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89)
- 2023(8240)
- 2022(6576)
- 2021(5914)
- 2020(5130)
- 2019(11288)
- 2018(10956)
- 2017(21596)
- 2016(11709)
- 2015(12648)
- 2014(12642)
- 2013(12711)
- 2012(11508)
- 2011(10033)
- 2010(10237)
- 2009(9753)
- 2008(10197)
- 2007(9261)
- 2006(8122)
- 2005(7722)
- 学科
- 业(75108)
- 企(72295)
- 企业(72295)
- 管理(55845)
- 济(55651)
- 经济(55572)
- 业经(25337)
- 方法(24490)
- 财(22562)
- 农(20021)
- 务(19263)
- 财务(19256)
- 财务管理(19244)
- 企业财务(18323)
- 数学(16592)
- 数学方法(16482)
- 技术(15880)
- 农业(15323)
- 策(13200)
- 制(12903)
- 划(12434)
- 企业经济(12360)
- 经营(11685)
- 和(11575)
- 理论(11443)
- 体(11412)
- 中国(10626)
- 技术管理(10556)
- 体制(9873)
- 决策(9434)
- 机构
- 学院(176863)
- 大学(169929)
- 济(75495)
- 管理(75477)
- 经济(74199)
- 理学(64854)
- 理学院(64298)
- 管理学(63629)
- 管理学院(63290)
- 研究(51772)
- 中国(42810)
- 财(37051)
- 京(34631)
- 农(31892)
- 科学(30625)
- 财经(29520)
- 江(27543)
- 经(26840)
- 所(26036)
- 业大(25484)
- 农业(25168)
- 中心(23646)
- 研究所(23263)
- 商学(23034)
- 商学院(22839)
- 经济学(22084)
- 财经大学(21686)
- 州(21647)
- 北京(21217)
- 经济管理(20287)
- 基金
- 项目(113008)
- 科学(91781)
- 基金(84911)
- 研究(82181)
- 家(73058)
- 国家(72357)
- 科学基金(64788)
- 社会(54631)
- 社会科(51911)
- 社会科学(51898)
- 省(45458)
- 基金项目(45062)
- 自然(42688)
- 自然科(41809)
- 自然科学(41798)
- 自然科学基金(41174)
- 教育(36622)
- 划(36170)
- 资助(34016)
- 业(31826)
- 编号(31633)
- 创(27336)
- 部(25133)
- 重点(24757)
- 创新(24503)
- 成果(24167)
- 发(23917)
- 性(22872)
- 制(22794)
- 国家社会(22747)
共检索到2616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琛 王锦 刘想
企业引入外籍董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董事会决策水平和规范董事会行为,从而获得利益相关者认可、提高组织合法性,最终实现可持续成长。以沪深两市2011—2015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外籍董事的设置有利于组织合法性的提高,这种治理效果很大程度是由外籍董事带来的先进管理经验而非摒弃人情干扰产生的。此外,研究还发现,组织合法性的提高有利于企业可持续成长,并且外籍董事和具有海外背景的中国大陆籍董事的设置有助于增强这两者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外籍董事 组织合法性 企业可持续成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理想 姚小涛
创业型IPO企业缺乏被认可的合法性和发展所需的资源,而IPO企业董事会中普遍存在的董事多重兼任作为董事会声誉和能力的标志,能为企业提供合法性的背书并缓解资源依赖。本文通过实证考察不同类型的董事兼任对创业板IPO企业发行抑价和财务绩效的影响,对董事兼任的"信号价值"和"实质价值"进行研究和比较。结果发现,外来的独立董事所具有的多重兼任成为IPO企业具有合法性的重要信号,无论其在上市或非上市公司的兼任都有助于降低发行抑价,而内部董事的兼任没有此作用。董事的多重兼任能给企业带来实质的资源和帮助,无论独立董事还是内部董事的兼任,都有助于提高企业上市后的财务绩效,但这种价值仅限于有较高可利用性的在非上市公司的董事兼任。所以,不同类型的董事兼任具有不同的资本和价值,董事兼任的微观特点会影响"董事兼任资本"转化为企业资本的有效性。企业在不同情境下对董事会资本的不同需求,使得对董事兼任的认知评价(信号价值)与其实际作用(实质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IPO市场更看重兼任背后的社会声誉,而董事因兼任积累的实务能力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更加重要。
关键词:
董事多重兼任 发行抑价 企业绩效 创业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理想 姚小涛
创业型IPO企业缺乏被认可的合法性和发展所需的资源,而IPO企业董事会中普遍存在的董事多重兼任作为董事会声誉和能力的标志,能为企业提供合法性的背书并缓解资源依赖。本文通过实证考察不同类型的董事兼任对创业板IPO企业发行抑价和财务绩效的影响,对董事兼任的"信号价值"和"实质价值"进行研究和比较。结果发现,外来的独立董事所具有的多重兼任成为IPO企业具有合法性的重要信号,无论其在上市或非上市公司的兼任都有助于降低发行抑价,而内部董事的兼任没有此作用。董事的多重兼任能给企业带来实质的资源和帮助,无论独立董事还是
