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0)
2023(1810)
2022(1594)
2021(1460)
2020(1235)
2019(2781)
2018(2547)
2017(5152)
2016(2815)
2015(3039)
2014(2964)
2013(3118)
2012(2872)
2011(2742)
2010(2619)
2009(2587)
2008(2375)
2007(2044)
2006(1855)
2005(1735)
作者
(7188)
(5951)
(5904)
(5818)
(3912)
(2818)
(2743)
(2239)
(2176)
(2101)
(2055)
(2032)
(1987)
(1906)
(1898)
(1833)
(1788)
(1781)
(1645)
(1603)
(1542)
(1479)
(1475)
(1394)
(1386)
(1359)
(1272)
(1240)
(1189)
(1156)
学科
(11093)
经济(11080)
(5909)
方法(5740)
数学(5507)
数学方法(5476)
管理(5272)
(4464)
贸易(4462)
(4433)
(4015)
(3801)
企业(3801)
农业(2773)
中国(2734)
(2707)
金融(2705)
(2696)
(2656)
银行(2655)
(2555)
(2358)
收入(2154)
(2077)
业经(2048)
理论(1831)
分配(1699)
(1529)
地方(1524)
财务(1520)
机构
学院(36943)
大学(36773)
(18083)
经济(17687)
中国(13720)
研究(13576)
管理(12262)
理学(9818)
理学院(9719)
管理学(9493)
管理学院(9441)
(9301)
财经(7335)
(7268)
(7253)
金融(7173)
中心(7072)
(7060)
银行(6873)
(6760)
(6708)
科学(6516)
经济学(6503)
(6314)
人民(6025)
经济学院(5962)
研究所(5787)
财经大学(5633)
国人(5504)
中国人(5486)
基金
项目(21831)
研究(16886)
科学(16777)
基金(16215)
(13779)
国家(13656)
科学基金(11365)
社会(10960)
社会科(10463)
社会科学(10462)
基金项目(8053)
教育(7934)
(7548)
资助(7483)
编号(6966)
(6559)
自然(6464)
自然科(6316)
自然科学(6313)
成果(6238)
自然科学基金(6217)
(5161)
(5108)
重点(4856)
国家社会(4836)
课题(4779)
教育部(4750)
社科(4685)
大学(4510)
人文(4443)
期刊
(19419)
经济(19419)
研究(13730)
(12009)
金融(12009)
中国(7491)
(6683)
(4980)
管理(4607)
学报(4530)
科学(4092)
经济研究(3888)
大学(3837)
财经(3829)
国际(3769)
学学(3695)
(3602)
(3281)
教育(3202)
技术(2905)
农业(2900)
业经(2682)
理论(2493)
问题(2439)
实践(2217)
(2217)
世界(2058)
统计(1861)
上海(1837)
商业(1733)
共检索到62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伊然  
中国货币当局在外汇储备的存量、流量管理以及汇率体制三个层面正同时处于两难选择的困境。作为一种理论参照,"永恒三角"对此的解释存在局限。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困境的现实根源在于中国迄今"出口导向、投资驱动"的经济发展路径。走出这一困境不仅需要金融制度层面的相应调整,还必须在实体经济层面做出根本性转变。转变的具体措施与优先次序必须加以慎重考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孟秀惠  
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导下,中国近几年连年实现双顺差、高储蓄,进而导致巨额外汇储备,其中美元资产占据很大比例。美国作为国际货币发行国,近几年实行各种经济刺激政策且毫无约束,在帮助其经济走出衰退的同时,亦导致美元不断贬值,这使得我国外汇储备面临很大的缩水风险。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失衡的角度剖析了中国外汇储备过度增长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高贺  钱惠峰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以及2006年2月跃居世界第一成了国内外的焦点。高额外汇储备隐含的巨大风险及潜在成本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从高额外汇储备所蕴含的风险之一——高额外汇储备削弱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角度,分三部分分析了当前我国外汇储备的问题。首先描述了当前我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现象及原因,其次分析了高额外汇储备以及央行货币政策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其潜在的风险,最后针对其潜在风险提出相应解决之道。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相栋  
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所面临的一大问题是"缩水"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正确认识需要回答并理解如下相互关联的诸多子问题:外汇储备有没有"缩水"?判断标准是什么?现状如何?这是否就是损失?有什么影响?为什么会"缩水"?等等。本文从货币当局的视角,对此作了初步解析,力求揭示我国外汇储备"缩水"问题的内涵和效应。以此为基础,文章提出了完善外汇储备管理的新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硕  
人民币汇率超稳定和外汇储备超常增长是1994年的外汇体制改革之后出现的两个明显现象。维持汇率稳定的制度安排造成外汇储备超常增长,而巨额的外汇储备也造成汇率调整上的限制,二者并存还带来了经济运行上的效率损失和政策约束。解决目前的困境的关键在于改革当前的外汇体制,完善外汇市场,为进一步的汇率制度改革创造条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年咏  
