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06)
- 2023(6540)
- 2022(5390)
- 2021(4582)
- 2020(3588)
- 2019(7957)
- 2018(7696)
- 2017(14244)
- 2016(7968)
- 2015(8331)
- 2014(8030)
- 2013(8033)
- 2012(7332)
- 2011(6558)
- 2010(6181)
- 2009(5230)
- 2008(4971)
- 2007(4329)
- 2006(3627)
- 2005(3006)
- 学科
- 济(30766)
- 经济(30736)
- 管理(25312)
- 业(22214)
- 企(17280)
- 企业(17280)
- 方法(14279)
- 数学(12800)
- 数学方法(12722)
- 环境(11404)
- 农(9089)
- 学(8898)
- 贸(8092)
- 贸易(8086)
- 易(7911)
- 财(7910)
- 中国(7472)
- 业经(7177)
- 划(6769)
- 农业(6404)
- 地方(5483)
- 技术(5228)
- 和(5205)
- 制(4896)
- 务(4874)
- 财务(4873)
- 财务管理(4867)
- 资源(4698)
- 企业财务(4641)
- 规划(4619)
- 机构
- 大学(112961)
- 学院(112880)
- 济(46544)
- 经济(45841)
- 管理(43746)
- 研究(40130)
- 理学(39123)
- 理学院(38684)
- 管理学(38000)
- 管理学院(37837)
- 农(29500)
- 中国(28935)
- 科学(28565)
- 业大(24436)
- 农业(23832)
- 京(23009)
- 所(21289)
- 研究所(20139)
- 财(18279)
- 中心(17872)
- 农业大学(16241)
- 江(15799)
- 财经(15406)
- 院(14924)
- 经济学(14339)
- 经(14205)
- 北京(13620)
- 省(13439)
- 科学院(13252)
- 经济学院(13244)
- 基金
- 项目(87815)
- 科学(68333)
- 基金(65435)
- 家(61386)
- 国家(60927)
- 研究(54983)
- 科学基金(50853)
- 社会(36769)
- 自然(35766)
- 基金项目(35691)
- 社会科(35061)
- 社会科学(35053)
- 自然科(34974)
- 自然科学(34960)
- 省(34658)
- 自然科学基金(34364)
- 划(30073)
- 资助(25262)
- 教育(23671)
- 重点(20390)
- 计划(19644)
- 发(19119)
- 编号(18977)
- 创(18747)
- 部(18367)
- 科研(17938)
- 科技(17750)
- 创新(17612)
- 业(17140)
- 国家社会(16037)
共检索到149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史文竹 孙禧 邵旭升 热由索姆 王艮梅 张焕朝 项剑
【目的】研究外源钙添加对有机物料改良滨海盐碱土过程中土壤CO_2排放和土壤碳库的影响,以期为滨海盐碱土的改良利用与固碳潜力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在施用玉米秸秆生物炭+鸡粪(BM)以及水稻秸秆+鸡粪(SM)的基础上,以氢氧化钙和硅酸钙作为钙源,按照等钙量原则,分别设置了6种处理:不施用硅酸钙和氢氧化钙(CK)、施用12.4 g·kg~(-1)硅酸钙(Ca1)、施用24.8 g·kg~(-1)硅酸钙(Ca2)、施用7.9 g·kg~(-1)氢氧化钙(Ca3)、施用15.8 g·kg~(-1)氢氧化钙(Ca4)以及施用12.4 g·kg~(-1)硅酸钙+7.9 g·kg~(-1)氢氧化钙(Ca5),进行1个月的培养试验。【结果】培养期间外源钙的添加能显著降低CO_2累积排放;有机物料的施用会导致土壤有机碳(SOC)的损失,外源钙的添加不会显著影响SOC矿化但会导致土壤无机碳(SIC)含量显著增加,从而弥补SOC的损失,增加土壤的总碳量,实现土壤固碳的目的,适当增加氢氧化钙的添加量对固碳量有促进作用;外源钙添加导致的减排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加吸收矿化产生的CO_2,并转化为碳酸钙的形式而固定。【结论】在改良盐碱土的过程中,有机物料配施硅酸钙和氢氧化钙的改良措施能实现土壤固碳减排。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苏南 陈环宇 郁凯 王凯 孙果丽 朱小梅 贺亭亭 邓晔 邢锦城 张倩 王绪奎 郁洁
