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51)
- 2023(3895)
- 2022(3483)
- 2021(3256)
- 2020(2788)
- 2019(6145)
- 2018(6105)
- 2017(11623)
- 2016(6614)
- 2015(7101)
- 2014(7304)
- 2013(7169)
- 2012(6459)
- 2011(5977)
- 2010(6219)
- 2009(5679)
- 2008(5603)
- 2007(5002)
- 2006(4400)
- 2005(3951)
- 学科
- 济(23612)
- 经济(23596)
- 管理(18614)
- 业(17625)
- 企(12423)
- 企业(12423)
- 方法(11437)
- 险(10683)
- 保险(10590)
- 数学(10316)
- 环境(10246)
- 数学方法(10175)
- 中国(7819)
- 农(6980)
- 学(6668)
- 银(6517)
- 银行(6504)
- 财(6399)
- 地方(6360)
- 行(6105)
- 生态(6045)
- 制(5748)
- 划(5652)
- 融(5414)
- 金融(5414)
- 资源(4761)
- 业经(4746)
- 和(4589)
- 农业(4588)
- 各种(4549)
- 机构
- 学院(91164)
- 大学(90107)
- 管理(34829)
- 济(33979)
- 经济(33145)
- 研究(31800)
- 理学(28891)
- 理学院(28532)
- 中国(28180)
- 管理学(27941)
- 管理学院(27794)
- 科学(22287)
- 京(19549)
- 财(18024)
- 农(17807)
- 所(17029)
- 研究所(15750)
- 业大(15387)
- 中心(15289)
- 农业(13852)
- 财经(13791)
- 江(13692)
- 北京(12660)
- 经(12428)
- 院(11947)
- 州(11451)
- 省(11317)
- 范(11139)
- 师范(11013)
- 科学院(10422)
- 基金
- 项目(63723)
- 科学(49654)
- 基金(45553)
- 研究(43767)
- 家(40478)
- 国家(40183)
- 科学基金(34035)
- 社会(27199)
- 省(26538)
- 社会科(25704)
- 社会科学(25690)
- 基金项目(24364)
- 自然(23296)
- 自然科(22607)
- 自然科学(22598)
- 自然科学基金(22111)
- 划(22031)
- 资助(19256)
- 教育(18286)
- 编号(16536)
- 重点(14945)
- 发(13816)
- 计划(13330)
- 部(13193)
- 科研(12529)
- 创(12444)
- 成果(12337)
- 科技(12202)
- 课题(12196)
- 创新(11824)
共检索到1370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汤莉莉 牛生杰 徐建强 谢学俭 杨雪贞 晏培
简要介绍了Hakanson的生态风险指数法,用该法对疏浚后外秦淮河南京市区段丰水期和枯水期采集的13处底泥样品进行分析,评价重金属对水域的污染程度及其对水域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影响。结果表明,除清凉门大桥污染程度和潜在风险略高外,外秦淮河其他市区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其对水域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较低;疏浚后外秦淮河底泥中的重金属在短期内得到控制,一段时间后重金属污染仍然存在。对有效磷与重金属污染物之间的关系作相关分析,其中有效磷和全量铅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0.963 5,说明磷与铅具有同源性。
关键词:
秦淮河 底泥 重金属污染 疏浚 生态风险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伟 陈蜀蓉 侯平
为全面了解浙江省浦阳江流域浦江县城区段疏浚前后底泥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在浦阳江干流及5条支流共采集24个底泥样品,以及生态清淤站的64个样本,测试了砷(As),铬(Cr),镍(Ni),铜(Cu),锌(ZN),铅(Pb)等6种重金属元素,并结合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制图,比较各河段的污染情况,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浦阳江流域疏浚前后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浦阳江流域底泥在疏浚后,重金属质量分数与疏浚前有了明显下降,普遍下降了1~2倍,但各样点重金属质量分数还是普遍高于当地的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各种重金属污染对浦阳江流域构成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冬林 金雅琴 张纪林 阮宏华
对南京秦淮河河岸带典型区域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镉、铬、铅、铜、锌等5种土壤重金属分布在水平和垂直层次上均表现出一定异质性。近水区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普遍高于远水区;表层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高于下层。不同区域土壤重金属富集程度有较大差异。上游河岸几乎未受人为干扰,5种重金属离子质量分数均明显小于中下游。中游的殷巷土壤中镉和铬质量分数明显超标,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3.0,为重度污染。下游的岔路口表层土壤综合污染指数>2.0,为中度污染。大校场表层土壤综合污染指数>1.0,为轻度污染。5种重金属元素污染指数排序为镉>锌>铜>铬>铅。重金属元素铜与镉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与锌有极显著的...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罗昆 李亮 龙根元 刘刚 薛玉龙 潘卫红
通过对海南岛南部近岸海域49个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分析,结合沉积物的粒度组成特征,探讨了重金属可能的来源并评价了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以砂和粉砂为主,砾石和黏土含量相对较少。重金属平均含量较低,最高是Zn元素,为38.98 mg/kg,大部分属于国家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除As元素之外,Zn、Cu、Cd、Pb、Cr和Hg 6种重金属元素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与粉砂和黏土等细颗粒沉积物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的评价结果显示,海南岛南部近岸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娜 曾静 李旭 侯志勇 谢永宏
