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88)
2023(12828)
2022(11276)
2021(10517)
2020(8930)
2019(20304)
2018(20054)
2017(38529)
2016(20985)
2015(23355)
2014(23167)
2013(22873)
2012(20735)
2011(18579)
2010(18121)
2009(16546)
2008(16099)
2007(13741)
2006(11779)
2005(9917)
作者
(63538)
(52597)
(52264)
(49394)
(33366)
(25453)
(23569)
(20850)
(19968)
(18541)
(18006)
(17651)
(16634)
(16401)
(16204)
(16139)
(16114)
(15710)
(14978)
(14877)
(13457)
(12810)
(12569)
(11921)
(11788)
(11625)
(11593)
(11541)
(10650)
(10522)
学科
(78097)
经济(78015)
管理(61908)
(58864)
(49143)
企业(49143)
方法(38567)
数学(33497)
数学方法(33116)
(21875)
(21853)
中国(19144)
(18983)
业经(17863)
(15274)
贸易(15265)
(15165)
地方(15142)
财务(15094)
财务管理(15071)
(14700)
农业(14399)
企业财务(14243)
(13712)
技术(13234)
环境(13045)
理论(12864)
(12722)
(11567)
(11509)
机构
大学(295673)
学院(294344)
管理(118149)
(110204)
经济(107779)
理学(103850)
理学院(102707)
管理学(100716)
管理学院(100238)
研究(97925)
中国(71276)
科学(66037)
(63535)
(57815)
业大(52628)
(50279)
(48574)
研究所(46615)
农业(46129)
中心(44411)
(41004)
财经(39924)
北京(39552)
(36779)
(36416)
师范(36232)
(35547)
(33671)
技术(31964)
经济学(31650)
基金
项目(213947)
科学(165827)
基金(154638)
研究(147938)
(138462)
国家(137340)
科学基金(116459)
社会(91294)
社会科(86506)
社会科学(86481)
(84397)
基金项目(83721)
自然(80127)
自然科(78222)
自然科学(78199)
自然科学基金(76789)
(71690)
教育(66994)
资助(63296)
编号(59319)
重点(48016)
成果(45797)
(45649)
(44660)
(44600)
计划(42052)
科研(41873)
创新(41604)
课题(40171)
大学(38776)
期刊
(114086)
经济(114086)
研究(79645)
学报(57274)
(51144)
中国(50549)
科学(48446)
大学(41867)
管理(41101)
学学(39890)
(36385)
农业(35848)
教育(27057)
技术(24015)
(21106)
金融(21106)
业经(20888)
经济研究(19254)
(18345)
财经(18229)
业大(16356)
科技(16314)
(15803)
(15363)
图书(15309)
问题(14882)
理论(14400)
商业(14250)
技术经济(13526)
实践(13424)
共检索到407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东  陈雁  丁永刚  宋宏洋  代贤达  
为阐明太阳辐射对本研究所建立的粮堆渗流通风控温系统性能的影响,采用试验方法对具有仓顶外辐射热源的粮堆渗流通风控温过程进行监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渗流通风控温过程中,提高通风量可强化粮堆上方空气层的隔热效果;通风量增大后,具有仓顶外辐射热源时高效降温段时长显著增加;渗流通风控温系统对粮堆外皮的控温效果优于粮堆内芯,具有仓顶外辐射热源时该现象更为显著;通风量由28.26m~3/h增大至35.95m~3/h时,具有仓顶外辐射热源的时粮堆外皮和内芯温度分别降低了1.56和0.70℃,无仓顶外辐射热源时下粮堆外皮和内芯温度分别降低了0.30和0.08℃,在有仓顶外辐射热源工况下增大通风量可提高粮堆渗流通风控温系统的局部控温性能。实际应用过程中,该系统日间应以低通风量运行,用以隔断外界传热;夜晚应以高通风量运行,用以降低粮堆温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祥祥  王振清  陈曦  
