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34)
2023(9816)
2022(8521)
2021(7669)
2020(6518)
2019(15307)
2018(15094)
2017(29462)
2016(16154)
2015(18436)
2014(18949)
2013(19051)
2012(18449)
2011(16952)
2010(17405)
2009(16170)
2008(16242)
2007(14973)
2006(13266)
2005(12227)
作者
(49600)
(41787)
(41605)
(39472)
(26366)
(20121)
(19160)
(16463)
(15771)
(15068)
(14169)
(13930)
(13406)
(13321)
(13109)
(12952)
(12805)
(12389)
(12094)
(12015)
(10558)
(10500)
(10211)
(9566)
(9535)
(9535)
(9403)
(9285)
(8507)
(8402)
学科
(79567)
经济(79493)
(44485)
管理(42465)
(32588)
企业(32588)
方法(31511)
数学(27676)
数学方法(27472)
中国(24706)
(23678)
地方(23499)
业经(16837)
农业(16551)
(16285)
(15294)
(14665)
贸易(14654)
(14076)
(13335)
地方经济(12868)
(12822)
金融(12820)
(12607)
银行(12576)
(12159)
(11855)
(11517)
环境(11434)
技术(10703)
机构
学院(242620)
大学(241958)
(103309)
经济(100997)
管理(89239)
研究(88840)
理学(75604)
理学院(74611)
管理学(73350)
管理学院(72882)
中国(66704)
科学(54798)
(52543)
(47093)
(46350)
(45466)
研究所(42463)
中心(40097)
(38515)
业大(36544)
财经(36218)
农业(35612)
(34392)
师范(34061)
北京(33872)
(32667)
经济学(31699)
(31279)
(30895)
经济学院(28560)
基金
项目(152856)
科学(119075)
研究(112049)
基金(108172)
(94084)
国家(93222)
科学基金(78368)
社会(70282)
社会科(66489)
社会科学(66469)
(60763)
基金项目(57310)
(51408)
教育(51223)
自然(49397)
自然科(48223)
自然科学(48207)
自然科学基金(47335)
编号(46348)
资助(44774)
(38856)
成果(38403)
重点(34922)
(33672)
课题(33026)
发展(31335)
(31320)
(30820)
创新(29314)
科研(29078)
期刊
(122302)
经济(122302)
研究(74565)
中国(54250)
(42782)
学报(38221)
科学(35757)
(35362)
管理(32402)
农业(28831)
大学(28320)
教育(27866)
学学(26552)
(24887)
金融(24887)
技术(21500)
业经(21197)
经济研究(19522)
财经(18102)
问题(16551)
(15601)
(15429)
技术经济(13020)
(12725)
商业(12598)
图书(11750)
世界(11651)
统计(11500)
资源(11470)
(11469)
共检索到379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武前波  徐伟  李子蓉  
全球化和信息化推动劳动力在更大范围内流动,并趋向于在大都市区聚集。外来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同时也加剧了都市的社会极化现象。文章以上海为例,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外来劳动力与上海大都市发展的关系,认为外来劳动力改善了上海人口年龄结构,提供了多样化的人力资本,促进了上海经济发展和大都市区的社会多元化。同时,上海经济结构转型也将为外来劳动力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使传统外来劳动力面临转型。因此,应加强上海外来人口迁移政策研究,协调外来劳动力和上海大都市互动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桂新,沈建法  
90年代以来 ,上海的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方面本地下岗待业劳动力日见增多 ,与此同时又有数以百万计的外来劳动力涌入就业 ,本地劳动力下岗待业与外来劳动力“上岗”就业同时并存发展 ,构成了上海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主要从上海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发展及分层特征、上海本地劳动力的供给规模及劳动供给行为特征、外来劳动力的基本属性及劳动供给行为特征等几个方面 ,对上海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的补缺、替代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得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甄明霞  
本文从国际大都市的基本特征出发 ,从四个方面 :参与全球经济的程度、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文化水平 ,把上海与当今国际大都市作了比较 ,指出上海与国际大都市的现存距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露莹  
当前,文化已经成为体现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市第九次党代会首次提出,上海要建成文化大都市,其中,文化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择了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四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对其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和特点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本文指出:由上而下的观念转变对理清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与市场共同发挥作用,两者互动构成文化产业发展的形成机制,上海应结合自身特色确立发展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并制定差别化的产业政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程善兰  
上海大都市圈的形成和构建,标志着长江三角洲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也标志着城市间以合作为主、竞争升级且立体复杂的新型合作-竞争关系成为主流。文章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城市竞合情况进行梳理,为上海大都市圈中各城市在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全方位一体化中把握机遇、扩大优势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许庆  封进  
