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2)
- 2023(1121)
- 2022(1063)
- 2021(956)
- 2020(945)
- 2019(1980)
- 2018(2031)
- 2017(3416)
- 2016(2140)
- 2015(2308)
- 2014(2418)
- 2013(2396)
- 2012(2379)
- 2011(1945)
- 2010(1997)
- 2009(1861)
- 2008(2166)
- 2007(1869)
- 2006(1602)
- 2005(1469)
- 学科
- 管理(8840)
- 业(7996)
- 企(7801)
- 企业(7801)
- 财(5412)
- 济(5199)
- 经济(5196)
- 务(4830)
- 财务(4824)
- 财务管理(4812)
- 企业财务(4589)
- 学(2839)
- 制(2646)
- 虫(2309)
- 方法(2220)
- 银(2065)
- 银行(2059)
- 防(1871)
- 害(1839)
- 行(1822)
- 数学(1819)
- 数学方法(1769)
- 及其(1708)
- 虫害(1612)
- 体(1448)
- 防治(1417)
- 治(1411)
- 融(1359)
- 金融(1358)
- 生物(1308)
- 机构
- 学院(28956)
- 大学(28571)
- 研究(11879)
- 农(10070)
- 中国(9826)
- 科学(9315)
- 管理(8594)
- 农业(8255)
- 济(7848)
- 所(7698)
- 经济(7531)
- 业大(7343)
- 理学(7012)
- 研究所(6965)
- 理学院(6911)
- 京(6836)
- 管理学(6627)
- 管理学院(6586)
- 省(6002)
- 财(5759)
- 中心(5516)
- 江(5298)
- 农业大学(5046)
- 室(4966)
- 业(4945)
- 实验(4565)
- 实验室(4379)
- 州(4297)
- 院(4277)
- 技术(4241)
共检索到47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黄幼玲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是马铃薯作物生产上危害严重的毁灭性害虫,也是世界著名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详细介绍了马铃薯甲虫的国内外传播蔓延情况,特别是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封锁控制马铃薯甲虫传播蔓延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并提出了进一步阻止马铃薯甲虫向东扩散的措施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罗华东 严加林 余洋 谭万忠
【目的】分离筛选对马铃薯甲虫(Colorado potato beetle,CPB)具强致病性的细菌生防菌株并对其鉴定。【方法】从CPB虫体上分离病原细菌,利用几丁质酶和蛋白酶活性初步筛选致病菌株,然后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筛选出可导致CPB大量死亡的生防菌。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等进行鉴定,确定生防菌株的分类学地位。【结果】从新疆CPB分布区采集的CPB发病成虫虫体上分离纯化获得126个细菌菌株,其中36个菌株对昆虫体壁几丁质和蛋白质具有降解活性。在室内马铃薯叶片饲养的CPB各龄幼虫和成虫上测试,11个菌株对1—2龄幼虫表现出不同程度致病力,在接种后1—3 d始见幼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华 赵宇翔
参照国内外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通过对外来有害生物红火蚁在我国的分布状况、潜在危害性、危害对象经济重要性、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管理难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风险评估值R=1.861,表明该虫在我国属于中度危险的有害生物。必须通过检疫、监测等措施加强对红火蚁的监管,防止其扩散、危害。
关键词:
外来有害生物 红火蚁 风险分析 防控对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华东 王利君 谭万忠 周军 杜喜翠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新疆石河子、伊宁和昌吉等地区采集的马铃薯甲虫发病成虫虫体上分离并纯化出36个真菌菌株。经形态学初步观察,这些菌株分属于白僵菌(Beauveria)、轮枝菌(Verticillium)、镰刀菌(Fusarium)、青霉(Penicillium)、木霉(Trichoderma)和曲霉(Aspergillus)等属。用这些菌株的悬浮液喷雾接种家蚕(Bombyx mori)幼虫后显示,有26个菌株(白僵菌19株,轮枝菌4株,镰刀菌2株,木霉1株)对家蚕幼虫表现出不同程度致病力,并在接种后5~9 d始见虫体死亡。白僵菌的19个菌株的致病力都非常强,接菌后11 d幼虫累计死亡率(LR...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思宁 赵家豪
为探究有效防控农业有害生物的思路,从有害生物风险防控主体入手,将政府介入作为研究重点,运用博弈分析方法,探讨政府、外包公司、农户间的利益关系。首先,本研究分别对三方主体的两两博弈行为进行研究;而后,将三方主体置于一个框架进行分析,探究政府介入有害生物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性。结果表明:1)非政府参与下,外包公司与农户的调节速度相对较慢,难以达到理想状态,有必要引入政府规制;2)政府可以通过规制手段,补贴或惩罚外包企业,使其形成符合有害生物防控规范的市场行为;3)政府需要通过对农户培训、对生物农药的宣传,提升农户使用现代化防控措施的积极性;4)在三方共同博弈的前提下,各方的防控成本同时下降。最后,本研究提出了完善农业有害生物防控中的政府规制模式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有害生物风险防控 政府 企业 农户 博弈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傅俊范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对生物多样性和农林生态环境的一个巨大威胁,是一个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已经对中国造成了重大损害,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农业生态安全。作者综述了中国外来入侵有害生物概况及其影响、外来入侵种的传入途径和控制方法,提出了对中国外来物种入侵应采取的控制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超 程登发 刘怀 张云慧 孙京瑞
【目的】明确马铃薯甲虫至今未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定殖是否与温度有关,以及温度在其扩散中的作用,为中国马铃薯甲虫的持续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马铃薯甲虫4龄幼虫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处理不同时间后观察羽化情况,得出马铃薯甲虫羽化耐受的临界高温,同时结合新疆历史气候资料,运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夏季平均最高温度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马铃薯甲虫4龄幼虫羽化率逐渐下降,发育历期逐渐延长;当温度达到39℃时,羽化率趋近于0,马铃薯甲虫羽化过程中耐受的临界高温为39℃,同时,该温度下耐受的临界时间为72 h。【结论】吐鲁番地区夏季持续一个月以上的39℃以上高温,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军 张星耀
