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33)
2023(2290)
2022(2025)
2021(1910)
2020(1645)
2019(3664)
2018(3570)
2017(5460)
2016(4034)
2015(4566)
2014(4508)
2013(4205)
2012(3974)
2011(3644)
2010(3962)
2009(3324)
2008(3320)
2007(3062)
2006(2602)
2005(2228)
作者
(14487)
(12172)
(12147)
(11474)
(7928)
(6166)
(5416)
(4852)
(4831)
(4576)
(4335)
(4258)
(4246)
(4165)
(4057)
(3977)
(3789)
(3700)
(3582)
(3542)
(3509)
(3230)
(3215)
(3082)
(2816)
(2783)
(2719)
(2689)
(2675)
(2657)
学科
教育(6855)
管理(6844)
(6153)
(5587)
经济(5578)
(5080)
企业(5080)
教学(4910)
研究(4894)
(4661)
理论(4556)
(4288)
研究生(3771)
学法(3360)
教学法(3360)
(3217)
学理(3116)
学理论(3116)
方法(2861)
(2687)
人事(2595)
人事管理(2595)
(2566)
制度(2556)
中国(2526)
数学(2458)
数学方法(2367)
服务(2254)
(2245)
(2233)
机构
大学(53581)
学院(52741)
研究(23717)
(19458)
科学(18559)
农业(15665)
业大(14853)
(14144)
研究所(13230)
中国(12964)
(12559)
管理(11866)
(11398)
技术(11138)
(10933)
经济(10708)
农业大学(10618)
(10237)
理学(10156)
(10155)
理学院(9880)
中心(9246)
管理学(9218)
管理学院(9154)
(9133)
实验(8946)
教育(8631)
实验室(8567)
(8270)
重点(8126)
基金
项目(38830)
科学(26920)
研究(23897)
基金(23885)
(23553)
国家(23333)
(18729)
科学基金(17676)
(15399)
教育(14509)
自然(14195)
自然科(13847)
自然科学(13832)
自然科学基金(13567)
基金项目(12290)
资助(10826)
科技(10430)
社会(10325)
重点(10091)
计划(10043)
编号(10003)
课题(9630)
社会科(9572)
社会科学(9569)
成果(8602)
(8393)
(7984)
专项(7981)
(7913)
科研(7870)
期刊
学报(19684)
中国(18641)
教育(17787)
(17786)
研究(15151)
大学(13844)
(13828)
经济(13828)
科学(13517)
学学(13195)
农业(12222)
业大(6988)
(6724)
(6660)
农业大学(5812)
林业(5764)
技术(5338)
职业(5321)
(4875)
(4584)
管理(4419)
自然(3864)
自然科(3693)
自然科学(3693)
科技(3687)
技术教育(3373)
职业技术(3373)
职业技术教育(3373)
研究生(3360)
学位(3344)
共检索到82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亚聪   王迪   田红雨   王照玉   史晓梦   冉隆贤  
【目的】探究桉树非培养内生细菌的激活,为应用内生细菌防治桉树青枯病提供参考。【方法】选用恶臭假单胞杆菌WCS358r、荧光假单胞杆菌WCS374r及其嗜铁素缺失突变体JM218和Mut2,荧光假单胞杆菌WCS417r及其脂多糖缺失突变体WCS417OA-(B4)作为外源激活菌株,在限菌系统中采用尾叶桉无菌实生苗与外源菌共培养方法,外源菌作为激活因子对桉树非培养内生细菌进行激活,使植物体内非培养内生细菌恢复可培养状态,并依次利用抗利福平检测、革兰氏染色反应和分子鉴定方法对分离到的内生细菌进行鉴定。【结果】3种外源菌WCS358r、WCS374r和WCS417r分别与同源同代桉树苗共培养后,WCS358r和WCS417r处理的桉树苗中均获得被激活的细菌。WCS358r可定殖于桉树体内,且在不同部位激活出2株解淀粉芽孢杆菌;WCS417r可在桉树根、茎和叶内定殖,且在根和茎内的定殖量显著高于叶片,但不能激活桉树体内的非培养内生细菌。不同种子桉树苗经WCS358r激活后,分离到的菌株种类存在差异,分别激活出链霉菌、苏云金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其他芽孢杆菌,且WCS358r在根、茎内的定殖量表现为根>茎,在叶部未发现WCS358r定殖。外源菌浓度低于10~2 CFU·mL~(-1)时不能激活桉树苗体内的非培养内生细菌;浓度达到10~9 CFU·mL~(-1)时,桉树苗体内能够分离到被激活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和芽孢杆菌。3种外源菌的突变体JM218、Mut2和WCS417OA-(B4)均不能定殖于桉树体内,也不能激活桉树体内的非培养内生细菌。【结论】桉树非培养内生细菌的激活受外源菌种类、浓度以及桉树苗种子的影响,外源菌的定殖情况受细菌种类影响较大,外源菌的嗜铁素和脂多糖突变体菌株分别失去野生型菌株原有的激活和定殖能力,嗜铁素是恶臭假单胞杆菌WCS358r激活桉树非培养内生细菌的关键因子,脂多糖是影响荧光假单胞杆菌WCS417r定殖的关键因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佳  梁金逢  阴银燕  杨倩  
