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17)
- 2023(2982)
- 2022(2497)
- 2021(2261)
- 2020(1841)
- 2019(3863)
- 2018(3747)
- 2017(6771)
- 2016(3948)
- 2015(4352)
- 2014(4074)
- 2013(4156)
- 2012(4121)
- 2011(3729)
- 2010(3959)
- 2009(3476)
- 2008(3329)
- 2007(3039)
- 2006(2675)
- 2005(2597)
- 学科
- 济(12437)
- 经济(12420)
- 税(8546)
- 业(8242)
- 税收(8043)
- 收(8003)
- 管理(7397)
- 学(6708)
- 企(5593)
- 企业(5593)
- 农(4546)
- 方法(4480)
- 数学(3964)
- 数学方法(3884)
- 财(3824)
- 中国(3427)
- 农业(3317)
- 地方(2958)
- 土地(2776)
- 业经(2648)
- 环境(2344)
- 及其(2288)
- 和(2283)
- 制(2281)
- 技术(2105)
- 收入(2081)
- 资源(2072)
- 发(2036)
- 财政(1968)
- 害(1945)
- 机构
- 大学(57833)
- 学院(57340)
- 研究(25984)
- 科学(21118)
- 农(20237)
- 中国(18201)
- 济(17191)
- 经济(16653)
- 农业(16503)
- 管理(16051)
- 所(15676)
- 研究所(14647)
- 业大(14607)
- 理学(13797)
- 京(13484)
- 理学院(13464)
- 管理学(12952)
- 管理学院(12879)
- 省(11635)
- 中心(10982)
- 农业大学(10847)
- 室(10777)
- 财(10358)
- 实验(10195)
- 江(9913)
- 实验室(9825)
- 院(9705)
- 重点(9241)
- 科学院(9193)
- 业(8986)
- 基金
- 项目(43683)
- 科学(32698)
- 基金(31449)
- 家(31207)
- 国家(31026)
- 研究(24526)
- 科学基金(24346)
- 自然(18804)
- 自然科(18328)
- 自然科学(18312)
- 自然科学基金(17973)
- 省(17606)
- 基金项目(16712)
- 划(15935)
- 社会(13705)
- 社会科(12924)
- 社会科学(12921)
- 资助(12536)
- 计划(11646)
- 科技(11421)
- 重点(11148)
- 教育(10582)
- 发(9684)
- 科研(9242)
- 创(8911)
- 专项(8876)
- 编号(8780)
- 部(8576)
- 创新(8523)
- 农(8327)
共检索到886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玲玉 石文广 罗志斌
【目的】分析外生菌根真菌卷边桩菇对灰杨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同化和代谢的影响,揭示卷边桩菇促进灰杨氮吸收利用的生理特征。【方法】对砂培灰杨幼苗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卷边桩菇,形成外生菌根,随后以正常根、菌根以及叶片为研究对象,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测定NH4+与NO3-的吸收速率,利用qRT-PCR分析氮转运基因的转录水平,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NH4+与NO3-的含量以及氮同化酶活性,利用元素分析仪测定总碳和总氮。【结果】接种卷边桩菇16周后,灰杨根形成了明显的外生菌根结构,菌根定殖率达到了55.5%。菌根灰杨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非菌根灰杨,但菌根灰杨的生物量没有明显变化。菌根灰杨根尖的NH4+和NO3-吸收速率相比于非菌根灰杨显著提高。值得注意地,接种卷边桩菇改变了灰杨根尖吸收NO3-的空间特征,使最大吸收点从900 μm前移到300 μm。与氮的吸收速率一致,菌根灰杨根中NH4+转运蛋白编码基因,如AMT1;1、AMT2;1和AMT3;2等,和NO3-转运蛋白编码基因,如NPF1.2F、NPF2.11A和NPF6.3等,的转录表达显著高于非菌根灰杨。并且,在菌根灰杨根中NH4+转运蛋白编码基因的上调程度强于NO3-转运蛋白编码基因。相应地,菌根灰杨根和叶中的NH4+以及根中的NO3-含量显著高于非菌根灰杨。此外,菌根灰杨根和叶中的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等NH4+氮同化酶活性显著升高。接种卷边桩菇引起灰杨根中的总氮显著升高,叶中的总碳显著降低,导致菌根灰杨根和叶中的碳/氮显著低于非菌根灰杨。【结论】外生菌根真菌卷边桩菇主要通过提高铵态氮的吸收、同化和代谢,增强宿主灰杨的氮营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陆文龙 郑鹤龄 潘洁 王德芳
非灭菌条件下在田间小区研究了潮土接种VA菌根真菌(Glomussp.)对玉米(Maize)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每公顷60kgP2O5的条件下接种VA菌根,植株含磷量、含氮量、生长状况、产量及品质均高于未接种的植株。石灰性土壤由于高pH值的缘故,使得磷矿粉+VAM处理的效果比VAM+过磷酸钙的处理稍差,无外加磷源仅接种VA菌根的处理,其效果接近于施磷肥的对照.
