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71)
2023(8384)
2022(6676)
2021(5814)
2020(4670)
2019(10503)
2018(10360)
2017(19589)
2016(9820)
2015(10602)
2014(10475)
2013(10554)
2012(9992)
2011(9291)
2010(9401)
2009(8915)
2008(8251)
2007(7511)
2006(6770)
2005(6166)
作者
(27462)
(23123)
(22901)
(21974)
(14832)
(10761)
(10331)
(8703)
(8682)
(8080)
(8045)
(7583)
(7544)
(7450)
(7177)
(7176)
(6938)
(6676)
(6575)
(6019)
(5933)
(5487)
(5470)
(5382)
(5322)
(5228)
(4937)
(4733)
(4493)
(4472)
学科
(67119)
经济(67088)
管理(33747)
(30798)
(27353)
企业(27353)
方法(20886)
数学(18542)
数学方法(18479)
地方(17059)
技术(14816)
中国(13945)
业经(13255)
地方经济(12645)
技术管理(11718)
产业(9732)
(9107)
(8900)
(8685)
金融(8683)
(8533)
(8532)
(8447)
贸易(8437)
(8222)
银行(8217)
(8144)
(8003)
环境(7679)
总论(7341)
机构
学院(147266)
大学(145880)
(79893)
经济(78676)
管理(57619)
研究(52094)
理学(48945)
理学院(48501)
管理学(47973)
管理学院(47685)
中国(41806)
(32971)
(28525)
经济学(27263)
科学(26432)
财经(26292)
(24718)
经济学院(24286)
(23862)
中心(23451)
(22155)
研究所(22028)
财经大学(19545)
(18548)
北京(18032)
(17484)
商学(17363)
商学院(17142)
(16587)
师范(16458)
基金
项目(93818)
科学(76741)
研究(71031)
基金(69973)
(59436)
国家(59011)
科学基金(52381)
社会(50410)
社会科(48237)
社会科学(48229)
(37205)
基金项目(36399)
教育(31660)
自然(30566)
(30036)
自然科(29946)
自然科学(29941)
自然科学基金(29473)
资助(27548)
(26302)
编号(25462)
创新(23580)
(22237)
国家社会(22011)
重点(21211)
(20889)
成果(19991)
发展(19103)
教育部(18999)
(18936)
期刊
(93067)
经济(93067)
研究(51766)
中国(30031)
管理(27291)
(24470)
(20915)
金融(20915)
经济研究(17365)
科学(17094)
技术(15376)
学报(15307)
财经(14526)
(13404)
(12844)
大学(12825)
业经(12345)
学学(12324)
教育(11779)
问题(11202)
技术经济(11077)
(9377)
国际(8669)
农业(8630)
科技(8623)
(8581)
世界(8245)
统计(8084)
商业(7917)
经济管理(7569)
共检索到234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陶士贵  张强  
以2001年第1季度至2011年第4季度作为研究区间,使用协整理论实证分析外汇储备不断累积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影响的结果表明,当前巨额外汇储备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原因在于外汇储备增长的背后所体现的是粗放型、低效的出口创汇形式;外汇占款过多投放以后所施行的对冲操作不利于具有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造成这些企业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逐步丧失市场竞争力。因此,应以外汇储备的战略化使用促进实体经济生产效能的提高;设立外汇平准基金,使外汇占款的投放不再成为基础货币发行的主要手段;通过金融创新,利用外汇储备较多的优势,使得面临转型升级的企业便捷、低成本地获得信贷资金,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积极推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三兴  王永中  
本文在开放和发展条件下,基于凯恩斯动态货币需求调节方程和Cavoli模型,构建了一个包含外汇储备增加的国内市场利率决定模型。对中国2001~2008年月度数据的OLS和TSLS回归结果表明国际市场利率和外汇储备增加对国内利率影响并不显著,而物价水平、产出和滞后一期的货币供给等变量系数符号不仅与理论预期一致,且检验结果显著。这表明中国渐进的资本市场开放战略和外汇储备的持续积累并没有对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产生系统影响,对模型中变量系数的比较分析还发现中央银行的货币冲销政策效果非常明显。为使模型更加优化,由增加残差序列二阶自回归对原模型进行了调整,回归结果证实了上述结论。论文进一步采用了递归的SVA...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三兴  
在开放和发展条件下,基于凯恩斯动态货币需求调节方程和Cavoli模型,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外汇储备增加的国内市场利率决定模型。对中国2001~2008年月度数据的OLS和TSLS回归结果表明,国际市场利率和外汇储备增加对国内利率影响并不显著,而物价水平、产出和滞后一期的货币供给等变量系数符号不仅与理论预期一致,且检验显著。论文进一步采用了递归的SVAR模型来分析国际利率和外汇储备增加对国内利率的动态冲击效应,脉冲响应函数表明这种动态冲击效应同样十分微弱,说明了中央银行的货币冲销有效性和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贺金凌  
本文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组数据 ,采用 Kendall和 Spearman非参数检验方法对经济增长、货币供给与外汇储备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检验 ,并对小国模型和全球模型进行OL 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货币均衡模型的两个基本结论并不完全成立 ,而且对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 ,其间的相关性和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剑  李惠芳  胡晓光  
文章基于外汇储备持续积累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分析外汇储备积累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在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前提下,运用计量实证分析的方法对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的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回归分析、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外汇储备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是显著的,正向的;二者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外汇储备积累是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的Granger原因。因此,文章认为问题的关键是切断外汇储备积累与货币供应之间的联系,另外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也值得商榷。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少昆  
