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53)
- 2023(5303)
- 2022(4323)
- 2021(3860)
- 2020(3151)
- 2019(6891)
- 2018(6527)
- 2017(12068)
- 2016(6715)
- 2015(6977)
- 2014(6554)
- 2013(6375)
- 2012(5712)
- 2011(5023)
- 2010(4722)
- 2009(4286)
- 2008(4130)
- 2007(3343)
- 2006(2840)
- 2005(2260)
- 学科
- 济(23508)
- 经济(23478)
- 业(18717)
- 管理(18696)
- 企(14060)
- 企业(14060)
- 方法(11693)
- 数学(10735)
- 数学方法(10664)
- 农(7653)
- 财(6883)
- 贸(6528)
- 贸易(6527)
- 易(6388)
- 学(6034)
- 中国(5912)
- 业经(5567)
- 农业(5342)
- 环境(4607)
- 技术(4590)
- 务(4310)
- 财务(4309)
- 财务管理(4303)
- 企业财务(4103)
- 制(3923)
- 产业(3788)
- 地方(3768)
- 划(3653)
- 银(3511)
- 出(3471)
- 机构
- 大学(94009)
- 学院(93519)
- 济(37117)
- 经济(36589)
- 管理(35554)
- 研究(33018)
- 理学(32236)
- 理学院(31856)
- 管理学(31247)
- 管理学院(31110)
- 农(26145)
- 科学(23970)
- 中国(23103)
- 农业(21073)
- 业大(21059)
- 京(18964)
- 所(17908)
- 研究所(17012)
- 财(14830)
- 中心(14594)
- 农业大学(14586)
- 财经(12713)
- 江(12637)
- 院(11956)
- 经(11710)
- 经济学(11456)
- 省(11310)
- 室(11180)
- 北京(11137)
- 科学院(11024)
- 基金
- 项目(73866)
- 科学(57088)
- 基金(55079)
- 家(52101)
- 国家(51677)
- 研究(45066)
- 科学基金(42930)
- 自然(30587)
- 社会(30286)
- 基金项目(30213)
- 自然科(29898)
- 自然科学(29883)
- 自然科学基金(29390)
- 社会科(28823)
- 社会科学(28815)
- 省(28740)
- 划(25017)
- 资助(21104)
- 教育(19590)
- 重点(16888)
- 计划(16675)
- 创(15813)
- 编号(15548)
- 部(15445)
- 发(15408)
- 科研(15204)
- 科技(15196)
- 创新(14862)
- 业(14789)
- 国家社会(13340)
共检索到121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海燕 饶景萍 郭敏
【目的】为了给油桃抗冷害技术的研究及减轻油桃贮藏期间冷害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以油桃品种"秦光二号"为试材,清水浸果为对照,研究外源腐胺(Put,10 mmoL/L)对油桃果实冷害发生率、冷害指数、内源多胺含量、乙烯释放量、呼吸速率、丙二醛(MDA)含量、相对膜透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在0℃贮藏条件下,Put处理的油桃冷害比对照果延迟10 d发生,冷害发生率和冷害指数均极显著下降(P
关键词:
腐胺 油桃 冷害 内源多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春泉 宋江峰 王远 李大婧
【目的】探讨精胺(Spermine,Spm)处理延缓菜用大豆贮藏冷害以及调节其蔗糖代谢的作用机理,为菜用大豆的采后贮藏保鲜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新大粒1号’菜用大豆为试验材料,分别用0.5、1和2 mmol.L-1外源Spm浸泡处理20 min,以清水浸泡为对照,于1℃、相对湿度为85%—90%的环境条件下贮藏10周,每周分别测定与菜用大豆抗冷性相关的生理指标,籽粒中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及与蔗糖代谢相关的酶活性指标。【结果】贮藏第2周即出现冷害,随着冷藏时间延长,菜用大豆冷害发生逐渐加重。与对照相比,Spm处理使冷害症状出现时间推迟到第3周,延缓了贮藏后期冷害指数的上升;也抑制了菜用大...
