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8)
- 2023(11778)
- 2022(9781)
- 2021(9243)
- 2020(7778)
- 2019(17642)
- 2018(17435)
- 2017(33424)
- 2016(17614)
- 2015(19655)
- 2014(19341)
- 2013(18670)
- 2012(16862)
- 2011(15123)
- 2010(14945)
- 2009(13376)
- 2008(12985)
- 2007(11067)
- 2006(9342)
- 2005(7875)
- 学科
- 济(73609)
- 经济(73539)
- 管理(54632)
- 业(50400)
- 企(44164)
- 企业(44164)
- 方法(38297)
- 数学(32930)
- 数学方法(32371)
- 财(17819)
- 中国(17613)
- 农(17369)
- 业经(17026)
- 理论(14720)
- 学(13762)
- 贸(13443)
- 贸易(13436)
- 易(13027)
- 和(13013)
- 地方(12406)
- 制(11721)
- 务(11691)
- 农业(11676)
- 财务(11643)
- 财务管理(11618)
- 技术(11072)
- 企业财务(11045)
- 环境(10865)
- 划(10698)
- 银(10020)
- 机构
- 学院(245062)
- 大学(245059)
- 管理(101805)
- 济(100873)
- 经济(98972)
- 理学(89547)
- 理学院(88680)
- 管理学(86991)
- 管理学院(86518)
- 研究(75437)
- 中国(56334)
- 京(49827)
- 科学(45093)
- 财(44662)
- 财经(36899)
- 中心(36246)
- 所(35502)
- 业大(34431)
- 农(34060)
- 经(33809)
- 江(33709)
- 研究所(32562)
- 经济学(31163)
- 范(31086)
- 师范(30801)
- 北京(30213)
- 经济学院(28136)
- 财经大学(27920)
- 院(27832)
- 州(27273)
- 基金
- 项目(175826)
- 科学(141053)
- 基金(130417)
- 研究(128841)
- 家(112993)
- 国家(112107)
- 科学基金(98784)
- 社会(83531)
- 社会科(79378)
- 社会科学(79356)
- 基金项目(68657)
- 省(67969)
- 自然(64420)
- 自然科(62952)
- 自然科学(62939)
- 自然科学基金(61800)
- 教育(60622)
- 划(57072)
- 资助(53143)
- 编号(52296)
- 成果(40952)
- 部(39455)
- 重点(39432)
- 创(37473)
- 发(36657)
- 国家社会(35224)
- 创新(34875)
- 教育部(34704)
- 课题(34621)
- 科研(33914)
- 期刊
- 济(100921)
- 经济(100921)
- 研究(64127)
- 中国(42485)
- 管理(38302)
- 学报(35027)
- 财(34597)
- 科学(33113)
- 农(29010)
- 大学(27372)
- 教育(25830)
- 学学(25657)
- 技术(23426)
- 农业(20146)
- 财经(17952)
- 融(17626)
- 金融(17626)
- 业经(16880)
- 经济研究(16814)
- 经(15474)
- 问题(13160)
- 图书(12960)
- 统计(12461)
- 资源(12047)
- 技术经济(11978)
- 策(11773)
- 理论(11411)
- 业(11403)
- 商业(11238)
- 科技(10959)
共检索到339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杨佳铭 魏江 杨升曦
生态系统的外源型参与者发源且长期耕植于非数字平台场景,具有价值主张独立性、价值活动既有性、价值能力自主性三大核心特征。外源型参与者嵌入特定平台生态后,随即挑战了既有研究对于生态参与者战略目标单一性的假定,“如何有效利用平台赋能来构建其在内外生态的竞争优势”成为外源型参与者亟需回答的重要命题。考虑到现有研究对于“生态参与者异质性”的刻画及“平台赋能作用路径”的关注仍十分不足,本文借助资源编排理论框架,以伊芙丽为分析对象展开探索式案例研究,深入刻画并系统解析了外源型参与者通过资源编排行动实现对平台赋能的有效利用,进而构建起生态内外竞争优势的动态过程。由此,本文以外源型参与者对平台赋能的响应和利用战略为切入点,打开了“平台赋能”至“生态参与者战略”的中间黑箱,从生态参与者视角识别了平台赋能效能激发的作用路径,并构建起外源型参与者动态利用平台赋能构建其生态内外双重竞争优势的理论框架,为平台赋能、参与者战略等相关研究领域做出贡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祎 王玮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如何利用工业大数据资源获得竞争优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基于资源编排视角,探索工业大数据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过程。研究发现:利用工业大数据资源可以实现对环境的被动适应以及主动适应,基于此形成竞争优势双路径;被动适应即根据市场环境优化、更新已有产品服务,扩大市场份额,为客户创造最优价值,获得效率优势;主动适应即预测市场需求、挖掘客户未满足的需要,提供新产品和新服务,开辟新市场,为客户创造新价值,获得差异化优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宋剑锋 王笛 孙秀梅
