
(2552)
(2493)
(2425)
(2409)
(2269)
(2262)
学科
教育(19460)
(14044)
经济(14031)
中国(11040)
管理(9672)
(8492)
(8250)
企业(8250)
理论(8029)
方法(7797)
教学(6003)
数学(5776)
数学方法(5678)
(5360)
研究(4056)
(4041)
思想(3959)
政治(3878)
发展(3804)
文化(3768)
(3682)
思想政治(3666)
政治教育(3666)
治教(3666)
德育(3631)
地方(3531)
(3453)
业经(3402)
(3359)
技术(3265)
机构
大学(75563)
学院(70488)
教育(27143)
研究(26558)
(22112)
师范(22064)
管理(20093)
师范大学(18350)
(18323)
经济(17610)
理学(17552)
(17463)
理学院(17161)
管理学(16573)
管理学院(16408)
科学(15101)
(12770)
中国(12610)
职业(12113)
北京(12049)
(11848)
研究所(11643)
技术(11374)
教育学(10541)
中心(10339)
(9677)
(9573)
(9162)
职业技术(8282)
教育学院(7782)
基金
项目(43344)
研究(39755)
科学(35738)
教育(27803)
基金(27584)
社会(22831)
(22686)
国家(22251)
社会科(21202)
社会科学(21198)
编号(19281)
成果(19121)
科学基金(18429)
(18231)
(17675)
课题(16823)
(14977)
基金项目(13927)
规划(12786)
项目编号(11699)
(11610)
重点(11248)
(11119)
教育部(10907)
资助(10773)
(10767)
(10319)
研究成果(10090)
自然(9949)
(9909)
期刊
教育(47150)
研究(31868)
中国(24268)
(21241)
经济(21241)
职业(11058)
技术(9556)
学报(9094)
科学(8467)
大学(8451)
技术教育(7195)
职业技术(7195)
职业技术教育(7195)
管理(7079)
(6736)
学学(6094)
(5964)
(5738)
论坛(5738)
高等(5547)
(5291)
成人(5008)
成人教育(5008)
高等教育(4929)
图书(4126)
发展(4113)
(4113)
农业(4108)
财经(3900)
职教(3830)
共检索到1159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强  
世界上任何民族的语言都承载着本民族的心理意识和思维习惯,记载着本民族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延续不断的思想意识表现。民族语言既能反映本民族的发展历史,又能规范本民族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知方式和对现象的解释方法。本文从外语教育的视角,论述外语教育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展示外语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博文  
旅游、教育与文化的互动发展日益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从挖掘、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入手,建设旅游文化学科专业,促进旅游、教育与文化的互动发展,从而突出旅游教育的民族文化特色,是高等旅游教育特色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办学战略创新的突破口。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范晓峰  
嫩江流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这里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民族发展历史,民俗独特且神秘,这些丰富的文化产品以及其生活的自然环境,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也成为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旅游资源阐述的基础上,指出要以民族文化传承作为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前提,以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金志远  
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国家层面的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8次。总体上来说,前7次课程改革过于注重传承主流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相对忽略。这次新课程改革,找到了实现这两种文化传承有机整合的途径和机制。在课程改革的文化观上,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并存;在课程改革的方法论上,处理好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互动关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娟  鲜耀  
校内、校外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上发挥着各自的功能。我们在强调学校教育重要性的同时,社区教育在普及文化、整合文化资源、开展文化活动中的功能不可忽视。社区教育是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使民族文化以一种"活"的方式传承下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强  
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是加拿大奉行的国家理念和基本国策,文化多样性(cultural diversity)是中国民族文化传承的鲜明特征。本文从文化传承教育的视角,通过对中国和加拿大两国的双语教育模式的特点比较,进一步阐述语言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明宏  王德清  
现代化是每个民族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但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陷入现代性危机的境域,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存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功能缺失的事实。本研究构建了学校教育活动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联动共生机制,以链接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生态链出现的断裂,从而实现两者间和谐互动、持续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黄胜  
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发展历程表明,单方面注重少数民族文化对学校文化的适应或学校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适应甚至取代都是不符合文化发展、教育发展规律的,任何单向的适应、交流甚至取代都是行不通的。学校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不应是谁取代谁、谁消化谁的问题,而应当建立起双向适应、双向滋养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校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为此,本文提出了文化主体相互平等,互相学习;目标上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内容上取长补短,双向滋养;形式上对话交流,达成理解等发展思路。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普丽春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精神表现,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财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不可替代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其历史发展和教育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价值特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正彪  
在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语言不仅是人们用来相互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用来体现一个族群的民族性的重要依据。因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得到科学的传承与保护,民、汉双语教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本文认为,双语教育在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不但具有原真性意义,而且还为跨文化沟通提供了族际交流的语言条件。无论是在实现多民族语言保护和文化多样性传承方面,还是在构建"美美与共"的族际文化共享社会环境等方面,双语教育都在发挥着应有的重要作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普丽春  袁飞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不仅是一种被长期忽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一种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同时,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个人、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交融、重叠和互补,构成文化传承的教育主体,共同传承和创造着一个具有民族文化基因特色和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贺能坤  张学敏  
西南少数民族创造了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但传统的保护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只保存了非物质文化的"形",不能保存蕴藏在非物质文化之中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等"神"的内容,无法真正实现传承。根据非物质文化传承的要求,应积极对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进行改革,并通过学校的辐射作用建立有利于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学习型社区,培养民族非物质文化"活的传人",从根本上建立起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再生机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明娟  孟宪辉  
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源泉,作为原生态的民族传统文化,它在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水之源、木之本作用。文章针对承德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种类和现状,提出了系列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举措,对目前我们建设幸福中国、创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明娟  孟宪辉  
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源泉,作为原生态的民族传统文化,它在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水之源、木之本作用。文章针对承德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种类和现状,提出了系列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举措,对目前我们建设幸福中国、创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筑慧  
20世纪50年代以前,侗族地区的教育往往以传统的方式呈现,社会成员在深受传统文化浸润之时,也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20世纪50年代后,尤其是80年代后,随着现代学校教育的普及,以及工业化、全球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民族传统教育日益式微,其传统教育方式渐渐失去了教育的基本内容和主体,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随之也日益衰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