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47)
2023(5612)
2022(4704)
2021(4150)
2020(3511)
2019(7677)
2018(7295)
2017(13707)
2016(7684)
2015(8024)
2014(7605)
2013(7417)
2012(6727)
2011(5979)
2010(5585)
2009(5021)
2008(4798)
2007(3960)
2006(3204)
2005(2578)
作者
(24729)
(20627)
(20619)
(19188)
(12952)
(10150)
(9040)
(8163)
(7874)
(7025)
(6970)
(6809)
(6748)
(6731)
(6552)
(6220)
(6192)
(6183)
(5956)
(5913)
(5477)
(5088)
(4788)
(4714)
(4629)
(4573)
(4479)
(4449)
(4323)
(4193)
学科
(27954)
经济(27920)
管理(21356)
(21230)
(16507)
企业(16507)
方法(14980)
数学(13739)
数学方法(13664)
(8691)
(7909)
(7045)
贸易(7044)
(6957)
(6896)
中国(6711)
业经(6149)
农业(5642)
(5575)
财务(5574)
财务管理(5570)
企业财务(5340)
技术(5188)
环境(5102)
(4386)
地方(4316)
产业(4250)
(4078)
(4033)
银行(3989)
机构
大学(107021)
学院(106185)
(42420)
经济(41786)
管理(39594)
研究(37030)
理学(35994)
理学院(35559)
管理学(34819)
管理学院(34653)
(30058)
科学(27394)
中国(25741)
农业(24399)
业大(24374)
(21380)
(20245)
研究所(19171)
(17251)
农业大学(16888)
中心(16461)
财经(14745)
(14349)
(13621)
经济学(13391)
(13198)
(13127)
(12750)
实验(12565)
(12523)
基金
项目(83552)
科学(64662)
基金(62670)
(58977)
国家(58530)
研究(50596)
科学基金(48743)
自然(34778)
基金项目(34329)
自然科(34045)
自然科学(34031)
社会(33856)
自然科学基金(33478)
(33214)
社会科(32290)
社会科学(32281)
(28351)
资助(24371)
教育(22439)
重点(19257)
计划(19039)
(18115)
(17600)
科技(17518)
(17419)
科研(17230)
编号(17106)
创新(17011)
(16827)
国家社会(14944)
期刊
(37101)
经济(37101)
学报(29111)
(26063)
研究(23459)
科学(22726)
大学(20351)
学学(20036)
农业(17388)
中国(16195)
(13113)
管理(12023)
(9476)
业大(9043)
农业大学(7749)
(7379)
经济研究(7232)
财经(7085)
(6945)
金融(6945)
业经(6869)
科技(6687)
(5996)
林业(5920)
技术(5800)
中国农业(5580)
问题(5533)
商业(5400)
自然(5267)
资源(4643)
共检索到136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素娟  谢鹏  
糖分的积累是果实品质形成的关键,蔗糖不仅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和能量,也可作为一种信号物质调节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控制同化物分配,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谢虹,2003;陈俊伟等,2002)。许多学者从蔗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变化来探讨果实糖积累的机制,也通过试验证明蔗糖能改善果实品质,对酶活性具有调节作用(王永章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艳梅  谭伟平  肖层林  范美蓉  廖育林  
为给水稻抗高温胁迫栽培提供依据,采用高温胁迫与自然温度对比的方法,通过盆栽试验和人工气候室控温,研究了花后高温(37℃)胁迫对籽粒淀粉形成及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高温(37℃)处理后,籽粒支链淀粉及总淀粉积累量均低于对照(CK,常温),表现为CK>T1>T2>T3;但直链淀粉含量均高于对照,表现为CK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丽松  张柏林  林顺顺  王贵禧  
以中国不同板栗产区16个品种板栗为试材,研究淀粉表面结合脂对板栗淀粉糊化特性影响。结果表明:板栗淀粉RVA糊化黏度在升温过程中逐渐升高并达到峰值,随后黏度降低并在整个温度保持阶段持续降低并降到谷值;在冷却过程中,淀粉糊黏度再次缓慢升高直至整个糊化过程结束。板栗淀粉RVA糊化黏度特征曲线按形状可分为4种类型,脱脂处理虽不改变淀粉糊化黏度特征曲线的形状,但对板栗淀粉RVA糊化黏度特征值产生影响,使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升高,糊化温度降低,峰值时间影响不大,对稀懈值和回冷值有显著影响。当板栗淀粉表面结合脂含量为0.96%~4.50%时,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和稀懈值受到显著影响,从而影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新  李新华  