为建立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DC,dendritic cells)体外培养方法,用重组鸡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GM-CSF)和重组鸡白细胞介素4(rIL-4)体外诱导鸡骨髓细胞分化为DC,然后通过形态观察、表型鉴定及功能分析来初步鉴定所培养的DC。试验结果表明:培养7 d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表面不规则,有显著的树突状突起,呈典型的DC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得细胞表面CD11c和MHCⅡ分子的表达量分别为69.3%和63.0%。经脂多糖或CpG-ODN刺激24 h后的DC,其表面成熟分子标志CD40和CD86上调表达,同时其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增强(P<0.01)。结论:本...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泽斌  夏振远  雷丽萍  刘飞  陈海如  钟永丽  
为了解烟草根部内生细菌多样性,采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烟草根部总DNA,利用细菌16 S rDNA基因通用引物对烟草根总DNA进行16 S rDNA扩增,构建烟草根部内生细菌16 S rDNA克隆文库;挑取具有不同酶切谱型的克隆进行测序、比对并构建16 S rDNA基因系统发育树。构建的烟草根部内生细菌16 S rDNA克隆文库中,155个克隆分属于36个不同的分类单元,Blast结果表明,大部分克隆与已知细菌的16 S rDNA序列相似性较高,分别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Alpha、Gamma、Beta亚群,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易有金  尹华群  罗宽  邱德文  
为了得到最高菌丝产量,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对激活蛋白菌株培养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激活蛋白菌株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 20% 1 号培养基,以温度 26 ℃,培养时间 60 h,转速 160 r/min,每个 2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 120 mL,接种 4 mm×4 mm 的菌丝块 7 块,加入 8 粒玻璃珠于三角瓶为最佳,菌丝干重产量最高,达到 13.8 g/L.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素勤  邹志荣  耿广东  吴正景  
 为了完善非洲菊组培快繁体系和推动非洲菊种苗工厂化生产,本试验以非洲菊叶片为外植体,对影响非洲菊愈伤组织诱导的基本培养基、激素种类及其浓度等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以MS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好,诱导率可达78.3%;2,4-D比NAA和IBA能够较快地诱导叶片产生愈伤组织,其中以1.0mg/L2,4-D诱导率最高,可达100%,且形成愈伤组织多;6-BA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优于KT和TDZ,2.0mg/L6-BA的诱导率为89.7%;叶片在6-BA2.5mg/L+2,4-D0.5mg/L+NAA0.4mg/L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生长快,并可分化出不定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殷幼平  黄姗  宋章永  王中康  
