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59)
- 2023(8586)
- 2022(7192)
- 2021(6454)
- 2020(5414)
- 2019(11796)
- 2018(11178)
- 2017(21360)
- 2016(11923)
- 2015(12632)
- 2014(12430)
- 2013(12157)
- 2012(11084)
- 2011(9989)
- 2010(9846)
- 2009(8655)
- 2008(8623)
- 2007(7380)
- 2006(6255)
- 2005(5363)
- 学科
- 济(43154)
- 经济(43107)
- 业(33467)
- 管理(32759)
- 企(26447)
- 企业(26447)
- 方法(21914)
- 数学(19708)
- 数学方法(19527)
- 财(13568)
- 农(12147)
- 学(11823)
- 中国(10753)
- 贸(9703)
- 贸易(9702)
- 易(9465)
- 业经(9315)
- 务(9260)
- 财务(9246)
- 财务管理(9234)
- 企业财务(8896)
- 农业(8315)
- 制(8283)
- 技术(7915)
- 银(7653)
- 银行(7590)
- 融(7206)
- 金融(7202)
- 行(7137)
- 环境(6793)
- 机构
- 大学(169688)
- 学院(168505)
- 济(65859)
- 经济(64662)
- 研究(60973)
- 管理(60660)
- 理学(54028)
- 理学院(53328)
- 管理学(52208)
- 管理学院(51914)
- 农(43144)
- 中国(43058)
- 科学(42878)
- 农业(34847)
- 京(34750)
- 业大(34424)
- 所(33570)
- 研究所(31326)
- 财(28970)
- 中心(26853)
- 江(24227)
- 财经(24090)
- 农业大学(23307)
- 经(22148)
- 院(21743)
- 经济学(20855)
- 北京(20711)
- 省(20595)
- 范(19968)
- 科学院(19762)
- 基金
- 项目(125516)
- 科学(97316)
- 基金(93138)
- 家(87041)
- 国家(86359)
- 研究(79041)
- 科学基金(71672)
- 社会(51716)
- 自然(50402)
- 基金项目(49762)
- 自然科(49362)
- 自然科学(49341)
- 社会科(49216)
- 社会科学(49200)
- 省(48876)
- 自然科学基金(48540)
- 划(42673)
- 资助(37475)
- 教育(36096)
- 重点(29103)
- 编号(27841)
- 计划(27530)
- 部(27067)
- 创(26464)
- 发(26000)
- 科研(25528)
- 创新(24931)
- 科技(24711)
- 业(24055)
- 国家社会(22549)
共检索到231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辛丹丹 司金金 张若曦 寇莉萍
【目的】研究外源褪黑素处理对2℃条件下冷藏黄瓜抗冷性的影响。【方法】将供试黄瓜在蒸馏水(对照)及50,100,500μmol/L的褪黑素溶液中浸泡处理30min后,于2℃条件下冷藏,在冷藏的第0,3,6,9和12天取样,室温(20~22℃)复温2d后进行感官评价并测算冷害指数、失重率、相对电导率、呼吸强度及维生素C、丙二醛、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活性氧含量,研究外源褪黑素处理对黄瓜采后冷藏期抗冷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100μmol/L褪黑素处理显著提高了2℃冷藏黄瓜的感官评价分值及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游离脯氨酸含量,降低了黄瓜冷害指数、失重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呼吸强度和活性氧含量。【结论】外源褪黑素处理能有效提高黄瓜的抗冷性,其中以100μmol/L褪黑素处理组效果最好。
关键词:
黄瓜 褪黑素 冷藏 抗冷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婷婷 卫旭阳 翟锡姣 曹世宇 郑少文
为了探究不同外源褪黑素浓度对盐渍环境下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以黄瓜新泰密刺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方法,研究中度盐渍环境下不同外源褪黑素浓度(0,50,100,150,200μmol/L)对黄瓜幼苗的生长指标、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片酶活性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褪黑素浓度为100μmol/L的处理较150,200μmol/L的处理更能显著提高盐渍环境下黄瓜幼苗抵抗逆境的能力,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分别较0μmol/L提高了21.0%,6.0%,5.8%和6.0%,促进了植株的生长;黄瓜幼苗的SOD、POD和根系活力分别较0μmol/L分别提高了95.8%,3.6%和39.2%,MDA含量和叶片相对电导率分别较0μmol/L降低了23.7%和8百分点,表明褪黑素处理提高了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减少了膜脂过氧化对黄瓜幼苗细胞的伤害;叶绿素a含量较对照提高了37%;处理15 d后,处理组M2幼苗的初始荧光值(Fo)与最大荧光值(Fm)均显著高于对照,光能转化率(Fv/Fm)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了13.8%,37.5%和3.6%。因此,100μmol/L浓度的外源褪黑素处理黄瓜幼苗时,不仅可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还提高了黄瓜幼苗在盐渍环境下的抗逆性。
