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83)
- 2023(6082)
- 2022(5051)
- 2021(4448)
- 2020(3665)
- 2019(8002)
- 2018(7512)
- 2017(13787)
- 2016(7729)
- 2015(8155)
- 2014(7720)
- 2013(7464)
- 2012(6632)
- 2011(6009)
- 2010(5813)
- 2009(5183)
- 2008(4971)
- 2007(4167)
- 2006(3522)
- 2005(2851)
- 学科
- 济(28389)
- 经济(28358)
- 管理(20999)
- 业(20926)
- 企(15877)
- 企业(15877)
- 方法(14227)
- 数学(13039)
- 数学方法(12928)
- 农(8737)
- 财(7518)
- 学(7264)
- 贸(7143)
- 贸易(7143)
- 中国(7000)
- 易(6980)
- 业经(6706)
- 农业(6186)
- 技术(5337)
- 环境(5251)
- 务(4662)
- 财务(4661)
- 财务管理(4655)
- 产业(4523)
- 企业财务(4442)
- 制(4403)
- 地方(4376)
- 划(4242)
- 银(3961)
- 银行(3915)
- 机构
- 大学(109321)
- 学院(109078)
- 济(43404)
- 经济(42751)
- 管理(40541)
- 研究(38884)
- 理学(36604)
- 理学院(36164)
- 管理学(35434)
- 管理学院(35263)
- 农(30857)
- 科学(28185)
- 中国(26914)
- 农业(25115)
- 业大(24525)
- 京(22074)
- 所(21248)
- 研究所(20146)
- 财(17356)
- 中心(17243)
- 农业大学(17013)
- 江(15098)
- 财经(14620)
- 院(13779)
- 经(13520)
- 经济学(13459)
- 室(13363)
- 省(13352)
- 业(13227)
- 科学院(13056)
- 基金
- 项目(84951)
- 科学(65982)
- 基金(63078)
- 家(59584)
- 国家(59109)
- 研究(52425)
- 科学基金(49123)
- 社会(34836)
- 自然(34820)
- 基金项目(34300)
- 自然科(34082)
- 自然科学(34069)
- 省(33873)
- 自然科学基金(33517)
- 社会科(33171)
- 社会科学(33161)
- 划(29301)
- 资助(24425)
- 教育(23751)
- 重点(19663)
- 计划(19250)
- 创(18375)
- 编号(18226)
- 发(17926)
- 部(17888)
- 科技(17408)
- 科研(17402)
- 创新(17256)
- 业(17056)
- 国家社会(15282)
共检索到143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唐维 李强 张允刚 王欣 后猛 刘亚菊 闫会 马代夫
徐紫薯3号具有花青素含量高、萌芽性好、耐储存,综合农艺性状良好等优点。为明确外界因素对该品种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栽培措施从而提高该品种的产量以及花青素含量。利用正交试验研究激素(乙烯和赤霉素)、矿质元素(氯化钙和磷酸二氢钾)以及不同栽插期对徐紫薯3号鲜薯产量、薯块花青素含量和薯块花青素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早栽插(5月10日)并施用1.5 kg/hm2的赤霉素和3.0 kg/hm2的磷酸二氢钾能显著提高徐紫薯3号的鲜薯产量;推迟栽插期(6月10日)并无需激素和矿质元素处理时,可以提高徐紫薯3号收获时的花青素含量;而提早栽插(5月10日)并施用1.5 kg/hm2的乙烯则能显著提高徐紫薯3...
关键词:
激素 矿质元素 紫肉甘薯 花青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卫强 钟巍然 鞠远金 伍加勇 黄世龙 张晓春 谷明禹 谢明菊 任自明
彩色马铃薯花青素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但目前栽培技术对花青素含量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在不同栽培条件下,肥料(P、K)、密度对彩色马铃薯品种紫云1号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河谷浅丘区果园套作条件下,紫云1号获得花青素含量最多的最优每公顷施肥量为纯P2O5100 kg,最合理密度为50 000株/hm2,KH2PO4喷施浓度2‰;在河谷浅丘区净作条件下,最优每公顷施肥量为纯P2O575 kg,最合理密度为60 000株/hm2,KH2PO4喷施浓度3‰;在深丘低山区净作条件下,最优每公顷施肥量为纯P2O5100 kg,最合理密度为60 000株/hm...