当前中国的外汇结构优化,面临既有紧迫性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的悖论困境。其成因则是诸多矛盾因素的交织:外汇储备规模庞大但稳定性变数增多,外汇储备增长迅猛但周期性波动频繁,美元持续疲软但美国霸主地位难撼,黄金、能源价格高居不下但“中国因素”短期不易去除。因此,必须谨慎而稳妥地改革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同时稳步推进经济增长模式,由出口和投资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的转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翟晓英  李晓锦  
中国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增加了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加剧了国内的通货膨胀并促使人民币升值,同时,大大增加了储备成本和储备风险。面临巨额外汇储备带来的困境,探讨了同样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新加坡管理外汇储备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改善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相关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柯菁  
外汇储备增长对货币供应机制的影响柯菁1994年的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了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外汇储备从1994年初的212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底的516亿美元,增幅达144.55%,1995年上半年已到626亿美元,1995年底的外汇储备已超过7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康立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在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超常增长,并成为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理论上阐明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与货币政策的内在逻辑联系;从实证角度剖析了外汇储备变动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冲击,以及引起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我国应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促使国际收支结构平衡,以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范东君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经济学家大都将货币供给量视为中央银行可以加以绝对控制的外生变量,凯恩斯就认为货币是外生变量,中央银行可以决定基础货币的水平,而货币供给又是基础货币的稳定函数,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权  杨秋菊  
本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构建了国际资本流动性冲击及其救援模型,探讨存在流动性风险情形下外汇储备与双边货币互换对国际资本期望净产出的影响。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参数设定与模拟,分析双边货币互换的福利效应并确定货币互换最优规模。结果显示,当国际资本流动性冲击低于0.5时,外汇储备占国际资本的比重为24.1%就能应付大部分的流动性风险。当国际资本流动性冲击处于0.51~0.87时,采取双边货币互换和外汇储备相结合的救援方式效果最佳,此时,外汇储备占国际资本的比重最优区间为24.18%~25.55%,双边货币互换占国际资本的比重最优区间为0.33%~35.54%。对照一国外汇储备量及其与中国人民银行、美联储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发现,外汇储备量和双边货币互换规模虽落入最优区间,但综合两者的流动性提供功能,大部分国家仍不能应对0.6以上的流动性冲击。其中,大部分国家的外汇储备量偏低,只有巴西、丹麦、日本、韩国、俄罗斯、泰国的外汇储备量是相对足够的,同时,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和塞尔维亚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额度都太低,很难提供遭受冲击时所需的流动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孙海霞  谢露露  
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经济和贸易大国,如何在世界货币游戏规则中谋求与经济和贸易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货币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国际货币职能之一外汇储备职能出发,选用1965~2008年间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的货币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将国际货币占世界外汇储备的比重作为因变量,建立实证模型以证实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本文结论显示,除传统的基本因素外,强化因素由于包含了更多的未来信息,有助于解释国际货币的长期和结构性趋势。进一步地,我们根据选择的回归方程和未来经济情形的假设,对四大货币在1965~2020年间占世界外汇储备的比重进行了拟合与预测,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人民币尚无法挑战美元和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