选择东洞庭湖3个典型洲滩(小西湖、六门闸和麻塘)进行土壤取样,分析其土壤重金属含量,并应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洞庭三个洲滩区域(小西湖、六门闸和麻塘)土壤重金属Cd、Cr、Ni、Pb、Hg、As的含量分别为0.59-2.40 mg/kg,114.52-119.94 mg/kg,53.49-66.59 mg/kg,42.88-83.46 mg/kg,0.09-0.21 mg/kg and 11.65-24.04 mg/kg,麻塘洲滩中的6种土壤重金属指标均高于小西湖和六门闸两个洲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雄星 韩中豪 张进 夏凡 王文华
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黄浦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黄浦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较低,其中杨浦大桥和南市水厂断面达到中等生态风险,其它断面均为轻微生态风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依次为Cd>Hg>Cu>As>Pb>Cr>Zn,除Cd达到中等生态风险外,其余元素均为轻微生态风险。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从上游到下游呈上升趋势,工业排放是水环境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苏州河对黄浦江下游重金属存在一定的输入贡献。相关性分析表明,黄浦江表层沉积物中大多数重金属元素呈现相近的来源特征,有机质是影响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价 表层沉积物 黄浦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邵学新 吴明 蒋科毅 贾兴焕
对杭州西溪湿地不同水体干扰和沉积过程干扰类型的底泥重金属进行研究,分析了底泥表层和剖面重金属Cu、Zn、Cr、Pb、Cd、Hg和As的含量及分布特征,探讨不同湿地保护措施和水体干扰类型等因素对底泥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及重金属的可能来源,在此基础上,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H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基于沉积物质量基准的方法对底泥污染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底泥7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二级标准。除Hg和As外,其他元素含量平均值高于当地土壤元素背景值。重金属元素间的不同相关性指示底泥污染物的多种来源。Zn和Cd在底泥中的含量要明显高于土壤...
关键词:
西溪湿地 重金属 影响因素 评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邹丽敏 王超 冯士龙
采用ICP-MS仪测定了玄武湖沉积物中Zn、Cd、Ni的含量,并应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s)和地累积指数法(Igeo)对重金属的潜在生物毒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玄武湖沉积物中Zn、Cd和Ni的含量分别为75.26~179.11、5.17~8.98和47.76~147.28mg/kg,分别是为南京土壤环境背景值的1.08~2.91、51.70~89.80和1.33~4.11倍,表明Zn的污染程度较轻,Cd和Ni的污染较重,且人为活动对重金属含量有重要影响。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Zn、Cd、Ni浓度的最大均值均出现于东南湖(SE-L)的沉积物中。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和生物数据库基...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分布 生物毒性风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国樑 王德汉 林丹妮
以柠檬酸预处理、竹炭吸附、电极周期性切换作为强化手段,采用电动修复技术,设计了非竹炭吸附区、竹炭吸附区、竹炭吸附区联合电极切换等3个处理,分析了试验过程中电流及电渗流的变化,以及试验完成后土壤pH和电导率的迁移分布,并对每组试验中重金属的去除效率和各截面重金属的迁移分布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柠檬酸预处理能降低底泥初始pH,提高底泥电导率,有利于重金属的去除;添加竹炭,有利于重金属从底泥中迁出,显著提高重金属的去除率,本试验条件下,重金属Zn、Ni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80.95%、68.26%;周期性切换电极可以维持底泥中的pH和电导率,防止重金属在两极的富集,提高重金属的迁移效率。
关键词:
电动力学修复 竹炭 重金属 修复效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可军 王建伟 方建林 朱捍华 黄道友
工矿企业为重金属排放重点行业,系统研究其周边沟渠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与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典型涉重金属排放化工企业周边区域为对象,系统调查监测了沟渠底泥、水体以及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了沟渠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估其对水体、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及范围。结果表明,沟渠底泥、水体和耕地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d,其平均含量分别为16.61 mg/kg、5.20μg/L和1.22 mg/kg,其中底泥和耕地土壤Cd平均含量约为湖南省土壤背景值的195和14倍。沟渠底泥和水体中Cd含量相关性系数达到0.84,均随水流方向总体呈递减趋势;以漫灌方式灌溉的沟渠下游耕地土壤Cd含量整体更高,推测沟渠受污染底泥为水体和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源”。风险评价显示,沟渠底泥中Cd呈极高累积风险和重度潜在风险;受底泥重金属影响,水体中Cd和Hg呈重度污染风险,耕地土壤Cd呈中度累积风险,Hg和Pb为轻度累积风险。沟渠底泥重金属污染主要影响沟渠两侧及下游海拔低于46 m的耕地,面积约569 hm2。本研究为工矿企业周边受重金属污染耕地的源头防控和精准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彭自然 张饮江 杨杰 张剑雯