关键词:
P肥 K肥 密度 花青素 含量 马铃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顺林 张仪 李世林 李德林 李文光 王晓琴 郭刚金 袁继超
本文以紫色马铃薯紫云1号为供试材料,2011年在四川宝兴县,在不同海拔高度2500、1800、800 m条件下,分析了紫色马铃薯的最佳栽培方案及最适生态区,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对紫色马铃薯产量、品质及花青素含量的影响,为紫色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紫色马铃薯产量、粗蛋白,淀粉、花青素含量呈不断增加趋势,而可溶性糖含量呈不断降低趋势,不同海拔下产量、粗蛋白、淀粉、可溶性糖含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紫色马铃薯块茎表层花青素含量普遍高于中间薯肉,海拔主要影响薯块表层花青素含量。紫云1号宜在高海拔地区种植,其产量、品质较好,在低海拔地区种植,应注意株型控制,适当控制营养生长...
关键词:
紫色马铃薯 花青素 海拔 品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祥如 雷雨婷 姜依何 任春梅
为探索花青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以模式植物拟南芥野生型Col–0和酪氨酸降解途径缺陷突变体sscd1为试验材料,分析5种浓度(0、0.1、0.5、1.0、2.0mmol/L)外源苯丙氨酸处理后花青素的积累和花青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探讨酪氨酸降解途径受阻是否影响苯丙氨酸诱导花青素的积累。结果发现:外源添加不同浓度苯丙氨酸能提高拟南芥幼苗花青素的含量,而且花青素的含量随着苯丙氨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多;苯丙氨酸处理后,sscd1突变体幼苗中花青素的积累增多,同时花青素生物合成基因,如PAL、CHI、CHS、DFR、LDOX、UF3GT的表达水平在sscd1突变体中都显著上调,表明SSCD1基因突变会阻断酸酪氨酸降解,增加苯丙氨酸诱导花青素的合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强 王欣 张允刚 马代夫 李洪民 谢逸萍 曹清河 后猛 唐忠厚 唐维 李秀英
高花青苷高淀粉甘薯品种‘徐紫薯3号’是以高花青苷品种绫紫为母本,‘徐薯18’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多年多点综合鉴定选育而成。该品种2011年通过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鉴定编号为国品鉴甘薯2011019。通过对‘徐紫薯3号’的形态特征、品质性状、抗病性和生产力等研究,结果表明‘徐紫薯3号’全生育期长势平稳,薯形长纺锤形,结薯习性集中整齐,薯块紫皮紫肉,商品性好;薯块烘干率和淀粉率分别为35.44%和24.46%,极显著超过其双亲‘绫紫’和‘徐薯18’;鲜薯花青苷含量高达1105.4μg/g,花青苷产量达23 kg/hm2以上,比‘绫紫’提高26.98%;抗茎线虫病和黑斑病,极显著优于其双亲;4年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毅 王洪云 钮福祥 孙健 徐飞 朱红 岳瑞雪
【目的】紫甘薯是天然抗氧化物花青素的重要来源。鉴定‘宁紫薯1号’花青素(PSPC)组成成分,探索紫甘薯花青素对高脂诱导肥胖的预防效果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液质联用技术分析紫甘薯新品种‘宁紫薯1号’的花青素组分;采用P H示差法测定制备的样品中总花青素含量。建立因高脂摄入过多导致机体产生营养性肥胖的动物模型,并灌胃不同剂量的紫甘薯花青素比较其预防肥胖效果。每周定时测量大鼠禁食6 H后的体重,通过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样品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含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瘦素(lePTin)含量。通过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下丘脑样品瘦素及其受体的m Rn...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杨 刘红弟 王海波 张红军 刘凤之
【目的】分离越橘VcNAC072(NAM,ATAF1/2,CUC2)转录因子,分析其表达模式并探讨其在调控花青素合成过程中的功能,为进一步研究越橘花青素积累的调控机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公爵’越橘(Vaccinium corymbosum ‘Duke’)为试材,克隆VcNAC072。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基因拟南芥,比较转基因和野生型拟南芥花青素积累的差异。利用酵母单杂交和瞬时表达试验,分析VcNAC072对MYB转录因子AtPAP1的转录调控。【结果】克隆获得越橘VcNAC072,该基因CDS为1 032 bp,编码含有34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含有1个保守的NAC结构域。表达分析显示,该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果实中均可表达,但表达差异明显,在粉色和蓝色果实中表达量较高,在绿色果实中表达量最低。随着VcNAC072表达的升高,果实中花青素含量呈递增的趋势。分析AtPAP1启动子序列,发现其序列中包含NAC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酵母单杂交和烟草瞬时表达试验结果表明,VcNAC072可与AtPAP1的启动子相互作用,并激活其表达。在野生型拟南芥中异位表达VcNAC072,其种子中花青素积累量显著高于野生型。【结论】推测VcNAC072在越橘果实中正向调节花青素的积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利兵 张琨 彭志红 任春梅
