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98)
- 2023(6411)
- 2022(5690)
- 2021(5083)
- 2020(4751)
- 2019(11018)
- 2018(10834)
- 2017(22232)
- 2016(12028)
- 2015(14025)
- 2014(14285)
- 2013(14549)
- 2012(13860)
- 2011(12581)
- 2010(12638)
- 2009(11945)
- 2008(12036)
- 2007(11030)
- 2006(9262)
- 2005(8229)
- 学科
- 济(59535)
- 经济(59478)
- 业(34703)
- 方法(34594)
- 管理(34490)
- 数学(31895)
- 数学方法(31709)
- 企(27857)
- 企业(27857)
- 财(15541)
- 农(13944)
- 中国(12553)
- 贸(12155)
- 贸易(12154)
- 易(11812)
- 务(10246)
- 财务(10226)
- 财务管理(10196)
- 学(10188)
- 地方(10162)
- 企业财务(9711)
- 业经(9621)
- 制(9430)
- 农业(9194)
- 融(8758)
- 金融(8754)
- 银(8328)
- 银行(8307)
- 行(7807)
- 和(7717)
- 机构
- 大学(186594)
- 学院(183714)
- 济(81982)
- 经济(80459)
- 管理(72469)
- 理学(62889)
- 理学院(62254)
- 管理学(61308)
- 管理学院(60965)
- 研究(58918)
- 中国(45284)
- 京(37632)
- 财(37294)
- 科学(34662)
- 农(31171)
- 财经(30699)
- 所(29776)
- 中心(28363)
- 经(27980)
- 业大(27256)
- 研究所(27020)
- 经济学(26927)
- 江(26813)
- 农业(24865)
- 经济学院(24862)
- 北京(23441)
- 财经大学(23005)
- 范(22179)
- 师范(21945)
- 州(20990)
- 基金
- 项目(121327)
- 科学(95577)
- 基金(90075)
- 研究(86903)
- 家(77714)
- 国家(77126)
- 科学基金(66245)
- 社会(56341)
- 社会科(53649)
- 社会科学(53632)
- 基金项目(47771)
- 省(46299)
- 自然(42794)
- 自然科(41824)
- 自然科学(41809)
- 教育(41300)
- 自然科学基金(41107)
- 划(39242)
- 资助(38544)
- 编号(34598)
- 部(28823)
- 成果(28151)
- 重点(27263)
- 发(25289)
- 教育部(25131)
- 创(24794)
- 科研(24061)
- 人文(24022)
- 大学(23815)
- 国家社会(23632)
共检索到2600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新坡 王玲玲
本文采用我国2004年10月~2007年12月的月度数据,论述了外汇储备冲击对汇率的影响。运用ADF单位根检验,发现外汇储备和汇率都是非平稳时间序列,且均是一阶单整的;运用Grange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存在外汇储备到汇率的单向因果关系。作者还发现,外汇储备与汇率之间存在的协整关系。本文构建了一个二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并用脉冲响应函数探讨了外汇储备对实际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汇储备的增加是汇率升值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劲松 巴曙松 杨现领
本文基于IS-LM-EE模型构建了汇率冲击效应的理论模型,并利用SVAR方法对1996~2010年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从国际贸易规模、人民币价值稳定、金融业发展三个方面研究了汇率和外汇储备冲击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动态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短期内人民币渐进和小幅升值虽然给国际贸易带来负面冲击,然而长期内这不仅有利于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转变和国际收支的"再平衡",而且也有助于实现低通货膨胀率和人民币的内外价值稳定。此外,外汇储备累积通过货币供给、利率、银行利差等渠道对人民币价值稳定及其国际化形成不可忽略的负面冲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斌
本文利用国际和国内外汇储备的历史数据 ,通过国际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全球外汇储备发展变化的特点、主要影响因素和适度性规模等问题。同时结合我国当前外汇储备的状况 ,论证了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因素 ,并对如何实施科学的外汇储备管理政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外汇储备 国际比较 外汇管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霖
本文在提出广义的、独立于模型的汇市压力定义的基础上,从外汇储备作用于汇率变动的模型分析入手,着重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非均衡的现状,并对外汇储备与汇率升值压力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近期内人民币仍应保持稳定的结论。并引发了笔者的利用外汇储备避险机制一些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外汇储备 汇率 升值压力 中国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孔立平
截止到2006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9,879亿美元,然而外汇储备和其他很多经济变量一样存在一个适度规模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衡量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几种主要的方法;然后对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针对我国超额外汇储备的管理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关键词:
外汇储备 规模 适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权 杨秋菊
本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构建了国际资本流动性冲击及其救援模型,探讨存在流动性风险情形下外汇储备与双边货币互换对国际资本期望净产出的影响。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参数设定与模拟,分析双边货币互换的福利效应并确定货币互换最优规模。结果显示,当国际资本流动性冲击低于0.5时,外汇储备占国际资本的比重为24.1%就能应付大部分的流动性风险。当国际资本流动性冲击处于0.51~0.87时,采取双边货币互换和外汇储备相结合的救援方式效果最佳,此时,外汇储备占国际资本的比重最优区间为24.18%~25.55%,双边货币互换占国际资本的比重最优区间为0.33%~35.54%。对照一国外汇储备量及其与中国人民银行、美联储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发现,外汇储备量和双边货币互换规模虽落入最优区间,但综合两者的流动性提供功能,大部分国家仍不能应对0.6以上的流动性冲击。其中,大部分国家的外汇储备量偏低,只有巴西、丹麦、日本、韩国、俄罗斯、泰国的外汇储备量是相对足够的,同时,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和塞尔维亚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额度都太低,很难提供遭受冲击时所需的流动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洪霞 赵砚