【目的】诱导莱氏野村菌的微菌核形成,为该菌靶标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制剂类型和生产工艺。【方法】采用包含特定盐离子成分的液体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并对培养基中的碳﹑氮源浓度及碳氮比例进行优化;将微菌核干燥保存后复水测定菌核萌发率及对斜纹夜蛾幼虫的致病力。【结果】优化筛选出莱氏野村菌CQNr01微菌核诱导培养基,成功诱导莱氏野村菌菌株CQNr01产生细胞结构分化、色素沉着的微菌核结构;微菌核的产生数量受培养基中碳和氮素含量和相对比例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同样碳氮比情况下,低碳培养液有利于微菌核的产生。微菌核耐干燥保存,掺加硅藻土制备的微菌核制剂经干燥处理并贮存6个月吸水后仍能萌发产孢。微菌核制剂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游玲  魏琴  郭华  张云  
【目的】研究山苍子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方法】利用添加植物组织浸提液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分离山苍子根、茎、叶及果实中的可培养内生细菌,采用16SrDNA序列鉴定法对分离获得的山苍子可培养内生细菌进行鉴定。同一组织内,对16SrDNA序列及形态完全一样的菌株合并冗余,用Clustalx对分离得到的菌株16SrD-NA进行排序,构建Neighbor-Joining系统进化树,并计算Jaccard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结果】共分离得到52株山苍子可培养内生细菌(根23株、茎8株、叶7株、果实14株),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Paenochrob...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若鹏  张慧茹  窦忠英  
目的分离培养胎猪胰腺干细胞对其进行功能检测。方法用先悬浮后贴壁的方法从胎猪胰岛获得胰腺干细胞,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定该细胞,以MTT法测定其不同代次的生长活性,诱导该细胞成为胰腺内分泌细胞并检测其功能。结果分离得到的细胞不表达nestin,而表达导管上皮细胞标志ck-19、平滑肌标志α-actin,其在体外的生长行为有类似胚胎干细胞样生长形态,细胞体外增殖活力很强,现已传至18代,细胞经诱导后分化为分泌胰岛素的胰腺内分泌细胞,并且伴随着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论通过本方法可以分离到胎猪胰腺干/祖细胞,经诱导分化可形成有功能的胰岛样细胞团并释放胰岛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向丽  刘选明  周朴华  易克  朱至清  
用 3种不同的繁殖技术进行盾叶薯蓣组织培养 ,其中以离体诱导微块茎的形成为最有效的方法 .BA与 KT质量浓度分别为 4.0~ 8.0 ,1 .0~ 2 .0 mg/ L时 ,最有利于盾叶薯蓣微块茎的形成 ,将之接种到含有 NAA的培养基上后易生根形成小植株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龙  冯颖  何钊  陈智勇  赵敏  和锐  
对混合菌液诱导和非诱导处理的喙尾琵甲幼虫抗菌肽进行了分离纯化及抑菌活性比较。结果显示:诱导组和非诱导组粗提物无抑菌活性,但是经凝胶色谱分离后,从非诱导组获得组分DZP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表现出抑制作用;从诱导组获得组分YDP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脓杆菌具有活性,且YDP1活性明显强于DZP1;Tricine-SDS-PAGE检测表明DZP1和YDP1组成、种类基本一致,主要由20 kD以下分子量的小肽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喙尾琵甲幼虫在诱导和非诱导条件下均可分离到具有抑菌活性的抗菌肽,菌液诱导可增强抗菌肽的活性和抑菌谱。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周怀民  
长尾理论为利用互联网技术,满足分散的个性化小批量需求,开创新的盈利模式提供了方向性指导,但如何应用长尾理论设计自己独特盈利模式却因"企"而异。下面两个案例也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玲  侯正仿  季静  崔少杰  王罡  
以安祖花嫩叶为试材,研究安祖花品种、培养基不同组分和培养温度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是影响安祖花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的主要因素;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温度影响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当6-BA浓度为0.5mg·L-1时,嫩叶形成愈伤组织能力较强;将硝酸铵用量减少至MS配方量的1/2时,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没有变化,但当硝酸铵和氯化钙用量同时减至1/2时,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提高;采用21~26℃变温培养较恒温培养更能促进叶片愈伤组织的形成。嫩叶在改良MS(1/2硝酸铵+1/2氯化钙)+0.5mg·L-1 6-BA+0.1mg·L-1 NAA培养基中,日温26℃,夜温21℃的变温暗培养,叶片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含  王冰倩  杜逸晨  宋康丽  李佳杨  聂婧源  宋从凤  