以拟南芥野生型和psc1突变体为材料,研究蔗糖(30、60、90、120、150 mmol/L)诱导花青素的积累。结果表明:蔗糖浓度高于60 mmol/L时,拟南芥psc1突变体中花青素的积累比野生型明显降低,花青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DFR的表达量减少。在无蔗糖和有蔗糖(90 mmol/L)条件下,添加表油菜素内酯进一步分析拟南芥psc1突变体中花青素的积累,结果显示,表油菜素内酯能显著增加拟南芥psc1突变体中花青素含量以及DFR基因的表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毛建霏 周虹 雷绍荣 郭灵安 欧阳华学 代晓航
本文建立了紫甘薯中花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定量检测方法。使用盐酸水溶液超声提取紫甘薯花色苷,沸水浴将多种花色苷水解为花青素单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可见检测器对紫甘薯中主要花青素矢车菊和芍药素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矢车菊素线性范围0.0454~90.8μg/mL,仪器定量限26.7 ng/mL,仪器检出限8.0 ng/mL,方法检出限0.80 mg/kg,日内RSD 1.8%,回收率97.8%~100.7%;芍药素线性范围0.0420~80.4μg/mL,仪器定量限24.7 ng/mL,仪器检出限7.4 ng/mL,方法检出限0.74 mg/kg,日内RSD 2.4%回收率93.7%~9...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沈学善 王平 吴翠平 屈会娟 黄钢 宋霞 陈尚洪 陈红琳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地区对马铃薯花青素含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实地调查,统一繁育种薯,并在盆周山地、平坝浅丘、盆地平原设3个不同光照试验点,种植‘黑美人’、‘川芋彩1号’和‘蓉芋紫5号’等3个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品种,测定其花青素含量和主要品质指标。【结果】小金县(海拔3000 m)繁育的紫色马铃薯品种‘黑美人’生产种薯,在金堂县(海拔452 m)种植后,商品薯的花青素含量降低11.62%33.66%;而马铃薯品种‘川芋彩1号’同一批原种分别在小金县和新都区(海拔472 m)种植,所繁育的生产种薯块颜色
关键词:
光照 海拔 基因型 马铃薯 花青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之为 范俊臣 康立茹 贾瑞芳 田再民 赵君
为了探索马铃薯小G蛋白StRab5b与花青素合成之间的关系,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将StRab5b基因在马铃薯中超表达后,研究StRab5b基因对马铃薯花青素含量和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表达StRab5b基因显著增加了马铃薯叶片、茎段和薯块中的花青素含量。与对照相比,转基因马铃薯植株StRab5b-L2、StRab5b-L3和StRab5b-L5叶片花青素含量分别增加了42%,24%,54%,茎段中花青素含量分别增加了59%,37%,32%,薯块中花青素含量分别增加了118%,82%,105%;同时,StRab5b基因对植物花青素合成关键酶PAL活性也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转基因马铃薯植株StRab5b-L2、StRab5b-L3和StRab5b-L5叶片PAL活性分别增加了88%,63%,66%,茎段中PAL活性分别增加了48%,38%,31%,薯块中PAL活性分别增加了98%,78%,64%。综上所述,小G蛋白StRab5b通过调控PAL活性,增加了马铃薯中花青素的含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运丽 侯喜林 李志强 白红彤 石雷 姜闯道
研究了不同光强对紫罗勒花青素含量、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反射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光下紫罗勒叶片较厚,而弱光下叶片较薄。与弱光下生长的紫罗勒相比,强光下单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花青素含量较高、叶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升高、表观量子效率下降、净光合速率(Pn)明显提高、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系统II性能参数(PI)增大,同时,天线转化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升高,而非光化学猝灭(NPQ)降低;叶片光化学反射指数(PRI)下调幅度较小。由此,可以认为光强通过影响紫罗勒叶片厚度、比叶面积、色素含量、光系统II性能从而改变其光合能力;提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维 李强 张允刚 王欣 后猛 马代夫
研究‘徐紫薯3号’生长时期的性状变化及其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探明生物产量动态变化规律,有利于通过栽培措施进一步提高该品种的产量和花青素含量。本文对‘徐紫薯3号’在6个时期的田间性状、品质性状以及生物产量进行系统测定,对该品种的主要性状与产量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徐紫薯3号’主要性状除花青素含量外,最盛时期一般出现在90 d以后,其中地上部干率(叶柄干率、叶片干率和茎干率)之间,以及与还原糖含量、单株薯块重两两之间都表现出显著甚至极显著正相关水平。‘徐紫薯3号’栽插后90 d内的同化产物分配于茎叶较多,分配于块根较少,而在90 d以后虽然光合能力和净同化率逐渐下降,但分配于块根的同化产物迅速上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