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22)
2023(7789)
2022(6598)
2021(6020)
2020(4747)
2019(10946)
2018(11070)
2017(20528)
2016(11191)
2015(12445)
2014(12563)
2013(12085)
2012(11585)
2011(10636)
2010(10903)
2009(10131)
2008(10055)
2007(9105)
2006(8611)
2005(8092)
作者
(31224)
(25928)
(25917)
(24695)
(16644)
(12534)
(11994)
(10126)
(10048)
(9510)
(9071)
(8663)
(8583)
(8476)
(8329)
(7844)
(7680)
(7503)
(7499)
(7419)
(6839)
(6488)
(6285)
(6197)
(5945)
(5934)
(5931)
(5822)
(5319)
(5129)
学科
(51843)
经济(51688)
管理(25098)
(24925)
(21105)
企业(21105)
中国(19642)
地方(18209)
业经(15941)
(15792)
方法(13871)
(12366)
理论(10799)
(10415)
农业(10279)
(10231)
金融(10229)
(10109)
银行(10095)
(10045)
(9965)
地方经济(9911)
(9859)
教育(9461)
(9066)
(8865)
数学(8641)
数学方法(8545)
发展(7680)
(7652)
机构
学院(154641)
大学(152260)
(63742)
经济(62279)
研究(61898)
管理(52767)
中国(46812)
理学(43224)
理学院(42582)
管理学(41878)
管理学院(41535)
科学(35668)
(34343)
(31972)
(31888)
研究所(28264)
中心(26961)
(26309)
(25758)
(25409)
师范(25207)
财经(23121)
北京(22898)
(21943)
(21227)
(20780)
师范大学(20145)
(20069)
农业(19375)
业大(19371)
基金
项目(92364)
研究(73608)
科学(72212)
基金(62948)
(53755)
国家(53133)
社会(47959)
科学基金(44649)
社会科(44101)
社会科学(44088)
(37883)
教育(33982)
基金项目(32408)
编号(31451)
(31216)
成果(27877)
(26346)
资助(24892)
自然(24884)
自然科(24259)
自然科学(24255)
自然科学基金(23823)
课题(23481)
发展(21731)
重点(21403)
(21336)
(20105)
(19625)
(19270)
(19129)
期刊
(87913)
经济(87913)
研究(57188)
中国(43403)
教育(29067)
(26659)
(24052)
管理(22623)
学报(21905)
科学(21304)
(19295)
金融(19295)
农业(17879)
大学(17371)
学学(15723)
业经(15442)
经济研究(13685)
技术(13619)
财经(12224)
问题(11022)
(10688)
(9097)
图书(8718)
(8668)
论坛(8668)
改革(8417)
(8417)
世界(8360)
(8090)
(7962)
共检索到268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杨冠达  
在俄罗斯 1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存在着东方与西方两种文化因素的相互角力。两者共同作用于俄罗斯社会思想的形成及政治体制的变革,使俄罗斯逐渐成为既学习借鉴“西方”经验,又结合“东方”色彩,且又不同于两者的“欧亚主义”的典型特例。俄罗斯政治文化中所特有的包容性与务实精神,使外来文化成为其实现“神圣俄罗斯”帝国梦想的“加油站”。而独特的“俄罗斯思想”无论在何种处境中,都将具有永恒价值和普遍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晓敏  
在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白话文运动在20世纪初的发展,以接受外来文化为开端,以“国家”为话语中心,以反传统的立场使近现代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认同、民族传统文学根基的缺席,接受失去了民族传统文学根基,导致民族主体意识不足,从而进一步弱化了接受中将自我与他者相区别的民族焦虑感与身份意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阳  张力跃  
我国的职业教育是一个舶来品,其发展与外来文化在碰撞与融合中经历着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蜕变,直接表现在称谓内涵的变化。从清朝晚期受英、法、德文化影响的"实业教育"——民国时期受美国文化影响的"职业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受苏联文化影响的"技术教育"——改革开放后受多元文化影响的"职业技术教育"向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转变。外来文化始终在浸润冲击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传统土壤,引发职业教育称谓的频繁更迭。从纵向看,文化话语权强的国家对我国职业教育称谓的影响大;从横向看,我国职业教育称谓变化由单一国家文化影响向多元国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莉  陆亚玲  沈新华  杨呈胜  
调查显示,在一定程度上,高校大学生正面临外来文化的悄然侵袭。多数大学生虽对传统文化怀有深厚的感情,对中国文化影响力及国家地位持乐观态度,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对外来文化侵袭持无所谓的态度。为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国家应继续出台一系列有利于文化传承的方针政策,各级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及企事业单位应在工作实践中处处彰显爱国主义情怀,高等院校则应积极引导学生认清西方文化的真面目及其危害,努力探寻有效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新的教育模式。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马费成  望俊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毅昂  