关键词:
菜用大豆 精胺 贮藏 冷害 蔗糖代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慧 饶景萍 张少颖
以秦光2号油桃为供试材料,在不同贮藏温度(1,3,5和7℃)下,研究了油桃果实的冷害生理。结果表明,油桃对不同冷害温度的敏感性不同,以5℃时最为敏感,在该温度下贮藏10 d即表现出冷害症状;冷害发生后,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显著降低,果实的褐变指数、相对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冷害使油桃果实的硬度在贮藏后期异常增加,呼吸和乙烯代谢异常(二者的最大值提前10 d出现);冷害发生后,油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明显变化。
关键词:
油桃 冷害生理 低温贮运 采后贮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乔勇进 冯双庆 李丽萍 张绍铃 刘招龙
采用热处理的方法,研究了黄瓜在贮藏过程中冷害发生情况和多胺含量变化。通过贮前37℃处理24h和42℃处理12h可以显著延缓黄瓜2℃贮藏条件下冷害的发生,冷害较对照推迟2d发生,贮藏6d冷害发生率和冷害指数分别比对照减少38.2%和0.17、39.3%和0.13,均显著低于对照。热处理显著提高了黄瓜内源腐胺(Put)的含量,贮藏6~8dPut的含量是对照的2倍以上,而且高峰的出现时间与黄瓜冷害的发生时间基本一致,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含量也有显著提高,在贮藏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内源多胺水平。研究表明内源多胺水平的提高与黄瓜的耐冷性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关键词:
热处理 黄瓜 冷害 多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乔勇进 冯双庆 赵玉梅
研究热处理抑制贮藏果蔬冷害的效果和机理 ,选用“新丹 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 ,采后分别用 4 2、37、33℃和对照 (2 0℃ )处理 2 4h ,然后 2℃低温下贮藏 ;测定了贮藏过程中冷害发生及与冷害相关细胞膜渗透率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 :在 33~ 4 2℃温度范围内 ,热处理可减轻黄瓜低温贮藏冷害 ,延缓细胞膜渗透率的上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 ,提高膜脂过氧化保护酶POD、SOD、CAT的活性 ,可以保护膜的稳定性 ;在低温贮藏过程中 ,乙烯的释放量没有明显的峰值出现 ,且后期逐渐降低 ,但热处理能明显减少贮藏过程中乙烯的释放。在试验热处理温度中 37℃效果最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贵禧 王友升 梁丽松
研究了几种不同贮藏温度模式下大久保桃果实冷害发生及其品质劣变的情况。大久保桃果实在5℃温度下贮藏15d时就表现出了冷害症状,如组织电导率、出汁率迅速上升,出库后的果实在20℃货架期3d后,果实的软化能力降低甚至丧失、可溶性固形物(SSC)不再增加、组织电导率和出汁率下降,脂氧合酶(LOX)活性上升等,果实品质明显劣变。0℃冷藏的大久保桃在30d时表现出轻微的冷害症状,但这种症状在出库回温后才比较明显。大久保桃采后在24℃下预贮3d后,再在0℃温度条件下冷藏,在这一温度模式下经60d的贮藏,桃果实没有出现冷害症状,但由于果实的软化程度较高,果实的商品性能较差。大久保桃采后先在8℃下经过9d冷锻炼...
关键词:
桃果实 温度模式 货架期 冷害 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更森 樊连梅 李淑萍 原永兵
以中华寿桃果实为试材,研究在(1±0.5)℃、相对湿度(90±5)%冷藏条件下不同浓度水杨酸(SA)处理(1.25,2.50,5.00 mmol/L)对桃果实褐变的影响。试验分别测定了与褐变有关的果肉色泽、果实硬度、PPO和LOX活性、H2O2、·O2-、MDA和褐变指数及其值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SA能一定程度维持中华寿桃果肉色泽,减缓果实硬度下降速度,能降低果实中PPO和LOX活性。在活性氧代谢方面,SA能降低果肉组织中·O2-含量水平,提高贮藏前期果实组织中H2O2含量,维持活性氧较高代谢平衡。SA能够减轻MDA对细胞膜的伤害,维持细胞膜稳定性。与对照相比,水杨酸能显著降低果实褐变指数,...
