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30)
- 2023(7406)
- 2022(6292)
- 2021(5584)
- 2020(4740)
- 2019(10395)
- 2018(9914)
- 2017(18186)
- 2016(10336)
- 2015(11077)
- 2014(10522)
- 2013(10321)
- 2012(9736)
- 2011(8837)
- 2010(8661)
- 2009(7856)
- 2008(7665)
- 2007(6721)
- 2006(5952)
- 2005(5147)
- 学科
- 济(36247)
- 经济(36196)
- 业(26071)
- 管理(25808)
- 企(19751)
- 企业(19751)
- 方法(16662)
- 数学(14986)
- 数学方法(14844)
- 学(12131)
- 农(11100)
- 财(10866)
- 中国(9415)
- 税(9254)
- 贸(8739)
- 贸易(8736)
- 税收(8702)
- 收(8665)
- 易(8515)
- 业经(7943)
- 农业(7878)
- 制(6370)
- 技术(6301)
- 环境(6174)
- 务(6092)
- 财务(6088)
- 财务管理(6076)
- 地方(5802)
- 企业财务(5798)
- 融(5592)
- 机构
- 大学(150362)
- 学院(147294)
- 研究(60094)
- 济(55708)
- 经济(54695)
- 管理(49537)
- 农(45727)
- 科学(44164)
- 理学(44042)
- 理学院(43396)
- 管理学(42244)
- 管理学院(42043)
- 中国(41296)
- 农业(37315)
- 所(34585)
- 业大(34452)
- 研究所(32353)
- 京(32349)
- 中心(25296)
- 财(25040)
- 农业大学(24721)
- 江(22217)
- 省(22165)
- 院(21593)
- 室(21343)
- 业(20184)
- 财经(20122)
- 科学院(19987)
- 实验(19893)
- 北京(19607)
- 基金
- 项目(111502)
- 科学(84949)
- 基金(82161)
- 家(79024)
- 国家(78453)
- 研究(65687)
- 科学基金(63583)
- 自然(46954)
- 自然科(45896)
- 自然科学(45871)
- 自然科学基金(45096)
- 省(43796)
- 基金项目(43725)
- 社会(41418)
- 社会科(39289)
- 社会科学(39274)
- 划(38623)
- 资助(33507)
- 教育(29261)
- 计划(26717)
- 重点(26342)
- 科技(24807)
- 发(23518)
- 部(23369)
- 创(23338)
- 科研(23155)
- 编号(22354)
- 业(22178)
- 创新(22059)
- 农(20545)
共检索到211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一路 郭照辉 肖蓉 程伟 张敏 胡丹 王玉双 单世平 魏小武
为探究外源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sp.)对水稻抗镉胁迫的影响,以在培养土中添加外源柠檬酸杆菌XT1–2–2菌悬液(处理组)和未加菌悬液(对照组)的盆栽水稻为研究对象,分析分蘖期水稻在3种Cd质量浓度(0、5、10 mg/kg)处理下XT1–2–2对Cd的吸收、转运、亚细胞分布及生理特性(可溶性糖和抗坏血酸)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水稻根、茎、叶的Cd质量分数均显著降低;Cd质量浓度为0、5mg/kg时,根茎间的转运系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处理组水稻根中的细胞壁、细胞膜和可溶性部分的Cd质量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根系细胞壁中Cd分配比例增加,可溶性部分Cd分配比例降低;菌株XT1–2–2处理的水稻茎、叶中的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而抗坏血酸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且随Cd处理质量浓度的增加,抗坏血酸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综上所述,加入外源柠檬酸杆菌XT1–2–2可以降低分蘖期水稻各组织对Cd的吸收,影响Cd在根茎间的转运以及Cd在根系亚细胞内的分配比例,降低茎、叶中的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增加茎叶中的抗坏血酸的质量分数,进而有效增强水稻对Cd的抗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一路 郭照辉 肖蓉 程伟 张敏 胡丹 王玉双 单世平 魏小武
为探究外源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sp.)对水稻抗镉胁迫的影响,以在培养土中添加外源柠檬酸杆菌XT1–2–2菌悬液(处理组)和未加菌悬液(对照组)的盆栽水稻为研究对象,分析分蘖期水稻在3种Cd质量浓度(0、5、10 mg/kg)处理下XT1–2–2对Cd的吸收、转运、亚细胞分布及生理特性(可溶性糖和抗坏血酸)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水稻根、茎、叶的Cd质量分数均显著降低;Cd质量浓度为0、5mg/kg时,根茎间的转运系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处理组水稻根中的细胞壁、细胞膜和可溶性部分的Cd质量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根系细胞壁中Cd分配比例增加,可溶性部分Cd分配比例降低;菌株XT1–2–2处理的水稻茎、叶中的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而抗坏血酸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且随Cd处理质量浓度的增加,抗坏血酸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综上所述,加入外源柠檬酸杆菌XT1–2–2可以降低分蘖期水稻各组织对Cd的吸收,影响Cd在根茎间的转运以及Cd在根系亚细胞内的分配比例,降低茎、叶中的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增加茎叶中的抗坏血酸的质量分数,进而有效增强水稻对Cd的抗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龚芳芳 樊卫国
