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21)
2023(11635)
2022(9758)
2021(9126)
2020(7649)
2019(17109)
2018(16781)
2017(32205)
2016(17169)
2015(19234)
2014(18703)
2013(18443)
2012(17065)
2011(15515)
2010(15298)
2009(14475)
2008(13776)
2007(11912)
2006(10287)
2005(9239)
作者
(46906)
(39149)
(38892)
(37185)
(24868)
(18598)
(17641)
(15167)
(14878)
(13872)
(13408)
(13148)
(12462)
(12329)
(12290)
(12157)
(11640)
(11473)
(11127)
(11056)
(9935)
(9523)
(9459)
(8917)
(8772)
(8688)
(8543)
(8349)
(7798)
(7747)
学科
(79674)
经济(79591)
管理(46847)
(45022)
方法(36445)
(36079)
企业(36079)
数学(32907)
数学方法(32690)
中国(23288)
(20681)
(19214)
业经(16552)
(16543)
贸易(16536)
(16120)
(16110)
地方(14516)
(13607)
农业(13183)
(13047)
(12473)
金融(12465)
(12372)
银行(12352)
产业(12012)
(11924)
(11340)
财务(11313)
财务管理(11292)
机构
学院(242168)
大学(241444)
(112246)
经济(110524)
管理(91576)
研究(85138)
理学(79351)
理学院(78560)
管理学(77425)
管理学院(76991)
中国(65828)
(50368)
(50014)
科学(47863)
(41549)
财经(40465)
中心(37864)
研究所(37763)
(37330)
(37092)
经济学(37020)
(34056)
经济学院(33564)
业大(32549)
北京(31725)
(30947)
财经大学(30297)
(29879)
师范(29540)
农业(29383)
基金
项目(163206)
科学(130459)
研究(121603)
基金(121329)
(105115)
国家(104349)
科学基金(89854)
社会(81005)
社会科(77156)
社会科学(77145)
基金项目(62690)
(61650)
教育(55865)
自然(54974)
自然科(53778)
自然科学(53762)
自然科学基金(52890)
(52061)
资助(50754)
编号(47575)
成果(38596)
(37837)
重点(36999)
(36413)
国家社会(35050)
(34421)
课题(33600)
教育部(33100)
创新(32305)
人文(31776)
期刊
(119570)
经济(119570)
研究(74040)
中国(46242)
(37319)
学报(35187)
管理(34213)
(34102)
科学(33771)
大学(27434)
学学(26021)
教育(24097)
农业(23461)
(22998)
金融(22998)
经济研究(22165)
财经(20932)
技术(20227)
业经(19497)
(18222)
问题(16140)
(15412)
世界(13293)
国际(13103)
(12828)
统计(12530)
技术经济(12120)
商业(11611)
(11198)
(10293)
共检索到357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艳莹  鲍宗客  
中国认证产业存在的最大特殊性在于行业存在制度性的外生集体声誉约束。此文尝试从认证产业的最优数量结构来探讨认证有效性问题,通过一个改进的双重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模型,系统性地在外生集体声誉约束的框架下考察中国认证产业维持"质量卡特尔"的最优认证机构数量问题。我们的研究发现:首先,当认证机构注重未来的长远收益时,认证机构以其集体声誉作为一种可置信承诺,认证行业外生集体声誉的制度设计优于认证机构自设认证标准的个体声誉的制度设计;其次,在外生集体声誉约束下,分享集体声誉的最优认证机构数量是有限制的,最优认证机构数量与认证机构对未来的重视程度存在非线性的正相关关系,与虚假认证的收益存在非线性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金秋  蔡荣  黄承捷  
信息不对称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政治资本和集体声誉在理论上能够传递企业经营信号从而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制约。本文利用江苏省150家民营大米加工企业的调查数据构建企业资产增速模型以测算企业融资约束指数,并使用Probit模型分析政治资本和集体声誉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结果证实了政治资本和集体声誉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显著,并且集体声誉在企业缺乏政治资本时的作用更明显。该结论表明,在中国金融市场制度仍不完善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与地方政府建立联系获取更多资源来缓解融资约束;同时,企业通过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控制以获得集体品牌的使用资格也有助于获得发展需要的资金。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叶祖军  
基于机制设计理论,以丽水市"村集体保证金+农户互保"小额农贷模式为样本,以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为背景,运用重复博弈分析其特殊信任的声誉约束机制;简要比较分别以国家强制、声誉约束为治理特征的外在、内生农村金融制度的优劣,分析指出案例中的信用共同体是推动外在与内生金融制度相联结的桥梁,是促进各参与方实现激励相容的核心关键,认为此案例为化解农户"融资难"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和操作思路,并进而阐述若干启示与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艳莹  平靓  
中国制造业部门时有发生的行业集体声誉危机不仅抑制了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也造成了企业行为扭曲。本文从"柠檬市场"不同治理机制间的交互作用入手,构建理论模型考察了行业集体声誉危机对被牵连企业认证行为的影响机理,并以中国乳制品行业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集体声誉危机通过破坏市场声誉机制提高了企业的认证激励,原本没有必要申请认证的高质企业比低质企业更愿意在危机后加大认证申请。此外,集体声誉危机还引发了企业非理性的过度认证,在穷尽强相关认证后,企业的认证激励并未减弱反而转向申请其他弱相关认证。额外增加的认证成本抵消了认证对销售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导致"过度认证陷阱",不利于企业质量提升和危机行业的转型升级。上述结论从企业认证行为扭曲这一视角拓展了有关集体声誉危机负面效应的认识,对政府避免危机发生以及完善认证行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周好文  陈璐  