关键词:
水杨酸 桃 果实 贮藏期 褐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雯茹 赵紫迎 左小霞 金鹏 金文渊 郑永华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高湿贮藏对减轻黄瓜果实冷害的作用及机制,为黄瓜果实采后冷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典型的冷敏性水果黄瓜为试验材料,将其果实分别置于4℃的干雾控湿高湿冷库(相对湿度为95%~98%,高湿组)和普通冷库(相对湿度为70%~75%,低湿组)中保存15 d,每隔3 d取样测定果实冷害、品质及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高湿贮藏显著降低黄瓜果实的冷害指数(P<0.05),能较好保持其贮藏期品质。在整个贮藏期间,高湿组黄瓜果实的冷害指数和失重率均显著低于低湿组。与低湿贮藏相比,高湿贮藏还可以显著延缓黄瓜果实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上升,保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较高的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力,抑制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的积累,有效提高黄瓜果实的抗氧化能力。[结论]高湿贮藏可通过提高黄瓜果实的抗氧化能力来维持活性氧代谢平衡,从而减轻果实冷害发生,保持较好的品质。
关键词:
黄瓜果实 高湿贮藏 冷害 活性氧 失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海英 王有年 韩涛 李丽萍 许丽
【目的】研究甜菜碱处理对黄瓜果实低温贮藏期间冷害发生发展的影响,探讨甜菜碱对黄瓜果实抗冷性的作用机理,为甜菜碱应用于果蔬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农8号’黄瓜为试材,用5、10、15mmol·L-1的外源甜菜碱处理,贮于4℃,观察冷害现象并测定与抗冷性相关的生理指标。【结果】甜菜碱处理可提高黄瓜果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加强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有效抑制丙二醛(MDA)的产生和积累,降低细胞膜透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Pro)含量。【结论】甜菜碱能减轻黄瓜果实贮藏期间的冷害,提高其抗冷性;处理浓度以10mmol·L-1为适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俊杰 王天顺 牙禹 闫飞燕
【目的】探讨外源腐胺对黑皮果蔗拔地拉(Saccharum officinarum L.cv.Badila)低温光合性能的影响,为果蔗低温育种和栽培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低温培养箱处理的方法,对比分析外源腐胺叶面喷施结合低温处理和单独低温处理两种方式对拔地拉光合气体交换能力及叶绿素荧光效应与对照的差异。【结果】低温处理4 d后,和常温对照相比,除非光化学热耗散(NPQ)值外,其它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值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值均显著下降,表明拔地拉是典型的冷敏感甘蔗类型。低温结合腐胺处理组和单独低温处理组相比,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值、光响应曲线、Ci(胞间CO2浓度)响应曲线和CO2量子效率曲线值表现均升高,但NPQ响应曲线和电子传递量子效率曲线却表现相反,表明在低温下腐胺对拔地拉的效应主要与维持CO2同化相关,而对通过电子传递的能量耗散和非光化学途径的光能耗散没有明显作用。解除低温在常温下恢复4 d后,结合腐胺处理组除NPQ值之外,其余测定参数值都好于单独低温处理组,前者除了提供了更多光合产物外,极有可能还对光合机构结构的维持起重要作用。【结论】低温下外源腐胺处理对拔地拉光合碳同化的维持能力有明显效果,显著促进低温解除后光合性能的恢复,在果蔗生产中有潜在应用价值。
关键词:
多胺 拔地拉 冷害 光合性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迎丽 王春生 王亮 李建华 闫根柱 施俊凤 张小宇
研究了不同气调贮藏方式(变动气调、间歇气调、常规(静态)气调)对大久保桃冷藏及货架期3d后果实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冷藏对照相比,适宜的气调处理可明显降低果实冷害的敏感性、延缓果肉组织膜透性和褐变度的上升趋势、减轻出汁率的上升,有效保持了果实硬度、色泽、风味;对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不大;其中较适宜气体指标是5%O2+10%CO2;与常规(静态)气调相比,变动气调贮藏进一步降低了果实的冷敏感性,减轻了在低温条件下果实的冷害症状,贮藏70d,果肉无褐变,货架期间,仍保持了较好的后熟特性,改善了果实的贮后品质。