从森林生物灾害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森林病虫害防治历史、社会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以及森林经营目标的需求出发,系统化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策略———生态控制;定义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分析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特点、理论基础以及技术基石;认为自然控制论和自组织理论是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理论基础,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技术基石是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对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遵循的原则进行讨论,包括生态系统原则、协调性原则、生态平衡原则、生态位原则、环境保护原则、协同进化原则、林副产品安全原则、生态系统稳定性原则、生态系统的高功能原则(生产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灾害的可持续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曲波 吕国忠 杨红 翟强 苗青
经过农田调查和对大量文献分析,确定辽宁省外来入侵有害生物———杂草有46种,隶属17科37属,其中18种为国家重要外来有害生物,并对其主要特征进行描述。
关键词:
辽宁省 外来入侵生物 杂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邓启明 张秋芳 周曙东
生物入侵(Biologicalinvasion),是指生物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由原生存地被引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并在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扩散,最终明显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损害当地生物多样性、破坏农林牧渔业生产、危害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等的现象或过程。由此,本文着重探讨了生物入侵的基本原理与安全管理规则,以期为我国对外来有害生物的预防、引进、传播和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与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入侵 有害生物 基本原理 管理规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贾文明 周益林 丁胜利 段霞瑜
概述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在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以及在国际贸易地位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当前国内外进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常用的一些方法和技术以及相应的分析系统软件:Monte Carlo模拟方法、气候相似距方法、CLIMEX系统模拟模型、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WhyWhere系统、GARP模型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最后比较了上述技术和方法的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萍 骆有庆 路文如
为了掌握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研究的全球状况和前沿动态,客观反映相关国家在该领域的科学能力和科学影响,采用ISI 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以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研究的主要主题术语作为检索词,对1998—2007年之间该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文献计量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法国是该领域的5强国家;中国在发文量前20位国家中居于第8位;国际上发表高被引论文的前5位作者的文章被引次数超过100次,而中国作者发表的文章被引次数最高为16次;在林业入侵种研究方面发文最多的25个研究机构中,美国有20个,中国没有机构入选;中国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机构是中国科学院、香港大学、中...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新艳 韦巧婕 沈标
从马铃薯青枯病发病严重地块的健康植株根系分离到1株有效抑制马铃薯青枯菌的芽孢杆菌菌株,命名为T3。采用盆栽试验,分别通过对马铃薯植株病情指数的调查、平板计数和PCR-DGGE方法研究菌株T3发酵的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化肥对照(CK)相比,T3菌株发酵制成的生物有机肥(BF)显示出了对马铃薯青枯病的极显著防效,防治率为79.44%,而单独使用T3菌液(T3)和有机肥(OF)的防治效果分别为27.10%和30.84%。各处理中马铃薯根际土壤的细菌数量均随时间表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结薯期达到最高值。BF处理中,T3菌可有效在马...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石鑫 李莎 王志敏 付开赟 付文君 姜卫华
【目的】以世界性害虫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为研究对象,筛选其参与噻虫嗪解毒的细胞色素P450主效基因。【方法】于2018、2019年利用点滴法监测新疆察布查尔县、伊宁县、塔城市、乌鲁木齐市和吉木萨尔县11个马铃薯甲虫田间种群对噻虫嗪的抗性水平,并测定分析噻虫嗪LD_(50)处理72 h后成虫中3种主要解毒酶细胞色素P450酶(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酯酶(EST)的活性变化。利用Illumina HiSeq~(TM)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抗性和敏感种群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验证3个P450基因并分析6个P450基因(CYP4C1、CYP9e2、CYP305a1、CYP9Z25、CYP9Ya和CYP9Yc)在不同种群及噻虫嗪处理后的表达情况。【结果】抗性监测发现,2018年的YN1、URMQ1、TC和QPQL1以及2019年的YN2和JMS种群成虫对噻虫嗪抗性倍数(RR)分别达到5.99、8.81、10.86和20.33倍和11.82、14.05倍,为低至中水平抗性。解毒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个敏感种群URMQ2、URMQ3以及2个抗性种群YN2、JMS成虫分别经噻虫嗪LD_(50)处理72 h后其P450活性均显著增加,分别为对照的1.76、2.75、1.91和1.66倍。另外,URMQ3种群的GST(CDNB和DCNB为底物)及URMQ2、YN2种群的EST活性显著升高,分别为对照的1.19、2.10倍和1.35、1.91倍。转录组分析表明,通过合并组装分别获得噻虫嗪敏感和抗性种群样品56 872 051和62 249 136个原始序列数据以及55 903 706和61 082 076个过滤后的序列数据,过滤后的序列长度分别为8.39和9.16 G,碱基错误率均为0.03%。抗性种群中差异表达的P450基因13个,其中2个基因显著上调。3个上调的P450基因CYP4C1、CYP9e2和CYP305a1的qRT-PCR检测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qRT-PCR分析还发现CYP9Ya、CYP9Yc、CYP4C1、CYP305a1和CYP9Z25在抗性种群成虫中表达量显著增加,噻虫嗪LD_(50)处理均可引起URMQ2种群4龄幼虫和成虫CYP9Ya、CYP9Yc表达量显著上调。相关性分析发现成虫对噻虫嗪的抗性水平与CYP9Ya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CYP9Ya可能在马铃薯甲虫中对噻虫嗪具有重要的解毒作用,其他基因的作用也不能排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