为了解地下仓通风对粮堆温度场变化的影响,对筒仓直径25 m、仓高20.1 m的地下仓粮堆进行了288 h通风工况下的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该模型以实际地下仓为背景,基于多物理场数值模拟软件COMSOL,通过调整内置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分析不同入口边界压力和温度下地下仓温度场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对地下仓通风288 h条件下,竖向通风比横向通风降温更快;提高边界入口压力(由300 Pa提高至400 Pa)时,横向通风和竖向通风粮堆均温都有效下降;在降低入口边界温度(由17℃降至13℃)时,相同时间的降温效果都得到明显改善,竖向通风过程的整体粮堆温度下降较快,在通风288 h后,仓内温度趋于平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祥祥  王振清  陈曦  
为了解地下仓通风对粮堆温度场变化的影响,对筒仓直径25 m、仓高20.1 m的地下仓粮堆进行了288 h通风工况下的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该模型以实际地下仓为背景,基于多物理场数值模拟软件COMSOL,通过调整内置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分析不同入口边界压力和温度下地下仓温度场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对地下仓通风288 h条件下,竖向通风比横向通风降温更快;提高边界入口压力(由300 Pa提高至400 Pa)时,横向通风和竖向通风粮堆均温都有效下降;在降低入口边界温度(由17℃降至13℃)时,相同时间的降温效果都得到明显改善,竖向通风过程的整体粮堆温度下降较快,在通风288 h后,仓内温度趋于平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家豪  陈桂香  王忠旭  李润阳  李东桥  
为准确描述筒仓储料内部任意一点的压力,同时考虑到筒仓中储料与仓壁以及储料与储料之间不一定处于临界滑动状态,其接触面上实际摩擦应力与法向压力之比≤最大静摩擦系数,定义了"有效摩擦系数",即2个物体接触面上的实际摩擦应力与法向压力之比,并对粮堆有效摩擦系数分布的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提出筒仓仓壁和粮堆内部有效摩擦系数分布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基于粮堆有效摩擦系数分布规律,采用储料纵向剖分和微元体静力平衡分析的方法,提出筒仓储料静态压力场计算方法;将本研究结果与数值模拟和Janssen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本研究计算方法能够计算得到储料内部任意一点的竖向压力和水平压力以及筒仓侧压力,同时能够得到同一水平面上竖向压力分布的非均匀性;2)采用本研究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粮堆内部不同深度处的压力与数值模拟结果相比较,两者存在一定差异;3)采用本研究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筒仓侧压力与数值模拟和Janssen公式计算结果相比较,三者相差不大。研究可为粮食行业内涉及储料散体压力场的诸多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鹏翔  沈玉君  周海宾  孟海波  李季  段崇东  
为研究原料含水率对工程规模筒仓式反应器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的影响,提高堆肥产品中有效氮养分含量,以污泥和稻糠为主要原料,设置堆肥起始物料含水率(质量比)为57%、60%、63%和66%,分析堆肥过程中温度与种子发芽指数等基础指标和不同形态的氮素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原料含水率为60%~63%时,堆肥物料在反应器内升温较快,堆体温度可达60℃以上且在不同物料深度分布较均匀,种子发芽指数达到80%以上。随着原料含水率的增加,总氮和硝态氮含量先增加后减少,铵态氮含量逐渐下降,有机态氮和酰胺及氰氨态氮含量逐渐增加。原料含水率为63%时总氮养分含量最高(14.20g/kg),原料含水率为60%时有效态氮养分含量最高(9.53g/kg)。综上,筒仓式反应器堆肥过程中原料含水率为60%~63%时有利于提高堆肥物料中氮养分含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咸庆军  冯永  陈俊旗  