关键词:
黄瓜幼苗 褪黑素 盐渍环境 生理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向妙莲 吴帆 李树成 王印宝 肖刘华 彭文文 陈金印 陈明
【目的】探究褪黑素(Melatonine,MT)处理对梨果实采后黑斑病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为外源物质调控果实抗采后病害及贮藏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翠冠’梨果实为试验材料,喷施0.1 mmol·L-1 MT溶液置室温,48 h后沿梨果实赤道两侧刺直径1 mm、深度3 mm大小两个小孔,待伤口晾干后注入20μL浓度为1.0×106 spores/mL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孢子悬浮液,以无菌水处理作为对照。接种后果实置于25℃,分析梨果实病斑直径、诱导效果及过氧化氢酶(PpCAT)、过氧化物酶(PpPOD)、多酚氧化酶(PpPPO)、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等防御酶相关基因和几丁质酶(PpCHI)、β-1, 3葡聚糖酶(PpGLU)等病程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研究MT诱导梨果实抗黑斑病的效应和机理。此外,梨果实喷施0.1 mmol·L-1 MT溶液晾干后于(5±1)℃、相对湿度85%—90%贮藏42 d,以无菌水处理为对照,定期测定果实腐烂率、失重率、呼吸强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酚和丙二醛含量,从而探讨MT处理对梨果实贮藏效果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梨果实接种A. alternata后,病斑直径随接种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MT处理组果实病斑直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朋飞 骆世超 许佩轩 孙晓峰 徐伟敏 马辉 许建锋 张海霞
为探究褪黑素在维持采后梨果实品质方面的潜力,为采后梨贮藏保鲜技术研发提供参考,以成熟期采收的新梨7号梨果实为试材,分别用0(对照),0.02,0.20,1.00 mmol/L的褪黑素溶液浸泡2,4,8,12,24 h后取样,测定了各处理对采后梨果实内在品质、细胞壁裂解相关酶活性、抗氧化相关酶活性及果皮与果肉内源褪黑素和水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02,0.20,1.00 mmol/L褪黑素浸泡梨果实8 h,梨果实的硬度分别为38.51,42.79,40.95 N/cm~2,乙烯释放速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66%,70%,71%;用0.20 mmol/L褪黑素浸泡梨果实8 h,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为94 g/L,显著高于对照组(80.2 g/L),为对照组的1.17倍,果实的可滴定酸(TAC)为1.013 g/L,也显著高于对照组(0.90 g/L),为对照组的1.13倍;此外,外源褪黑素处理显著提高了采后梨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显著降低了采后梨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脂氧合酶(LOX)酶活性,同时提高了果皮内源褪黑素和果实内源水杨酸含量。综上,用0.20 mmol/L褪黑素溶液浸泡处理梨果实8 h,梨果实品质较好、细胞壁裂解相关酶活性较低、抗氧化酶活性较高、果实内源褪黑素和水杨酸含量较高,维持采后梨果实品质的潜力最大。
关键词:
梨 果实品质 酶活性 褪黑素 保鲜潜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海英 王有年 韩涛 李丽萍 许丽
【目的】研究甜菜碱处理对黄瓜果实低温贮藏期间冷害发生发展的影响,探讨甜菜碱对黄瓜果实抗冷性的作用机理,为甜菜碱应用于果蔬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农8号’黄瓜为试材,用5、10、15mmol·L-1的外源甜菜碱处理,贮于4℃,观察冷害现象并测定与抗冷性相关的生理指标。【结果】甜菜碱处理可提高黄瓜果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加强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有效抑制丙二醛(MDA)的产生和积累,降低细胞膜透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Pro)含量。【结论】甜菜碱能减轻黄瓜果实贮藏期间的冷害,提高其抗冷性;处理浓度以10mmol·L-1为适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代晓霞 生吉萍 申琳
以“赖多星”荷兰小黄瓜为试材,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处理和处理前用二甲基硫脲(DMTU)抑制内源H2O2处理对2℃冷藏条件下黄瓜果皮细胞膜系统的伤害以及对活性氧代谢的影响。SA处理诱导了冷藏初期果实中H2O2含量的升高,延缓了丙二醛(MDA)和膜渗透率的增加,提高了低温下果实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冷藏后期有所增加,在冷藏结束时CAT、APX和SOD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57.1%、92.3%和23.1%。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冷藏前后没有明显变化,推测SOD、POD不是抗冷系统中的关键因子。抑制内源H2O2后进行水杨酸处理,MDA...
