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31)
- 2023(6873)
- 2022(5960)
- 2021(5388)
- 2020(4689)
- 2019(10162)
- 2018(10124)
- 2017(18493)
- 2016(10650)
- 2015(11758)
- 2014(11887)
- 2013(11649)
- 2012(11244)
- 2011(10233)
- 2010(10499)
- 2009(9940)
- 2008(10169)
- 2007(9131)
- 2006(8276)
- 2005(7821)
- 学科
- 济(37263)
- 经济(37184)
- 管理(33719)
- 业(29065)
- 企(24613)
- 企业(24613)
- 制(13685)
- 方法(13459)
- 财(12954)
- 学(12749)
- 数学(11122)
- 农(10962)
- 数学方法(10928)
- 中国(9976)
- 业经(9709)
- 体(9230)
- 银(7903)
- 银行(7840)
- 务(7704)
- 财务(7685)
- 体制(7679)
- 财务管理(7655)
- 行(7474)
- 环境(7437)
- 融(7307)
- 金融(7303)
- 企业财务(7223)
- 地方(7114)
- 农业(6980)
- 划(6554)
- 机构
- 大学(161352)
- 学院(159183)
- 研究(61815)
- 济(58844)
- 经济(57381)
- 管理(53642)
- 中国(45509)
- 理学(45332)
- 理学院(44651)
- 管理学(43577)
- 管理学院(43294)
- 科学(41770)
- 农(36850)
- 京(36079)
- 所(34212)
- 研究所(31216)
- 财(31073)
- 业大(29344)
- 农业(29176)
- 江(27138)
- 中心(26623)
- 财经(23522)
- 省(22503)
- 北京(22498)
- 院(22382)
- 经(21182)
- 范(20915)
- 州(20697)
- 师范(20615)
- 科学院(19081)
- 基金
- 项目(108235)
- 科学(83096)
- 基金(78101)
- 研究(72380)
- 家(71783)
- 国家(71279)
- 科学基金(58468)
- 社会(44662)
- 省(42166)
- 社会科(42158)
- 社会科学(42146)
- 基金项目(40976)
- 自然(40134)
- 自然科(39110)
- 自然科学(39089)
- 自然科学基金(38380)
- 划(36681)
- 教育(32987)
- 资助(31674)
- 编号(27404)
- 重点(25928)
- 部(23565)
- 成果(23556)
- 制(23454)
- 发(22588)
- 计划(22300)
- 创(22145)
- 科研(21102)
- 创新(21067)
- 课题(20793)
共检索到248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尚春琼 朱珣之
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是一种菊科入侵植物,严重危害农林业和畜牧业生产。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生物学特性、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入侵的生态效应、生物防治、植物修复作用和药用价值等多个方面分析其入侵扩张机制、防治策略和应用前景。主要研究进展:1)三叶鬼针草强大的繁殖力、散布力,以及对环境因子变化表现出的较大表型可塑性是其入侵后迅速扩张的主要原因。2)其水浸提液、叶片挥发物和根系分泌物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引起植株细胞破裂、结构变异。3)三叶鬼针草通过改变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土壤氮、磷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创造有利于自身生长的土壤微环境,形成一个自我促进的入侵机制。其中,丛枝菌根真菌还能改善三叶鬼针草的气孔导度和根系分枝状况,提高抗旱性。4)寄生植物和藤蔓植物可控制三叶鬼针草的蔓延,喷施甲磺隆、草甘膦等农药可对其进行灭生性防除。利用其他植物的化感物质开发植物源生物除草剂将来有望应用于三叶鬼针草的防除。5)三叶鬼针草在药物开发和修复镉、铅重金属污染土壤方面有很大的挖掘潜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兵 李睿玉 罗曼元 魏豪梅 张红 马丹炜
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苗期和果期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三叶鬼针草苗期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果期根际土壤与对照和苗期差异显著,有机质含量增加,全P含量显著降低,全K含量明显下降;与苗期相比,果期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但放线菌的数量无显著差异;整体来看,三叶鬼针草果期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大于苗期。与苗期相比,果期根际土壤的脲酶活性、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而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由此可见,三叶鬼针草通过改变土壤生态系统的微生物组成和土壤酶活性,提高自身对土壤养分的利用能力,以保证其种群顺利繁殖,维持其竞争优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玲姣 邹知明
