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31)
- 2023(7589)
- 2022(6245)
- 2021(5646)
- 2020(4676)
- 2019(10252)
- 2018(9850)
- 2017(18119)
- 2016(10296)
- 2015(10966)
- 2014(10551)
- 2013(10301)
- 2012(9526)
- 2011(8548)
- 2010(8569)
- 2009(7697)
- 2008(7807)
- 2007(6852)
- 2006(5988)
- 2005(5065)
- 学科
- 济(36191)
- 经济(36141)
- 管理(27029)
- 业(26022)
- 企(20105)
- 企业(20105)
- 方法(16372)
- 数学(14404)
- 数学方法(14224)
- 学(11546)
- 农(11382)
- 财(10057)
- 中国(9394)
- 业经(8668)
- 贸(8457)
- 贸易(8452)
- 易(8222)
- 农业(7924)
- 制(6729)
- 环境(6502)
- 地方(6171)
- 技术(6146)
- 务(6112)
- 财务(6109)
- 财务管理(6101)
- 银(5857)
- 企业财务(5823)
- 银行(5795)
- 融(5494)
- 金融(5493)
- 机构
- 大学(149098)
- 学院(147397)
- 研究(55757)
- 济(55114)
- 经济(54047)
- 管理(52663)
- 理学(46532)
- 理学院(45878)
- 管理学(44799)
- 管理学院(44566)
- 科学(40282)
- 中国(39715)
- 农(38692)
- 京(31591)
- 农业(31320)
- 所(30749)
- 业大(30728)
- 研究所(28949)
- 财(24533)
- 中心(24513)
- 江(22265)
- 农业大学(20927)
- 院(20342)
- 财经(20171)
- 范(19173)
- 北京(19114)
- 省(19075)
- 师范(18784)
- 经(18507)
- 室(18201)
- 基金
- 项目(110104)
- 科学(85225)
- 基金(81282)
- 家(76592)
- 国家(76002)
- 研究(69281)
- 科学基金(62419)
- 社会(44377)
- 自然(44363)
- 基金项目(43862)
- 自然科(43349)
- 自然科学(43325)
- 省(42856)
- 自然科学基金(42592)
- 社会科(42078)
- 社会科学(42064)
- 划(37906)
- 资助(31997)
- 教育(31163)
- 重点(26106)
- 编号(24955)
- 计划(24657)
- 部(23497)
- 发(23317)
- 创(22873)
- 科研(22440)
- 科技(22240)
- 创新(21549)
- 业(20533)
- 国家社会(19141)
共检索到205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陶昱含 房丽莎 岳继飞 周亚飞 谢焕冬 张召增 刘亚丽 刘震
【目的】为探究外源ABA是否能促进泡桐形成休眠芽以及对泡桐顶芽生理特性和内源激素的影响,解决泡桐顶芽死亡问题实现高干材培育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方法】本研究以2年生白花泡桐盆栽苗为试验材料,对泡桐的顶芽和叶片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ABA(70、90、110 mg.L-1),外施ABA后对顶芽的外部形态变化追踪以及分析幼苗叶片内源激素[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膜系统[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和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处理时间的变化。比较不同处理对泡桐内源激素和内含物的影响,探讨泡桐顶芽对外源ABA的响应机制。【结果】1)泡桐顶芽和叶片喷施不同浓度ABA的效果有很大差异,其中以90 mg.L-1ABA喷施叶片的效果最佳,相比其他处理更能促进叶片的生长,延迟顶芽萎缩发褐时间,但泡桐仍未形成休眠顶芽,顶芽最终死亡。2)外施ABA后能明显提高SOD活性和POD活性,缓解活性氧积累带来的危害,其中90 mg.L-1ABA喷施叶片的效果最佳;9月5日到9月19日外源ABA提高CAT活性,而在9月26日后降低CAT活性含量;外施ABA能降低顶芽的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但在整个过程中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只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膜脂过氧化对细胞膜的伤害;9月19日后顶芽的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显著提高,进一步促进枝条渗透调节物质积累从而提高抗寒性;而对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明显效果。