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约束条件下降低金融风险、提高监管绩效,是金融监管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信息结构对于监管的重要性,认为声誉机制的建立可以降低银行与监管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和风险发生的概率,并运用KMFW模型,分析了不对称信息下银行声誉机制减少违规动机的过程,指出应该注重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将外部监管与自律有机结合起来,促使银行自发选择接受监管且减少进行高风险投资的动机,这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提高监管效率的重要策略。结合我国实情,本文提出可通过银行风险评级、建立可置信的惩罚机制、完善银行内部治理机构、改进监管人员激励约束机制、构建和完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等措施,建立健全银行声誉机制,以进一...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晓燕  徐欢  
采用带约束条件的均值-方差模型估算2001—2011年中国外汇储备的最优币种结构。实证过程包括三项改进:兼顾央行的多重目标,构造涵盖均值方差法和交易法的优化框架;建立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两个基本模型;对货币收益率做出两种假设——汇率服从随机游走、央行对汇率有完全预期。研究表明:单从收益-风险角度考虑,最优投资组合以韩元和英镑为主;如果考虑外债结构、贸易结构和汇率制度等约束条件,美元在最优币种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艳莹  杨文璐  
本文针对集体声誉行业的特点构建两阶段博弈模型,从竞争效应和质量效应两个方面系统考察了集体声誉下最低质量标准规制的福利效应。结果发现,最低质量标准通常具有的反竞争效应在集体声誉行业并不存在,适度并偏高的标准在提高质量水平的同时反而会增加行业当中的企业数量和改善社会福利。最后,结合我国乳品新国标的例子,对运用最低质量标准规制解决我国集体声誉行业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皮建才  
在分析中国关系型社会里声誉在集体行动实现中的作用时,通过对公共物品自愿供给进行动态博弈分析可以发现,当异质性个体贡献不同的份额时,声誉收益在决定博弈结果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不同的个体而言,相同的声誉收益未必发挥相同的作用。关系型社会的组织形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声誉收益的大小,进而决定了集体行动能否实现及其实现路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匡桦  李富有  张旭涛  
农户作为农村地区资金主要需求者,资金主要来源于无(低)息的亲戚朋友借款和高利息的非正规金融市场借款,缺乏价格适当的借款途径。在隐性约束与声誉约束双重机制并存的农村金融市场,引入"隐性约束"和"声誉约束"变量,围绕农户借款选择行为构建局部均衡模型,分析双重约束机制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通过实地调研问卷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基于农户自身特征,解释双重约束条件下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杨露  黄英君  
为了推动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我国近几年加大了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和推广力度,影响农户投保行为的主要因素已有所改变。但无论如何,农业保险的需求主体是农户,农户投保行为的选择直接决定农业保险发展的深度与广度。本文围绕农户投保选择行为,引入"隐性约束"和"声誉约束"两个变量,分析双重约束机制对农户投保行为的影响。同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解释双重约束条件下农户投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得出保险公司在运行过程中所设置的一些"隐性约束"对农户投保行为的挤出效应是真实存在的,并提出了应对"隐性约束"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林  
近年来 ,我国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日趋加快的同时 ,一些决定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需求状况、资源状况、贸易能力、产业配比、政府制度支持等因素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显出来 ,严重制约我国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从发展形势看 ,当前渔业经济已经具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条件 ,因此 ,通过制度创新 ,调整渔业产业结构便成为必然选择。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侯琨  张岚  卢远瞩  
竞赛中参赛者往往面临各种参与约束,本文研究总体努力水平约束下的Tullock竞赛以及竞赛组织者如何最大化总努力水平。我们刻画了总体约束下的Tullock竞赛均衡,并将均衡努力水平与无约束及对称个体约束下的结果相比较。为了诱致出最高的总努力水平,最优总体约束水平和对称个体约束水平都应设定在比对奖品估值较高参与者的估值稍微低一点的水平,而最优非对称个体约束则要把估值较高参与者面临的约束设在比其估值稍微低一点的水平。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施真真  
进入21世纪,电子商务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然而,安全性问题也已成为发展电子商务的最大瓶颈。CPA网誉认证有利于树立网上用户对电子商务安全性、合法性的信心,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迅速得到认可和推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江会  
文章认为由于"机会主义"和"善意错误"的存在,致使投资银行在价值认证中面临"可信性"问题。文章利用C-F模型,探讨了投资银行声誉对解决"可信性"问题的意义,并通过分析投资银行声誉与发行企业质量、IPO抑价和承销费用之间的关系,发现投资银行声誉机制具有"信号显示"、"价值发现"和"补偿激励"等重要功能。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可信性问题,投资银行声誉机制的这些功能在我国基本不存在,因此我国投资银行很难发挥价值认证作用,这是我国证券发行市场有效性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史恩义  李珍  岳泽亮  
企业信贷声誉是影响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数理模型分析表明:信贷声誉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出口;但总的来说,二者关系表现出非线性特征。文章通过界定并测度企业信贷声誉,使用probit和tobit模型并选取工具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1)我国企业信贷声誉水平呈正态分布。(2)企业信贷声誉不仅直接促进企业出口决策,还可以通过影响融资约束这一间接渠道放松企业参与出口的条件,增大出口可能性,这一点在中小型企业中表现尤为明显;此外,企业信贷声誉也通过相同的渠道对出口密集度产生影响。(3)我国企业信贷声誉对出口的影响存在"倒U型"的关系,即随着企业信贷声誉的不断积累,其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这可能是因为地区市场化水平与信贷声誉机制具有相互替代关系。因此,我们要注重培育良好的企业信贷声誉,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