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51)
- 2023(8678)
- 2022(7885)
- 2021(7548)
- 2020(6332)
- 2019(14742)
- 2018(14832)
- 2017(28668)
- 2016(15897)
- 2015(17865)
- 2014(17903)
- 2013(17703)
- 2012(16115)
- 2011(14395)
- 2010(14098)
- 2009(12748)
- 2008(12111)
- 2007(10280)
- 2006(8727)
- 2005(7370)
- 学科
- 济(58380)
- 经济(58316)
- 管理(43780)
- 业(41446)
- 企(34972)
- 企业(34972)
- 方法(29573)
- 数学(25587)
- 数学方法(25297)
- 农(15390)
- 学(14706)
- 中国(14016)
- 财(13936)
- 业经(13000)
- 地方(12136)
- 理论(10493)
- 农业(10318)
- 和(10280)
- 贸(10042)
- 贸易(10038)
- 技术(9789)
- 易(9731)
- 环境(9687)
- 务(9245)
- 财务(9188)
- 财务管理(9174)
- 制(9070)
- 教育(8928)
- 企业财务(8692)
- 划(8475)
- 机构
- 大学(221325)
- 学院(219153)
- 管理(89778)
- 济(79468)
- 理学(79029)
- 理学院(78144)
- 经济(77590)
- 管理学(76721)
- 管理学院(76354)
- 研究(72410)
- 中国(50385)
- 科学(49248)
- 京(47533)
- 农(40000)
- 业大(37913)
- 所(37213)
- 研究所(34586)
- 财(34554)
- 中心(32134)
- 农业(32112)
- 江(30694)
- 北京(29377)
- 范(28776)
- 财经(28674)
- 师范(28476)
- 院(26209)
- 经(26116)
- 州(25151)
- 技术(24596)
- 师范大学(23130)
- 基金
- 项目(160558)
- 科学(124762)
- 基金(115617)
- 研究(114260)
- 家(101916)
- 国家(101096)
- 科学基金(86154)
- 社会(68781)
- 社会科(65052)
- 社会科学(65034)
- 省(64008)
- 基金项目(62670)
- 自然(58919)
- 自然科(57532)
- 自然科学(57517)
- 自然科学基金(56467)
- 划(53944)
- 教育(52102)
- 资助(47462)
- 编号(47022)
- 成果(37442)
- 重点(35633)
- 部(34416)
- 发(33599)
- 创(33431)
- 课题(31958)
- 科研(31133)
- 创新(31113)
- 计划(30653)
- 大学(29443)
共检索到300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国华 陈立云 洪亚辉 李国泰 肖应辉 唐文邦
为探明外源 DNA导入水稻 ,其后代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 ,采用浸种法 ,将大豆、高粱、玉米的 DNA导入水稻品种 0 146 ,91- 2 6 4,对其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逐代分析 .结果发现 ,后代蛋白质含量出现广泛变异 ,并分离出高蛋白含量的优良单株 ,各世代蛋白质含量的变异系数随种植世代的增加而变小 ,并趋于稳定 .研究证实 ,利用该方法能选育出蛋白质含量高的水稻新品种
关键词:
水稻 外源脱氧核糖核酸 诱导 高蛋白含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朱新产 朱庆麟 廖祥儒
SDS-PAGE分析外源蜿豆花DNA直接导入小麦体的种子蛋白质,结果表明:变异系小麦种子蛋白质组分出现广泛变化。小偃6号和超大穗小麦分别增加47KD、71KD和90KD、85KD蛋白质新组分,蛋白质含量也相应增加约22%和31%;“中国春”小麦却出现了92KD、82KD蛋白质组分消失现象,其蛋白质含量也稍有降低,这些变异现象在后代中亦然表达。因此基因直接转移技术是优质分子育种和品质改良的新途径。
关键词:
小麦,外源DNA,蛋白质,基因,变异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洪亚辉 萧浪涛 董延瑜
以蛋白质含量高为育种目标之一 ,采用浸胚法将高蛋白玉米马齿黄的总 DNA导入优质早籼稻 91- L 中 ,通过连续 6年的选择 ,从变异后代中选育出 DH早 1,DH早 5 ,DH早 6 ,DH早 8,DH早 9等 5个高蛋白稻新品系 .大田试验表明 ,这些品系能保持原受体较高的产量和抗性等优良性状 .米质分析表明 ,这些品系的绝大多数米质指标达到部颁优质米一级或二级标准 ,平均蛋白质含量达到 13.6 5 % ,其中 DH早 9高达 14.9% .
