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22)
- 2023(13939)
- 2022(11743)
- 2021(11082)
- 2020(9212)
- 2019(21545)
- 2018(21616)
- 2017(41703)
- 2016(22924)
- 2015(25971)
- 2014(26248)
- 2013(25936)
- 2012(23648)
- 2011(21488)
- 2010(21854)
- 2009(20231)
- 2008(19681)
- 2007(17600)
- 2006(15465)
- 2005(13301)
- 学科
- 济(94027)
- 经济(93918)
- 业(64862)
- 管理(62959)
- 企(50600)
- 企业(50600)
- 方法(44011)
- 数学(37976)
- 数学方法(37265)
- 农(35723)
- 中国(23833)
- 农业(23819)
- 业经(23682)
- 学(21565)
- 财(21007)
- 地方(18778)
- 制(18187)
- 理论(17968)
- 贸(15249)
- 贸易(15240)
- 和(14840)
- 易(14783)
- 教育(14096)
- 技术(14046)
- 银(13427)
- 银行(13385)
- 环境(13348)
- 融(12952)
- 金融(12948)
- 策(12760)
- 机构
- 大学(333476)
- 学院(332813)
- 管理(131115)
- 济(125941)
- 经济(122930)
- 理学(113825)
- 理学院(112571)
- 管理学(110215)
- 管理学院(109620)
- 研究(107966)
- 中国(78721)
- 京(70859)
- 科学(68892)
- 农(58101)
- 财(56869)
- 所(54401)
- 业大(51798)
- 研究所(49697)
- 江(48919)
- 中心(48894)
- 范(46441)
- 师范(46036)
- 财经(45919)
- 北京(44647)
- 农业(44284)
- 经(41549)
- 州(40277)
- 院(38499)
- 经济学(37040)
- 师范大学(36834)
- 基金
- 项目(226634)
- 科学(177385)
- 研究(166981)
- 基金(162408)
- 家(141148)
- 国家(139878)
- 科学基金(119894)
- 社会(103191)
- 社会科(97391)
- 社会科学(97363)
- 省(90032)
- 基金项目(85767)
- 自然(77986)
- 教育(77758)
- 自然科(76184)
- 自然科学(76168)
- 划(75314)
- 自然科学基金(74734)
- 编号(69718)
- 资助(67730)
- 成果(57445)
- 重点(50531)
- 部(49396)
- 课题(48386)
- 发(48211)
- 创(46713)
- 创新(43399)
- 科研(42863)
- 教育部(42293)
- 大学(42221)
- 期刊
- 济(142870)
- 经济(142870)
- 研究(96372)
- 中国(64020)
- 农(57491)
- 学报(55444)
- 科学(50162)
- 管理(46309)
- 教育(42822)
- 大学(42443)
- 财(42010)
- 学学(39799)
- 农业(39034)
- 技术(29831)
- 融(26768)
- 金融(26768)
- 业经(25830)
- 财经(22494)
- 经济研究(20800)
- 经(19089)
- 问题(18732)
- 图书(18579)
- 业(17747)
- 版(17515)
- 科技(16315)
- 技术经济(16082)
- 理论(15852)
- 业大(14876)
- 统计(14847)
- 实践(14673)
共检索到480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侣传振 崔琳琳
外生型村民自治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以国家政权建设思维下的国家治理需求为逻辑起点;内生型村民自治则是以21世纪社会建设思维下的农村内生需求为逻辑起点。因应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与实践,外生型村民自治的发展路径是从自然村上达到建制村,内生型村民自治的发展路径则是从建制村下沉到自然村或村民小组。外生型村民自治依靠政府外力推动并以组织建设为重心,自治多处于悬空状态;内生型村民自治则在内生外动中建立多层次的村民自治体系,让自治真正落地。从外生型村民自治走向内生型村民自治,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村民自治实现形式体系应更为丰富,二是村民自治发展路径应更为多元,三是村民自治不能沉迷于小共同体,四是要实现自...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姣
税费改革后,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征地拆迁、国家向农村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以及我国部分村庄内生利益的存在形塑了中国农村的利益密集性特征,利益分配成为村庄治理的核心任务,这为村民自治制度提供了施展空间。基于对既有文献和村民自治制度运行状况的反思,结合浙江宁海地区"村级权力清单36条"的村庄实践,研究认为可通过自上而下强制性制度输入方式来激活村民自治制度的规范化运行,发挥其治理功能,促使村庄形成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秩序,缓和日益显见的村庄利益冲突和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关键词:
利益密集 村民自治 利益分配 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韦少雄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管理的制度创新,是国家在农村治理方式上的重大变革,它促进了我国的法治建设。村民自治实质上是农村法治,它蕴藏着三个方面的法治价值内容,即维系秩序、维护正义和保障人权。其中,维系秩序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价值追求,维护正义是村民自治的核心价值追求,保障人权是村民自治的目标价值追求。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法治 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党国英