[目的]有机肥施用是江苏滨海轻度盐碱地主要的改土提质技术,本试验通过研究在有机替代模式下夏玉米种植系统农田生产力和土壤碳库的变化特征,探索在粉垄耕作模式下有机肥还田同氮肥减量的最佳比例。[方法]按照等氮量投入原则,以当地氮肥施用(CK)为对照,设置25%有机肥+75%氮肥(CT25)、50%有机肥+50%氮肥(CT50)、75%有机肥+25%氮肥(CT75)、有机肥全量替代氮肥(CT100),开展粉垄耕作模式下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氮肥玉米种植田间试验,对玉米农田生产力和土壤碳库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与氮肥全量施用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在25%~50%时,玉米籽粒产量可增加8.74%~11.21%,其中CT25处理的玉米光合速率(P_(h))、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r)、胞间CO_(2)浓度(C_(i))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全磷、全钾以及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较单施氮肥显著增加,有机替代比例超过50%以上时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较纯施氮肥无显著变化。相较于纯施氮肥,有机肥替代比例在25%~75%时土壤碳储量提升了9.47%~14.61%,这主要依赖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容重的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玉米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粉垄耕作模式下,有机肥替代氮肥在25%~50%可以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碳储量,提升农田生产力,可作为江苏滨海旱作玉米种植推荐施肥技术。
关键词:
有机肥 替代比例 产量 土壤碳库 粉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英钗 王冲 孙梦实 刘萌丽
为改良滨海盐碱地不良的土壤理化性质,使其适合作物生长,从生物改良角度,研究蚯蚓(Eisenia fetida)与丛枝菌根真菌(Rhizophagus intraridices)互作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作用。采用盆栽试验,以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加菌根和蚯蚓(CK)、接种菌根真菌(AM)、添加蚯蚓(EW)、添加蚯蚓和菌根真菌(AM+EW)共4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生长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添加蚯蚓和接种菌根真菌均能降低土壤pH及水溶性全盐含量(P<0.05),提高玉米对土壤养分的吸收(P<0.05)。同时,蚯蚓能促进菌根真菌的定殖(P<0.05),二者互作使土壤水溶性全盐含量降低25.4%,玉米根系表面积增加51.8%,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提高31.1%、21.0%、48.3%,地上部生物量提高80.2%。因此,在滨海盐碱地添加蚯蚓及菌根真菌可降低土壤pH及水溶性全盐含量,改善植物根际环境,促进玉米根系生长,促进其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提高玉米养分及生物量。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生物改良 蚯蚓 菌根真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福友 王冲 刘全清 金树杰 解永进
为改良滨海盐碱地土壤性状,保证作物良好生长发育,拟通过调控土壤的化学性状(添加腐植酸)、土壤的生物学性状(添加蚯蚓粪、蚯蚓蛋白菌肥)进行盐碱地的改良,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玉米为试验材料,做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腐植酸、或蚯蚓粪、或菌肥3种物料相对于单施化学肥料都能不同程度地增加玉米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及对养分的吸收量,但降低了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添加腐植酸或蚯蚓粪2个处理的玉米地下部生物量都与单施化学肥料处理分别增加了24.2%和18.2%(P<0.05);添加菌肥处理可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使碱化度和pH分别下降了9.5%和1.1%(P<0.05);添加蚯蚓粪处理使土壤CEC含...