【目的】解析外源柠檬酸活化石灰性黄壤养分的作用,探究外源柠檬酸促进石灰性黄壤上的刺梨实生苗对养分吸收及生长的影响,为贵州喀斯特石灰性黄壤地区刺梨栽培的养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石灰性黄壤和‘贵农5号’刺梨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法,设置每kg石灰性黄壤(干土)施入柠檬酸40、80和120 mg3个处理,探究外源柠檬酸的不同施用量对石灰性黄壤养分的活化和促进刺梨实生苗养分吸收及生长的作用。【结果】外源柠檬酸施入石灰性黄壤后,土壤p H明显降低,有效氮、磷、钾、钙、铁、锌、硼的含量明显增加,其中80 mg·kg~(-1)柠檬酸处理的有效磷、钾、钙和硼含量增加得最多。120 mg·kg~(-1)柠檬酸处理的土壤有效氮、铁、锌含量提高的百分率最大,而有效锰、铜的含量明显降低,对土壤交换性镁的含量无明显作用。土壤中的细菌总数和解磷菌及解钾菌的数量随柠檬酸施用量的增大而增多,真菌和放线菌数量随之减少,其中,以80 mg·kg~(-1)柠檬酸处理的解磷菌和解钾菌的数量为最多。刺梨实生苗的石灰性黄壤培养土施入外源柠檬酸后,明显增强了多种土壤酶的活性,随柠檬酸施入量的增加,土壤的脲酶、硝酸还原酶和铁还原酶的活性随之增强,淀粉酶活性随之降低,80mg·kg~(-1)柠檬酸处理的土壤碱性磷酸酶、蛋白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最高。外源柠檬酸施入石灰性黄壤后,土壤中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和乙酸的含量明显增加,其中80 mg·kg~(-1)柠檬酸处理的酒石酸、苹果酸含量和有机酸总量最高,3个处理的草酸含量都明显低于对照。外源柠檬酸施入石灰性黄壤后,刺梨实生苗对N、P、K、Ca、Mg、Fe、Zn、B元素的吸收量明显增加,其中,80 mg·kg~(-1)柠檬酸处理的刺梨实生苗对上述元素的吸收量最大。刺梨实生苗对Cu的吸收量随柠檬酸施入量的增加无明显改变。外源柠檬酸的施入明显降低了刺梨实生苗根系中柠檬酸和草酸的含量,增加了根系中苹果酸、酒石酸、乙酸和琥珀酸的含量,根系活力和硝酸还原酶、碱性磷酸酶、分泌性碱性磷酸酶、铁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明显增强,与对照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8的石灰性黄壤后,具有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和活化土壤养分的作用,增强多种土壤酶活性,增加土壤中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和乙酸的含量,增加细菌总数、解磷菌及解钾菌的数量,促进刺梨实生苗生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姚虹宇 刘亚敏 张盛楠 刘玉民 周文颖 王针针
【目的】研究受铝毒的马尾松幼苗施加外源柠檬酸后的一系列生长及生理特性变化,确定柠檬酸最佳缓解浓度,揭示柠檬酸缓解马尾松铝毒的生理机制,为土壤酸化地区马尾松的生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种不同家系马尾松幼苗(耐铝型FJ5、铝敏感型GD20)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柠檬酸对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株高增量、根系形态及其针叶中抗氧化酶[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活性氧(H_2O_2和O_2~(-·))、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外源柠檬酸缓解马尾松铝毒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生理指标。【结果】铝胁迫下2种家系马尾松幼苗根系总长、表面积、体积、直径及株高增量均降低,针叶内抗氧化酶活性增强,H_2O_2、O_2~(-·)、MDA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有所升高。经柠檬酸处理后,2种家系马尾松根系总长、表面积、体积、直径及株高增量均有所增加,其针叶内抗氧化酶活性增强,H_2O_2、O_2~(-·)、MDA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相应减少,且GD20变化幅度大于FJ5。主成分分析得出第一主成分中各指标贡献率大小为MDA>H_2O_2>脯氨酸>GR。【结论】活性铝对马尾松幼苗生长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外源柠檬酸能有效缓解马尾松的铝毒作用,且对铝敏感型马尾松的缓解效果好于耐铝型。柠檬酸缓解铝毒的效果因浓度不同而存在差异,0.02 mmol·L-1的柠檬酸解毒效果最佳,当浓度大于0.08 mmol·L-1时,缓解效果受到抑制。MDA和H_2O_2可能是外源柠檬酸缓解铝毒作用的关键指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苏英 吴荣华 申君宇 李伟平 何滔 李云 丁诗华
为鉴定患病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病原菌,从大鲵肠、胃、脾脏中分离得到菌株int1705,分离菌株经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RNA和aspC管家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经人工感染,结果显示:菌株int1705能使健康大鲵发病并致死,半致死浓度(LD_(50))为3.16×10~(6 )CFU/mL,且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相似。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int1705对多粘菌素B、头孢他啶、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10种药物敏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黎军胜 李建林 吴婷婷
