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59)
- 2023(12315)
- 2022(10149)
- 2021(9144)
- 2020(7176)
- 2019(16320)
- 2018(15712)
- 2017(30035)
- 2016(16370)
- 2015(17887)
- 2014(17754)
- 2013(17569)
- 2012(16653)
- 2011(15259)
- 2010(15295)
- 2009(14119)
- 2008(13745)
- 2007(12396)
- 2006(11199)
- 2005(10414)
- 学科
- 济(75185)
- 经济(75106)
- 业(43081)
- 管理(42414)
- 企(30129)
- 企业(30129)
- 中国(27212)
- 方法(25160)
- 农(23534)
- 地方(22676)
- 数学(22011)
- 数学方法(21884)
- 业经(16906)
- 农业(16495)
- 贸(14882)
- 贸易(14869)
- 财(14631)
- 易(14301)
- 学(13989)
- 制(13435)
- 融(13414)
- 金融(13412)
- 银(13030)
- 银行(12989)
- 环境(12620)
- 行(12609)
- 发(12474)
- 地方经济(11671)
- 技术(11060)
- 产业(9545)
- 机构
- 学院(237106)
- 大学(236587)
- 济(101914)
- 经济(99792)
- 研究(90472)
- 管理(87924)
- 理学(74810)
- 理学院(73843)
- 管理学(72709)
- 管理学院(72266)
- 中国(68531)
- 科学(54991)
- 京(51968)
- 农(48095)
- 所(46496)
- 财(44785)
- 研究所(41982)
- 中心(40989)
- 业大(38028)
- 农业(37599)
- 江(36931)
- 财经(35474)
- 北京(33120)
- 院(32763)
- 范(32657)
- 经(32345)
- 师范(32245)
- 经济学(31519)
- 州(29501)
- 省(29169)
- 基金
- 项目(159104)
- 科学(125430)
- 基金(115733)
- 研究(112621)
- 家(103229)
- 国家(102316)
- 科学基金(86541)
- 社会(74296)
- 社会科(70480)
- 社会科学(70463)
- 省(61871)
- 基金项目(61608)
- 自然(55670)
- 自然科(54416)
- 自然科学(54400)
- 自然科学基金(53426)
- 划(53175)
- 教育(49947)
- 资助(45840)
- 编号(43564)
- 发(40083)
- 重点(36145)
- 成果(34622)
- 部(34508)
- 创(33098)
- 发展(31668)
- 课题(31350)
- 国家社会(31328)
- 展(31171)
- 创新(31027)
- 期刊
- 济(118841)
- 经济(118841)
- 研究(74363)
- 中国(53813)
- 农(44172)
- 学报(40530)
- 科学(37597)
- 财(32062)
- 管理(32000)
- 大学(30022)
- 农业(29531)
- 学学(28586)
- 融(27215)
- 金融(27215)
- 教育(23508)
- 业经(20691)
- 经济研究(19102)
- 技术(18173)
- 财经(17853)
- 问题(17247)
- 业(15505)
- 经(15463)
- 贸(12863)
- 商业(11998)
- 国际(11712)
- 世界(11643)
- 发(11558)
- 资源(11528)
- 科技(11389)
- 技术经济(11369)
共检索到3721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云彦,陈金永,刘塔
中国大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基于户籍制度的分层现象,为不少学者所关注。近年来,大城市劳动力市场态势发生了较大变化,本地劳动力与外来劳动力的就业冲突日益显现,外来劳动力对大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问题,不再只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政策性问题。我们设计并在武汉市实施了一项调查,通过比较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就业状况及就业行为,研究外来劳动力对本地劳动力的影响。该项调查的主要特点,一是根据外来劳动力的就业结构设定样本框;二是参照外来劳动力就业结构,选取正式迁移及本地居民两类人群作为对照样本;三是将所有样本划分为雇员与雇主(包括自我就业)两种。调查发现,就雇员而言,外来劳动力、正式移民、本地居民等三类样本在就业渠道、工作时间、收入决定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雇主中,三类样本的差异则要小得多。这种现象包含着多方面的政策内涵。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展新
文章利用2001年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调查数据进行失业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相对于城市本地劳动力,农村外来劳动力的失业风险更低。但是,这种“优势”依然折射出外来劳动力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劣势地位。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外来人口 失业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桂新,沈建法
90年代以来 ,上海的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方面本地下岗待业劳动力日见增多 ,与此同时又有数以百万计的外来劳动力涌入就业 ,本地劳动力下岗待业与外来劳动力“上岗”就业同时并存发展 ,构成了上海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主要从上海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发展及分层特征、上海本地劳动力的供给规模及劳动供给行为特征、外来劳动力的基本属性及劳动供给行为特征等几个方面 ,对上海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的补缺、替代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得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密 张广胜 黄利 彭楠
城市增长具有规模效应和拥挤效应。不同城市规模下,进入城市的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市民既可能形成分工合作关系,促进本地市民收入增长;又可能形成竞争替代关系,导致本地市民收入下降。文章使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开放数据库(CGSS2008)中城市抽样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外来劳动力流入对特大城市本地市民工资的影响不显著,而外来劳动力每增加1%就会使省会级大城市本地市民的年薪提高1.46%,中小城市本地市民的年薪下降0.83%。因此,外来人口与城市本地市民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特大城市互补效应与替代效应同时并存,大城市(省会)表现为互补效应强于替代效应,中小城市则替代效应强于互补效应。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劳动力流动 收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颜品 原新
城市就业包容性的提升是实现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异质外来移民对原有居民的就业机会将产生不同影响。文章运用动态监测数据,按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所属行业和流入时期分析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包容性,衡量人力资本等因素在异质外来劳动力就业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人力资本的差异性取代传统的行业壁垒已成为获取就业机会的主要因素。(2)进一步使用工具变量,对劳动力组群的就业决定模型进行估计发现,外来劳动力占比每上升10%,城市原有劳动力的就业率将下降0.04-1.99个百分点,表现为外来劳动力对城市原
关键词:
就业挤占 人力资本 替代弹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颜品 原新