本文在对我国村民自治历程回顾的基础上,认为推进乡林民主政治的真正难题在于政府权力过大,农村社区党组织的权力生成机制以及精英阶层对农村社会稳定的担忧。而乡村公共管理问题的根源在于大量乡村公共部门为收费而存在,没有为农民提供所需的公共品服务。文章认为应该建立一种公共品供需平衡的乡村治理结构,并提出应将村民自治制度函步推进到乡镇一级,推动乡村民间组织发展等建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银山 刘义强
数字技术正在实践中迅速运用于村民自治场域,由此引发村民自治效能的深刻变革。数字技术驱动村民自治的根本在于,数字技术所蕴含的横向聚合性、层级交互性这两大功能要素,能够从参与条件、参与能力与参与意愿三大维度赋能村民自治。由于村民自治场景中各类数字技术平台所包含的横向聚合性、层级交互性功能要素不同,可以将不同的数字技术软件区分为多维交互型平台、横向联结型平台、信息接受型平台、行政管理型平台四种主要类型。对鄂西南Q村“Y市一家亲”APP的运作考察发现,只有横向聚合性、层级交互性均较强的多维交互型平台才是有效驱动村民自治的数字技术类型。多维交互型平台有效驱动村民自治的作用机制在于能够建构起自治主体有效参与的数字空间,信息公开共享机制能够保障村民理性决策,去中心化协商机制能够显著提升村民协商意愿,可视化问责机制能有效提升村民自治效能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银山 刘义强
数字技术正在实践中迅速运用于村民自治场域,由此引发村民自治效能的深刻变革。数字技术驱动村民自治的根本在于,数字技术所蕴含的横向聚合性、层级交互性这两大功能要素,能够从参与条件、参与能力与参与意愿三大维度赋能村民自治。由于村民自治场景中各类数字技术平台所包含的横向聚合性、层级交互性功能要素不同,可以将不同的数字技术软件区分为多维交互型平台、横向联结型平台、信息接受型平台、行政管理型平台四种主要类型。对鄂西南Q村“Y市一家亲”APP的运作考察发现,只有横向聚合性、层级交互性均较强的多维交互型平台才是有效驱动村民自治的数字技术类型。多维交互型平台有效驱动村民自治的作用机制在于能够建构起自治主体有效参与的数字空间,信息公开共享机制能够保障村民理性决策,去中心化协商机制能够显著提升村民协商意愿,可视化问责机制能有效提升村民自治效能感。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蔺雪春
对中国20世纪80年代实施村民自治以来的乡村治理模式问题,学术界一是从肯定村民自治的方面,构设出总体上可称作“理想村民自治”的各种乡村治理模式,期望乡村社会治理实现“理想”的飞跃;二是从批判村民自治甚至否定乡镇政权机构的方面,提出了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批判村民自治”的乡村治理模式。初步分析来看,这些模式尚存在较大缺陷,一方面容易使民众在自上而下的制度化过程中遭受不应有的损失,另一方面可能不符合中国非均质性的社会历史环境。因此,关于乡村治理模式问题,我们还需要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
村民自治 乡村治理 模式研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郑梦熊
本文在作者长期观察和大量调查的基础上,以村民自治的惟一主体和实践者——农民对农村基层民主的切身感受和看法为依据,针对当前对村民自治的一些不同看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具体包括:农民民主思想观念的确立是村民自治"搞好了"的主要标志;"选错了人"是农民在学会民主过程中必须付出的成本;"贿选"这一消极现象能够反映出积极意义;民主实际上是粗茶淡饭,民主与生产力水平和公民素质只是一种相对关系;村民自治与党在农村基层的领导核心地位是能够统一起来的。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农民 党的领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姚合平 王卫东
村民自治是农村村民在民主的基础上自主处理集体事务的权利,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自治,它是村民所应该享有的一种固有权利。我国的群众集体所有制为其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市民社会学说则为其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法理 市民社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仝志辉
本文讨论村民自治制度原初安排时的理由、推进过程以及在村庄实际运行的机制。村民自治被理解为国家在人民公社制度解体后重新组织农民的一部分,目前这一过程还没有结束,又已经面临着基层农村社会的深刻变化。已经展现的制度推进过程表现出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的特征,但是,由于制度的规范和一致,自治的色彩和制度选择的多样性不突出。村民自治的实际效果受到其他制度的影响,目前遭遇无财政支持、精英外流和村庄共同体解体的挑战。村民自治的未来应脱离政治社会管理的框架,而从农村发展和农村与国家关系的全局上来设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志军 张治荣
通过实地考察和思考,认为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应由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定位为村集体事务决策和执行机构;“两委”权责中关于党支部权责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变为党支部只把握政治方向及在党内活动,不干预村民委员会的具体事务;乡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应明确规定其具体内容为计划生育、征兵、公共设施及遵纪守法方面的监督。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费伟 刘祖云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导农村土地利用的直接调控手段,也是实现和推动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步骤。在实地调研浙北D村土地利用规划模式基础上,研究发现浙北D村的村民参与型土地利用规划模式注重提升村民参与的层次、增加参与的人员以及拓展参与的方式,通过组织支持、制度建设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保障来实现参与规划编制的绩效。尽管如此,村民参与型土地利用规划也面临着村民规划知识理解程度不高、村民参与方式不够完善、村民自利性威胁村庄公共利益、规划编制程序繁琐低效等问题。未来需要从提高村民对于规划知识的理解、健全村民参与规划的方式、规划的制定秉承公共利益的理念和缩减并优化规划编制流程四方面来完善村民参与型土地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