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23)
- 2023(2310)
- 2022(2022)
- 2021(1942)
- 2020(1731)
- 2019(3733)
- 2018(3886)
- 2017(6757)
- 2016(4143)
- 2015(4685)
- 2014(4895)
- 2013(4676)
- 2012(4752)
- 2011(4277)
- 2010(4362)
- 2009(4205)
- 2008(4333)
- 2007(4090)
- 2006(3707)
- 2005(3271)
- 学科
- 济(14505)
- 经济(14486)
- 管理(10386)
- 业(9103)
- 企(7764)
- 企业(7764)
- 学(7144)
- 方法(7059)
- 数学(5860)
- 数学方法(5694)
- 农(3861)
- 中国(3796)
- 壤(3714)
- 土壤(3701)
- 财(3618)
- 制(3162)
- 理论(2921)
- 贸(2796)
- 贸易(2793)
- 易(2715)
- 业经(2673)
- 和(2546)
- 地方(2409)
- 环境(2396)
- 农业(2381)
- 融(2370)
- 金融(2370)
- 银(2357)
- 银行(2336)
- 策(2233)
- 机构
- 大学(63724)
- 学院(62673)
- 研究(26059)
- 科学(20389)
- 中国(19673)
- 济(19589)
- 经济(19004)
- 管理(18553)
- 农(17596)
- 所(15868)
- 理学(15599)
- 京(15310)
- 理学院(15289)
- 研究所(14711)
- 管理学(14687)
- 管理学院(14589)
- 农业(14228)
- 业大(13370)
- 中心(11390)
- 江(10359)
- 省(10023)
- 北京(9720)
- 室(9552)
- 财(9509)
- 院(9315)
- 科学院(9212)
- 农业大学(9169)
- 范(8851)
- 实验(8743)
- 师范(8698)
- 基金
- 项目(42409)
- 科学(31546)
- 基金(30108)
- 家(29308)
- 国家(29108)
- 研究(24657)
- 科学基金(22865)
- 自然(17731)
- 自然科(17319)
- 自然科学(17314)
- 自然科学基金(16946)
- 省(16274)
- 基金项目(15733)
- 划(14951)
- 社会(13377)
- 资助(13227)
- 社会科(12492)
- 社会科学(12488)
- 教育(11243)
- 重点(10711)
- 计划(10547)
- 科技(10255)
- 编号(9231)
- 发(8695)
- 科研(8639)
- 部(8508)
- 创(7987)
- 专项(7851)
- 成果(7655)
- 创新(7640)
共检索到98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坤 韩笑 郭修武 王博 金桂华
为探明葡萄的自毒物质对羟基苯甲酸在土壤中的动态变化,采用盆栽避雨方式,以贝达(Vitis.riparia×Vitis.labrusca Beta)葡萄扦插苗为试材,在栽植葡萄土壤和未栽植葡萄土壤中施入0.5(A1)、1.0(A2)、2.0(A3)mg·g~(-1)的对羟基苯甲酸。结果表明:0.5mg·g~(-1)对羟基苯甲酸处理促进葡萄生长,而其他两个处理抑制葡萄生长。A1和A2处理分别在36h和48h达到吸附平衡,吸附率分别为99.98%和99.99%。A3处理在72h仍未达到吸附平衡。除A1处理外,在有或无种植葡萄的土壤中,对羟基苯甲酸含量持续降低,A1处理在种植葡萄土壤中含量逐渐升高,在...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甲酸 自毒 吸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博 郭修武 李坤 周婷 郭印山 刘镇东 李成祥
为了探明葡萄自毒物质(4-羟基苯甲酸,4-HBA)的作用机制,本试验以4-羟基苯甲酸介导下的根际真菌为研究对象,在20株优势真菌中,筛选出5株高效代谢4-HBA的真菌,经ITS序列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菌株分别为细极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 tenuissima)、青霉菌属(Penicillium sp.)、木霉菌属(Trichoderma harzianum)、小克银汉霉菌属(Cunninghamella elegans)和产黄青霉菌属(Penicillium chrysogenum)。液体培养48h时,5株真菌对不同浓度4-HBA(600,1200,1800,2400μg·m L-1...