分别研究了饲料中添加外源消化酶、非淀粉多糖酶、植酸酶和柠檬酸对奥尼罗非鱼内源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分别添加15g·kg-1和30g·kg-1的消化酶制剂,胃、肝胰脏、肠道蛋白酶活性分别升高了22.3%、17.7%、12.5%(P<0.05)和42.0%、25.2%、16.5%(P<0.01),肝胰脏、肠道淀粉酶活性分别升高了62.4%、28.8%(P<0.05)和54.0%、27.4%(P<0.05),肠道脂肪酶活性分别升高了23.2%(P<0.05)和43.6%(P<0.01);添加1g·kg-1非淀粉多糖酶和植酸酶,肝胰脏、肠道淀粉酶活性分别上升11.4%、4...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肖双燕 韦冬冬 刘明珠 黄静 余庆 蒙兰丽 李鹏飞
为探明2022年5月引起广西南宁某养殖基地牛蛙暴发疾病的原因。本研究从患病牛蛙肝脏、脾脏、肾脏和肠道中分离优势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系统发育学分析进行鉴定。为确定该菌株的致病机理,对该菌株进行了人工感染实验、组织病理学观察、毒力基因检测、药物敏感性实验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在患病濒死牛蛙的肝脏、脾脏、肾脏、肠道均分离到单一的优势菌株,将从肠道分离得到的一株优势菌命名为NFCF-02,经鉴定为弗氏柠檬酸杆菌。该菌株携带viaB、ompX、ureE、ureD、ureG、ureF这6种毒力基因,对牛蛙的半数致死浓度为3.12×10~(6) CFU/mL,发病临床症状为肝脏变黄、花肝、肝脏坏死;肾脏充血发红、胃表面有血丝以及肠道呈红色和血脓充塞肠道的症状。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其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索排列紊乱;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严重区域肾小管崩解、坏死;脾脏中央静脉扩张淤血,含铁血黄素、色素细胞增多;肠黏膜脱落,肠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杯状细胞坏死。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NFCF-02对新霉素、多粘菌素B、头孢拉定、多西环素4种抗菌药物敏感,对林可霉素等14种抗菌药物已产生耐药性,携带gyrA、Sul1等7种耐药基因。研究表明,弗氏柠檬酸杆菌对牛蛙具有高致病力,可引起肝脏和肠道等多器官组织的病理损伤最终引发机体的损伤甚至死亡。本研究首次从组织病理学分析和毒力因子携带情况角度确定弗氏柠檬酸杆菌对牛蛙的致病力,可为养殖牛蛙弗氏柠檬酸杆菌病的诊断和药物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毛烁君 斯广杰 任晓金 石婷婷 章烨 王卓瑞 章晓栋
从患典型鳃腺炎病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肝脏和腹水处进行细菌接种,分离获得一株细菌。综合菌落形态,16 S rRNA序列进化分析和API细菌生化鉴定系统判定,所得菌株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SX43)。动物回归实验显示,分离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06.5CFU,显示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从实验幼鳖体内再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常用药物的抗菌敏感性测定显示,菌株SX43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氯霉素高度敏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乃瑜 王至诚 何宏港 王卫民 刘静霞 罗毅
为确定2020年10月湖北一中华鳖发病的病原体及病原特征,实验从该养殖场患病中华鳖个体肝脏分离获得一株优势菌A3,经理化性状及16S rRNA序列鉴定,表明菌株A3属于柠檬酸杆菌;进一步通过recN序列鉴定,发现A3与布氏柠檬酸杆菌recN碱基一致性为95.58%~96.01%,与柠檬酸杆菌属其他种的recN碱基一致性均低于93.72%,表明菌株A3为柠檬酸杆菌属潜在新种。人工回归感染实验证实菌株A3是引起本次中华鳖患病的病原菌;与嗜水气单胞菌相比,A3感染病程偏慢但致死率较高。药敏实验显示,菌株A3对美罗培南等10种抗生素敏感,对氟苯尼考等9种抗生素耐药。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e,MLST)鉴定显示,菌株A3属于新序列型(sequence type,ST)。对柠檬酸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的7个管家基因序列进行级联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柠檬酸杆菌的进化与菌株的分离源及分离地点没有明显关系;且菌株A3与分离自欧洲人源的ST120型菌株Citfre2580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对中华鳖的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并阐述了一种更可靠的柠檬酸杆菌鉴定方法,旨在引起人们对柠檬酸杆菌致病性的重视,为水产品健康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肖宁 孔令严 周昊 曹际 李槿年 相翊卿 王蒙蒙
