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25)
2023(5805)
2022(4427)
2021(4242)
2020(2996)
2019(6681)
2018(6340)
2017(11377)
2016(6086)
2015(6562)
2014(6347)
2013(5737)
2012(4936)
2011(4330)
2010(4044)
2009(3443)
2008(3097)
2007(2700)
2006(2110)
2005(1725)
作者
(13648)
(11532)
(11369)
(10974)
(7259)
(5367)
(5188)
(4464)
(4272)
(3911)
(3822)
(3820)
(3511)
(3413)
(3403)
(3396)
(3367)
(3355)
(3320)
(3279)
(2657)
(2652)
(2630)
(2628)
(2578)
(2540)
(2535)
(2433)
(2364)
(2247)
学科
(16929)
经济(16903)
管理(15928)
(14641)
(12252)
企业(12252)
(6722)
中国(6474)
业经(6323)
方法(5289)
(4913)
教学(4884)
农业(4737)
理论(4535)
教育(4303)
数学(3946)
地方(3912)
数学方法(3808)
(3761)
贸易(3757)
(3750)
技术(3673)
(3672)
环境(3178)
(3119)
银行(3119)
(3114)
(3111)
财务(3108)
财务管理(3102)
机构
学院(75631)
大学(73800)
管理(27830)
(27287)
经济(26643)
理学(24655)
理学院(24343)
管理学(23916)
管理学院(23766)
研究(22685)
中国(15127)
(15045)
师范(14978)
(14404)
(13160)
科学(12721)
教育(12300)
师范大学(12120)
中心(11151)
(10887)
财经(10784)
(9956)
(9317)
技术(9248)
(8996)
北京(8895)
(8778)
职业(8719)
经济学(8614)
业大(8548)
基金
项目(55192)
研究(47440)
科学(45559)
基金(38816)
(32389)
国家(32027)
社会(30226)
社会科(28582)
社会科学(28578)
科学基金(28394)
教育(24272)
(22673)
编号(20769)
基金项目(20464)
(19662)
成果(17396)
自然(15881)
自然科(15550)
自然科学(15549)
课题(15333)
自然科学基金(15243)
(13479)
资助(13471)
(13280)
重点(13018)
项目编号(12884)
规划(12837)
(12746)
(12723)
(12632)
期刊
(30390)
经济(30390)
研究(23043)
教育(21694)
中国(17336)
管理(9946)
(9704)
科学(8504)
学报(8213)
(7959)
大学(7174)
业经(6860)
技术(6760)
学学(6559)
农业(5596)
职业(5501)
(5371)
金融(5371)
经济研究(5077)
财经(4952)
(4426)
(4094)
问题(3756)
(3568)
论坛(3568)
商业(3561)
成人(3391)
成人教育(3391)
技术教育(3342)
职业技术(3342)
共检索到106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徐华女  洪慧芳  
本研究探讨外来工子女感知的教师正义对其学习动机的预测作用,以及学业控制感和求学无意义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泉州市某公立外来工子弟学校小学部和初中部的181名4—8年级学生参与研究,完成自我报告的教师正义、学业控制感、求学无意义感和学习动机的测量。结果表明,感知的教师程序正义和信息正义均正向预测学习动机,学业控制感在该效应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求学无意义感起部分中介作用;感知的教师分配正义对学习动机无显著预测作用,但可正向预测学业控制感并负向预测求学无意义感。因此,在公立外来工子弟学校,教师程序正义和信息正义既可直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会通过提高学业控制感和降低求学无意义感间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探明上述心理机制的基础上,本研究根据教师正义的概念性定义和操作性定义,提出促进教师正义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动机的行动策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国英  吴少龙  
文章从非正规就业的角度出发,从政府、企业、个体3个层面分析了珠三角外来工参加社会保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对促进外来工参保具有积极作用,招商引资对外来工参保有消极作用;个体层面的变量对于保护型险种(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影响比较大,对于生产型险种(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影响较小;企业层面的变量对外来工参保影响最大,签订劳动合同是农民工参保重要的影响因素。对外来工进行政策干预的重点在于签订合同、政策向劳方倾斜和进行技能培训。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谭静  
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之一,公共图书馆在改善弱势群体文化生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职责。禅城区联合图书馆为外来工群体服务的探索与实践包括:以有针对性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倡导学习、阅读;以图书馆服务为纽带,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供自我展示与提升的文化平台;开设专题培训与自助培训,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交流中心和自助培训基地;激发外来务工人员参与意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志军  
采用珠三角和长三角2 385名80后外来工的调查数据,在倾向值匹配基础上,考察留守经历对外来工精神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守经历对外来工的精神健康具有调节作用,在学前、小学或初中的某个阶段有过留守经历者更有可能处于精神健康高危状态,其中又以学前及初中阶段的留守经历的影响更大;但长时间的留守生活反而可能增强个人的抗逆力,显示儿童具有一种比较强的自我调适功能。此外,与兄弟姐妹们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成年后的精神健康状况更差。因此,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需综合考虑客观外在的"留守负荷""留守环境"及主观内在的"留守适应"因素。而针对已成年的有留守经历外来工,需从劳动自由、团体关怀、柔性管理、身体保健、业余生活改善等方面做出努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祖民  王寒  
企业外来工是现代产业工人的重要力量,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外来工是企业外来工的主体。他们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农村,但基本上没有务农经历;他们文化程度较高,但缺乏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他们工作时间较长,但总体收入偏低;他们维权意识较强,但利益受损的事时有发生;他们渴望融入城市,但得不到城市的身份认同。新生代外来工面临的问题已开始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产生负面影响,改善新生代外来工的生存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政府从完善进城配套政策入手,从制度上保证他们应有的权益,满足他们的合理诉求,需要企业和社会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郑小红  