关键词:
葡萄 4-羟基苯甲酸 自毒作用 真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毛宁 薛泉宏 唐明
【目的】研究2株放线菌对土壤中草莓根泌自毒物质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的降解效果。【方法】以2株对草莓有促生作用的放线菌Act11和Act12为材料,将其接种于含有定量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的土壤中,模拟自然条件下培养,定期测定其对土壤中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的降解量和相对降解率。【结果】①供试放线菌在模拟田间条件下对土壤中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培养150 d后,Act11和Act12对苯甲酸的降解量分别达到700~888和747~867 mg/kg,对对羟基苯甲酸的降解量分别达到94~218和117~118 mg/kg。②在土壤中加入有机质对2种酚酸相对降解率的影响不同,其中有机质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相彬 胡艳丽 赵凤霞 毛志泉 沈向 杨树泉 苏立涛
Malus hupehensis was used as experiment materials.This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benzoic acid on the productivity of superoxide(O_2 ·),the contents of malondialdehvde(MDA)and sulfhydryl group activity(—SH),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y and mineral elements in roots of M.hupe...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明洋 龚道新 任竞 孙毓临
为了评价霜脲氰的环境安全性,指导含霜脲氰类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建立了霜脲氰在葡萄及其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葡萄和土壤样品分别用丙酮和乙酸乙酯提取,经弗罗里硅土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霜脲氰的最小检测量为3.0×10-10 g,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最低检出限为1.5×10-3和3.0×10-3 mg/kg.当添加水平为0.05~1.0 mg/kg时,霜脲氰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3.32%~104.22%,变异系数为5.34%~6.11%;在葡萄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85%~98.84%,变异系数为3.30%~7.69%.
关键词:
霜脲氰 葡萄 土壤 残留分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邱雪柏 陈兴江 向章敏 商胜华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俗称甲维盐)微乳剂在烟叶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甲维盐在烟叶中的消解符合化学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方程为C=0.255 8e–0.325 3t,半衰期为2.13 d,线性相关性系数R2=0.884 3;在施药20 d后其含量平均低于0.006 mg/kg,30 d后未检出甲维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权桂蓉 高翔 惠竹梅
【目的】研究外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对葡萄果实及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为利用植物调节剂调控葡萄及葡萄酒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对葡萄植株全部果穗进行喷穗处理,设置坐果期喷施100 mg/L ABA、转色期喷施清水(ABA处理),坐果期喷施0.4 mg/L EBR、转色期喷施清水(EBR1处理),坐果期和转色期均喷施0.4 mg/L EBR(EBR2处理)和坐果期和转色期均喷施清水(对照处理,CK)4个处理,取成熟葡萄果实酿造葡萄酒,测定不同处理葡萄果实的穗质量、还原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及葡萄酒的残糖、pH值、干浸出物、酒精度和挥发酸;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成熟葡萄果实和葡萄酒的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ABA和EBR处理能提高葡萄果实还原糖含量,加速葡萄成熟,并提高葡萄果实及葡萄酒中酯类、醇类等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CK、ABA、EBR1、EBR2 4种处理葡萄果实中分别检测出28,34,31,31种香气物质,包括酯类、醇类、醛酮类、萜烯类、酸类和酚类等。与CK相比,ABA、EBR1和EBR2处理葡萄果实香气物质总量分别提高了24.50%,11.16%和17.17%。3个激素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果实酯类、醇类和醛酮类物质总量,且以ABA处理效果最好,其葡萄果实酯类物质总量较CK提高了27.82倍,醇类和醛酮类物质总量分别提高了22.29%和24.13%。【结论】外源激素ABA和EBR处理有助于葡萄果实品质提升及香气物质的合成。ABA处理葡萄酒中的酯类物质含量及EBR1和EBR2处理醇类物质含量均提高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艳芳 沈向 陈学森 吴树敬 毛志泉
【目的】研究生物炭对发生对羟基苯甲酸毒害的平邑甜茶幼苗光系统功能、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以期为防治苹果连作障碍提供依据。【方法】以苹果常用砧木-平邑甜茶为试材,在水培条件下,以(1)营养液作为对照(CK),用(2)营养液+0.4 mmol·L-1对羟基苯甲酸(FS)和(3)营养液+0.4mmol·L-1对羟基苯甲酸+0.5%生物炭(FSC)处理平邑甜茶幼苗,测定不同处理对平邑甜茶幼苗叶片光合速率、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等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系统指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与FS处理相比,FS...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曲东 毛晖 曾辰