知识经济时代、公民社会兴起、高等教育改革等新环境给高校学生社团提出了新要求,社团应通过确立新的价值取向,加强能力建设,高校及有关部门要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和条件,实现社团组织的变革,使之能在转型期获取新发展。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郑莉莉  韩萍  
论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俄罗斯目录学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国家书目、回溯性书目编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克服的困难、取得的成绩,及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的运用与发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琳  
前苏联时期俄罗斯已形成一个相当发达的特殊教育体系 ,它适应不同有特殊需要儿童发展的需求 ,通过精心设计和严格区分形成自身的特色。现在的俄罗斯在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各方面与前苏联时期有了原则的差别 ,特殊教育也在各方面影响下不断发展变革。本文将从特殊教育目标、特殊教育体系、课程与教学、师资培养以及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趋势等方面来论述当前不断发展变革的俄罗斯特殊教育。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邱芝  
本文以政治发展模式为切入点 ,对转型期俄罗斯的民主政治模式和权威政治模式进行了分析 ,并据此得出几点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三元  
儿童期的发展与教育是学前教育及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学前课程实践的关键的理论问题之一。本文从儿童期的发展观出发,以儿童期发展性教育为线索,对近十几年来俄罗斯学前课程改革作一个粗略的疏理与概括,以供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参考。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鸿  
"日新"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素质的核心要素。在成就中华民族的各种历史传统中,内涵丰富、作用积极、超越时代、意义普遍的"日新"精神传统居于首要位置。从社会变革、政治发展及其思想动因的角度,分析中华民族传承"日新"精神的历史过程,可以揭示这种精神传统的五个历史特征,即"日新"精神传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相始终;"日新"精神传统是提升文明程度的主要思想动因;综合素质卓越的人才是"日新"精神传统的主要载体;弘扬"日新"精神传统的政治理论不断发展;每当危难之时"日新"精神传统都会大幅度激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成志杰  
从苏联后期的改革开始,到俄罗斯独立后,俄罗斯社会形势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与国家政权相关的主要是三大势力寡头势力、地方与民族势力以及政党势力。在经历十年的动荡后,整个国家和社会都认识到集权的必要性,因此民众对普京加强集权的措施都是认同的。普京出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对三大势力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和政策打压寡头、加强中央集权、培育“政权党”,并陆续取得了成效。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过于倚重强势部门、总统权力得到强化,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的政治体制还不是很完善。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董小芬  
近二十年来文献信息载体发展研究董小芬近20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文献数量的激增,世界出现了“信息爆炸”、“信息污染”的问题。面对漫无边际的文献信息的洪流,传统的纸质载体似乎无能为力了。以F.W.兰卡斯特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学者认为,现存的文献系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小微  
文化是人难以割断、无法拒绝的一种精神力量,其不能强扭而只能因势利导。它如地心引力般在给人以稳定感和安全感的同时,又可能会成为影响人前进或上升的一种羁绊。因此,惟有对文化本身的不断创新,才能推进社会及教育的持续变革与发展。学校是教育的基本单位,教育的变革是学校这一社会组织得以持续发展的推动力量,这里以学校变革为例,阐述文化创新对教育变革与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卢晓中  
高等教育发展理论与社会变革关系密切,高等教育发展理论通过引领高等教育发展实践,以适应社会变革甚或引领社会变革,高等教育发展理论在这一过程中也不断丰富和创新。社会变革为高等教育发展理论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引。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理论创新应重视引领社会变革,转变视角;应避免理论的"依附",从发展理论的借鉴与移植转向到"高等教育化"的改造与创新;应倡导理论发展的多样性,从寻求普适性的发展理论转向主张发展理论的特殊性和多元发展理论的兼容;应不断拓展自身的问题域,从关注高等教育发展的工具理性转向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价值理性的追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