关键词:
VA菌根真菌,玉米,磷氮营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淑敏 李隆 张福锁
以有机磷为磷源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根瘤菌、AM真菌和双接种对蚕豆 (ViciafabaL .)吸收磷和氮的影响。双接种和单接AM真菌蚕豆株高、叶绿素含量、根瘤数和根瘤质量显著增加 ,生物量比对照增加 2 1 5 %和 2 0 7% ;双接种比单接AM真菌蚕豆菌根侵染率提高 12 0 % ;相对于对照 ,双接种使根际土壤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由 0 6 9和 0 39增加到 1 30和 0 5 4 μmol·g-1·h-1,磷和氮吸收速率提高 5 0 9%和 2 2 0 % ,吸收有机磷和氮分别增加 6 3 9%和 4 4 8% ,高于单接AM真菌。菌根真菌和固氮微生物双...
关键词:
AM真菌 根瘤菌 蚕豆 有机磷 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明霞 袁玲 周志峰 杨红军 黄建国
选用来自我国西南酸性土壤上的松乳菇、褐环乳牛肝菌和来自西北石灰性土壤的厚环乳牛肝菌、土生空团菌作为供试菌株,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铝对4种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草酸分泌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胁迫下,4种外生菌根真菌生物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松乳菇与褐环乳牛肝菌生物量下降幅度较厚环乳牛肝菌、土生空团菌少;同时,松乳菇与褐环乳牛肝菌无论在是否含铝的培养基中均有较高的草酸分泌量。这可能是由于草酸能够与培养基中的铝螯合,从而降低铝离子的活性、减轻对菌株的伤害。在大多数铝处理的菌丝中,松乳菇与褐环乳牛肝菌的氮磷钾吸收量高于厚环乳牛肝菌与土生空团菌。根据菌株在铝胁迫下的生物量与养分吸...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铝 草酸 养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华 黄建国 王明霞
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锰对外生菌根真菌Pt715、Sl13和Cg04菌丝生长、草酸和乙酸分泌,以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Pt715的生物量最高,Sl13次之,Cg04最低。锰显著抑制菌丝生长,菌丝生物量(y)与培养基中的锰质量浓度(0~800mg/L)呈y=ax+b的关系(a<0);但锰对Pt715和Sl13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小,说明这2株外生菌根真菌抗锰能力较强,其原因可能是它们长期生存于活性锰含量较高的酸性土壤中,产生了环境适应性,逐渐进化出对锰的抗性。此外,Cg04和Pt715不分泌乙酸,但分泌草酸的速率随锰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Sl13能分泌乙酸,在锰质量浓度较高...
关键词:
锰 外生菌根真菌 草酸 养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尹丽娟 张春英 杨兵
【目的】研究从云锦杜鹃根系分离的欧石南菌根(eriocoid mycorrhiza,ERM)真菌对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吸收特性及其接种效应,检测ERM菌株吸收利用不同氮源能力及筛选培养菌株适宜的氮源,并分析ERM对寄主植物氮源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菌丝干重定量研究菌株的氮源吸收特性;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上,采用单菌株接种无菌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幼苗研究ERM对寄主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供试ERM真菌菌株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中生长量差异明显,所有菌株在各单一氮源培养基中菌丝干重均增加,其中铵态氮和硝态氮中生长量较大;各氮源培养基上,菌株接种幼苗生长均优于非接种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连庆 王小明 裴致达
濒危石斛菌根化吸收、积累P素营养的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和难溶性不同P源,对菌根化石斛组培苗生长的效应不同,试验处理3(KH2PO4)和处理6(FePO4)的干质量分别为0.018、0.019g,是处理1(K2HPO4)的2.62倍和2.78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可溶性P(KH2PO4)不同浓度对菌根化石斛组培苗的综合效应,表现在苗高、径粗和干质量等主要指标上,处理3为最适宜质量浓度(0.25g·L-1),与处理9(CK)相对比,苗高是2.64倍、径粗是2.16倍和干物质是3.87倍。对苗木N、C、P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分析,处理3是CK的1.72、1.40和11.53倍;不同有效P含量对石斛...