关键词:
黄瓜 水杨酸 H2O2 活性氧 冷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雪娜 李婧娴 谢永东 唐懿
以紫红长茄为材料,采用营养钵种植法,设4种不同浓度的褪黑素(MT)溶液(50、100、150、200μMol/l),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处理,喷施茄子幼苗叶片,再将茄子幼苗进行高温胁迫,通过测定茄子幼苗的光合参数以及PoD、SoD等生理生化指标,研究外源褪黑素对高温胁迫下茄子幼苗的光合作用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MT能有效提高高温胁迫下茄子幼苗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能力,当MT浓度为150μMol/l时,茄子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69 Mg/g和12.14μMol/(M2·S),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喷施各浓度的MT均能显著提高茄子幼苗抗氧化酶PoD、So...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新元
为了探究外源褪黑素对向日葵幼苗耐旱性的影响并明确其作用机制,以晋葵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叶面喷施50~200μmol/L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向日葵幼苗生长、光合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向日葵幼苗的生长,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向日葵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均逐渐下降,相对电导率、MDA含量、H_2O_2含量及O_2·-产生速率均逐渐上升,抗氧化酶(SOD、POD、CAT、APX、GR)活性及抗氧化剂(As A和GSH)含量则先升高后降低。外源施用褪黑素可显著提升干旱胁迫下向日葵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Pn、Gs及Tr,抗氧化酶(SOD、POD、CAT、APX、GR)活性和抗氧化剂(As A和GSH)含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显著抑制了MDA、H_2O_2及O_2·-在叶片中的积累,以浓度为100μmol/L处理效果最佳;在干旱胁迫10 d时,100μmol/L褪黑素处理的向日葵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干质量、叶绿素含量以及Pn、Gs、Tr及SOD、POD、CAT、APX、GR活性和As A、GSH含量分别较CK2 (干旱胁迫)提升7. 13%,7. 48%,8. 13%,12. 48%,61. 43%,52. 71%,60. 00%,39. 29%,43. 03%,70. 16%,57. 00%,85. 22%,148. 09%,20. 00%,40. 98%;相对电导率、MDA含量、H_2O_2含量、O_2·-产生速率分别较CK2降低26. 79%,35. 81%,24. 33%,23. 13%。结果说明,外源褪黑素通过提高干旱胁迫下向日葵幼苗叶片的光合作用和活性氧清除能力,从而缓解干旱胁迫造成的伤害,提高耐旱性,以100μmol/L处理效果最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和秋兰 张航 王正维 万丽嫱 海梅荣
为了探究不同浓度外源褪黑素对冷驯化后低温胁迫下马铃薯幼苗生长的影响,以云南主栽马铃薯品种合作88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胁迫(4℃14 d,-2℃12 h)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外源褪黑素浓度(50,100,150μmol/L)对低温胁迫下马铃薯幼苗生长及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影响,以探讨外源MT缓解低温胁迫对马铃薯幼苗伤害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低温胁迫的马铃薯幼苗相比:50μmol/L MT处理的幼苗的存活率提高了38.89百分点,株高和茎粗分别提高了2.92%,1.86%,SS、SP和Pro的含量分别增加了12.66%,13.80%,1.96%,POD和CAT的活性分别提高了29.24%,351.62%;100μmol/L MT处理的幼苗的株高和茎粗分别提高了16.97%,2.82%,MDA和H_2O_2的含量分别降低了19.35%,0.48%,POD和CAT的活性分别提高了55.44%,213.56%,GSH的含量提高了13.61%;150μmol/L MT处理的幼苗的存活率提高了27.78百分点,株高和茎粗分别提高了5.62%,13.20%,MDA的含量降低了9.45%,Pro的含量增加了38.70%,SOD、POD和CAT的活性分别提高了52.61%,25.25%,300.94%,AsA和GSH的含量分别提高了3.48%,3.97%。表明施加外源MT后可以不同程度的通过促进幼苗的生长、降低叶片的MDA和H_2O_2含量、促进SS、SP、Pro的积累、提高SOD、POD、CAT的活性、增加AsA和GSH的含量,从而缓解低温胁迫对马铃薯幼苗的伤害,进而提高马铃薯幼苗的抗低温胁迫的能力。综上,50μmol/L MT处理可较优得提高马铃薯幼苗在低温胁迫下的抗逆性。
关键词:
马铃薯 低温胁迫 外源褪黑素 抗氧化系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超 田秀芝 张璐 徐静 汪锋 卓志勇 戴蕴平 刘国世
【目的】探索外源褪黑素(melatonin,MT)处理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从而优化牛体外胚胎生产体系。【方法】在牛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MT,观察并统计其体外受精后胚胎的卵裂率、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卵泡液和成熟培养液内MT与孕酮(P)、雌激素(E2)、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的变化并检测卵母细胞的活力和活性氧(ROS)的浓度。【结果】存在于牛卵泡液中的MT浓度与血清中的相近,添加10-11 mol.L-1 MT组的P浓度(2.01±0.33)ng.mL-1显著高于对照组((0.87±0.10)ng.mL-1,P<0.05)。与对照...