基于全球103个发展中经济体1980-2014年的面板数据,本文检验了美国货币政策与全球发展中经济体外汇储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美国货币政策对全球发展中经济体外汇储备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联邦基金有效利率的上升将降低发展中经济体的外汇储备水平,反之将增加发展中经济体外汇储备水平。此外,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外汇储备需求理论出发的传统宏观因素、金融因素、汇率制度和资本开放程度对外汇储备也有较好的解释力度。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双  刘鹏  
为研究中国外汇储备增加的宏观经济影响和货币冲销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利用2002年6月—2011年5月的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外汇储备增加和货币冲销政策对物价水平以及社会产出水平的动态影响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具有明显的通货膨胀效应,而央行的货币冲销政策对物价水平具有显著的平抑作用,同时对社会产出却没有不利影响。最后,本文从实证结果得到几点重要启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少昆  
基于全球103个发展中经济体1980-2014年的面板数据,本文检验了美国货币政策与全球发展中经济体外汇储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美国货币政策对全球发展中经济体外汇储备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联邦基金有效利率的上升将降低发展中经济体的外汇储备水平,反之将增加发展中经济体外汇储备水平。此外,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外汇储备需求理论出发的传统宏观因素、金融因素、汇率制度和资本开放程度对外汇储备也有较好的解释力度。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范东君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经济学家大都将货币供给量视为中央银行可以加以绝对控制的外生变量,凯恩斯就认为货币是外生变量,中央银行可以决定基础货币的水平,而货币供给又是基础货币的稳定函数,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权  杨秋菊  
本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构建了国际资本流动性冲击及其救援模型,探讨存在流动性风险情形下外汇储备与双边货币互换对国际资本期望净产出的影响。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参数设定与模拟,分析双边货币互换的福利效应并确定货币互换最优规模。结果显示,当国际资本流动性冲击低于0.5时,外汇储备占国际资本的比重为24.1%就能应付大部分的流动性风险。当国际资本流动性冲击处于0.51~0.87时,采取双边货币互换和外汇储备相结合的救援方式效果最佳,此时,外汇储备占国际资本的比重最优区间为24.18%~25.55%,双边货币互换占国际资本的比重最优区间为0.33%~35.54%。对照一国外汇储备量及其与中国人民银行、美联储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发现,外汇储备量和双边货币互换规模虽落入最优区间,但综合两者的流动性提供功能,大部分国家仍不能应对0.6以上的流动性冲击。其中,大部分国家的外汇储备量偏低,只有巴西、丹麦、日本、韩国、俄罗斯、泰国的外汇储备量是相对足够的,同时,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和塞尔维亚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额度都太低,很难提供遭受冲击时所需的流动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康立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在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超常增长,并成为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理论上阐明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与货币政策的内在逻辑联系;从实证角度剖析了外汇储备变动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冲击,以及引起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我国应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促使国际收支结构平衡,以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柯菁  
外汇储备增长对货币供应机制的影响柯菁1994年的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了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外汇储备从1994年初的212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底的516亿美元,增幅达144.55%,1995年上半年已到626亿美元,1995年底的外汇储备已超过7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孙海霞  谢露露  
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经济和贸易大国,如何在世界货币游戏规则中谋求与经济和贸易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货币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国际货币职能之一外汇储备职能出发,选用1965~2008年间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的货币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将国际货币占世界外汇储备的比重作为因变量,建立实证模型以证实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本文结论显示,除传统的基本因素外,强化因素由于包含了更多的未来信息,有助于解释国际货币的长期和结构性趋势。进一步地,我们根据选择的回归方程和未来经济情形的假设,对四大货币在1965~2020年间占世界外汇储备的比重进行了拟合与预测,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人民币尚无法挑战美元和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