3)外源ABA显著提高了顶芽内源ABA的含量,其中90 mg.L-1ABA喷施叶片的效果最显著;9月26日前外源ABA显著提高IAA含量,随后IAA含量降低;在9月19日前外源ABA显著提高ZR含量;9月12日前高浓度外源ABA降低GA3含量,低浓度则无明显影响,在9月12日后外源ABA提高GA3含量。【结论】外施ABA能明显促进小叶的生长,显著提高顶芽内源ABA、IAA、ZR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对相对电导率和MDA上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其中90 mg.L-1ABA喷施叶片的效果最显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活性氧和对细胞膜的伤害,提高抗寒能力,延迟顶芽萎缩发褐时间,但内源ABA整体呈降低趋势,最终没有形成休眠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震 何松林 王艳梅 李广涛 蒋建平
为探明泡桐顶芽枯死原因以及利用侧芽进行人工接干的理论基础 ,采用切枝水培法研究了毛白 33泡桐顶侧芽休眠发育的温度特性。结果表明 :①毛白 33泡桐的顶芽和侧芽 1不是因为早霜或寒冷冻害而死 ,可能是进化过程中采取的一种适应策略 ;②毛白 33泡桐侧芽 2、3、4发育成了冬休眠芽 ,能够抵御冬季寒冷而越冬 ,并利用冬季低温信号解除其休眠 ,使冬芽萌发可能温度范围向低温方向扩大 ;③毛白 33泡桐侧芽 2、3、4在春季可以同时萌发 ,但侧芽 3萌发率稍高些 ,而侧芽 5难于萌发 ;④在 2 5℃下上部侧芽的萌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下部侧芽的萌发 ,但 15℃下不存在上部侧芽萌发抑制下部侧芽萌发的现象...
关键词:
毛白33泡桐 顶侧芽 冬休眠 温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艳梅 张龙冲 马天晓 刘震 任雪敏 耿晓东 宋良红
【目的】探讨日照长度与温度、水分等因子对泡桐顶芽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探明泡桐顶芽死亡原因及机制。【方法】通过日照长度处理、日照长度与营养调控及日照长度、温度和水分调控等方法,对泡桐生长状况进行分析。【结果】1)日照长度对泡桐苗木株高影响差异极显著,延长日照长度可促进苗木高生长,延长当年生长期;不同日照长度处理下高生长停止时间由早到晚依次为8 h(8月27日)、12 h(9月3日)和14 h(9月3日)、16 h(9月10日),24 h日照长度下高生长停止时间最晚,为9月24日左右,且后期切枝水培顶芽萌发率最高。2)日照长度与施肥对泡桐高生长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12 h和24 h日照长度下施肥对...
关键词:
泡桐 顶芽 人工调控 连续生长 接干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艳梅 马天晓 刘震
幼年期泡桐顶芽越冬死亡,翌年多利用侧芽以假二叉分枝的形式生长,造成"冠大干低",严重影响桐材产量与质量。了解泡桐顶芽死亡的原因、机理及研究进展,对木本植物芽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对可能导致泡桐顶芽死亡的原因及机制进行综述,重点阐述泡桐顶芽死亡与顶芽生长发育状况、温度、水分、光周期、平埋、内源激素及程序性死亡之间的关系,并对引起泡桐顶芽死亡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
泡桐 顶芽死亡 机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侯元凯 翟明普
The overwinter terminal buds of Paulownia elongata seedlings,tranplanted in February or before the mid of March in Zhengzhou of Henan Province were not able to flush due to water lost from the buds,and the bud died from the dry within 15~20 days after transplantation. Supplementary measures would be...