分析上海世博园区水体底泥中Hg、Cu、Zn、Cd、Pb、Cr、As、Se等重金属(类金属)含量,结果表明,Hg为(0.35±0.17)mg/kg,Cu为(65.86±11.33)mg/kg,Zn为(190.9±28.9)mg/kg,Cd为(0.3585±0.0611)mg/kg,Pb为(32.50±11.04)mg/kg,Cr为(180.7±68.5)mg/kg,As为(10.8±5.5)mg/kg,Se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金文奖 侯平 张伟 梁立成 俞飞
为揭示温州鳌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情况,分别采集该河流的表层底泥与河岸土壤,合计31组,共62个样品。样品经处理后使用光谱仪X-MET 7000测量重金属质量分数,使用土壤背景值、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潜在生态评价法分析其中的重金属铬、铜、锌、镍和铅质量分数空间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从整体上看,除铅外,河岸土壤与表层底泥中的其他4种重金属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温州市土壤重金属背景值(P0.05),海口涌潮河水回流是主要原因,而底泥中镍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岸边土壤(P<0.05)。(2)相关性分析表明,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康智明 王彬 祝文烽 王松良 Claude Caldwell 王建明
以福建省明溪县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耕层土壤(0-20 cm)样品88个,测定其Cd、Cu和Pb等3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Arc GIS软件分析其农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险指数法评价研究区域农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与环境污染.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Cd、Cu和Pb平均含量分别为0.0119、13.9606和6.8480mg·kg-1,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Cd、Cu和Pb等3种重金属含量变异系数为22%-386%,大小排列顺序为Cd>Pb>Cu;在空间分异上,Cd和Pb元素的空间相关性较强,Cu元素的空间相关性较弱;Cd的高含量区集中于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国莲 李肖 张玉 李海斌 谢发之 舒莹 李卫华
近年来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下游南岸南漪湖的水质恶化受到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为了解南漪湖水体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本研究采集全湖区表层沉积物中样品39个和主要出入湖支流表层水样6个,分析了南漪湖水体中重金属As、Cr、Cu、Mn、Ni、Pb、Zn含量和赋存形态以及沉积物中TOC、TN含量,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南漪湖污染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间隙水中Pb平均浓度值超过美国优先污染物国家推荐水质基准的连续浓度(CCC);沉积物中As、Cr、Cu、Mn、Ni、Pb和Zn的平均含量高于背景值倍数为Pb(3.36)>Mn(2.74)>Zn(2.51)>As(1.8)>Cu(1.4)>Ni(1.34)>Cr(1.13)。沉积物中重金属As、Cr、Ni和Pb以残渣态为主,Zn在东湖区非残渣态占比54%,Mn在东湖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占比达37.4%,Cu在西湖区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占比为26.7%。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表明Pb在13位点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中等;重金属分配系数(lgKd)平均值及排序为Cr(4.80)>Zn(4.50)>Cu(4.43)>Pb(4.37)>Ni(4.31)>As(4.27)>Mn(2.73)。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空间分布表明南漪湖水体污染主要来源于入湖河流汇集的工业废水、湖区水产养殖和水生生物降解以及周边农业和居民生活的面源输入。基于全湖区Pb生态风险较高,后续应持续关注重金属Pb对南漪湖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关键词:
南漪湖 重金属 生态风险 来源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庆辉 王贵 朱晋 程莉 同丽嘎 赵捷
【目的】评价包头市南郊污灌区农田土壤Pb、Cr、Cu、Zn、Ni 5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为污灌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包头市南郊四道沙河流域的麻池乡城梁村,选取有代表性的8个采样点,按照"梅花形"布点取样采取农田表层0~20cm土样,测定土壤重金属Pb、Cr、Cu、Zn、Ni元素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包头市南郊污灌区农田土壤中的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还不到污染级,但除Cu含量基本接近河套地区土壤背景值外,其他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均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