三叶鬼针草为外来入侵杂草,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影响,又因其生长速度极快,可以作为动物饲料开发利用。通过进行三叶鬼针草生长测定、种子繁殖和侵占特性、除草剂的防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刈割高度的提高,三叶鬼针草鲜生物产量、干物质含量和粗纤维含量随之提高,但粗蛋白含量随之降低,从饲料利用来考虑适宜的三叶鬼针草刈割高度为61~80 cm,一年适宜刈割3~4次,其总鲜生物产量为7.28 kg/m2,干物质产量为1.32 kg/m2,粗蛋白质产量可达205.9 g/m2,有较大的饲料开发价值。三叶鬼针草种子成熟季节分布规律为春、夏季约占14%,秋季约占50%,冬季约占36%。种子发芽的主要季节是春...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江贵波 黄丹莹 黄兰妹 林国威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胜红蓟和三叶鬼针草根、茎、叶水浸液质量浓度分别为0、0.10、0.25和0.50 g/mL时的幼苗根长、苗高和鲜重,研究胜红蓟和三叶鬼针草的自化感作用。结果表明,胜红蓟和三叶鬼针草不同部位不同浓度的水浸液对自身幼苗根的伸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苗高的影响则呈现低促高抑的双重化感效应;水浸液浓度较大时对鲜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胜红蓟 三叶鬼针草 自化感作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舒美英 蔡建国 方宝生
浙江杭州西溪湿地外来植物计有20科45种,优势科现象明显,其中菊科Compositae14种(31.1%),豆科Legu-minosae和旋花科Convolvulaceae各4种(8.9%),十字花科Cruciferae和苋科Amaranthaceae各3种(6.7%),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和伞形科Umbelliferae各2种(4.4%),其余13科各1种(2.2%)。外来入侵植物都是草本植物,以1年生或2年生为主,有36种(占80.0%),多年生只有9种(占20.0%)。这些外来入侵植物严重地威胁西溪湿地的生态系统,影响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本土植物的生境。论述了西溪湿地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殷萍萍 李建东 殷红 孙备 孙佳楠 王国骄 燕雪飞
【目的】了解三裂叶豚草的生长群落,分析三裂叶豚草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于2008-05-28-06-28,利用样方法,调查沈阳东陵公园附近公园(5个样点)、农田(3个样点)、高速公路附近(4个样点)、桑园(4个样点)和路边(4个样点)5个生境中,三裂叶豚草分布样点杂草的种类和分布情况。【结果】所调查生境分布样点中,共有杂草28科71种,其中以菊科、藜科、蓼科居多。从发生频率>10%的34种杂草在前2个主成分上的负荷量可以看出,影响三裂叶豚草的主成分因素是人为干扰程度和土壤水分条件,可知三裂叶豚草是喜干扰且适宜生活在土壤水分含量较大的生境内,据此将分布样点分为3个聚类群。随着人为干扰程...
关键词:
三裂叶豚草 生物入侵 生物多样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曲波 薛晨阳 许玉凤 高英美 陈鲜 王文筠
为初步探究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入侵对撂荒农田早春植物群落的影响,比较了三裂叶豚草入侵样地和非入侵样地常见早春本地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物种丰富度及群落α生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入侵样地群落组成仍然以葎草(Humulus scandens)、葶苈(Draba nemorosa)、藜(Chenopodium album)等1年生杂草为主,未入侵区域则加入了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和鹅肠菜(Myosoton aquaticum)两种多年生植物,说明三裂叶豚草入侵或许会影响弃耕地植物群落的搭配,使其长期处于一种由三裂叶豚草主导的退化状态,抑制了群落的演替;三裂叶豚草入侵样地葎草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3760和0.9640,显著高于其余植物。