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4)
2023(1913)
2022(1676)
2021(1628)
2020(1301)
2019(2857)
2018(2658)
2017(4894)
2016(2751)
2015(3449)
2014(3536)
2013(3082)
2012(2872)
2011(2397)
2010(2474)
2009(2004)
2008(2052)
2007(1907)
2006(1562)
2005(1436)
作者
(7022)
(5771)
(5707)
(5238)
(3472)
(2850)
(2751)
(2264)
(2126)
(2107)
(1950)
(1914)
(1913)
(1762)
(1736)
(1713)
(1691)
(1681)
(1605)
(1537)
(1447)
(1423)
(1414)
(1374)
(1292)
(1281)
(1277)
(1269)
(1255)
(1216)
学科
教学(8198)
理论(5733)
(5506)
经济(5498)
学法(5079)
教学法(5079)
(4670)
企业(4670)
管理(4197)
(4064)
教育(3891)
文化(3689)
学理(3339)
学理论(3339)
方法(2830)
业经(2423)
中国(2361)
(2331)
产业(2193)
研究(2025)
政治(1973)
市场(1948)
思想(1948)
公司(1909)
思想政治(1885)
政治教育(1885)
治教(1885)
德育(1866)
(1843)
贸易(1843)
机构
学院(36657)
大学(35049)
管理(10126)
研究(9543)
(9034)
经济(8695)
理学(8657)
理学院(8492)
管理学(8109)
(8067)
管理学院(8025)
师范(7960)
(7217)
职业(6494)
技术(6467)
教育(6279)
科学(6273)
师范大学(6183)
中国(6030)
(5996)
(5025)
中心(4775)
技术学院(4726)
(4640)
北京(4609)
职业技术(4584)
(4435)
研究所(4015)
业大(3833)
财经(3800)
基金
项目(22664)
研究(19471)
科学(16493)
基金(13323)
教育(11551)
(11096)
国家(10951)
(10256)
社会(9952)
编号(9549)
社会科(9333)
社会科学(9332)
科学基金(9266)
成果(8526)
(7991)
课题(7363)
(7039)
基金项目(6869)
项目编号(5871)
大学(5443)
自然(5416)
资助(5405)
重点(5321)
自然科(5310)
规划(5310)
自然科学(5309)
自然科学基金(5206)
教学(5174)
(5105)
(4787)
期刊
教育(16584)
研究(11739)
(11388)
经济(11388)
中国(10987)
技术(5611)
管理(5566)
学报(5180)
职业(4867)
大学(4590)
科学(4266)
学学(3928)
(3795)
技术教育(3069)
职业技术(3069)
职业技术教育(3069)
(3006)
图书(2840)
(2622)
论坛(2622)
高等(2467)
书馆(2278)
图书馆(2278)
成人(2220)
成人教育(2220)
农业(2210)
财经(2087)
(2086)
(1969)
高等教育(1960)
共检索到56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韩艳  
我国各行各业与世界的接轨需要大量的外语交际人才,尤其需要懂得外国文化的外语交际人才,这就使得我国高校外语教学需要培养具有跨文化能力的人才。因此,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尤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外语教学培养的重要标准之一。由张红玲教授撰写的《跨文化外语教学》一书,可谓是我国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跨文化外语教学的专著。作者从外语教学的时代背景出发,阐明了在英语发展成为国际通用语形式之下,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曹路漫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各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之间的交流也日渐频繁,要求外语学习者能够与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在当今的外语教学中,许多语言学家和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交际,而语言的交际又不可离开文化,因此,将跨文化意识引入外语教学之中,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是当前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中,笔者通过阐述跨文化意识培养对大学外语教学的重要意义,明确其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进而为如何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提出一些合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许建平  王瑞华  
本文对在 2 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把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带入外语课堂教学作了探讨。笔者在文中列举了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所表现出的种种问题 ,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认为传统的外语教学“听、说、读、写、译”相互脱节的模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培养国际型、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文章最后就如何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出了笔者的见解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陆晓红  
21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也是跨文化交流的时代。跨文化交流需要两种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与文化理解能力。在外语教学中文化的学习不仅仅是关于他国文化知识的学习,而是一种意义协商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文化体验的过程,是本国文化和他国文化对话的过程。将文化学习作为外语教学的"显性课程",把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置于语言能力培养同等重要的地位意味着同语言能力的培养一样,文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师的角色、学生的角色、教学资源、评估的方式都要发生变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瑞琴  
高校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语言、文化、认知等角度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缺失现象严重,本文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就如何在外语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秀清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文章从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和构成谈起,论述了它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建构批判性思维能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翠玲  王强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发展的多元化,传统应试性大学英语教育已经严重脱离社会需求,只注重语言能力而忽视文化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人才需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需求日益突出。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考虑到我国大学生西方文化知识薄弱的实际,通过语言、文化与交际三位一体关系研究,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了解大学生英语教学现状,明确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静利  
外语作为不同国家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语言工具,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学的重要课程组成。鉴于对外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当前教学的重点,而对于外语语言国家文化的理解则是教学的难点,跨文化交际专业因此应运而生,成为了高校外语专业教学的重点辅助专业。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内涵,我们就能够以此为方法解决高校外语语言实践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跨文化交际出发,研究外语语言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以期为当前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做出贡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平静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越发密切,在国际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外语在促进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大学生成为未来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主力军。加强对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良好的素质已成为大学外语教育的重中之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夏小刚  吕传汉  
在问题解决中,中美两国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中国学生偏于使用抽象的策略和符号表征,而美国学生则往往比中国学生更频繁地使用视觉的策略和表征。这些差异既是对两国数学教学文化的不同反映,也是渗透在两国不同数学教学文化中的数学教育观、数学课程观和数学教学观对学生影响的结果。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健  
旅游研究的本质是文化问题的研究,而旅游中的文化现象是多元文化现象,因此,跨文化比较应作为整个旅游研究的共性思维。跨文化比较研究能够有效地鉴定旅游现象的共性和个性,发现旅游现象的规律,能够提供解决旅游发展中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作者在文中还提出中国旅游发展中需要通过跨文化比较研究亟待解决的8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阳  
本文认为在外语教学过程中 ,网络活动 (1)使外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由为通过考试而学的纯工具性转为既为考试又为交流的综合性动机 ;(2 )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与延伸 ,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机会 ,使课堂集中进行更高层次的语言教学成为可能 ;(3)能够为外语教学与研究提供丰富、准确而真实的统计数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