本文选取1981年至2008年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汇率的波动率和GDP指标,对其汇率变动对外汇储备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上升,外汇储备额增加;GDP水平越高,外汇储备规模越大;汇率的波动率则与外汇储备额负相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三兴 陈帅
本文选取1985-2009年我国货币错配指数、外汇储备总额、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人民币汇率制度作为研究样本,构建状态空间模型(SSM)。由此得出结论:人民币汇率是影响我国货币错配程度的最主要因素;人民币汇率、汇率制度以及外汇储备额均为货币错配指数的格兰杰原因;浮动汇率制度更能缓解货币错配风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太峰 刘妍
近年来,我国大量的外汇储备以及人民币不断升值问题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经济学界讨论的热点,因此,分析两者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我国1994-2010年数据,运用数量经济方法,在单整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外汇储备与汇率水平的内在联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水平与我国外汇储备不仅存在负相关关系,且存在Granger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即人民币持续升值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
关键词:
外汇储备 人民币汇率 格兰杰因果检验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洪加兴
本文基于潜在对外贸易冲击和资本流动冲击两个视角,分别对两种潜在冲击下的最优外汇储备需求进行实证分析,这种综合考虑是一种新的尝试。尤其是对潜在资本流动冲击下的外汇储备需求本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构造一个二期模型发现,影响最优外汇储备需求的因素为发生资本流动冲击的概率、资本流动冲击下的产出损失、经济体的短期外债数量以及代表性消费者的风险厌恶程度。最后,在本文框架下,计算结果显示2006年我国实际外汇储备已明显过剩。
关键词:
适度外汇储备 过剩外汇储备 外汇投资机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峰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近年持续扩大,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背景和意义,然后分析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可能因素,以过去20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进行基于回归分析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
外汇储备规模 进口额 国家外债余额 汇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茆健
文章利用我国1985年~2010年的宏观经济数据,测度了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首先,进出口是影响外汇储备规模最重要的变量;其次,汇率变化和外债余额对外汇储备规模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影响程度明显弱于前二者;第三,引进FDI没有增加外汇储备,这与一般的理论认识并不一致,我们推测其原因是FDI可能通过外资企业利润汇出的渠道影响了其创造外汇储备的功能。
关键词:
外汇储备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金仁淑 刘春芳
新世纪以来,全球外汇储备空前增加,而日本和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尤为引人注目,但两国外汇储备增加的成因却有本质上的不同。中国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的双顺差,日本为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下的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虽然一国外汇储备总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其经济实力,增强了各自对外的贸易支付能力和还债能力,有助于防范新的金融危机,但过高的外汇储备及不合理的来源结构也伴随着新的金融风险。以国际收支理论为基础,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中国和日本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比较中日外汇储备来源特征,可以为解析中国外汇储备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外汇储备 成因 实证分析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丁振辉
随着世界经济恢复和国内经济形势好转,俄罗斯外汇储备规模逐渐扩大。在俄外汇储备中,美元和欧元是最重要的储备币种,但目前俄罗斯外汇储备正处于相对过剩的状态。影响俄罗斯外汇储备的主要原因有对外贸易顺差上升、FDI流入扩大,以及世界石油价格攀升。为解决俄罗斯外汇储备的现实问题,应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实施积极的外汇储备政策、完善外汇市场机制、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的对策研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郑福鹏 魏裕
我国外汇储备1979年只有8.4亿美元,8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逐年平稳增加,1990年以来特别是近3年则迅猛增长,1996年11月12日突破千亿美元大关。1997年一季度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1120.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70.3亿美元,增幅38.6%。随着金融宏观调控取得显著成效和对外支付能力显著提高,从根本上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外汇储备势必呈现长期的动态的持续增长态势。如何合理地界定我国外汇储备最适规模从而能有效地规划管理,成为当前宏观金融理论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