葎草是一种缠绕藤本,三裂叶豚草对其光合作用影响较小,同时葎草会加剧下部冠层中的光限制,所以葎草在三裂叶豚草入侵过程中有可能不仅与三裂叶豚草存在竞争关系,同时也间接充当了协助者;葶苈、鹅肠菜、藜和蔊菜(Rorippa indica)生态位宽度分别减少0.4456,0.7526,0.156,1.1603,入侵样地本地植物生态位重叠系数平均值为0.647,高于未入侵样地的0.583,说明三裂叶豚草入侵会显著降低早春植物的生态位宽度,提高本地植物间生态位重叠系数,干扰植物对资源的利用,增强植物间的竞争;入侵样地植物Pielou均匀度、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及Shannon-Wiener指数均显著低于未入侵样地,说明三裂叶豚草入侵会显著降低早春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本试验结果表明,入侵种三裂叶豚草对植物群落的消极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生长季与其重叠的植物群落,有可能在生态方面产生更为广泛的消极影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颖 李为花 李丹 张震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是全球性恶性入侵杂草,近年来在中国已呈蔓延之势,对经济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整理了近年来对喜旱莲子草的相关研究,从其生物学特性和对环境的利用能力等方面对喜旱莲子草的入侵机制进行阐述,表明该植物的形态、繁殖以及表型可塑性和适应性等特征,有助于其成功入侵,并在入侵地形成单优势种群。还从物理、化学、生物、生态防治等4个方面对其防治策略进行分析,针对其入侵机制与防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加强采用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的方法开展该入侵植物的生物防治研究,同时开展替代控制的生态控制策略探索实践。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方筱 张燕婷 郭荣 曾盛琪 闫晓慧 胡世俊
为了解入侵种椴叶鼠尾草(Salvia tiliifolia)和归化种朱唇(S. coccinea)防御策略的差异,探讨椴叶鼠尾草入侵机制,对两种植物进行剪叶并喷施茉莉酸甲酯溶液来模拟昆虫取食,检测其防御反应。结果显示:1)较对照,轻度模拟取食时,椴叶鼠尾草单宁、黄酮含量比对照显著降低,朱唇黄酮、总酚含量显著升高;两种植物的茎干重、花数显著增加。2)较轻度模拟取食,重度模拟取食时,椴叶鼠尾草防御物质含量下降,花数,茎、叶、花生物量增加;朱唇防御物质含量升高,生长、繁殖指标降低,但花数仍显著高于对照。椴叶鼠尾草在生长繁殖上比朱唇具更强的补偿能力,但在防御策略上与朱唇相反,被取食后,椴叶鼠尾草在生长、繁殖上超补偿而降低防御,增加叶、花数量,产生大量的子代,有助于入侵;而朱唇则加强生长、繁殖和防御,其防御策略有助于归化。
关键词:
防御策略 模拟昆虫取食 椴叶鼠尾草 朱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宁 杜丽 周兵 闫小红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分析中国外来观赏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生长特性、首次发现或引入时间及地点、地理来源,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外来观赏入侵植物共计84种,隶属30科,其中以菊科、柳叶菜科、豆科、茄科和旋花科植物为主,且多年生和一年生草本植物占据多数;入侵植物繁殖方式多以种子进行繁殖,部分兼具无性繁殖能力;首次发现或引入外来观赏植物时间较集中于1890-1969年,地点主要为中国一些沿海省份以及云南省,其地理上多来源于美洲;属于高、中、低入侵危害等级的外来观赏植物分别有8种、56种和20种,中等风险入侵植物所占比例较高。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崔现亮 王桔红 罗娅婷 赵利坤 郭洁
对云南省普洱市郊区5年废弃耕地内入侵植物白花鬼针草(Bidens alba),在轻度入侵(盖度 60%)两种入侵程度下,测定各器官(根、茎、叶)和根际土壤中有机碳(TOC)、全氮(TN)、全磷(TP)在干、湿两季的含量,探查不同入侵程度、不同季节的白花鬼针草各器官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剖析其资源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白花鬼针草种群轻度和重度入侵地根际土壤C、N、P含量在干季时均不同程度高于湿季;白花鬼针草重度入侵地根际土壤C、N含量较轻度入侵地高,湿季表现明显,干季差异变小。2)干湿季节对白花鬼针草根、茎和叶的C含量、根和茎的P含量、叶N含量均有显著影响,植株中的N元素在干、湿季均更多分配给叶;P元素分配存在季节变化,湿季更多分配给叶,而干季则分配给茎和叶;重度入侵白花鬼针草茎N含量为干季显著高于湿季;入侵程度显著影响在湿季生长的白花鬼针草叶P、茎N含量。3)白花鬼针草不同器官间的N:P具有显著差异(叶>根>茎);在湿季时不同器官的C:N (茎>根>叶)、C:P (根>茎>叶)有显著差异,而到了干季这种差异变得不明显。在湿季,茎C:N表现为重度入侵>轻度入侵,叶C:P、N:P表现为轻度入侵显著大于重度入侵。4)白花鬼针草植株元素与根际土壤元素间的相关性受到季节的影响,在湿季,叶C含量、茎N含量与根际土壤中的N含量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茎C含量、茎N含量与根际土壤C含量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白花鬼针草茎P含量与根际土壤P含量间、叶P含量与根际土壤N含量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白花鬼针草植株C、N、P含量、C:N、N:P可受到不同季节和入侵程度综合影响,干、湿季节差异明显,这主要是其对外部环境适应的结果,这些适应策略保证了白花鬼针草在竞争中获得优势而存活下来。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学端 朱宏志 何昆 肖启明