关键词:
董事多重兼任 发行抑价 企业绩效 创业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楚宏 朱仁宏 李孔岳
新创企业的成长问题是创业研究的重点之一。由于新创企业的先天性劣势使得其死亡率远高于老企业,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组织的合法性。合法性来源于社会化的制度结构,是一种能够帮助新创企业接近和动员所需其他资源的资源。新创企业要想快速的成长,就必须拥有足够数量的资源;要想拥有所需的这些资源,就必须具备足够的合法性。因此,对新创企业来说,如何采取有效的战略行动来获取组织合法性是其快速成长的关键。
关键词:
合法性 创业 新创企业 成长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郭海 沈睿 王栋晗 陈叙同
为进一步发展"组织合法性与企业成长"这一学术对话,本文立足中国转型经济背景,基于资源管理理论和制度逻辑理论,实证检验了两类组织合法性对两种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政治合法性削弱企业的产品创新,但是能帮助企业实现市场扩张;市场合法性对企业的产品创新和市场扩张均有促进作用;兼顾政治和市场合法性不利于产品创新,但能协同促进市场扩张。研究结论一定程度上打开了组织合法性与企业成长研究的黑箱,有力支持并发展了组织合法性的"双刃剑"观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涛 陈金亮
新创企业在不断地构建和完善创业网络的同时,也跨越了不同阶段的合法性门槛。其中,创业网络会经历构建结构框架、强化网络关系和形成治理机制的动态过程;合法性则完成了从企业家合法性到创业团队合法性,再到组织合法性的塑造和升级过程。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创业网络与合法性在新创企业成长过程的功能和作用,本文基于理论融合来构建研究框架,提出在不同的阶段创业网络与合法性间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动态交互关系,并会通过融合来形成合力以支撑新创企业历经不同阶段。当企业家具有个体合法性,有助于构建创业网络结构,进而支撑准备阶段的发展;当创业网络形成较强的网络关系,有助于塑造创业团队合法性,进而支撑启动阶段的发展;当创业网络建立了规范的治理机制,有助于增强组织合法性,进而支撑成熟阶段的发展。
关键词:
新创企业 创业网络 合法性 理论融合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彭伟 于小进 郑庆龄 祝振铎
社会创业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实现社会创业企业的成长是一个重要而尚未有效解决的难题。整合资源拼凑与组织合法性理论,以四家社会创业企业为样本进行多案例研究,旨在构建社会创业企业成长机制模型。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资源拼凑有助于社会创业企业获取不同的组织合法性,进而促进其成长。其中,实物拼凑、技能拼凑和市场拼凑有助于社会创业企业获取市场合法性,促进其经济层面的成长;制度拼凑与人力拼凑有助于社会创业企业获取社会合法性以推动其社会价值的实现。同时,在社会创业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资源拼凑促进合法性获取的途径有所差异,企业成长程度亦有区别。研究结论揭示了社会创业企业成长过程机理,为我国社会创业企业的成长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海芳 李娜 陈芮
以制度理论为基础,探究"一带一路"背景下组织场域构建对新疆企业投资进驻中亚市场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通过构建组织场域对组织合法性获取有积极的作用。东道国场域较强时,企业通常会选择独资方式进入,东道国场域较弱时,企业会选择合资方式进入。当东道国的组织场域较强时,规范合法性、认知合法性的获取会比较容易,企业需着重获取规制合法性,为企业进驻铺平道路。规制合法性在强组织场域与独资进入方式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当东道国的场域较弱,企业着重获取规范、认知合法性,规范合法性、认知合法性在弱组织场域构建与企业合资进入方式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组织场域 合法性 进入方式选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俊
本文基于组织合法性理论,以20002015年期间发生过负面环境事件的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负面环境事件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负面环境事件发生之后,为了缓解外部压力,上市公司会增加披露环境信息;上市公司的社会声誉越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增加幅度越大;社会声誉高的上市公司倾向于增加披露具有实质性内容的货币性环境信息,而社会声誉低的上市公司倾向于增加披露不含实质性内容的非货币性环境信息。研究结论对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俊