新生代外来工渴望获取知识和技能培训,渴求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健康心理。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有责任破除自我封闭的服务倾向,依照柔性服务的要求和平等开放的原则,优化服务工具和手段,提高服务时效,提供多元化服务项目,延伸服务范围,增强馆员的人性化服务意识和社会化服务意识,把握新生代外来工的心理需求和偏好,改善他们的文化生态环境,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自荣  张颖  赵永红  
相对于社会融合,社区融合要简单很多,但其也具有一定的结构。借助已有研究,提出社区认同、社区参与、社区交往3个因子的社区融合因子结构,并且开发3个因子的12项指标。运用调查数据对12指标的3因子结构进行验证,证明了3因子结构的合理性。立足因子结构对农民工、非农外来工、户籍居民城市社区融合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1)农民工和非农外来工都具有一定城市社区融合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低;(2)三个群体社区交往水平都较低,城市社区作为居民的家园、温馨港湾建设还有很大空间;(3)农民工和非农外来工城市社区参与水平远远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程黎  赵晓桥  王东升  刘发茂  李智玲  洪国慧  
本研究选取初中聋生194名,采用问卷法,考察初中聋生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和教师课堂行为感知水平,并探讨其学习动机与教师课堂行为感知各因素对学习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1)初中聋生在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和教师课堂行为感知上的性别差异均不显著;(2)初中聋生在学习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得分显著低于社会性策略和认知策略得分,在学习动机的内部热衷性上得分显著高于内部挑战性得分,外部奖赏得分显著高于外部认可得分,在教师课堂感知的支持性行为和教师高期望上得分均显著高于消极反馈得分。(3)学习动机和教师课堂行为感知对初中聋生学习策略影响显著,首先,在元认知策略上,内部挑战性动机、内部热衷性动机和支持性帮助行为感知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文斌  赵素芳  
在中国语境下,员工绿色行为表现形式存在扩展性,学术界对其影响因素未形成统一认知。本文从员工个体感知视角,通过访谈和问卷收集资料,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了外部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体因素对员工绿色行为的联合效应。研究表明:个体感知视角的绿色行为主要包括环境保护和安全健康两个方面,提炼出七个影响因素并将其划分为三类;外部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体因素形成了影响员工绿色行为的多种组态形式,表现为“殊途同归”的特点;作为组织因素的组织促进以核心条件出现在三个组态中,是员工绿色行为的重要推动力;作为个体因素的个体规范以核心条件出现在三个组态中,是员工绿色行为的重要内驱力;组织促进和个体规范具有明显的互补关系;在其他因素作用下,参照群体和习惯便利偏好的组合与绿色风气和结果预期组合可以相互替代,绿色感知和参照群体的组合与结果预期可以相互替代,绿色风气与绿色感知的组合和习惯便利偏好可以相互替代。本文从组态视角解释了员工绿色行为的差异化路径,弥补了传统统计分析对员工绿色行为解释单一性问题,为有效促进员工工作过程中的绿色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剑敏  
本研究结合对学习动机理论的分析,对19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通过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方法涉及到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外语教师对学生动机影响最大的方面是教师的个性特点,其次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最小的是教师的人际行为。同时本文根据研究结果,进一步探讨了本研究在教学方面的启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颖聪  韩璞庚  
近代以来社会的变迁使得人们在思索正义问题时产生不同的运思路径,欧陆理性主义与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试图通过理性建构一种普遍适用的抽象正义原则;而功利主义以及当代西方社群主义则力求在特定的情景中回答正义的具体问题。这种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路径选择导致了他们在正义理论上的差异,并在彼此的纷争中不断重塑他们的正义理论,但在面对现实社会时,他们都不可避免沦为一种"社会改良"的伦理方案。而马克思基于历史主义视角从对资本主义的整体性批判中认识到正义问题的解决需要在个人的生存状态以及社会形态的整体性变革中才能真正实现,并从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谢晓虹  
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日益成为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为此,在观念维度,高校应当形成重视教学学术的氛围;教师应该重视自身教学学术能力的提升。在制度维度,高校应当完善教学评价制度,实现教学学术可操作化;建立教师教学学术激励机制,增强教师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开展教学知识和能力培训,提高教学学术水平。在途径维度,教师应当进行教育教学知识互动;积极进行教学批判与反思互助;强调师生间进行教学实践互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黎明  
基于生命自觉理论对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状况进行分析,从科研主体、科研客体和科研环境3个维度进行系统阐释,剖析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在科研方向选择、科研规划及科研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生命自觉之人更能够自觉将自我生命、他人生命和外在生境进行沟通转化,并提出通过理念培育、制度重建和个人实践实现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自觉,以期为地方高校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供新视角。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霞  方宇波  
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知识更新频率逐步加快。同时,信息化技术也对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人唯有持续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因此,在终身学习理念广泛传播的当下,为促进成人终身学习,还需激发其学习动机。针对成人学习动机的内部影响因素,成人学习者应明晰自身特质,树立学习目标并依此建立学习计划,掌握时间分配策略,搜寻挖掘学习资源,建立信息反馈与自我激励体系;针对成人学习动机的外部影响因素,社会应当完善公共学习资源,社会应建设有利于成人自学的场所和平台,家庭应提供学习环境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