为了明确安徽省当涂县淡水养殖克氏原螯虾暴发性疾病的病原,取濒临死亡的病虾分离病原。从肝胰腺中分离到一株优势细菌(命名为XLX1分离株),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检查、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细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XLX1分离株为弗氏柠檬酸杆菌。进一步对XLX1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携带黏附素基因情况和细胞黏附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硫酸新霉素、恩诺沙星、诺氟沙星、替考拉宁和米诺环素敏感或中敏,对其他7种测试药物呈现耐药。该分离株携带黏附素基因cfA和ure基因簇;序列分析发现ure ABc结构基因和ure D关键辅助基因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沈锦玉 顾志敏 潘晓艺 周保中 尹文林 曹铮
从濒死的红螯螯虾(Cheraxquadricarinatus)的肝胰脏中分离得到可疑病菌L1和L2,经细菌学鉴定2株细菌均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freundii);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L1和L2均导致健康虾发病死亡,其LD50分别为2 2×105CFU/ind、7×105CFU/ind;2株细菌对14种药物的敏感性相似,对9种抗生素敏感,对5种抗生素有抗性。从中筛选出有效药物,应用于生产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
红螯螯虾 弗氏柠檬酸杆菌 病原 药敏试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黎鹏 黎娟 屠乃美 黄弘毅 谭格 刘定杲 周婕怡 谷亚冰
以水稻品种黄华占为试材,大棚盆栽水培水稻,添加耐镉内生细菌R3(Pantoea sp.)和R5(Stentrophomonas sp.)菌悬液(未施内生细菌菌悬液的为CK),研究外源耐镉菌对水稻植株Cd吸收和积累的影响,幵利用16S rDNA测序研究水稻植株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在水稻分蘖盛期,R5菌株和R3菌株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水稻植株各部位的Cd含量;R5菌株和R3菌株处理后的水稻植株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水稻地上部内生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增加,根部内生细菌群落的多样性降低,Escherichia/Shigella和Acinetobacter属在水稻植株内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R5菌株能够成功定殖到水稻的地上部。
关键词:
水稻 内生细菌 群落结构 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慧 白禹 杨文佳 李国勇 骆建林 曹禹 李灿
[目的]为揭示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抗菌肽家族基因在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侵染大鲵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qRT-PCR方法,分析抗菌肽家族基因在侵染后不同时间的表达响应及不同组织器官的表达变化。[结果]经12、24、36、48 h侵染,抗菌肽家族AdCath1、AdCath5、AdCath 8基因在皮肤、肝脏、脾脏均受到诱导,表达量均高于对照1×PBS处理,尤其在0-36 h差异达显著水平。3个基因在皮肤和肝脏的表达高于脾脏,尤其在36 h,皮肤组织中AdCath1表达量是1×PBS处理的92.35倍;在48 h,肝脏组织中AdCath1表达量是1×PBS处理的52.99倍。[结论]抗菌肽基因在大鲵病害互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大鲵 弗氏柠檬酸杆菌 抗菌肽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韦信贤 童桂香 黎小正 吴祥庆 庞燕飞
从患致死性传染病的山瑞鳖(Palea steindachneri)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细菌(YL090422),对该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致病性进行分析,并用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该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为发酵型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无芽胞及荚膜;具有对葡萄糖、精氨酸双水解酶、鸟氨酸脱羧酶、脲酶、西蒙氏柠檬酸盐、丙二酸盐、卫茅醇、吲哚、动力等反应呈阳性,对氧化酶、赖氨酸脱羧酶、苯丙氨酸脱氨酶、V-P反应等呈阴性的特点。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显示该菌为塞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sedlakii)。16S rDNA序列分析得...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红莲 宋光同 何吉祥 侯冠军 王永杰
为确定引起养殖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患病的病原种类及耐药情况,从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取样进行常规细菌学检查,对分离株进行回归感染试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16S rRNA和gyrB基因分析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从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分离到大量菌落形态和色泽一致的细菌,代表菌株X120523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具有较强致病性,对20种抗生素中的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