在粮食储仓结构中,钢筋混凝土筒仓结构由于具有独特的储粮优势,在粮食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在学校建设土木建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过程中,对钢筋混凝土筒仓结构的实验教学资源进行了重点建设。详细介绍了3个相互联系的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过程和具体内容,即钢筋混凝土筒仓结构建造过程仿真实验、钢筋混凝土筒仓结构静态与动态侧压力测试仿真实验和钢筋混凝土筒仓结构模拟地震振动台实验,从而为筒仓结构的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素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谌运清  邓望喜  
根据对湖北省荆门市(经度112°07′E、纬度31°02′N)3个露天散装稻谷粮堆的系统调查,表明发生在露天散装稻谷粮堆的昆虫种类共计37种,隶属于2纲7目26科。其中26种鞘翅目昆虫是构成群落的主要类群,占种数的64.7%;次级性害虫所占数量比例最高,达83.7%;锈赤扁谷盗、长角扁谷盗、谷蠹是群落的优势种群。在时间格局上,玉米象、长角扁谷盗、锈赤扁谷盗和谷蠹作为优势种群在时间结构上表现出明显的分化;群落的总个体数及其多样性、丰富度及均匀度随时间序列的增加呈上升趋势,7月份多样性和均匀度达到高峰值。在空间格局上,不同层次分布着不同昆虫种类和数量,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格局;全年发生在上层的昆虫...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欣  王朝元  李保明  史彦鹏  
针对我国气候条件下 ,大型连栋温室夏季自然通风降温效果差 ,而机械通风降温成本较高的问题 ,对采用自然通风并结合遮阳网、室外屋顶喷淋降温措施的荷兰引进 Venlo型玻璃温室的室内温湿度状况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连栋温室室内空气温度明显低于室外 ,且室内温湿度分布比较均匀 ,能够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室外屋顶喷淋的降温效果显著 ,而且未造成温室内湿度显著增加。这种自然通风降温系统的能耗小 ,在中原地区使用可以达到温室降温和降低温室夏季生产成本的双重目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前磊  杨其长  柯行林  张义  和永康  展正朋  靳云飞  
【目的】设计日光温室主动蓄放热冠层增温系统(Active heat storage-release system for canopy warming,AHSCW)并进行实地试验,分析该系统对番茄冠层的增温效果,为进一步探讨主动蓄放热热能的高效应用方式和作物局部增温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在第六代主动蓄放热系统基础上设计AHSCW,以太阳能为热源,白天通过水循环将太阳能以热能的形式收集于蓄热水池内,夜间通过冠层增温管道释放热量,对番茄冠层进行局部增温。以使用AHSCW的日光温室为试验温室,未加温的日光温室为对照温室,通过测定太阳辐射强度、番茄冠层空气温度、水温及水泵耗电量参数及不同时期番茄的株高、茎粗和产量,对系统的增温效果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白天AHSCW的蓄热量为166~194 MJ,夜间放热量为129~142 MJ,能量利用效率为67%~86%;该系统能够提高番茄冠层区域气温1.4~3.0℃;AHSCW温室果实产量为1.14 kg/m~2,是对照温室(0.64 kg/m~2)的1.77倍。【结论】AHSCW可以明显提高番茄冠层气温,保证番茄的越冬生产,促进番茄生长,增加其产量并可使果实提前成熟上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云田  华云龙  
考虑到筒仓仓壁和贮料的可变形性,导出了适用于柔性筒仓的修正的Janssen公式,并提出了刚度比α(≡EsR/Est)的概念。新的公式表明,刚度比α对仓壁压力分布有影响,当α<0.1时影响较小,α≥0.1时影响比较显著;对于柔性筒仓,压力比随深度变化,当α>0.1时随着深度增大压力比有较大幅度的减小。只有仓壁为刚性时压力比才是常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佳  李旭  王朝栋  郑刚  张天柱  