为提高板栗淀粉提取率,以丹东产板栗为材料,研究板栗淀粉提取过程中亚硫酸浓度、浸泡时间、研磨时间4个重要工艺参数对板栗提取率影响,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对提取率影响大小顺序为浸泡时间>亚硫酸浓度>研磨时间,最佳组合为亚硫酸浓度0.26%,浸泡时间27~28h,研磨时间7~8min。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淑娟  方开星  陈新  马平安  周新成  卢诚  王文泉  
在盆栽条件下,用外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处理块根形成期的木薯品种,测定处理及对照在不同时刻叶片中ABA等激素变化、ABA合成与失活以及淀粉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正常条件下木薯叶片内源ABA水平及ABA合成途径基因均存在明显的夜间低而白天较高的昼夜节律,ABA信号转导相关基因也表现出下午的高峰表达,它们与淀粉合成途径基因的夜间表达一般具有相反的趋势。2)ABA处理后,木薯叶片内源ABA含量迅速下降,与观察到的ABA合成途径基因表达下降与后期ABA失活基因激活表达相一致,同时发现细胞分裂素中的玉米素核苷(Zeatin riboside,ZR)和生长素(I...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思威  杨锦鹏  余君  徐芳森  杨春雷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白肋烟打顶后喷施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YCL2和Z5对烟碱含量及其合成关键酶(鸟氨酸脱羧酶和精氨酸脱羧酶)的活性以及总氮、总糖、氯和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肋烟打顶后喷施YCL2和Z5能够显著降低白肋烟叶片烟碱的含量,其中喷施YCL2使上部叶片烟碱含量降低20.47%,喷施Z5使上、中部叶片烟碱含量分别降低34.36%和32.38%;喷施YCL2和Z5能显著降低合成烟碱关键酶(鸟氨酸脱羧酶和精氨酸脱羧酶)的活性。喷施YCL2和Z5对烟叶重要品质指标(总氮、总糖、氯和钾)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结果说明,喷施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YCL2和Z5能显著降低烟叶烟碱含量,但不影响烟叶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文静  王鹏  王国杰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3个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藁麦8901(强筋品种)、豫麦49号(中筋品种)和洛麦1号(弱筋品种)灌浆期籽粒中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冬小麦籽粒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淀粉粒结合的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豫麦49号在灌浆期上述几个酶活性变化的峰值均高于其他2个品种,且大部分被研究的酶类在灌浆中后期仍维持较高活性。可见,与藁麦8901和洛麦1号相比,豫麦49号具有较强的淀粉合成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春燕  封超年  张影  郭文善  朱新开  彭永欣  
为研究弱筋小麦籽粒淀粉形成的机制,以弱筋小麦宁麦9号为材料,对不同氮肥基追比对其籽粒淀粉合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及相关生理基础研究表明,氮肥基追比7∶1∶2处理与5∶1∶4处理相比,花后7~28d籽粒直、支链淀粉及总淀粉积累速率低,成熟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低,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高,剑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和蔗糖含量低,籽粒蔗糖合成酶(SS)活性低,籽粒蔗糖含量高,籽粒ADPG焦磷酸化酶(AGP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低,淀粉积累量低。相关分析表明,籽粒中AGPP、SSS、GBSS与直、支链及总淀粉积累速率、籽粒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这几种酶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良俊  张晓冬  潘恩超  孙磊  谢科  顾丽  曹碚生  
【目的】研究莲藕根状茎膨大过程中淀粉合成相关酶的活性,探讨其与莲藕淀粉积累的关系。【方法】以4个莲藕主栽品种为试材,采用比色法,分析了根状茎膨大过程中葡萄糖、果糖、蔗糖、可溶性总糖、淀粉含量及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ase)、淀粉合成酶(SSase)和淀粉分支酶(Q-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果糖、葡萄糖和可溶性总糖、蔗糖的含量高峰分别出现在莲藕根茎的膨大前期、中期、后期。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在膨大中期前上升缓慢,到后期含量急增,总淀粉含量可达鲜重的11.1%~12.7%,其中支链淀粉始终约占总淀粉的70%。ADPGPase和SSase在各相同膨大时期品种间差异明显,而Q...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梁丽松  徐娟  王贵禧  马惠铃  