本文基于组织合法性理论,以2000~2015年期间发生过负面环境事件的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负面环境事件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负面环境事件发生之后,为了缓解外部压力,上市公司会增加披露环境信息;上市公司的社会声誉越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增加幅度越大;社会声誉高的上市公司倾向于增加披露具有实质性内容的货币性环境信息,而社会声誉低的上市公司倾向于增加披露不含实质性内容的非货币性环境信息。研究结论对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莉 董庆多
本文基于"波特假说",以规制合法性、规范合法性和认知合法性为中介变量,探讨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作用的内在机理,构建"环境规制-组织合法性-绿色创新绩效"的传导机制。通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0~202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环境规制与规制合法性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2)规制合法性和规范合法性在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认知合法性的中介作用不显著;(3)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支持了"波特假说"。得到的管理启示是,当环境规制持续执行并逐渐完善时,政府应帮助企业建立环境组织合法性,使其争取在"双碳"目标这一时间窗口上获得机会和资源,将环境规制上升到组织伦理是"双碳"目标的有效实现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玲 白昆艳 张巍
基于高阶梯队理论和组织理论的双重视角,以2011—2015年沪深A股高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实证考察董事会异质性对于创新战略的具体影响,以及组织冗余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不同维度异质性对企业创新战略实施的倾向性具有差异化影响,其中,教育水平异质性对创新战略具有负向作用;学术背景异质性对创新战略具有正向作用;而职业背景异质性对创新战略无显著作用;组织冗余正向调节董事会异质性与创新战略之间的关系。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小禹 王晓杰
面对不确定性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增长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2010—2020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考察了董事长公权动机和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关系,以及企业技术创新和组织冗余在董事长的公权动机影响企业可持续增长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董事长公权动机正向影响企业可持续增长,企业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而组织冗余则会分别削弱董事长公权动机对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可持续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从高管个体视角拓展了对企业可持续增长影响因素的探讨,揭示了组织冗余和企业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推动我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提供借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钦 夏雨欣 杨张博
选择比亚迪、蔚来、北汽新能源和特斯拉四家代表性的电动车企业,利用专利组合数据和复杂网络分析,从组织合法性和能力两用性的维度,分析企业创新战略的差异。研究发现,组织合法性较低的新创企业更倾向于单点突破,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而能力两用性对企业进行更大胆的颠覆式技术创新探索影响更大。研究为产业升级背景下的企业创新战略提供参考和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顾建平 王磊
文章基于真实型领导和组织合法性理论,探讨创业企业家真实型领导影响组织合法性进而对创业绩效的作用。采用8个高新技术产业园的122份新创企业的数据,运用多元层次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真实型领导对组织合法性和创业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合法性在真实型领导与创业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说明,创业企业家要注重培养和展现真实型领导行为,提高组织合法性水平,为新创企业争取更多资源,促进企业快速成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