关键词:
盐碱地改良 物料 玉米 土壤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艺璇 王珂 曲鲁平 姜世成 邵长亮
[目的]通过2019—2021年对松嫩平原盐碱地土壤呼吸的监测,探究盐碱土是否存在净碳吸收过程,明确盐碱土碳吸收在区域碳循环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文章基于纯盐碱地原位土壤呼吸的3年连续监测,探究盐碱地土壤CO_(2)通量动态变化及其环境响应。[结果](1)松嫩平原盐碱地除碳释放外存在阶段性碳吸收,不同年份盐碱土发生碳吸收的时间和强度不一致。(2)2019年和2021年土壤碳吸收主要发生在夜间,两次间歇性碳吸收分别发生于生长季初期和末期,其强度与土壤温、湿度显著相关,是由水分参与下的NaCO_(3)转化为NaHCO_(3)的化学性吸碳。(3)松嫩平原盐碱土在水淹期间存在连续性碳吸收,水淹状态下的吸碳来源于温度梯度驱动的大气CO_(2)形成水合二氧化碳的物理性吸碳。[结论](1)生长季的不同时期,松嫩平原盐碱土有着不同的碳吸收模式和强度。(2)土壤水分是影响盐碱土夜间间歇性吸碳的关键因素,温差是影响水淹吸碳的重要驱动力,随着温差加大,土壤碳吸收加强。(3)2019年和2021年夜间土壤碳吸收的最大值分别为-0.31 μmol CO_(2 )m~(-2) s~(-1)和-0.75 μmol CO_(2 )m~(-2) s~(-1);2020年和2021年淹水期间碳吸收最大强度为-1.51 μmol CO_(2 )m~(-2) s~(-1)和-1.27 μmol CO_(2 )m~(-2) s~(-1)。(4)松嫩平原盐碱土的规律性固碳可为生态系统年净碳吸收贡献15%。不考虑土壤碳吸收的空间异质性,其每年的碳吸收潜力预计可达0.37 Tg C a~(-1)。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冷寒冰 马利静 秦俊
以小叶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prostrata’)、中华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 sinensis)、紫鸭跖草(Setcreasea purpurea)、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4种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土壤盐碱地改良对绿地碳汇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碎石铺设、有机肥和粉碎秸秆3种土壤盐碱地改良方法中,有机肥的施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植物生长的影响最大,该措施有利于土壤和植物碳储量的增加;不同土壤处理的有机碳矿化规律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前期碳释放量大,后期释放量少,当埋入4cm厚的碎石隔离层,施入20kg/m2有机肥和2k...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美英 张婷婷 武志海 孙合美 刘晶晶 王春红
【目的】探讨添加外源溶磷菌液后不同程度盐碱土壤种稻的可行性,为盐碱地改良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以长白9号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黑土、盐碱土(V(黑土)∶V(原状盐碱土)=3∶1)、盐碱土加菌、半改良盐碱土、半改良盐碱土加菌5个土壤处理,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盐碱土和半改良盐碱土添加溶磷菌液对水稻整个生育期根茎叶渗透调节物质、叶片Δ1-吡咯啉-5-羧基合成酶(P5CS)、甜菜碱醛脱氢酶Ⅰ(BADHⅠ)、高钾离子通道(HKT)相关基因表达量、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盐碱土种植的长白9号根茎可溶性糖含量、根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片脯氨酸含量均低于黑土。除根中甜菜碱含量外,盐碱土加菌后水稻根、茎和叶...
关键词:
水稻 盐碱土改良 溶磷菌 渗透调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沙沙 苟宇波 何欣燕 程艳霞
盐碱地作为生态建设和农林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土壤盐碱化及其治理一直是多方关注的问题。为了研究出一种适合西北地区盐碱地治理的低成本长效治理技术,本文以脱硫石膏、糠醛渣和牛粪作为改良剂,配合暗沟排盐、树坑垫层防止返盐等技术,以垂柳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处理施加不同量的改良剂,测定了pH、电导率和光谱参数。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施加改良剂后盐碱地的pH和电导率明显下降,改良效果显著。2)从植物的光谱指数来看,施用改良剂后比对照能够明显改善植物的生长状况,其中处理1(脱硫石膏、糠醛渣和牛粪的平施量分
关键词:
盐碱地 改良剂 pH 电导率 光谱参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倩 刘冰洁 余璐 王瑞瑞 郑浩 罗先香 李锋民
滨海湿地盐碱土壤在全球碳氮循环及调节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环境友好型土壤改良剂生物炭(Biochar,BC)在缓解气候变化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前景巨大。然而,现有研究多关注BC对滨海湿地盐碱土壤中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氮素流失的影响,缺乏其对滨海湿地盐碱土壤碳氮循环的深入研究和系统总结。本文综合分析了施用BC对滨海湿地盐碱土壤植被碳库、有机碳库、有机碳矿化及生物固氮、硝化、反硝化、矿化、氨损失等碳氮循环过程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指出未来应关注长期野外研究,利用宏基因组等现代分子生物技术,阐明BC对土壤碳氮循环影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期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与功能保育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冷雪梅 钱九盛 张旭辉 谢文逸 刘晓雨 郑聚锋 郭世伟 李恋卿 潘根兴