【目的】分析3个品种群的33个主栽品种板栗淀粉糊化特性与直链淀粉含量及淀粉粒粒径之间的关系,为评价板栗糯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理化分析方法测定板栗淀粉含量以及直链淀粉含量;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测定板栗淀粉糊化特性;利用S3500型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淀粉粒粒径分布;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品种板栗淀粉的RVA谱特征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北方品种群板栗淀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和稀懈值的总体水平均较其它两个品种群板栗高,各品种群之间差异显著;北方品种群的回冷值、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最低。板栗淀粉的糊化特性具有较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不同品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淑芳  陈建军  周冀衡  
为探讨烟叶成熟期间淀粉合成机理,分析了4个不同留叶数处理(分别留叶16,18,20,22片)的烟叶成熟期间中、上部叶淀粉积累动态及淀粉酶(AM)、蔗糖合成酶(SS)活性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留叶数与成熟期间上部叶的AM活性、淀粉含量无显著的相关性(r=-0.101,P=0.441>0.05,r=0.221,P=0.089>0.05),与上部叶的SS活性有显著的正相关(r=0.300*,P=0.0200.05),与中部叶的SS活性有极显著的正相关(r=0.395**,P=0.002<0.01),与中部叶的淀...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叶玉珠  王林伟  王淑媛  赵沛忠  
板栗粉锈病是景宁板栗的主要叶部病害,发病率高达95%,感病指数达82 5。板栗粉锈病危害板栗苗木、幼树和成年树,感病栗树生长势显著下降,栗实减产,病叶提早落叶。病原为栗膨痂锈菌Pucciniastrumcastaneae。研究结果表明:在8月份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周1次,连续2次,防治效果可达92 4%。表3参3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宏伟  邹德堂  迟凤琴  
以不同品种春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氮肥施用量对春玉米子粒淀粉含量及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施氮范围内随氮肥施用量提高,淀粉含量表现增加趋势,品种间存在差异;在吐丝49天之内,SS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到吐丝21天达到高峰,之后缓慢下降,但高氮处理下降速度慢于低氮处理;子粒灌浆期间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四单19的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最高,依次是东农早粘、东农248、东甜4号,氮肥施用量对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影响较大;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与淀粉含量的关系除吐丝后7天相关未达显著水平,其它均达极显著正相关;SS分解活性与子粒中淀粉含量在吐丝后均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贺正  马均  李旭毅  张荣萍  
【目的】探索不同水稻抗旱品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籽粒灌浆特性及有关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选用抗旱性不同的3个杂交水稻品种,分别在正常供水和水分胁迫条件下,研究水稻茎鞘物质运转、籽粒灌浆和淀粉合成有关酶活性。【结果】水分胁迫下,抽穗期和成熟期茎鞘干物重以及抽穗后茎鞘物质输出量、输出率、转化率均下降;籽粒生长潜势、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降低,籽粒生长活跃期缩短,各品种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提前;籽粒灌浆过程中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Q酶和ADPG焦磷酸化酶3种酶活性都不同程度的被抑制。各性状抗旱性强的品种均比抗旱性弱的品种减少的幅度小。抽穗期茎鞘干物重、抽穗后茎鞘干物质输出量、输出率和转...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邹铁祥  戴廷波  姜东  荆奇  曹卫星  
【目的】阐明氮、钾施肥对小麦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两个品质类型不同的冬小麦品种‘宁麦9号’(弱筋)和‘扬麦10号’(中筋)为材料,研究氮、钾施肥对小麦籽粒中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和淀粉含量的影响及其与开花期旗叶氮、钾营养的关系。【结果】与不施氮、钾肥的对照处理相比,氮、钾施肥明显提高了花后籽粒中的蔗糖含量及蔗糖合成酶(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的活性,提高了淀粉产量,但降低了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两小麦品种的表现基本一致,其中氮肥的作用大于钾肥,施氮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施钾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宁麦9号高于扬麦10号。【结论】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