关键词:
玉米 水稻 脱氧核糖核酸 导入 蛋白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肖君泽 周进徐 丁芳林 刘曙光 郑敏
本试验用浸注法将玉米DNA直接注入水稻种胚内,然后再用此注射液进行浸泡。经过两代的培育,子代的遗传性状发生了显著的变异。所选育的两个株系与对照比较,都表现出生育期缩短,株高降低,有效穗和每穗粒数增多,结实率增加,米质变优等特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范宝莉
采用CuCl2处理小麦幼苗的方法,研究重金属元素铜对小麦幼苗生理生化及蛋白组分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环境中Cu2+浓度的增加小麦苗株高呈显著降低趋势,各浓度处理的苗高均极显著低于对照,5 mmol/L处理较对照降低了54.47%;叶绿素含量呈现降-升-降的趋势,但均小于对照;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0.68~1.23mg/g,但差异不显著。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了1 mmol/L Cu2+处理后叶绿体蛋白质组分变化,结果表明,有17个蛋白质斑点发生较明显变化,其中7个斑点缺失,1个斑点增加,另有9个蛋白质斑点表达量降低。
关键词:
铜 小麦 叶绿素 可溶性蛋白 双向电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康乐 李红兵 陈显让 郭尚洙 邓西平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手段,研究短期渗透胁迫条件下,转Cu/Zn SOD和APX基因甘薯(T)及非转基因甘薯(NT)根系蛋白质的表达差异。【方法】以水培转Cu/Zn SOD和APX基因甘薯(T)及非转基因甘薯(NT)根系为材料,用100g/L PEG6000渗透胁迫处理24h,以未胁迫的NT为对照,提取根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离,考染法凝胶染色,扫描凝胶图像用于软件检测。【结果】在T、NT和对照中分别检测到836,812,881个蛋白点;t测验发现,与对照相比,T和NT有34个蛋白点丰度发生1.5倍以上显著变化(P1.5,Quality>80)。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果忠 朱振东 武小菲 崔友林 王晓鸣
【目的】系统获得抗性(system acquired resistance,SAR)是植物抵抗病原菌侵染的一种复杂机制,本研究旨在鉴定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诱导的拟南芥系统获得抗性相关的蛋白质。【方法】利用双向电泳分离创伤、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和大豆疫霉菌诱导的拟南芥叶片的总蛋白,并对28个差异表达的蛋白点进行了MALDI-TOF质谱鉴定。【结果】这28个蛋白点的表达模式可分为3种类型:13个点的表达随着伤口、SA和P.sojae的诱导而上调;11个点的表达随着伤口、SA和P.sojae的诱导而下调;4个点在伤口和P.sojae处理中的表达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焦爱霞 杨昌仁 曹桂兰 李点浩 郭建春 金钟焕 金弘烈 李圭星 韩龙植
蛋白质含量的高低是衡量稻米营养价值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提高蛋白质含量是稻米营养品质育种的重要目标。本文阐述了水稻蛋白质种类、氨基酸组成及其营养价值,并概括了水稻不同基因型和不同部位或组织间蛋白质含量的差异、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及分子机理以及种质创新的研究现状,可为水稻蛋白质含量的深入研究和高蛋白种质创新提供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建粤 王丽娟 吕英海 陆家安 侯根宝 张建明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 ,再次将大豆 DNA导入在生产上具有应用前景的高产粳稻 97冬繁 10 ;测定了在常规施肥基础上 ,后期追施尿素氮肥、整个生育时期只施有机肥和常规施肥 3种施肥方式下种植的 97冬繁 10、导入大豆 DNA后的 97冬繁 10、97冬繁 13和优丰 4种水稻的糙米蛋白质含量。结果显示 ,1在高氮、有机和常规 3种施肥方式下 ,已导入大豆 DNA的 97冬繁 10水稻糙米蛋白质平均含量依次为 12 8.0 ,12 3.7和 10 2 .1m g/ g,分别比相同条件下对照提高 4 7.3,4 8.0和 33.3m g/ g;2虽然高氮和有机栽培的稻米蛋白质平均含量都比常规栽培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柯军 闫绍鹏 卢宏 李海峰 王秋玉