关键词:
褪黑素 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 活性氧 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楼君 索金伟 张慧 宣灵灵 应叶青 宋丽丽
【目的】探讨褪黑素处理条件下,高节竹笋采后低温(4℃)贮藏过程中木质素形成、抗氧化酶活性、转录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模式,为阐明褪黑素处理对竹笋采后木质化过程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高节竹笋为试验材料,分析低温(4℃)贮藏过程中(0、3、6、9、12天)褪黑素(1. 0 mmol·L-1)处理组和对照组竹笋硬度、黄度、亮度,木质素、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合成相关的苯丙氨酸裂解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还原酶(APX)活性以及NAC、MYB转录因子基因表达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外源褪黑素处理减缓笋体变硬和黄化的速度以及木质素和纤维素的积累速度,显著抑制PAL和POD活性,提高了SOD、CAT和APX活性,有效延缓高节竹笋木质化的发生进程;转录因子MYB20、MYB63、MYB85、SND2和VND7的表达随竹笋采后贮藏时间的延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而MYB42、MYB43、NST1和KNAST7的表达量则有所下降。褪黑素处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MYB20、MYB42和KNAT7的表达,促进了MYB43、MYB63、MYB85和SND2的表达。【结论】外源褪黑素处理有效延缓了高节竹笋采后低温贮藏过程中木质化的发生进程,其机制可能是褪黑素处理降低了木质素生物合成相关酶的活性,提高了抗氧化能力。此外,褪黑素也可能参与竹笋木质化的转录调控过程。
关键词:
高节竹 褪黑素 木质化 竹笋 低温 储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建娜 任小林 张少颖
分别用不同浓度 1- MCP处理采收后的“秦王”桃 ,并对其在 (0± 1)℃冷藏期间的品质和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1- MCP处理对贮藏期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 ;各处理的果实在贮后 2 0d果皮细胞膜透性开始异常增加 ;10 0和 30 0 n L/ L 1- MCP处理果实的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高峰比对照提前 5 d出现 ,5 0 0 n L/ L 处理则抑制了果实的呼吸作用 ,与对照相比大幅度降低了乙烯峰值 ,在相同贮藏时间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也显著降低 (P
关键词:
1-MCP 桃果实 冷藏品质 生理特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高帆 谢玥 沈妍秋 雷芝 王秀 夏惠 梁东
盐胁迫是果树生长发育所面临的主要危机之一。为探讨外源褪黑素对缓解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盐胁迫的生理机制,对根灌褪黑素后的美味猕猴桃实生苗进行盐胁迫处理。通过测定对照(ck),氯化钠胁迫(S1),褪黑素预处理和氯化钠胁迫(S2)下的美味猕猴桃实生苗叶片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抗坏血酸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分析外源褪黑素提高植物耐盐性的生理机理。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氯化钠胁迫处理后,美味猕猴桃实生苗叶片中丙二醛、脯氨酸、保护酶活性先升高再下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乔勇进 冯双庆 赵玉梅
研究热处理抑制贮藏果蔬冷害的效果和机理 ,选用“新丹 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 ,采后分别用 4 2、37、33℃和对照 (2 0℃ )处理 2 4h ,然后 2℃低温下贮藏 ;测定了贮藏过程中冷害发生及与冷害相关细胞膜渗透率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 :在 33~ 4 2℃温度范围内 ,热处理可减轻黄瓜低温贮藏冷害 ,延缓细胞膜渗透率的上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 ,提高膜脂过氧化保护酶POD、SOD、CAT的活性 ,可以保护膜的稳定性 ;在低温贮藏过程中 ,乙烯的释放量没有明显的峰值出现 ,且后期逐渐降低 ,但热处理能明显减少贮藏过程中乙烯的释放。在试验热处理温度中 37℃效果最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明池
根据植物抗逆性交叉适应现象,试图通过对萌动种子进行低温、干旱处理来提高幼苗的抗冷性,并研究了3种种子处理对幼苗产生的影响。低变温、自然脱水和PEG脱水3种种子处理都提高了黄瓜幼苗的抗冷性,提高了叶片中SOD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但没出现新的同工酶带。种子处理还提高了叶片中叶绿素总含量和叶绿素a的含量,使植物生长趋势增强,地上部的鲜、干重及壮苗指标均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
种子处理,抗冷性,壮苗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