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78)
- 2023(2384)
- 2022(2079)
- 2021(2010)
- 2020(1791)
- 2019(3722)
- 2018(3715)
- 2017(6319)
- 2016(3877)
- 2015(4542)
- 2014(4592)
- 2013(4376)
- 2012(4449)
- 2011(4085)
- 2010(4106)
- 2009(4027)
- 2008(4219)
- 2007(4069)
- 2006(3648)
- 2005(3326)
- 学科
- 济(12188)
- 经济(12162)
- 管理(10180)
- 业(8954)
- 企(7793)
- 企业(7793)
- 学(6205)
- 方法(5153)
- 数学(4012)
- 财(3877)
- 数学方法(3855)
- 农(3703)
- 中国(3627)
- 制(3155)
- 理论(2914)
- 及其(2722)
- 银(2675)
- 银行(2662)
- 业经(2571)
- 行(2538)
- 务(2529)
- 财务(2517)
- 融(2511)
- 金融(2509)
- 财务管理(2506)
- 贸(2470)
- 贸易(2467)
- 策(2407)
- 易(2404)
- 企业财务(2372)
- 机构
- 大学(60398)
- 学院(59225)
- 研究(24539)
- 科学(19479)
- 农(18693)
- 中国(17745)
- 济(17130)
- 管理(16571)
- 经济(16537)
- 农业(15226)
- 所(14981)
- 理学(13804)
- 研究所(13783)
- 京(13757)
- 业大(13575)
- 理学院(13506)
- 管理学(12898)
- 管理学院(12813)
- 中心(10893)
- 省(10667)
- 江(10025)
- 农业大学(9801)
- 室(9449)
- 财(9178)
- 技术(8990)
- 业(8613)
- 院(8598)
- 实验(8568)
- 北京(8514)
- 实验室(8259)
共检索到96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贤 周俊初 李阜棣
将碗豆根瘤菌共生质粒pJB5JI导入紫云英根瘤菌7653R及其消除了共生质粒的突变株7653R+1。两种类型转移接合子在人工合成培养基上繁殖时,pJB5JI能稳定存在,但从它们在碗豆或紫云英上所结根瘤的分离物中,只有部分检测到pJB5JI。以转座子Tn5及首蓿根瘤菌nod基因为探针,对未检测到pJB5JI质粒的根瘤分离物7653RA9及7653R+1Pa,进行DNA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pJB5JI质粒并没有全部丢失,很可能全部或部分整合到了受体紫云英根瘤菌的染色体中。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贤 周俊初 张忠明 李阜棣 陈华癸
将豌豆根瘤菌共生质粒pJB5JI导入紫云英根瘤菌含共生质粒的7653R菌株和消除了共生质粒的7653R+1菌株中。7653R+1接合子获得了在碗豆上结瘤的能力,7653R接合子却不能在豌豆上结瘤。从而揭示出紫云英根瘤菌的共生质粒能抑制导入的豌豆根瘤菌共生质粒pJB5JI功能的表达。同时pJB5JI的导入使7653R接合子在其正常宿主紫云英上的结瘤固氮能力较亲本7653R显著提高。试验同时考察了pJB5JI导入紫云英根瘤菌后的稳定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向宏 曹燕珍 李阜棣
从同一稻田的紫云英根瘤上共分离到154株紫云英根瘤菌。将来自该田块10株紫云英的100株根瘤菌列为分析组A;来自同一植株不同根瘤的40株根瘤菌列为分析组B;来自植株两个根瘤的14株根瘤菌列为分析组C。对所有菌株10种抗生素的抗药性测定表明,分析组A分为39个不同抗药类群;分析组B分为22个抗药类群。同一根瘤的分离株其抗药性也存在差异。质粒检测显示所有菌株都含有质粒,质粒数为1~5条;质粒分子量主要在83MD至600MD。质粒图谱分析表明,分析组A分为8个质粒型,分析组B分为6个质粒型,同一根瘤分离株的质粒数并不完全一致。在所有分离株中,第2质粒型的菌株为优势菌群。
关键词:
紫云英,根瘤菌,质粒,固有抗药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农广 胡福荣 张忠明 陈华癸
对紫云英根瘤菌7653R基因文库的5个重组质粒,即pNR102,pNR103,pNR108,pNR203,pNR213进行各种内切酶的酶切分析。结果证实它们均含有1.7kb的EcoRⅠ-Bg1Ⅱ双酶切片段和1.9kb的EcoRⅠ-SacⅠ双酶切片段,而pNR213的外源片段最大,包含有其余质粒所具有的各种片段。以pNR108的外源片段作探针,进行DIG杂交,发现探针与其余4个重组质粒的外源片段有强的同源杂交;与7653R的内源质粒杂交还表明,pNR108的外源片段来源于共生质粒pRa7-2。
关键词:
重组质粒 内切酶 DIG杂交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贤 张忠明 周俊初 李阜棣
利用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L.)种子浸提物诱导紫云英根瘤菌(Rhizobiumhuakuii)野生型菌株7653R产生结瘤因子(NodRh)。根毛卷曲试验表明,NodRh能诱导产生各种形式的根毛变形、卷曲和分枝,并且能诱导形成典型的“牧羊拐”状卷曲,与菌体正常侵染所引起的变化相同。同时发现,相对较高浓度的结瘤因子NodRh能抑制根的生长,形成粗短根。在制备紫云英根瘤菌接种剂的过程中,利用种子浸提物诱导产生结瘤因子,能显著提高根瘤菌的侵染结瘤能力。
关键词:
紫云英,紫云英根瘤菌,结瘤因子,寡糖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贤 李阜棣 曹燕珍 陈华癸
