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88)
2023(3803)
2022(3078)
2021(3123)
2020(2538)
2019(6031)
2018(5758)
2017(10372)
2016(5502)
2015(6748)
2014(6339)
2013(6457)
2012(6115)
2011(5800)
2010(5562)
2009(5108)
2008(4997)
2007(4061)
2006(3635)
2005(3426)
作者
(14600)
(12310)
(12301)
(11935)
(7938)
(5791)
(5532)
(4853)
(4835)
(4416)
(4228)
(4092)
(4041)
(4002)
(3934)
(3815)
(3708)
(3566)
(3499)
(3236)
(3214)
(2934)
(2888)
(2850)
(2783)
(2699)
(2670)
(2497)
(2476)
(2450)
学科
(27347)
经济(27322)
方法(12543)
管理(12265)
数学(11916)
数学方法(11890)
中国(11719)
(10546)
(8430)
贸易(8423)
(8353)
(7067)
企业(7067)
(6203)
关系(5104)
(5037)
(4949)
(4735)
银行(4735)
(4670)
(4660)
(4271)
金融(4271)
(4168)
出口(4117)
出口贸易(4117)
(4117)
环境(4082)
业经(4001)
农业(3835)
机构
大学(82889)
学院(80263)
(45158)
经济(44719)
研究(34278)
管理(28331)
中国(27876)
理学(24259)
理学院(23965)
管理学(23787)
管理学院(23620)
(18445)
(18132)
科学(17097)
(16643)
经济学(16238)
研究所(15272)
财经(14972)
经济学院(14665)
中心(14385)
(14067)
北京(12544)
(12114)
财经大学(11376)
科学院(10778)
(10278)
研究中心(10180)
(9975)
社会(9969)
师范(9916)
基金
项目(52871)
科学(42772)
基金(41152)
研究(40650)
(36154)
国家(35943)
科学基金(30230)
社会(28418)
社会科(27108)
社会科学(27105)
基金项目(20685)
教育(18978)
资助(17717)
自然(17238)
自然科(16898)
自然科学(16893)
自然科学基金(16645)
(16360)
中国(15456)
(15222)
编号(14329)
(14057)
国家社会(13548)
教育部(12527)
重点(12411)
成果(12163)
(11790)
(11141)
人文(11019)
重大(10957)
期刊
(45444)
经济(45444)
研究(28928)
中国(18560)
(12338)
科学(11304)
管理(11142)
学报(10260)
教育(9514)
(9304)
经济研究(9122)
大学(8497)
(8327)
财经(8250)
(8106)
金融(8106)
世界(7917)
学学(7820)
国际(7679)
(7312)
农业(6935)
技术(6800)
问题(6491)
(5093)
业经(4496)
技术经济(4239)
统计(3890)
(3857)
贸易(3857)
资源(3844)
共检索到125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中国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但与此同时,外籍人士面临的签证、绿卡等问题,也成为阻碍人才流入的一个障碍。在日前召开的第12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有关专家呼吁,中国政府应尽快出台人才计划,放宽外籍专家来华的政策。在北京,国际高层次人才还不到总人口的0.4%,而在香港和纽约,这一的比例分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本红  陶友青  邓瑾  
一、基于胜任力的高层次人才评价指标(一)胜任力的内涵与分类胜任力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重要概念,它为高校如何更好地管理人力资源提供了全新的依据。一般认为,胜任力是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靳军宝  曲建升  吴新年  郑玉荣  白光祖  
以2014—2019年我国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具有跨省流动的科学家为高层次科技人才研究对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跨省流动网络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被引科学家省际迁移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省区;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和四川等省级行政区具有较强的人才吸引力;通过入度盈余值来看,广东、江苏、四川、上海和山东等省份人才为净流入状态,吉林、安徽、辽宁、湖南等地为人才净流出状态;根据核心-边缘结构分析,北京、上海和江苏处于网络核心位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亚征  赵伟  彭洁  
本文以中国能源领域中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教育背景特征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在高层次科技人才成长过程中,人才流动的一般规律,以及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下,高层次科技人才在学术产出方面所表现的不同特征,以期为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提供相关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炊海春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事业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贯彻落实《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国外人才和智力保障,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际人才智力资源流动规律,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国外人才引进政策,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一、我国制造业人才队伍现状及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董新宇  鞠逸飞  段雨欣  
本研究以陕西省高层次人才政策为例,从政策目标出发,在人才成长、学术成果等维度上构建高层次人才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采用描述性统计、断点回归等方法,探究地方政府高层次人才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即使获得了政府支持,省级高层次人才也很难成长为国家级人才,而青年学者是其中潜力最大的群体;从实证分析结果看,政府对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支持不能显著促进其创新成果产出;而地方政府是否应该继续维持对少数高层次人才的高强度支持以及如何破除政策实施效果的制约因素可能是未来人才工作的关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娄伟  
高层次科技人才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主要分析我国高层次人才激励政策体系的构成,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激励理论出发,探讨相关政策的创新路径。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郑代良  章小东  
21世纪国家间竞争其实质是综合国力竞争,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软实力,软实力竞争的本质是高层次人才竞争;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吸引、留住、使用与发展其关键在国家人才政策。中国与美国在高层次人才政策方面的思维方式、运作举措、保障形式及变革走向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审视与反思两者差异,以求中国高层次人才政策更具国际视野和用更开放的心态去培养、延揽世界杰出人才,实现"中国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边慧敏  冯卫东  任旭林  
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工作,是我国主动参与全球高端人才竞争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关节点。海外人才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日益发挥着突出作用。高校迫切需要一批海外高层次师资人才的有效带动和直接推进,促使部分学术学科发展瓶颈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突破、师资队伍国际化的整体水平较快改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高校核心竞争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燕红  王似菊  余飞波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曹洪涛  王威威  曹文军  
越来越多的高校对高层次人才实施年薪制,如何落实好年薪制政策以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成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者关注的重点。文章在分析高层次人才年薪制的积极作用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高层次人才年薪制实施层面的工作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玉琨  
高层次人才培养是个复杂的课题,即使深入研究也难以给出全面、准确的答案。在此,结合自己十多年从事博士生培养和名校长培训的工作,谈几点最基本的认识。改变一个人要从改变他的人生期望入手。俗话说: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确实,这是社会生活中的一般真理:成大事者必先立大志。卓越的成果源于对卓越的追求。一个博士要成为一个一流的学者.就要有“追求卓越”的人生期望,这样他才有可能创造出辉煌的成果。作为一个校长,他也要有追求一流的精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徐翌钦  曾坚朋  仲亮  
强劲的竞争力和强大的创新能力,离不开高层次人才在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中的"引擎作用"。深圳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十分重视,但面对国内外不断变化的全球人才竞争格局,目前深圳面临外籍人才吸引力弱、引才主体和渠道单一、评价机制不尽合理、认定标准过于局限、企业引才激励不足等困境。应当积极借鉴纽约、伦敦、新加坡等全球先进城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经验,优化国际化人才引进政策措施,打造配套"软环境";发挥政府、市场双重引才作用,突出产业界、学术界引才主体地位;强化用人主体自主权,重构"能力+业绩"分类评价体系;设置具有深圳特色的认定标准体系;增加企业引才补贴,加大人才引进激励,为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不断提供源头活水。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健  
高层次人才的挽留与稳定是大学的一项核心工作。大学不仅可以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与高层次人才约定服务期和违约金,更应该针对高层次人才的特点制定具有竞争优势的绩效薪酬体系,设计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动态福利体系,营造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只有这样,大学才能形成全方位挽留和稳定高层次人才的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汪一丁  
新建本科院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对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学科梯队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