城市就业包容性的提升是实现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异质外来移民对原有居民的就业机会将产生不同影响。文章运用动态监测数据,按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所属行业和流入时期分析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包容性,衡量人力资本等因素在异质外来劳动力就业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人力资本的差异性取代传统的行业壁垒已成为获取就业机会的主要因素。(2)进一步使用工具变量,对劳动力组群的就业决定模型进行估计发现,外来劳动力占比每上升10%,城市原有劳动力的就业率将下降0.04-1.99个百分点,表现为外来劳动力对城市原有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率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率产生显著冲击,且此现象在部分高进入门槛行业尤为明显。(3)城市劳动力市场对不同时期流入的高技能组劳动力的包容性显著低于低技能组,高技能组劳动力之间存在更高的替代性。(4)与本地劳动力的就业率相比,新进入的外来劳动力对前期进入的外来劳动力的就业率的影响会更大,且这种影响同样会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递增。因此,在完善就业市场的同时,应在就业的前置和后置环节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引入措施。
关键词:
就业挤占 人力资本 替代弹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志彬 徐玉龙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刚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劳动力跨地区迁移现象,流动人口进入将会如何影响本地劳动力市场也成为令社会各界所瞩目的问题。使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本文评估了流动人口进入对本地劳动力就业概率和工资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人口进入不仅没有对本地劳动力的就业概率带来显著冲击,反而显著提高了本地劳动力的工资收入。平均而言,城市的流动人口占比每提高10%,本地劳动力的月工资收入将会增长3.19个百分点左右。同时,流动人口进入对本地各教育水平组劳动力就业概率的影响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对本地各教育水平组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总的来说,本地低教育水平...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本地劳动力 就业 工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宋旭光 何佳佳
流动人口对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伴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增长,城市内部工资收入增长差距却在扩大。文章从劳动力技能分化视角构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阐释了劳动力流入对本地居民工资的异质性影响及作用机理。文章以中国健康与营养微观调查(CHNS)数据为基础,利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劳动力流入对本地居民产生的福利效应非中性,而是技能偏向性的。具体来说,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之间的竞争关系只发生在低技能劳动力之间,低技能劳动力的流入会降低工资分布底端本地居民的工资。而无论是高技能劳动力还是低技能劳动力的流入,都促进了本地高技能居民的工资上升,特别是处于工资最高分位点的本地居民。劳动力流入对本地高技能劳动力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本地低技能群体,扩大了工资差距。这种劳动力流入更有利于高技能本地人的影响可以通过技能交叉互补性、劳动力流入外部性和户籍制度来解释。文章的研究结论对进一步完善中国户籍制度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建民
本文认为,由于经济改革迸程的迅速推进与社会和政治领域中传统制度变革的滞后,使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被多重分隔,特别是正规劳动力市场和从属劳动力市场并存的格局给中国的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乃至整个经济增长都带来深刻影响。低价的从属劳动力市场已经成为调节中国经济增长劳动力成本的主要杠杆,并有效地刺激着资本需求。但在这种效率的背后,我们却付出了公平的代价。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建华 季建炯
加强对外来劳动力的管理叶建华,季建炯一、基本做法和经验近两年来,常熟市委、市政府把外来劳动力管理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又富又安”的实事来抓。针对外来劳动力引发的各种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他们的5I3和管理,尽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摸索了一...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蔡昉
外来劳动力在城市不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对待,导致外来劳动力在城市陷入边缘化的境地。要改变外来劳动力的这种地位,惟一的途径是进行彻底的户籍制度改革,使外来劳动力迁移到城市后,能在就业、社会保障、获得公共服务等方面,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
关键词:
外来劳动力 边缘化 户籍改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静 祝梦迪
我国外来劳动力呈现出城—城流动占比提高和素质明显提升的新特征,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研究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的工资差异及其背后的成因机制。主要研究结论为:(1)外来劳动力相较于本地劳动力获得了11.2%的工资溢价。不论是乡—城流动还是城—城流动,不论是跨省流动还是省内流动,与相同户口类型和相同技能的本地劳动力相比,外来劳动力皆获得了更高的工资溢价。(2)高技能对于外来劳动力的工资溢价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本地劳动力相比,外来劳动力的高技能工资溢价率为22%,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中更加明显。(3)外来劳动力的工资溢价,来源于自选择效应和国有部门歧视型被选择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中部门分割的流动性障碍问题亟待解决。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曾晓东
在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WTO原则对教育的作用不仅仅是教育服务贸易的自由和便利问题,还表现为共同协商、取消进入限制、反对歧视等市场经济的精髓对建立教育领域内各种规则的重大作用。本文主要利用WTO框架分析学术劳动力市场建设的主要内容,揭示了虽然在国际范围内,WTO框架对于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教育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但对中国这种转型国家来说,WTO框架还是我们建立市场规则的标准。
关键词:
WTO 学术劳动力市场 学术人员流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荣清 王静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劳动统计制度和相关的劳动统计体系,它在我国现行的劳动力配置和就业的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现有的劳动统计尚存在着一些与劳动力市场不相适应的地方,它表现在:(1)劳动力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