基于资源编排理论,构建跨界搜寻、资源拼凑对新创科技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模型,检验速度型与品质型两种机会开发模式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双元领导风格的差异化权变作用。通过对我国新创科技企业样本数据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跨界搜寻与资源拼凑均正向影响持续性竞争优势,且二者对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影响呈互补效应;(2)速度型机会开发与品质型机会开发均在跨界搜寻与资源拼凑影响持续性竞争优势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而跨界搜寻倾向于品质型机会开发模式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资源拼凑倾向于速度型机会开发模式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3)跨界搜寻影响两种机会开发模式过程中,变革型领导风格发挥了差异化调节作用、交易型领导风格发挥了负向调节效应,相反,资源拼凑影响两种机会开发模式过程中,交易型领导风格发挥了差异化调节作用、变革型领导风格调节作用不显著。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林青 谭力文
目前,专利问题不再仅仅是留给律师和工程师们的技术性工作,更应成为高层经理们制定战略时考虑的关键内容,但专利战略管理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认为垄断与创新,这个专利系统不得不面临的悖论难题却使专利竞争优势具有多种租金性质和存在一定的时空范围,也造就了专利竞争的立体性、多维性和复杂性。这不仅突出了开展专利战略管理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为专利的差异化战略设计提供巨大空间和丰富的理论源泉。
关键词:
专利竞争优势 专利战略管理 专利组合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保宝 李全喜
本文从资源基础观、能力基础观和动态能力观出发,对竞争优势的研究脉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基于资源和能力视角的竞争优势研究进行了比较,总结了竞争优势的研究层面,构建了竞争优势研究的整合框架,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项保华 叶庆祥
本文在回顾和归纳了企业竞争优势理论三条演变路线的基础上,从创新视角提 出了一个整合目前多种主要竞争优势理论的分析框架。该框架整体纳入了行业、组织间关系 和组织内资源能力三个层面的竞争优势因素,并且从创新视角进行了拓展;最后提出了企业构 建竞争优势的对策。
关键词:
竞争优势 创新 整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韬 李文勇 刘清海
文章运用SEM技术,建构了动态能力、核心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模型,以中国企业为样本,对复杂多变环境下动态能力如何克服核心能力刚性进而创造企业竞争优势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焦豪
作为竞争优势获取机制的动态能力能够帮助企业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但已有研究并没有对"动态能力通过什么样的创新行动提升企业绩效"的问题给予合理解释。本文基于组织和战略管理领域中的动态能力理论,考察通过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来构建双元型组织以提升短期财务绩效和长期竞争优势的机制和路径。利用抽样调查问卷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动态能力对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对短期财务绩效和长期竞争优势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并且无论从路径系数还是从显著程度上来看,利用式创新的影响都比探索式创新强;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在企业动态能力和绩效间的中介效应关系得到了实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唐方成 贾凯