为探寻防治烟草花叶病的理想药剂 ,经大量试验筛选 ,利用商陆、甘草、连翘等几种植物抽提物配制而成的复配剂 MH1 1 - 4,对由 Tobacco mosaic virus(TMV)和 Cucumber masaic virus(CMV)引起的烟草花叶病进行了室内和田间小区防治试验 .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MH 1 1 - 42 0 0倍液对 TMV和 CMV的病株抑制率分别为 6 1 .9%和5 6 .9% ,体外钝化效果分别为 86 .0 2 %和 98.80 % ,防治效果分别为 74.7%和 70 .3% ;田间小区试验表明 ,MH1 1 - 42 0 0 ,30 0倍液的平均防效分...
关键词:
烟草花叶病 植物源农药 药剂防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邢爱芬
生物入侵已成为仅次于栖息地退化的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第二大威胁。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中,我国已发现50多种,成为遭受外来生物侵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加强国际合作是防治生物入侵的良方,相关国际法规定是各国相互协作解决该问题的基础,也是各国制定生物入侵国内法的参考。防治生物入侵的国际法核心原则是风险与损害预防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和风险评估制度等是该原则得以实现的机制保障。
关键词:
生物入侵 国际法 风险与损害预防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强胜 张欢
农业生态系统是受人为干扰最剧烈的生境之一,因此也是受外来物种重灾区。最近十多年来由于入侵物种新发,调查也更广泛和更深入。但是还没有就我国农业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状况做过系统综述。因此,根据调查、文献和标本查阅,系统总结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入侵及管理现状,可为制定合理的防治策略及正在开展的全国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提供参考。迄今,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植物共计52科187属331种5变种。生活型以一年生(209种,占总种数的62.20%)和越年生(132种,39.29%)为主,其次为多年生(121种,36.01%),灌木和半灌木较少;生态型以中生植物为主(271种,80.65%),旱生、湿生、水生及寄生较少。植物地理区系成分包括10区7亚区。50.60%的植物为有意引入后逸生,种类数量和首次引入地都呈现出由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逐渐减少的趋势。入侵植物主要来自于美洲(64.58%),依次是欧洲(23.81%)、亚洲(15.48%)、非洲(13.69%)、大洋洲(0.89%)。菜地和果园入侵植物最多,分别达83.33%和66.37%,而后为秋熟旱地(59.52%)和夏熟旱地(51.19%)。根据危害性分为恶性22种、区域恶性53种,是农田外来入侵植物的重点防除目标。目前农业外来入侵植物主要依赖化学防治,因此导致60种外来入侵植物在世界不同地区演化出抗药性生物型。将来需重视边境的检疫、生物、生态等综合防治,还应加强外来种对农业生态系统入侵的历史、途径、分布、机制、趋势的研究,监测入侵植物和抗药性生物型对农业有害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永艳 桑晓清 杨文杰 周利娟
以薇甘菊Mikaina micrantha、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in.、香丝草Conyza bonariensis(L.)Cronq.、大薸Pistia stratiotes L.和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croides(Mart.)Griseb.等5种外来入侵杂草为供试植物,用小杯法和植株生长量测定法对虎刺楤木、美洲商陆、大头续断、白花曼陀罗、枫杨和大蓟等6种植物甲醇提取物的除草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头续断和虎刺楤木的提取物在以质量浓度5.000mg/mL处理杂草7d后,对薇甘菊、三叶鬼针草、香丝草和大薸的生物活性均显著,大头续断提取物对这4...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入侵杂草 除草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