关键词:
石斛 菌根化 P营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连庆 王小明 裴致达
石斛组培苗吸收利用N素营养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N源对菌根化石斛组培苗生长(苗高、茎粗和生物量)的促进效应,以N源酒石酸铵为最好。酒石酸铵N源对石斛菌根真菌F9903菌株菌丝体增殖量也为最大值,所以酒石酸铵堪称两者增殖生长的最佳N源。同时,显示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浓度不同的酒石酸铵影响着菌根化石斛苗的生长和N、P、C元素的吸收与积累。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72mol.L-1的酒石酸铵是培育菌根化石斛苗的最适宜浓度。
关键词:
石斛 菌根化 N营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琴 郭良栋
对油松外生菌根的分支方式、颜色、大小、光泽,菌丝套的表面质地、菌丝组织结构、细胞大小、形状以及菌索、外延菌丝、囊状体等形态和解剖特征进行观察,共描述26种油松外生菌根的形态和解剖特征,其中包括17个担子菌、9个子囊菌,不同外生菌根的形态和解剖特征不同;首次描述一娄疣杯菌的外生菌根形态和解剖特征。结果表明:菌根的形态和解剖特征可以用于油松外生菌根真菌的种、属鉴定,而且随着不同外生菌根的形态和解剖结构特征数据资料的积累,形态鉴定将在外生菌根的生态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外生菌根 形态 解剖结构 油松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艺 丁贵杰
在温室采用盆栽方法,研究在4种干旱条件下,5种菌根真菌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生长和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干旱胁迫下,外生菌根真菌能显著提高苗木苗高、地径、生物量和抗旱能力,且不同菌种、不同干旱程度处理间的差异极显著。中度干旱胁迫时接种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对苗高、地径促生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增加27.8%和52.9%;接种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 Sp1对苗木生物量促进效果最明显,较对照增加230%。②在干旱胁迫下,外生菌根对苗木微量元素的吸收有一定影响。在中度干旱胁迫时,接种褐环乳牛肝菌Sp1的苗木中铁、锰、铜和锌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晨曦 田明慧 杨硕 杜嘉琪 何堂庆 仇云鹏 张学林
【目的】明确酸性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e fungi,AMF)菌剂多样性在玉米籽粒产量和磷、钾养分吸收方面的作用,能够为农田微生物肥料配施、养分利用率提高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和2020年玉米生育期,选用4种不同种丛枝菌根真菌类型(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A;扭形球囊霉Glomus tortuosum,B;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C;地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geosporum,D),设置不接菌处理(CK),接种单一AMF菌剂、2种AMF混合菌剂、3种AMF混合菌剂和4种AMF混合菌剂共16个处理,研究玉米籽粒产量、植株各器官生物量及其磷、钾累积量对不同菌剂类型以及菌剂多样性的响应。【结果】与对照相比,两个试验年度所有接菌处理均能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及其磷、钾累积量,其中接种A、B、C、D 4种单一菌剂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均值分别增加57.9%,26.9%,40.5%和32.9%;磷累积量增加77.8%,48.2%,26.2%和75.8%;钾累积量增加85.5%,62.1%,59.0%和63.5%。随AMF菌剂多样性增加,两个试验年度玉米籽粒产量呈增加趋势,表现为4种混合菌剂>3种混合菌剂>2种混合菌剂>单一菌剂,其中4种混合菌剂处理籽粒产量比单一菌剂处理均值高12.3%;籽粒磷累积量表现为2种混合菌剂>4种混合菌剂>3种混合菌剂>单一菌剂,其中2种混合菌剂处理籽粒磷累积量比单一菌剂高23.2%;但AMF菌剂多样性处理之间玉米籽粒钾累积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在酸性土壤条件下玉米接种不同类型丛枝菌根真菌均能显著增加籽粒产量及其磷、钾累积量,其中Funneliformis mosseae改善玉米籽粒产量及其磷钾累积量的作用最佳。丛枝菌根真菌菌剂多样性增加能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磷累积量,其中4种混合菌剂处理的增产效果较好,而2种混合菌剂处理的养分吸收积累量较高。