在平台生态系统中,平台进入互补市场的行为已日益受到理论界与产业界的广泛关注。为深入探究平台进入互补市场对平台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本文基于平台生态系统理论,应用扎根理论对京东物流和菜鸟物流进行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平台用封闭的进入模式进入互补市场会降低平台开放度,使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产生较强的竞争效应,互补企业针对平台的服务创新减少;但这种排他性进入会增强平台生态系统中平台企业的主导地位,对平台治理是有利的。(2)平台用开放的进入模式进入互补市场会提高平台开放度,增进了互补企业的服务创新积极性,在网络协同效应的作用下,提升平台企业的发展速度,加速平台生态系统的扩展。研究结果丰富了平台生态系统理论,分析了平台进入互补市场的过程中,平台开放度的变化对平台企业及互补企业的作用,为平台的市场渗透与发展以及平台生态系统的治理体系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平台 互补市场 平台开放度 平台生态系统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董晓红 刘征驰
基于搜寻理论并以京东为例,分析了在网络消费者偏好存在差异时,搜寻成本对服务质量差异化B2C平台竞争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消费者搜寻成本的降低,高服务质量平台表现出竞争优势,低服务质量平台被驱逐出市场。
关键词:
搜寻成本 网络消费 B2C服务质量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威
现今,企业的战略焦点逐渐从传统的外部定位转移到内部审视的资源基础观点上。许多学者认为企业资源的特性与持续竞争优势的创造有着密切的关系。若整合各家观点,并以资源内在特性、外在市场特性、竞争导向特性和竞争结果特性四个层面构建分析企业资源特性的概念性模型,即可解释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资源基础理论 资源特性 持续竞争优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蔡宁 王节祥 杨大鹏
为什么大量企业在产业融合背景下选择平台包络战略、通过平台包络战略如何构建竞争优势、平台包络边界又如何决定,这些逻辑上一以贯之的平台实践新问题对经典理论提出了挑战。本文以"浙报传媒"这一典型平台企业为例,开展探索式理论建构分析。研究发现:①经典竞争理论无法解释产业融合背景下广泛发生的平台包络现象,这一悖论需要竞争优势理论分析范式的转变,从通过"差异"资源和能力支撑竞争的"供给端范武"转向通过"共性"用户资源支撑竞争的"需求端范式"。②与传统企业竞争优势构建不同,平台包络竞争优势是以用户为基点的"逆向"构建过程,通过"基础用户沉淀一网络效应激发一商业系统共生一主导架构锁定"机理链建立起可持续竞争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本晓
跨境进口零售电商模式是多样化的,其中综合类平台中的B2C模式是最为普遍且规模较大的平台。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积极推动,以及市场对于跨境商品的巨大需求,跨境电商平台数量在市场利好下激增,平台间竞争模式由过去的一家独大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转变为目前市场各平台间的激烈竞争。但是,就跨境平台而言,跨境B2C平台在市场中的发展增速仍然处于市场前列,相较不同模式的平台具有自身突出的竞争优势。本文从双边市场视角出发对B2C平台进行分析,对跨境B2C平台的竞争优势因素进行研究。
关键词:
跨境B2C 双边市场 竞争优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本晓
跨境进口零售电商模式是多样化的,其中综合类平台中的B2C模式是最为普遍且规模较大的平台。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积极推动,以及市场对于跨境商品的巨大需求,跨境电商平台数量在市场利好下激增,平台间竞争模式由过去的一家独大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转变为目前市场各平台间的激烈竞争。但是,就跨境平台而言,跨境B2C平台在市场中的发展增速仍然处于市场前列,相较不同模式的平台具有自身突出的竞争优势。本文从双边市场视角出发对B2C平台进行分析,对跨境B2C平台的竞争优势因素进行研究。
关键词:
跨境B2C 双边市场 竞争优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永贵 黄清河 郑焕强
在动态的环境下,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是一个由最深层的基于战略逻辑与远景的竞争优势、中间层的基于战略资产与核心能力层面的竞争优势和基于作业流程与价值链配置层面的竞争优势以及表层的基于最终产品与细分市场层面的竞争优势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相互支撑而构成的动态的系统,并且从深层到表层,竞争优势的作用范围依次缩小,持续时间逐渐缩短,对企业长期赢利和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少,对短期赢利和生存能力的作用逐渐增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