总结了紫云英根瘤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这类根瘤菌的寄主范围较窄 ,早先根据互接种族概念将其定名为Rhizobiumastragali,后来定名为Rhizobiumhuakuii,最近并入Mesorhizobium属。对大量菌株进行的 16S和2 3SrDNAPCR RFLP分析和代表菌株的部分 16SrDNA碱基测序 ,揭示了 7个不同基因型 ,表明这类菌具有遗传多样性 ,可以认为存在不同的种。它们都有质粒 ,数量 1~ 5个 ,因菌株而异 ,可分为不同质粒型 ,共生基因常定位在最大的一个质粒上 ,即共生质粒。它们的结瘤基因具有独特结构。采用包括nodA ,nodB ,nodC ,nodD的苜...
关键词:
紫云英 根瘤菌 中慢根瘤菌 分子遗传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贤 周俊初 莫才清 李阜棣
pMN53是以pMN2为载体克隆有菜豆根瘤菌(Rhizobiumlegumilosarumbv.phaseoli)共生基因的R-prime质粒,将pMN53接合转移到快生型大豆根瘤菌(Rhizobiumfredii)B52,慢生型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japonicum)2210以及紫云英根瘤菌(Rhizobiumhuakuii)7653R后,分别考察了pMN53在3种转移接合子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由pMN53携带的卡那霉素抗性(Kmr)在3种供试菌株中都能稳定传代,但电泳分析都只能检测到载体质粒pMN2,载体上所携带的外源基因脱落。用Tn5为探针进行的斑点杂交,结果证明转移...
关键词:
根瘤菌,质粒稳定性,接合转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成兰 吕玉虎 刘春增 李本银 郭晓彦 聂良鹏 张琳 曹卫东
为明确豫南稻区减肥、高产、稳产的最佳施肥方式,以11 a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设不施肥(CK)、单施化肥(100%F)、22 500 kg/hm~2紫云英+80%化肥(G+80%F)、22 500 kg/hm~2紫云英+60%化肥(G+60%F)、22 500 kg/hm~2紫云英+40%化肥(G+40%F)共5个处理,分析水稻产量年际变化趋势、变异系数(CV)、可持续性指数(SYI)及基于AMMI模型的施肥处理、环境及二者交互作用的特征,综合评价长期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对水稻产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显著增加水稻年均产量,单施化肥较不施肥增产21.26%,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较不施肥增产19.55%~23.25%,以G+60%F处理水稻年均产量最高;施肥降低水稻产量变异系数,以G+40%F处理变异系数最小,其次为G+60%F处理;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处理可持续性指数高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AMMI模型能较好地解释施肥处理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是评价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水稻产量稳定性的有效方法,其稳定性参数(D_i)大小为:CK>G+80%F>100%F>G+60%F>G+40%F。综合考虑水稻高产、稳产及减肥效益,以22 500 kg/hm~2紫云英配施60%化肥处理效果最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媛 王建云 魏丰 李振鹏 谢福莉 李友国
将紫云英根瘤中特异表达的编码CCPs(Cysteine Cluster Protein)同源多肽的蛋白AsF259在大肠杆菌表达菌株(DH10B)中进行体外诱导表达,分别检测其在洋葱表皮细胞与紫云英根瘤中的细胞定位,并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紫云英中AsF259基因的时空表达特征。结果表明:AsF259蛋白分布于洋葱表皮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基因表达和融合蛋白定位实验显示,AsF259在根瘤中呈特异性表达,在类菌体分化前期大量表达,且AsF259蛋白与类菌体共定位,表明AsF259基因属于nCr家族,在类菌体分化、维持和共生固氮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梅 丑敏霞 李一星 陈大松 李友国
基于接种华癸中慢生根瘤菌(Mesorhizobiumhuakuii)7653R的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L.)感染根与未接种对照根在转录水平上的差异,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建立了紫云英结瘤固氮过程中的差异表达cDNA文库,共获得527个有效克隆,其中增强或特异性表达的上调文库中包含341个克隆,抑制表达的下调文库包含186个克隆。对其中的1个上调表达cDNA克隆AsB6利用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ends)方法获得了其基因全长序列,利用BLAST在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一星 王建云 石晓峰 陈大松 李友国