关键词:
大久保桃 气调贮藏 变动气调 品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玉萍 饶景萍 李萌 赵海亮
【目的】探讨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徐香’猕猴桃0℃贮藏期间冷害和贮藏品质的影响,为猕猴桃的采后贮藏保鲜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徐香’猕猴桃果实为材料,用0.5μL/L的1-MCP在20℃下处理果实24h,以蒸馏水处理的果实为对照,然后将其置于0℃下贮藏90d,每隔10d取样测定冷害指数、冷害率、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细胞膜透性、MDA含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质量损失率和腐烂率,分析1-MCP处理对猕猴桃冷藏冷害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0.5μL/L的1-MCP处理显著延缓并减轻了猕猴桃冷害的发生,1-MCP处理的果实较对照晚20d发生冷害,0℃贮藏90d...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郜海燕 陈杭君 陈文烜 宋丽丽 毛金林 周拥军 郑永华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南方软质型水蜜桃在低温下的贮藏效果及抗冷性,以探索适宜的果实采收成熟度,为软质型水蜜桃低温贮藏提供依据。【方法】以7-8成熟和9成熟2种不同采收成熟度的"湖景蜜露"水蜜桃为材料,测定在1℃28d贮藏期间果实腐烂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相对电导率、褐变指数和SOD、POD等品质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7-8成熟的水蜜桃在冷藏过程中果实硬度增加,出汁率在7d后开始下降,不能正常后熟,出现明显的冷害症状,果实的品质降低;而9成熟的水蜜桃在冷藏期间果实硬度缓慢下降,出汁率平稳增加,能正常后熟,未出现明显的冷害症状,保持了较高的商...
关键词:
水蜜桃 成熟度 低温贮藏 冷害 品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俊琴 何莉莉 张坤鹏 刘磊
为明确外源腐胺(PUT)对辣椒果实中辣椒素的影响机理,以牛角椒为试材,在花期喷施PUT(0.1mmol·L-1)和多胺合成抑制剂(DFMO,0.1mmol·L-1),研究外源腐胺处理对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及其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花后50d,与CK相比PUT处理可提高苯丙氨酸转氨酶(PAL)活性21.05U·g-1,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0.13g愈创木酚·h-1,降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8.53U·g-1,提高辣椒素含量2.79mg·g-1,同时促进内源多胺的合成;DFMO处理抑制PAL、POD活性,促进PPO活性,抑制内源多胺的合成和辣椒素的积累;PUT和DFMO复配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金鹏 高士孔 于乔 赵奕帆 王宗森 高军军 郝小军 呼天明 付娟娟
为探究腐胺对干旱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生长和光合生理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顶峰III’为材料,在对照和干旱胁迫下进行外源添加不同浓度腐胺及其合成抑制剂(鸟氨酸脱羧酶抑制剂,DFMO)处理,分析黑麦草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片相对电导率(REC)、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等指标的响应。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抑制多年生黑麦草的生长,外源0.1和1 mM腐胺均能够缓解干旱胁迫对多年生黑麦草的抑制作用,其中0.1 mM腐胺处理效果更好;与干旱处理相比,外源腐胺提高了干旱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的Pn,WUE和Fv/Fo和Fv/Fm,降低了Gs,Tr,Ci和REC;而施用DFMO降低了腐胺的缓解作用。由此表明,外源施加0.1mM腐胺能够缓解干旱胁迫对多年生黑麦草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其光合能力及水分利用效率,从而增强其抗旱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