[目的]探究水稻白叶枯病菌是否存在存活但不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VBNC),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水稻白叶枯病的病害循环,为有效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分离采集自田间、保存在室温和4℃下1~4年的水稻白叶枯病叶,采用划线稀释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平板分离,探索不同温度处理下病叶中白叶枯病菌的可培养情况。将带利福平抗性的白叶枯病菌PXO99~A菌株剪叶接种感病水稻品种‘深两优871’,病叶剪成小段分别置于4、28和37℃下保存,每隔30 d取病叶小段,通过平板分离进行病原菌含量的测定。利用染色全细胞染料Microlight~(TM) Green JJ98 and JJ99以及染死细胞染料碘化丙啶(PI)对喷菌液中细胞的存活程度进行测定。[结果]采集自田间、保存在室温和4℃下的病叶都有明显的喷菌现象;只有从4℃保存(甚至保存4年)的样品上可以分离到病原菌,而保存在室温的样品上都不能分离到白叶枯病菌。从人工接种的保存在3个温度下的病叶上分离的病原菌,随着保存时间的增加,可培养的PXO99~A菌量呈现下降趋势,其中37℃保存60 d后未分离到病原菌。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保存60 d后,4、28和37℃条件下保存的样本中活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2.52%、32.17%和24.02%。以上结果说明,37℃病叶中的病原菌部分进入了VBNC状态。[结论]高温诱导了水稻白叶枯病样中的病原菌进入了VBNC状态。这为研究水稻白叶枯病菌的侵染生物学特征和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佐长赓  王静怡  牛新湘  刘萍  管力慧  党文芳  杨红梅  楚敏  王宁  林青  王有武  娄恺  史应武  
【目的】研究内生菌(Bacillus velezensis BHZ-29、Bacillus atrophaeus SHZ-24)和根际细菌(Bacillus subtilis SHT-15、Bacillus vanillea SMT-24)在灭菌土与非灭菌土中对棉花的促生作用及诱导抗病效果。【方法】以棉花植株为试材,通过测量内生菌和根际细菌处理后第50天棉花的株高、根长、根毛数、叶片数,分析内生菌及根际细菌对棉花的促生作用;同时测定第50天棉花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和木质素含量,探究内生菌和根际细菌处理对棉花诱导抗性作用。【结果】接种内生菌及根际细菌后,均能提高灭菌土与非灭菌土棉花株高、根长、增加根毛数和叶片数。在灭菌土中,SHZ-24处理组株高最高为24.78 cm,是对照组的1.21倍,SHT-15处理组根长最长,是对照组的1.14倍,根毛数和叶片数最多,分别是对照组的1.71和1.18倍;在非灭菌土中,SMT-24处理组株高最高为24.33 cm,是对照组的1.11倍,叶片数最多,是对照组的1.18倍,SHT-15处理组根长最长,根毛数最多,分别是对照组的1.07和1.78倍;此外,在灭菌土中,棉花叶片中的CAT、POD、PPO、SOD、PAL活性和木质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丙二醛含量下降。【结论】在灭菌土与非灭菌土中,内生菌及根际细菌对棉株具有明显促生作用,能诱导棉花体内防御酶活性的表达,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强棉株抗病能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齐力旺  李玲  韩一凡  韩素英  Dietrich Ewald  
采用 311- A最优回归设计 ,对落叶松胚性细胞诱导中激素种类与浓度优化筛选 ,建立胚性愈伤组织量依 2 ,4 - D、BA、KT的多项式回归方程。分析了试验因子的主效应和互作效应 ,借助此方程获得了 3因子的最佳配比组合以及最佳胚性愈伤组织发生量。 2 ,4 - D为 1.2 9mg· L-1、BA为0 .39mg· L-1和 KT为 0 .58mg· L-1时 ,落叶松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量可达到 13.9317mg·个 -1(外植体 )。结果表明 ,这是一种简便、实用、科学的优化培养基的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