将紫云英AsIB259基因编码的一个预测的非特异性转脂蛋白AsIB259(nsLTP,non-specific lipid transfer protein)在大肠杆菌表达菌株Rosetta 2(DE3)中进行了诱导表达,体外测定AsIB259蛋白的脂质结合动力学特征,检测它对不同碳链长度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的结合能力,进一步考查AsIB259超表达对紫云英毛根结瘤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AsIB259具有转脂蛋白的典型特征,与16~22碳链长度脂肪酸的结合活性较强,对茉莉酸也表现出一定的结合活性;AsIB259超表达导致根瘤数量增加1.5倍且固氮酶活性降低,说明该基因在根瘤形成和固氮过程中发挥重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宁 李一星 刘燕 陈大松 李友国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结瘤受体激酶(NORK)蛋白的跨膜结构域(TM)为诱饵,进行了与其相互作用靶蛋白的筛选鉴定。结果获得41个候选阳性克隆,通过测序和在NCBI中进行Blast比对分析,发现其中一个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互作蛋白翻译延伸因子AsEF1-α,并将该蛋白相应的编码基因命名为AsEF1-α。进一步的验证表明靶蛋白AsEF1-α与诱饵互作的关键结构域是EF1-α-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缪礼鸿 周俊初
快生型根瘤菌中普遍存在1到多个数量不等的内源质粒(indigenous plasmid)。其中,含有根瘤菌结瘤和共生固氮所必需的基因的质粒被称之为共生质粒(pSym);其它的质粒被称为非共生质粒(non-pSym)。根瘤菌的内源质粒一般都非常稳定,能够在不同种属的根瘤菌之间和土壤杆菌中进行转移。根瘤菌质粒在转移、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重组等现象。本文综述了根瘤菌共生质粒和非共生质粒的功能,以及根瘤菌质粒的转移、复制等特性。
关键词:
根瘤菌 共生质粒 非共生质粒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曾平 饶中秀 李万明 谢坚 李海露 褚飞
为探究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L.)在石英砂中淹水腐解对锌形态变化及有效性的影响,通过90d室内培养试验,设置不添加紫云英和4个不同紫云英添加量(1.50t·hm-2、2.25t·hm-2、3.00t·hm-2和3.75t·hm-2)5个处理,定期采集石英砂样品,测定不同形态锌和有效锌(DTPA-Zn)含量及pH值。结果表明:紫云英淹水腐解提高石英砂DTPA-Zn、交换态(Ex-Zn)、碳酸盐结合态(Carb-Zn)、氧化锰结合态(OxMn-Zn)、紧结有机态(Sbo-Zn)锌含量,降低松结有机态锌(Wbo-Zn)含量;石英砂中锌主要以Sbo-Zn和Ex-Zn存在,残渣态锌(Min-Zn)未检出;随淹水时间延长,添加紫云英促进Wbo-Zn向Sbo-Zn、Carb-Zn、OxMn-Zn转化,随紫云英添加量增多,转化为OxMn-Zn的量大于转化为Carb-Zn的量。石英砂Zn平均转化比率S2处理最低(30.9%),S4处理最高(35.9%)。到试验结束,添加紫云英降低石英砂Zn转移因子,S3处理最低(43.70%);提高Zn分配指数,S2处理最高(37.17%);表明石英砂中Zn 向无效态组分发生转化。研究表明:紫云英淹水腐解一个月石英砂Ex-Zn含量最高,随着时间延长,添加紫云英促进石英砂有效性较高锌形态向有效性较低锌形态转化,紫云英腐解三个月,石英砂Sbo-Zn含量最高。不同紫云英添加量,石英砂锌有效性和形态转化之间存在差异,添加2.25 t·hm-2紫云英石英砂锌有效性最后下降最多。
关键词:
锌形态 紫云英 腐解 石英砂 淹水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夏海林 康丽春 王飞 柯清林 潘晓华 周春火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作为江西省的主要绿肥植物,对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紫云英的种质资源调查、紫云英-根瘤菌固氮(N)机理及固氮效率影响因素、紫云英还田后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3个方面对紫云英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适量的钴、硼、锌、铜和钼等营养元素对紫云英-根瘤菌固氮体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不影响前茬作物的前提之下,应尽量早播(9月)。紫云英种子生产时,播种量为24kg·hm-2时,其各项指标表现较好,15~20℃温度下,紫云英形成根瘤数和固氮效率都较高,75%~80%田间持水量下紫云英植株生长最好。另外,施用除草剂对紫云英-根瘤菌体系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紫云英栽培种植及还田后对土壤微生物生态及土壤质量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本文可为江西省以紫云英作为绿色肥料及推广绿肥还田、作物增效丰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及技术性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