关键词:
兰考泡桐 顶芽萌发 顶芽接干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艳梅 牛晓峰 刘震 张娜 范新
以毛白33泡桐为研究对象,通过外部形态观察研究泡桐生长停止和顶芽死亡过程,同期观测其光合特性,并分析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泡桐的高生长停止于9月下旬;9月底10月初,多数泡桐顶芽已经由绿变褐而干枯;地径生长的停止期晚于高生长;泡桐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是双峰型,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叶片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性;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叶温呈显著正相关性;非气孔因素可能是诱导泡桐顶芽死亡的主要原因;9—10月泡桐的光合速率有所下降,但仍维持较高的水平,且主要用来粗生长和休眠侧芽的形成;泡桐顶芽枯死是进化过程中采取的一种适应策略。
关键词:
毛白33泡桐 顶芽 死亡过程 光合特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元凯 翟明普 聂爱社 常丽若
用常规方法对兰考泡桐苗木顶芽水分变化特征研究表明 ,兰考泡桐苗木顶芽与侧芽和与枝条相比 ,具有较强的保水力 ;顶芽RWC在入冬前后下降幅度较大 ,与旬平均低温呈显著正相关 ;侧芽RWC与枝条RWC较顶芽RWC与枝条RWC为相关 .水分胁迫可能是兰考泡桐苗木顶芽死亡的原因之一 .此外 ,对不同条件下兰考泡桐苗木顶芽和顶端苗干不同条件下的失水速率 ,与顶芽有关的物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兰考泡桐 顶芽 水分生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艳梅 刘震 牛晓锋
在河南省郑州市以1年生毛白33泡桐为试验材料,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梢枝顶芽、上部侧枝、中部侧枝和下部侧枝的顶芽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梢枝顶芽、上部侧枝顶芽、中部侧枝顶芽及下部侧枝顶芽IAA的变化趋势一致,变化趋势为"降低-升高-降低",只是上部侧枝顶芽IAA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能会推迟;2)梢枝顶芽、上部侧枝顶芽和下部侧枝顶芽GA3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双峰"形;而中部侧枝顶芽GA3含量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3)不同部位顶芽ABA含量均是先升高,之后下降,最后在较低水平上趋于稳定状态;4)泡桐不同部位顶芽ZR...
关键词:
泡桐 内源激素 酶联免疫 顶芽死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翟勇进 白隆华 黄浩 唐美琼
【目的】研究破除青天葵球茎休眠的方法,为促进青天葵产业的发展和球茎类植物打破休眠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分别用赤霉素(GA)、玉米素(ZT)和激动素(KT) 3种激素对打破青天葵球茎休眠进行试验;再取其中破眠效果较好的激素进行不同激素浓度、不同浸泡时间和不同培养温度进行破眠试验,研究各处理对打破青天葵球茎休眠的效果。【结果】3种外源激素破除青天葵球茎休眠的优先顺序为KT> ZT> GA; KT浓度为5和10 mg/L时,以及浸泡10 min和1 h处理,均可在第4天破除青天葵球茎休眠;青天葵球茎浸泡清水后或10 mg/L的KT处理的第6天,均可在28和31℃的条件下破除青天葵球茎休眠。【结论】打破青天葵球茎休眠以选KT激素,浓度为10 mg/L,浸泡10 min,在28℃的条件下培养,破除球茎休眠时间最短,出芽整齐、健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巧峡 潘朝朝 黄小霞 李纪纲 张正蓉 王勃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 MeJA)对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生长及其生理生化的影响,以紫花地丁植株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MeJA浓度(0、1.25、2.5、5、10 mmol·L-1),喷施紫花地丁叶片背面,研究不同浓度MeJA对紫花地丁叶片的叶螨数、生长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喷施MeJA (CK)相比,外源MeJA能使紫花地丁叶片叶螨的侵染率降低,植株的各类生长指标增加,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脂氧合酶(lipoxygenase, LOX)的活性增强,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减少。其中,MeJA浓度为10 mmol·L~(-1)时,紫花地丁叶片的螨害指数为最低,抗满效果最好,而MeJA浓度为2.5 mmol·L~(-1)时,各类生长指标达到最大。本研究结果表明,外源喷施MeJA通过影响各种酶活性及相应生理指标,提高了紫花地丁对叶螨的抵抗性,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沁滨 侯喜林 王建军 邓晓辉
