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88)
- 2023(7731)
- 2022(6672)
- 2021(6177)
- 2020(4955)
- 2019(10927)
- 2018(10682)
- 2017(20107)
- 2016(10572)
- 2015(11407)
- 2014(10564)
- 2013(9870)
- 2012(8778)
- 2011(7696)
- 2010(7698)
- 2009(7058)
- 2008(6293)
- 2007(5208)
- 2006(4605)
- 2005(3743)
- 学科
- 济(37177)
- 经济(37121)
- 管理(24374)
- 业(21596)
- 企(15965)
- 企业(15965)
- 中国(14391)
- 农(12476)
- 地方(12097)
- 方法(11405)
- 数学(9799)
- 数学方法(9658)
- 业经(8447)
- 农业(8382)
- 环境(7418)
- 学(7289)
- 城市(7151)
- 财(7058)
- 贸(6446)
- 贸易(6440)
- 易(6139)
- 理论(6082)
- 发(6076)
- 制(5623)
- 和(5431)
- 城市经济(5232)
- 地方经济(5143)
- 划(5127)
- 融(4861)
- 金融(4858)
- 机构
- 学院(131211)
- 大学(128728)
- 济(48715)
- 管理(47950)
- 经济(47356)
- 研究(44907)
- 理学(41374)
- 理学院(40711)
- 管理学(39882)
- 管理学院(39620)
- 中国(32257)
- 科学(28758)
- 京(27996)
- 范(21441)
- 财(21386)
- 师范(21306)
- 中心(21238)
- 所(20990)
- 江(19587)
- 研究所(19247)
- 农(18839)
- 业大(18268)
- 师范大学(17382)
- 财经(17310)
- 院(17266)
- 北京(16956)
- 州(16231)
- 经(15630)
- 经济学(14680)
- 农业(14643)
- 基金
- 项目(95425)
- 科学(76086)
- 研究(71890)
- 基金(68490)
- 家(60288)
- 国家(59370)
- 科学基金(51417)
- 社会(46321)
- 社会科(43788)
- 社会科学(43778)
- 省(38098)
- 基金项目(37562)
- 自然(32477)
- 教育(32302)
- 划(32163)
- 自然科(31699)
- 自然科学(31692)
- 自然科学基金(31059)
- 编号(30232)
- 资助(25435)
- 成果(23302)
- 发(21741)
- 重点(21375)
- 课题(20774)
- 创(20154)
- 部(19605)
- 国家社会(19211)
- 创新(18776)
- 年(18061)
- 科研(17864)
共检索到190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妍 张卫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方式,就长沙市宜居城市空间问题对19名在长沙居住的外籍专家不同城市的生活经验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开放性佳、具有乡土特色的街区是最宜人的空间。然而在新一轮城市增长极的建设过程中,长沙的历史街区、现代混合居住小区正被封闭、功能单一的房地产所取代。城市化、当代城市规划理论等都是导致这些空间消失的因素,然而重塑并简化社会管理的国家意志以及软弱的公民社会是这一问题成为全球城市化问题的根本原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青 黄怡铭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下生态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空间愈发受到重视。生活质量涉及社会生活中的广泛领域,建立生活质量指标体系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加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控。本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城区为例,综合运用统计数据分析、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长沙市中心城区生活质量进行研究,选取中心城区的78个街道为基本空间统计单位,以“生态城市建设”中“以人为本”以及“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两项原则选取人的基本物质生活、人的基本社会保障、人的基本生存环境三个一级指标,采用熵值法和GIS空间自分析法,定量评价长沙市中心城区生活质量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发现:长沙市中心城区生活质量空间格局是由市中心呈放射状向外辐射,研究区域生活质量空间布局总体来说分布不均匀,影响因素较多。通过GIS空间自分析长沙市中心城区生活质量发现出现“高地”和“洼地”等不平衡区域,并且从经济因素、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三个因素主导下分别进行了研究区域生活质量的空间格局分析。为实现长沙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型,推进生态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规划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推动长沙市内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青 黄怡铭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下生态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空间愈发受到重视。生活质量涉及社会生活中的广泛领域,建立生活质量指标体系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加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控。本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城区为例,综合运用统计数据分析、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长沙市中心城区生活质量进行研究,选取中心城区的78个街道为基本空间统计单位,以“生态城市建设”中“以人为本”以及“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两项原则选取人的基本物质生活、人的基本社会保障、人的基本生存环境三个一级指标,采用熵值法和GIS空间自分析法,定量评价长沙市中心城区生活质量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发现:长沙市中心城区生活质量空间格局是由市中心呈放射状向外辐射,研究区域生活质量空间布局总体来说分布不均匀,影响因素较多。