生产上应根据高产优质不同目的,选择接种合适的丛枝菌根真菌类型并进行菌剂之间合理的搭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鸽 宋福强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AM真菌与紫穗槐互作早期宿主防御生理指标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AM真菌侵染宿主植物早期阶段,根系保护酶瞬时激活,植保素类黄酮瞬时积累,而且接种根内球囊霉(GI)同接种摩西球囊霉(GM)处理相比保护酶活性和类黄酮含量变化相对较大。接种AM真菌处理MDA含量下降,尤其在紫穗槐出苗后25天,接种GI和GM处理MDA含量分别降低26.6%和25.8%。在保护酶失活的同时,几丁质诱导子降解产物GlcN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而且产生一些新的蛋白,由此推测:几丁质诱导子的降解和新增蛋白的出现是调节植物防御反应允许建立互惠共生体的可能机制。
关键词:
AM真菌 MDA 类黄酮 GlcN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灵芝 张玉龙 李培军 巩忠强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施Cd水平(0,20,50mg.kg-1)下,接种矿区污染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对万寿菊生长、根系侵染率及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可以显著提高万寿菊的根系侵染率与植株生物量,尤其在50mg.kg-1施Cd水平下,对照处理根系侵染率与植株生物量受到明显抑制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5.4%和228.2%;除对照处理在50mg.kg-1施Cd水平下因植株生长受到抑制而显著降低了Cd吸收量外,土壤施Cd几乎增加了所有处理植株Cd浓度和吸Cd量。同一施Cd水平下(Cd20mg.kg-1、Cd50mg.kg-1),接种处理植株Cd浓度显著低于对照处理,...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万寿菊 生物量 Cd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明奡 张菲 黄光明 刘瑞成 刘利平 吴强盛 徐永杰
【目的】探索低磷(P)胁迫下丛枝菌根(AM)真菌对核桃幼苗根系P吸收的影响及机制,为核桃幼苗的栽培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前期筛选的1个高效AM真菌菌株——沾屑多孢囊霉,分析适P(100μmol·L-1)和低P(1μmol·L-1)条件下沾屑多孢囊霉对‘辽河一号’核桃幼苗植株生长、根系构型、根系P含量、根系和土壤磷酸酶活性以及根系酸性磷酸酶分泌基因(JrPAP10和JrPAP12)和磷转运基因(JrPT3;1和JrPT3;2)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沾屑多孢囊霉接种3个月后,核桃幼苗根系侵染率达45.6%~53.2%,且低P处理可提高根系菌根侵染。在低P和适P条件下,接种沾屑多孢囊霉显著提高植物生物量和土壤酸性、中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低P条件下沾屑多孢囊霉还显著改善植物根系构型,提高根系P含量以及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根系JrPAP10和JrPT3;1均被沾屑多孢囊霉诱导表达,JrPAP12仅在低P条件时被沾屑多孢囊霉诱导表达,且JrPT3;2的表达量被沾屑多孢囊霉抑制。【结论】AM真菌菌株沾屑多孢囊霉诱导低P条件下核桃幼苗JrPAP10、JrPAP12和JrPT3;1基因的表达,可促进土壤和根系磷酸酶活性,改善根系构型,从而提高核桃幼苗P吸收和生物量积累。
关键词:
核桃 菌根 磷 磷酸酶 磷转运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贺忠群 贺超兴
为探究盐渍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营养吸收及离子毒害的作用,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5%和1%)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2对番茄营养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番茄接种Glomus mosseae-2,显著提高了地上部及根系N、P、K+和Ca2+的含量,显著降低Na+含量,对Cl-含量虽有减少但无显著影响。接种后还显著影响盐胁迫下植株的营养吸收及平衡,增加地上部及根系K+/Na+、P/Na+、Ca2+/Na+及根系P/Cl-值。这些比值与植株总干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与K+/Na+、P/Na+、Ca2+/Na+相关性最大。接菌番茄耐盐性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