【目的】研究白囊耙齿菌5种胞外分泌木质纤维素酶活性变化以及胞内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探讨该菌对不同基质的利用机制,为筛选用于生物制浆、林木病腐防治和工业污染物降解的高效菌株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白桦、红皮云杉木屑作为诱导物,不加木屑为对照,研究白囊靶齿菌5种主要胞外分泌木质纤维素酶的活性以及胞内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结果】木屑诱导下的木质纤维素相关胞外酶活性大都高于对照样品,且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活性在处理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木质素降解酶系中漆酶活性最强,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次之,锰过氧化物酶最弱;纤维素降解酶系中葡聚糖外切酶活性远大于葡聚糖内切酶活性,2种酶活性总体上趋于稳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伍玲 李平 刘熔山
以小麦、玉米、小米、高粱、狼尾草五个不同属的材料为外源DNA供体,经减压渗透转导受体紫稻,从获得的变异材料中各选一份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共用20个随机引物,其中6个引物扩增出了有差异的多态性DNA片段,1个引物可以区分受体材料与变异材料及变异材料间的差异。在以材料两两间的相似率进行的聚类分析中,发现聚类结果与材料变异性状一致,变异材料与受体材料间相似率高达90.7%,认为变异材料为受体材料在“减压渗透”处理后的真实变异;RAPDs是检测材料间差异的有效方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伍玲 刘熔山
以小麦、玉米、小米、高粱、狼尾草5个不同属的材料为外源DNA供体,经减压渗透转导入受体紫稻,从获得的变异材料中各选一份,在苗期和分蘖期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点聚焦电泳分析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发现各变异材料在所测两时期均与受体紫稻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弱带上,以带的增加为主,也有带的缺失,在强带分布上也有明显差异。同时发现等电点聚焦重复性好,灵敏度、清晰度高,为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
关键词:
水稻,减压渗透法,外源DAN导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祁忠占 宋玖雪 彭永康
对10个水稻栽培种和10个陆稻栽培种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和陆稻根系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含量、POD和COD同工酶都有较明显的差异,陆稻根系中蛋白质含量高于水稻的含量,陆稻的POD同工酶谱带数虽少于水稻,但苗期和分蘖期酶谱带总面积却高于水稻.在不同发育时期,陆稻中POD同工酶谱型变化较水稻稳定.陆稻根系中COD同工酶谱带数多于水稻,但苗期和分蘖期大部分COD同工酶的相对酶活性低于水稻,陆稻根系发育过程中,在开花期尚能检测到COD_7酶带.与水稻相比,陆稻根系发育过程中COD同工酶谱型的变化较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潘怡欧 刘琳琳 张炬红 张静 安少利 许鹏 靳军灵 刘志伟 席景会
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自我防御机制,能够产生特异的抗性蛋白来应对各种生物因子的胁迫,其中茉莉酸信号途径是植物必需的防御机制。本研究对拟南芥施用茉莉酸处理和对照叶片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变化,并试图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来检测茉莉酸诱导的蛋白质,通过蛋白质双向电泳发现有28个蛋白点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19个蛋白点上调表达,9个蛋白点下调表达。选择10个差异蛋白点进行了质谱鉴定,它们分别是苏氨酸蛋白激酶、热激蛋白、不依赖于维生素B12的蛋氨酸合酶、腺嘌呤琥珀酸合酶、碳酸酐酶等,这些蛋白质可能在拟南芥叶片应答茉莉酸反应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进一步进行差异蛋白的功能分析对揭示茉莉酸信号通路和植物防御机制的...
关键词:
拟南芥 茉莉酸甲酯 双向电泳 质谱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定波 刘祖祺
冷驯化和ABA处理均诱导兴津温州蜜柑(citrusunshiuMarc)抗寒性的发育,且ABA处理使其进程加快.在抗寒性发育过程中,叶细胞电解质外渗率、丙二醛水平下降,膜稳定性提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出现了pI8.4新同工酶;超氧物歧化酶活性提高近1倍.并有pI5.5同工酶产生;游离态精胺、亚精胺含量增加,腐胺含量下降;细胞膜蛋白质含量增加、组分改变,4种膜特异蛋白质得以诱导,分子量分别为104000,37000,30000,1700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