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39)
- 2023(15389)
- 2022(13012)
- 2021(11898)
- 2020(10052)
- 2019(22703)
- 2018(22856)
- 2017(42881)
- 2016(23537)
- 2015(26108)
- 2014(26260)
- 2013(25601)
- 2012(23803)
- 2011(21940)
- 2010(22331)
- 2009(21193)
- 2008(20914)
- 2007(19076)
- 2006(17321)
- 2005(16156)
- 学科
- 济(105743)
- 经济(105605)
- 管理(69364)
- 业(60668)
- 企(49847)
- 企业(49847)
- 方法(36235)
- 数学(31171)
- 数学方法(30873)
- 中国(29737)
- 财(27507)
- 农(26099)
- 制(26034)
- 业经(22580)
- 地方(22518)
- 学(21629)
- 体(18883)
- 银(18729)
- 银行(18679)
- 行(17912)
- 贸(17694)
- 贸易(17683)
- 融(17386)
- 金融(17379)
- 易(17165)
- 农业(16598)
- 理论(15702)
- 务(15304)
- 财务(15259)
- 财务管理(15208)
- 机构
- 大学(338594)
- 学院(338336)
- 济(145445)
- 经济(142345)
- 管理(121256)
- 研究(120361)
- 理学(102158)
- 理学院(100997)
- 管理学(99256)
- 管理学院(98640)
- 中国(93250)
- 财(72785)
- 京(72368)
- 科学(70603)
- 所(62014)
- 农(58454)
- 财经(55568)
- 研究所(55248)
- 江(54056)
- 中心(53776)
- 经(50064)
- 业大(48895)
- 北京(46379)
- 经济学(45775)
- 农业(45708)
- 范(44081)
- 师范(43529)
- 院(43013)
- 州(42289)
- 经济学院(40879)
- 基金
- 项目(210291)
- 科学(163344)
- 研究(154797)
- 基金(150194)
- 家(131879)
- 国家(130709)
- 科学基金(109711)
- 社会(99049)
- 社会科(93696)
- 社会科学(93676)
- 省(82759)
- 基金项目(78389)
- 教育(72137)
- 划(69235)
- 自然(68248)
- 自然科(66581)
- 自然科学(66557)
- 自然科学基金(65378)
- 编号(62651)
- 资助(61133)
- 成果(53245)
- 重点(48144)
- 部(46613)
- 发(45924)
- 课题(45474)
- 创(43630)
- 制(42097)
- 国家社会(41243)
- 创新(40923)
- 性(40090)
- 期刊
- 济(174874)
- 经济(174874)
- 研究(110669)
- 中国(76374)
- 财(58188)
- 学报(55184)
- 农(53354)
- 管理(48547)
- 科学(48122)
- 大学(42067)
- 教育(42028)
- 学学(39414)
- 融(36927)
- 金融(36927)
- 农业(34691)
- 技术(29916)
- 经济研究(29336)
- 财经(28990)
- 业经(26870)
- 经(25117)
- 问题(22652)
- 贸(19024)
- 业(17648)
- 技术经济(16925)
- 国际(16606)
- 版(16379)
- 商业(15935)
- 理论(15828)
- 统计(15332)
- 世界(14884)
共检索到5395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福强 周代启
一、新汇制基本评价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有利于加强国家外汇间接调控力度。实施新汇制前国家对外汇宏观调控有二:其一,外贸企业按计划有偿无偿上缴中央外汇部分;其二,用吞吐外汇调节外汇调剂市场的供求。实施新汇制后把计划有偿和无偿上缴以及外贸企业在外汇调剂市场交易的留成外汇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束金中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从1994年1月1日开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外汇体制改革措施,内容丰富,成效显著,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我国外汇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不协调问题 我国1994年的外汇体制改革,总的来说,运作平稳,成效显著,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未能预料到的不协调现象,值得引起我们深思。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涛
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必须加快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改革国民经济的管理体制,既包括转换和完善国营企业内部的经营体制,也包括改革国家经济机关对国营企业管理的体制。转换和完善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是为了调动企业内部每个劳动者的积极性。这就必须打破“铁交椅”、“铁工资”和“铁饭碗”;把善于管理和懂技术的人选拔到企业各级领导岗位上来,组成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使技术人员能有充分发挥他们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景安
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张景安(国家科委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十多年来,按照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全国上下千百万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卓有成效和创造性的实践。他们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开辟了崭新的局面和广阔的战场。建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范必 景春梅
今年是我国开展电力市场化改革的10周年。10年的改革,极大地增强了电力企业的活力,提高了电力供给能力。但与此同时,近几年煤电矛盾不断加剧,出现了发电企业频现亏损,工商企业用电负担沉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受到制约,电力普遍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能源领域的突出矛盾,反映出现行电力体制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重大障碍。因此,应抓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树言
我国的投资体制,是伴随着建国后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而逐步形成的,其演变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建国初期到1978年为第一阶段,这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传统的投资体制从形成到发展的高峰时期;1979年至十四届三中全会之前,这是以计划与市场相结合为目标模式,对传统的投资体制进行初步改革和探索时期,这一时期的投资体制改革和探索,为我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投资新体制打下了坚实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礼卿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向东
我国的对外贸易体制,当初是在产品经济和单一计划经济基础上,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只能以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市场为主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由国家外贸管理部门直属的外贸总公司统一经营,统负盈亏。这一体制一直延续到1978年,是同当时的经济管理体制基本适应的,在粉碎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聂振邦 刘小南 颜波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一项关系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改革极为重视,具体部署和直接指导改革方案的研究制定和实施工作,并在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措施,确保粮食改革顺利进行。一年多来,粮食流通体制改...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课题组
本文认为,目前的财税体制仅是改革进程中的过渡性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更深层次的财税体制改革。主要改革建议包括:政府财政应改变计划经济中“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理念,将满足社会公共服务作为财政的惟一目标;进一步转变财政职能,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建立起公共财政支出体制;以“积极稳妥、局部调整、逐步到位”的方略推出第三次大的税制改革,调整和完善税制体系;基本理顺和规范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分配关系和管理体制;基本完成财政支出管理制度的改革,增加预算透明度,强化预算支出的约束;加强财政对经济结构的调整等。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建军
<正>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新的里程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苹英
财税体制改革中的问题*及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周苹英新财税体制运行三年多来的实践表明,无论是对经济活动和财税运行机制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暴露出许多不完善之处。*一、新财税体制运行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一)中央地方财政收入划分中的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周国栋 周伟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投资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突出成效。下一步,应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管理,精简前置审批条件,实行零时限核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此外,进一步改进项目审批流程,优化投资使用的方向和方式,全面加强负面清单制度下的事中、事后监管,放管并重,宽进严管。
关键词:
投资体制改革 简政放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