[目的]通过研究外源有机物添加对不同施肥条件下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及形态的影响,旨在探究不同施肥措施对水稻土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为水稻土的合理碳管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苏溧阳白土(4年定位试验)和如皋高砂土(11年定位试验)两种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每种水稻土各选取4个不同肥料处理的耕层(0~15 cm)土样,各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N 300 kg·hm~(-2)_(,)FFP)、优化施肥(N 240 kg·hm~(-2)_(,)OPT)和牛粪替氮(OPT施肥基础上牛粪替代20%化学氮,CMSN),采用室内培养法(培养周期为60 d),研究添加外源有机物(玉米秸秆)对土壤CO_(2)排放动态、总有机碳、活性碳库等含量及激发效应的影响。[结果]添加玉米秸秆可显著提高水稻土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白土FFP处理土壤CO_(2)排放量较CK降低9.52%,高砂土OPT和CMSN处理土壤CO_(2)排放量较CK分别提高30.38%和13.38%。培养初期,除高砂土的CMSN处理产生负激发效应外,其他土壤均表现出正激发效应,其相对激发效应随培养时间逐渐降低。添加玉米秸秆在培养试验结束后可显著提高各处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白土的FFP和OPT处理及高砂土的OPT和CMSN处理提高效果显著。相比于未施肥土壤,白土CMSN处理和高砂土FFP处理显著提高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白土和高砂土的FFP和OPT处理显著提高微生物量碳含量;施肥可以提高白土颗粒态有机碳含量,CMSN处理提高效果最显著,高砂土只有OPT处理提高了颗粒态有机碳含量;2种水稻土的各个施肥处理对易氧化态有机碳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添加玉米秸秆可以提高所有处理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碳库组分含量,其中CMSN处理在2种土壤中均产生较低的正激发效应或负激发效应,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固存。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可夫
本文介绍了世界盐生植物及盐酸土改良.利用的进展状况.主要讨论了盐生植物资源用途、开发以及盐碱土改良、利用方案、措施问题.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京磊 贾春林 张进红 管聪 杨燕 郭璇 王国良 高润 吴波
为探究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在滨海盐碱地改良方面的作用及其饲用价值,本研究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开展了田间试验和家庭农场饲喂试验,研究了柳枝稷不同种植密度和年限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以及柳枝稷饲喂对鲁波山羊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相较于种植以前,1 m×1 m种植密度的柳枝稷,在种植4年后土壤有机质增加了55%(P=0.09),盐分含量显著降低了59%(P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程晓颖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紧缺,人们逐渐开始重视盐碱地,认识到盐碱地的利用不仅可开垦为农业用地,也可以成为风景宜人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尤其对滨海地区城市拓展具有重要价值。过往人们从物理、化学、生物等多方面对盐碱地改良进行研究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何有效并低成本的进行盐碱地的景观建设,仍然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现场调研,在认识盐碱地特性的基础上,借鉴了盐碱地景观建设的优秀案例,思考与探讨了当前盐碱地利用方向以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盐碱地改良的常用技术、手法与形式,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景观营造 排盐设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凯 张秀梅 李向军 刘小京
冬季利用地下苦咸水(9.59g/L)对滨海盐碱地进行咸水结冰灌溉,灌溉水量为180mm,咸水融化入渗完成后覆以地膜以防止返盐(T),以不灌溉同期覆膜的地块作为对照1(CK1),以不做任何处理的地块作为对照2(CK2)。种植作物为棉花。结果表明,冬季咸水灌溉结冰、春季咸水冰融化入渗后土壤各层次脱盐效果明显。春季咸水冰融水入渗后,T处理0~20cm土壤表层含盐量由灌水前的0.69%降低到0.39%,脱盐效率为43.5%,显著高于CK1和CK2;而CK1和CK2由于受冬季土壤冻融积盐和春季强烈蒸发影响,0~20cm土壤表层出现强烈的积盐,土壤平均含盐量分别从0.63%和0.58%增加到1.44%和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孟康敏 杨秀清 潘文利 于雷
试验于1989年至1995年设置在辽宁渤海湾泥质海岸的轻、中、重盐碱土和苏打盐渍土4块试验地上。在盘锦市大洼县拦海防潮堤含盐量为10g/kg的重盐土上筛选柽柳为先锋树种,五年后土壤盐分下降到4g/kg左右。凌海市建业乡苏打盐渍土上沙枣可为抗碱耐涝先锋树种。在中盐碱地,群众杨、109柳与紫穗槐混交树高比纯林分别提高3%、10%;胸径提高12%、25%。轻盐碱地可栽种群众杨、绒毛白蜡、109柳、刺槐,建立速生丰产林基地。
关键词:
滨海盐渍土,造林,土壤改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