采用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通过添加氧化铁、铬酸盐和葡萄糖的模拟试验,在厌氧培养条件下测定了土壤中可浸提态的亚铁和铬( )浓度的变化,探讨了有机碳源及Cr( )、Fe对厌氧条件下水稻土中微生物铁还原的影响及Fe( )和Cr( )还原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添加碳源和氧化铁后,能有效促进厌氧条件下水稻土中铁的异化还原过程,显著减小土壤中铬( )浓度;添加Cr( ),将导致土壤中铁还原滞后;厌氧水稻土中Fe( )和Cr( )的竞争还原机制为,有机电子供体导致氧化铁发生微生物还原,产生的Fe( )引起土壤中Cr( )的化学还原。
关键词:
水稻土 铁还原 铬 葡萄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梅梅 赵琪 李倩 何永波 朱晓萍 张晶 苏欢 李磊
为探究氨基酸水溶肥对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盛果期早黑宝葡萄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处理:常规施肥(CK);增施有机肥(OPT);有机肥+氨基酸水溶肥处理(OPT+AA),研究外源氨基酸对葡萄产量、生长、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OPT处理葡萄产量降低14.17%,OPT+AA处理葡萄产量降低7.50%,但均不显著。与CK相比,OPT、OPT+AA处理化肥偏生产力均显著增加,OPT+AA处理的N、P_2O_5、K_2O偏生产力分别显著增加73.44%,85.01%,85.01%;OPT+AA处理总糖显著增加8.09%,可溶性固形物显著增加1.32百分点,糖酸比显著增加38.80%,可滴定酸含量显著减少0.16百分点;OPT+AA处理新梢全磷含量显著增加24.73%,全钾含量显著增加24.73%。此外,OPT和OPT+AA处理并不会影响树体生长,且能够有效减少速效养分淋洗、提高植株根域养分含量。综上所述,通过化肥减施并增施有机肥对葡萄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可以减少速效养分的淋洗,显著提高化肥偏生产力;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增施氨基酸水溶肥能够促进树体养分吸收,提高葡萄产量,显著提升果实品质。
关键词:
葡萄 氨基酸水溶肥 有机替代 产量 品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鸣华 毛国平 杨春龙 邢月华 蒋木庚
苯菌灵提取物经酸性水解定量地转化为多菌灵,中和后用乙酸乙酯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测定。苯菌灵在葡萄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100.69%,检测极限为0.01mg/kg。在南京和西安两地的试验结果显示,苯菌灵在葡萄上的半衰期为9.6和18.1d,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70和1.19 mg/kg,喷药2次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1.78和2.66 mg/kg。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丽飞 潘云梅 杨丽 龙耀云 胡先奇
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到蒙自市文澜落龙庄、草坝营房、草坝六村、草坝十七村等葡萄地进行实地调查,采用五点取样法,选取地上部分生长势弱、叶发黄或根部出现变褐萎蔫等症状的植株,采取其根际周围2 kg的土样,共采集28份土样。通过形态鉴定的方法,对蒙自葡萄根际土壤寄生线虫的种类进行初步鉴定,通过实验初步鉴定出葡萄寄生线虫3属4种,分别是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 Bastian,1865)、肾状肾形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 Linford et
关键词:
葡萄 线虫 种类 鉴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梦燕 孙军利 赵宝龙 刘连玲 罗英辉
为改善葡萄果实着色效果,探讨日光温室内ALA处理最佳浓度。在弗雷无核葡萄果实膨大期和着色期,利用50,100,150 mg/L的5-氨基乙酰丙酸(ALA)溶液喷布果实,研究外源ALA处理对葡萄果实外观色泽、内在品质及花青素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外源ALA处理均能诱导果皮花青素的积累,促进果皮着色,缓解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降解速率;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可滴定酸含量明显下降。ALA处理后果皮花青素含量与PAL活性极显著相关,与DFR活性均无显著相关性,CHI活性仅在处理后与果皮花青素含量极显著相关,但经ALA处理后,果皮PAL、CHI、DFR活性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由此推测,ALA通过上调相关调控因子的表达来诱导花青素合成积累,从而改善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镓钡 李文莹 葛畅 张琳 谭晓风 刘美兰
【目的】油桐是四大木本油树种之一,其桐油是当前环保涂料的重要原料。但当前油桐产量低限制了油桐产业的发展,而激素对植物的增产增收有重要作用,旨在探寻促进油桐增产增收的重要激素类型。【方法】以油桐品种‘葡萄桐’6年生树体为试材,利用田间调查法对油桐林树体资源进行分类,同时以油桐雄树为材料,采用形态学观察法对雄树花芽分化过程进行了观察。通过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赤霉素(GA3)、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6-BA)及乙烯利(CEPA)等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系统研究了外源激素对油桐开花性状的影响。【结果】在油桐林中,根据雌雄花的数量和种类,可以将其划分4种类型,分别为单花纯雌花树体、多花纯雌花树体、雌雄同株树体、多花纯雄花树体。油桐雄树花芽分化过程历时约3个月,可分为叶原基分化、花序原基分化、花序轴分化、花器官分化4个阶段。外源IAA处理油桐雄树的花数量和花性别未发生显著变化。高质量浓度的CEPA对油桐开花性状没有影响且抑制油桐开花。一定质量浓度的GA3可以诱导油桐雄树少量雌花的形成,同时也减少了花的数量。6-BA质量浓度为160 mg/L时,雌花数量最多,质量浓度为640 mg/L时,油桐纯雄花序转变成纯雌花序,质量浓度到达1 280 mg/L时,油桐纯雄花芽不开花;6-BA诱导雄树形成的雌、雄花结构发育正常,果实品质与雌雄同株树果实品质一致。【结论】适当质量浓度的6-BA可显著增加油桐雌花和坐果数量,6-BA是油桐增产增收的重要激素类型。本研究为建立油桐产量提升的精准调控技术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油桐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
激素 油桐 雌花 开花 坐果数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