针对我国大型玻璃连栋温室夏季降温难度大、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引入荷兰半封闭温室环境控制理念,采用正压通风降温技术,以湿帘蒸发降温提供冷源,对管道风机、送风管等关键机构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建立连栋温室正压通风降温系统,并进行适应性生产试验。试验依托河北南和设施农业产业集群项目,以采用湿帘-风机负压降温系统的温室为对照,对采用正压通风降温系统的温室,进行降温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送风管各侧孔出风风速基本一致,送风均匀性高;2)采用正压通风降温系统的温室室内温度平均高于对照温室3.7℃,极端高温时可高出6.8℃。在河北南和地区,传统湿帘-风机负压通风降温系统的降温效果优于创新设计的正压通风降温系统,正压通风降温系统的实现方式还需改进,在我国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俊   刘伟   陆欣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两种通风系统对房式仓通风过程的通风速度温度分布研究,探究分形结构在通风过程作用效果,对通风均匀性的影响。[方法]为解决粮堆通风死角问题,提出多孔介质(沙砾)填料包裹变截面通风管道通风系统;通过矩形单元体构形最小流阻优化方法得到分形结构相关参数,将根据优化参数设计的分形支管与变截面通风管结合,提出多孔介质填料包裹变截面管道加分形结构通风系统。粮食种类选为稻谷,填料层多孔介质材料选为沙砾,对两通风系统进行通风降温仿真研究,模拟初温为300 K粮仓通入温度恒为293 K冷风降温过程,通风时间均持续7.5 d,对比2种通风系统速度场温度场。[结果]在非分形通风系统,通风死角区域绝大部分处在填料层,粮堆各区域通风强度得到保证,但强通风与强降温区域集中在通风管附近及其上方区域,降温均匀性不佳。在分形通风系统,通风死角区域被控制在通风管及分形支管下方位置,从速度场看粮堆各区域通风更加均匀,粮堆各区域降温均匀性较好,最大温差由2.8 K降低到1.3 K。从通风均匀性指数可知,分形通风系统整体通风均匀性较好,均匀性指数达0.918 5。[结论]沙砾填料层可帮助粮堆避开大部分通风死角,分形结构在通风弱区可有效增强通风强度,在提升温降均匀性方面效果优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文彬  曾丁  
针对承受Janssen形式的分布压力和摩擦力作用的圆形筒仓,在扩大结构参数范围的条件下求得了弹性和塑性极限载荷,并对完全解的条件作了校核。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明倩  安雪晖  谭妮  李鹏飞  
堆石混凝土层间界面上露出的块石棱角与周围自密实混凝土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堆石混凝土的层间抗剪性能。该文设计并完成了24个堆石混凝土施工缝小型直剪试验,通过在施工缝上布置不同抗剪堆石骨料,研究了堆石骨料露出高度、数量和强度以及竖向荷载对堆石混凝土施工缝抗剪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堆石骨料对堆石混凝土施工缝抗剪性能有显著影响。试验出现了2种典型的破坏模式:堆石骨料周围混凝土的挤压塑性破坏和堆石骨料直接剪切破坏。堆石骨料露出高度、数量和强度以及竖向荷载的变化会引起施工缝的抗剪性能和破坏模式变化。参考普通混凝土裂缝剪力传递理论,提出了堆石混凝土层间界面抗剪承载力公式,该方法考虑了外露堆石的几何特征,能够体现出不同的破坏模式。利用试验结果对所提出的公式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评估堆石混凝土的层间抗剪性能,为今后堆石混凝土层间抗剪能力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刘建军   苏意芬   廖志华   陈庆新  
为了减少装配作业车间内因物料齐套产生的等待浪费,使具有装配约束的关联零件加工进度得到有效协同,设计一类卡片导航平衡控制系统(control of balance by card-based navigation,COBACABANA)。其基于两类卡片循环回路实现任务投放与作业分派的可视化进度协同控制逻辑。本文详细介绍系统的运行机制和系统控制参量,通过构建一般化的装配作业车间仿真模型,探讨在不同装配关联度下各控制参量的性能变化。实验结果表明,COBACABANA系统性能良好,并且选择合适的控制参量就能够有效提升关联零件的进度协同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