通过GIS空间自分析长沙市中心城区生活质量发现出现“高地”和“洼地”等不平衡区域,并且从经济因素、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三个因素主导下分别进行了研究区域生活质量的空间格局分析。为实现长沙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型,推进生态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规划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推动长沙市内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明华 王立
城市经济空间扩展-聚合进程中社会-生活空间向阶层化方向演进,受阶层化生活行为区位结构的影响,生活空间(质量)体系不断发育。不同阶层工作、购物、家务及闲暇等空间行为界定的城市生活空间在空间重构过程中渐趋发育为城市生活空间体系。城市空间由工业化过程中的块状分化演绎发展为健全、完整的生活空间体系及差异化的生活空间质量体系。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以日常生活空间质量体系的认知扇状面和等级面为基础,选择其适宜的生活空间。在经济增长及生活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城市生活空间的尺度逐步扩展至都市区、城市群、城市-区域层面。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兴中
城市可持续研究是上世纪后期至今学术界研究全球问题的重要方面之一。早期的研究集中于环境、能源和经济层面,近十多年来已深入到以"社会公平与空间公正"为方向的"空间可进入性"、"空间文化尊严"与"空间价值保护"等内容,研究方法也从宏观因素探讨转向微观认知结构领域。应用焦点已由城市空间功能规划转向如何衡量和确保城市的可持续空间与社会发展的社区规划及策略方面。国外学术界的研究已形成了"可持续城市主义"与"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有关的"社区公正规划"、"持续社区规划"的专著①,但还未完整深入到对城市(社会)生活空间体系的探讨。在当今的社会-文化进程阶段,新人本主义强调人与社会(文化)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其目标...
关键词:
城市 城市规划 城市社会地理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雄华
城市是人类聚居文化发展的最高表现形式。现代城市不仅需要有发达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更需要有良好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建设先进的城市环境文化。在城市化发展道路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区域自然与文化资源,积极促进生态与人文、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全面构建城市绿色社会,形成宜居的生态系统,从而实现城市的绿色发展。
关键词:
环境文化 城市建设 环境友好 生态宜居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立 王兴中
以新人本主义城市空间发展观及价值取向分析为基础,提出冲破现代主义城市功能分区藩篱、关注社会公平下,空间公正为方向的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指出其理念核心为人本生活场所体系及城市社区体系公正结构的建构与重构,并进一步推演出城市社区体系规划的基本原理为:1)城市社会(居住)阶层化构成原理(城市公正规划);2)城市社区体系分异可获性原理(区域响应规划);3)社区空间质量构成原理(空间共享规划);4)文化生态景观情境认知原理(区位文化尊严规划)。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开泳
随着人本主义思潮的兴起,社会生活空间越来越受到重视。加强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加强城市空间的优化调控。文章从功能空间和本体论的角度,重新界定了城市生活空间的内涵以及研究城市空间的新视角。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生活空间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发现,城市生活空间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内容,研究尺度从宏观向微观转化,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评价是当前主要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也趋于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方法外,还出现了行为地理学、时间地理学以及借用文化生态学和后现代主义等一些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研究,结合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生活空间的具体类型以及形成演化机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积极探索更多的规划手段和调控机制,不断优化城市的生活空间格局。
关键词:
城市空间 城市生活空间 回顾 展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卫 唐大刚
基于空间组构视角,以长沙近代独立式住宅为例,解析城市近代住宅的空间组构特征的演变。从物质空间与精神文化的关联性层面,探讨空间句法属性值变化背后的文化影响因素。结合近代住宅特征演变的趋势,提出智慧化保护更新的策略,并讨论在现代城市住宅设计中如何传承和创新,从而达到延续城市地方性和时代性特征的目的。
关键词:
近代住宅 空间组构 演变 智慧保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尚意 柴彦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叶萍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已经成为人类最主要的栖息地,也是社会变迁的决定因素。生态文明代表了一种更高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城市已逐渐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栖居空间。文章通过对我国城市建设现状与问题的剖析,指出在新的形势下要以生态文明理念来指导生态城市建设,并以长沙市为例,对如何建设生态城市进行了探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军涛 刘建国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一些城市纷纷提出构建"宜居城市"的理念。在城市发展和城市宜居的建设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城市房屋拆迁改造的问题。文章通过2007年和2010年调查经历过城市房屋拆迁改造的居民,了解他们对城市房屋拆迁改造的评价,以及对宜居城市建设和城市房屋拆迁改造的认识。结论为:不同的时期、不同社会属性的居民对城市房屋拆迁改造的评价,以及对城市房屋拆迁与宜居城市建设的认识存在差异。问题的关键在于较高的房价使得居民害怕拆迁,进行二次置业。因此,政府应该继续对商品房价格进行调控,同时,增加经济适用房以及廉租住房的建设。
关键词:
宜居城市 房屋拆迁 多元回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晓 李朝阳 苗君强
无障碍设计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体现,是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新加坡城市生活空间无障碍设计以合理实用为基础,以通用细致为方向,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理念,营造了系统、精致、和谐的城市无障碍环境。通过分析新加坡居住空间、休闲娱乐空间、商业空间的无障碍细部设计,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提速的社会现状和残障人士融入社会的需求增长,从社会观念、规划设计等方面探讨对我国城市生活空间无障碍化与人性化的有益启示,以期为我国城市无障碍体系建立及和谐社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城市生活空间 无障碍设计 通用化 人性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峰华,王兴中
本文首先回顾了西方发达国家研究城市生活空间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历史 ,指出中国对该论题的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研究城市生活空间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主要包括以下 7个方面 :1城市生活空间要素研究 ;2城市生活空间结构及其基本理论研究 ;3城市生活空间质量评价与实践探索 ;4城市生活空间规划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5城市生活空间适居性研究 ;6城市生活空间发展变化的研究 ;7城市生活空间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其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 6个方面 :1城市生活空间与自然的和谐 ;2城市生活空间结构要素的协调发展和社区系统要素的整合 ;3城市生活空间整合和社区融合 ;4城市生活情境空间和社区情境空间的总体艺术布局 ;5绿色城市生活空间和绿色社区设计 ;6城市生活信息空间和智能环境社区。总之 ,创建绿色城市生活空间和绿色社区 ,促进城市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是 2 1世纪诸多相关学科共同研究的主题。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城市生活空间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本文提出了研究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秋宇 塔娜
新城建设是优化大城市空间结构、应对城市空间蔓延的重要手段。国内对新城的研究注重新城开发建设与空间绩效,缺乏对新城居民日常生活的关注,而时空间行为研究为从微观个体层面透视城市空间提供了重要视角。文章利用2017年对上海市郊区的奉贤新城和南汇新城居民的活动与出行调查数据,以日常生活设施为核心,借助GIS空间分析对新城空间的设施状况和居民的行为空间进行刻画,推出奉贤新城和南汇新城的生活空间特征。研究主要发现:新城公共交通建设的不足是限制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因素;工作活动和个人照料活动是新城居民出行的主要目的;新城内的日常生活设施状况会对居民的活动空间特征产生明显影响;基于百度热力大数据的活动特征进一步讨论了新城居民活动时间规律。研究还基于新城生活空间的理想模式讨论两个新城发展的不足及营造新城生活空间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新城 生活空间 活动空间 上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PSR模型的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指标与评价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消费升级视角下城市生活服务空间的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菜市场为例
宜居城市与城市旅游的互动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
建设宜居城市有关问题的探讨——以秦皇岛市为例
基于GIS的城市居住与商业空间结构演变相关性研究——以长沙为例
基于生活形态的城市居民游憩需求特征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基于户籍比较的特大城市住宅价格时空分异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社交媒体影响下的城市消费空间新特征:以小红书长沙“网红打卡地”为例
宜居城市视角下中小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体系构建——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
城市感应空间与城市规划的相关关系——以长沙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