2004年春天开始出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民工荒”现象使得经济学界对民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某些地区出现了民工短缺,但就整个上海地区而言,目前并未出现所谓的“民工荒”。可是在今后的一段时期之内,上海如果要保持每年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在现有的人口出生率和机械变动率以及产业结构的前提之下,户籍劳动力将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每年都存在大量的劳动力缺口,而外来劳动力正是填补这一缺口、使得上海经济可持续、稳定增长的一个源采。因此,为了避免“民工荒”问题的困扰,上海应该在外来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给予外来劳动力合适合理的保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大道  
1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化推动了全球城市和大都市区的形成和发展19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经济体系中的传统制造业部分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形成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玲慧  万勇  
进入 2 1世纪 ,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中国大城市开始着眼于“大城市、大郊区”发展战略的实施 ,郊区新城成为这些城市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要空间。早在 2 0世纪中期 ,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城市便实行了重点开发郊区新城的城市发展战略 ,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本文着重分析了国际大城市郊区新城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趋势 ,期待能对我国大城市郊区新城规划建设有所裨益。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琼  吴永兴  顾霖霞  
本文依托上海市农业经济运行动态监测信息管理及绩效评估系统,对上海郊区外来农业劳动力是否能可以替代本地农业劳动力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同本地农业劳动力相比,外来农业劳动力体力素质较好,农业生产积极性较高,但是受教育程度较低,技术水平也不高,对于粮食作物生产积极性较低,且流动性很强。因此,外来农业劳动力只能局部替代本地农业劳动力,而无法担任起建设现代都市农业主体的任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姚士谋  李青  陈振光  张落成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上海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香港国际城市的地位更上一层楼,特别是城市的国际影响和经济增长势头越来越突显。21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上海与香港的大都市如何定位?两个国际性城市将如何发挥各自特点、各自优势,并在今后的竞争中如何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必须从高层面、多视角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作者就城市经济与城市发展,以及城市功能的完善等基本问题作深入研究,并以期得到各位学者更多的学术指导与交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桂君  陈富永  段思丞  
文章基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现实背景,分析了电子商务对劳动力成本的影响及具体表现。研究认为,低劳动力成本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而且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具有降低劳动力成本,提升劳动力市场竞争程度的功能和作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不但可以降低显性的劳动力成本,更可以降低隐性的劳动力成本,但同时,电子商务也对劳动力成本的控制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桂君  陈富永  段思丞  
文章基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现实背景,分析了电子商务对劳动力成本的影响及具体表现。研究认为,低劳动力成本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而且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具有降低劳动力成本,提升劳动力市场竞争程度的功能和作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不但可以降低显性的劳动力成本,更可以降低隐性的劳动力成本,但同时,电子商务也对劳动力成本的控制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曹吉云  
本文论证了反正切三角函数形式的效用函数在性质上符合需求价格弹性随着消费递减的规律和需求价格弹性存在小于1的情况,以及恩格尔定律。本文在特定的土地所有权结构和反正切效用函数的基础上构建的劳动力剩余经济模型说明:导致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剩余的原因除了相对于自然资源禀赋来说过多的劳动力、过少的工业消费品品种生产能力和现有工业消费品生产技术水平过低之外,还包括现有工业消费品生产技术水平过高这一因素;而且,需求因素在解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有利于减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上居于重要的地位。
[期刊] 改革  [作者]
广东中山:外来劳动力供给短缺现象分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城市劳动力市场”课题组引言90年代以后,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加速流动。广东省中山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流入的主要城市。该市1993~1994年曾发生让各级政府部门伤透脑筋并引起学术界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