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脱落酸(ABA)对洋葱鳞茎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10μmol.L-1的ABA处理效果最好,其贮存100 d后的鳞茎发芽率只有2.9%,比对照低63.8%。进一步对ABA处理后洋葱不同部位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处理后第1天至第4天,新叶除了POD活性外其他指标处理后均高于对照;鳞茎内层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处理后均低于对照;SOD和POD在处理后前期低于对照,处理1 d后逐步高于对照。处理4 d后各部位除了POD活性外,其他指标和对照基本一致。
关键词:
洋葱 脱落酸 休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跃军 孙向阳 王保平 韩保军
该文从水势和水量两个角度,在正常水分状况下,对泡桐叶片的水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泡桐序列叶片绝对含水量(Wd)呈抛物线变化,即嫩叶>老叶>成熟叶,叶片间相对含水量(Wr)无差别.在叶片的吸水过程中,成熟叶和老叶具有明显的稳定期,嫩叶却不明显,吸水速率为成熟叶>老叶>嫩叶.从开始浸泡至拐点的时间嫩叶为3h54min,成熟叶3h42min,老叶3h48min.在失水过程中,老叶和成熟叶之间无差别,嫩叶的失水速度却明显快于成熟叶和老叶,但到达拐点的时间最短为成熟叶(3h24min),嫩叶和老叶无差别(3h34min,3h33min).泡桐序列叶片水势变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在成熟的功能叶片处有明显的...
关键词:
泡桐 序列叶片 水分特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玉兰
对不同温度(5℃、10℃、20℃)、不同储藏时期魔芋块茎的发芽率、呼吸强度、淀粉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和休眠生理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魔芋的休眠属于生理型休眠,解除过程较长,收藏后经历4个月的时间才能彻底结束休眠过程。休眠生理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1、休眠初期(后熟期):从采收至11月下旬,历经1个月。呼吸作用较强,淀粉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强。块茎开始进入休眠期。2、深休眠期:从11月下旬—12月下旬或1月上旬,历时1个月,呼吸作用很弱,过氧化氢酶、淀粉酶活性低。块茎处于深休眠阶段。3、休眠解除期:从12月下旬~2月下旬,历时2个月。呼吸作用仍很弱,过氧化氢酶逐渐下降,多酚氧化酶活性...
关键词:
魔芋,块茎,休眠,生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红兵 金幼菊 陈华君
Ester-IAA可以作为Free-IAA源供给植物生长发育,并能防止Free-IA A被氧化.目前已有一些利用GC-MS定量测定Ester-IAA及IAA的报导,但尚未见到定量测定ABA-G的文章.本文利用GC-MS-SIM法定量测定毛白杨休眠芽中IAA、Ester-IAA,ABA和ABA-G.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安智 杨途熙 张睿 杨恒 郑元 杨向娜
【目的】探讨外源ABA对仁用杏花期抗寒力的影响。【方法】以8年生仁用杏为材料,自来水为对照,在仁用杏花芽膨大期喷施18 mg/L ABA后,分别测定花蕾、花朵和幼果的抗寒力及相关生理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花芽膨大期喷施18 mg/L ABA,可降低仁用杏花蕾、花朵和幼果的电解质渗出率,且在较低温度下效果尤其显著;可使半致死温度分别降低2.73,1.73和0.38℃;MDA含量分别降低37.76%,55.1%和45.41%;SOD酶活性分别提高2.3%,9.9%和0.7%;POD酶活性分别提高9.0%,0.7%和3.4%;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6.5%,15.24%和12.3%;内源ABA含量...
关键词:
ABA 仁用杏 花期 抗寒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