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99)
- 2023(7387)
- 2022(5956)
- 2021(5931)
- 2020(5040)
- 2019(11298)
- 2018(10959)
- 2017(20688)
- 2016(11276)
- 2015(12446)
- 2014(12276)
- 2013(12373)
- 2012(11530)
- 2011(10721)
- 2010(10542)
- 2009(9774)
- 2008(9804)
- 2007(8501)
- 2006(7246)
- 2005(6803)
- 学科
- 济(46335)
- 经济(46288)
- 业(29541)
- 管理(27477)
- 方法(23593)
- 数学(21822)
- 数学方法(21664)
- 企(21340)
- 企业(21340)
- 中国(17598)
- 财(12295)
- 贸(11667)
- 贸易(11661)
- 易(11533)
- 银(11194)
- 银行(11185)
- 制(11053)
- 险(10928)
- 保险(10835)
- 行(10718)
- 农(10439)
- 学(9996)
- 融(9813)
- 金融(9812)
- 务(7722)
- 财务(7713)
- 财务管理(7691)
- 业经(7545)
- 企业财务(7408)
- 体(6738)
- 机构
- 大学(165251)
- 学院(160234)
- 济(74948)
- 经济(73808)
- 研究(62880)
- 管理(57418)
- 中国(52481)
- 理学(49213)
- 理学院(48551)
- 管理学(47676)
- 管理学院(47371)
- 科学(37617)
- 财(35755)
- 京(35417)
- 所(32746)
- 农(30268)
- 研究所(30147)
- 财经(28967)
- 中心(27649)
- 经(26830)
- 经济学(25779)
- 农业(24175)
- 业大(23779)
- 经济学院(23340)
- 北京(23002)
- 院(22515)
- 财经大学(22217)
- 江(21294)
- 科学院(19761)
- 范(18317)
- 基金
- 项目(109454)
- 科学(86501)
- 基金(84514)
- 家(76218)
- 国家(75731)
- 研究(74276)
- 科学基金(63454)
- 社会(50360)
- 社会科(47904)
- 社会科学(47893)
- 基金项目(43128)
- 自然(41663)
- 自然科(40786)
- 自然科学(40766)
- 自然科学基金(40115)
- 省(37597)
- 资助(36579)
- 划(34079)
- 教育(33258)
- 部(26255)
- 编号(25362)
- 重点(25263)
- 中国(23501)
- 国家社会(23090)
- 发(22611)
- 教育部(22389)
- 创(22274)
- 科研(21882)
- 成果(21239)
- 创新(21217)
共检索到241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潘汝谦 徐大高 邓铭光 纪春艳
【目的】分析评估外来入侵花生黑腐病菌(Cylindrocladium parasiticum)在中国的风险性。【方法】根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PRA)程序,从潜在危害性(P1)、移植与建立种群的可能性(P2)、寄主的经济重要性(P3)、国内现有分布的广泛性(P4)和检疫管理的难易性(P5)共5个一级指标及其14个二级指标对花生黑腐病菌在中国的风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计算综合风险值(R)。【结果】花生黑腐病菌在中国的综合风险值R为0.8740,属于高度风险性有害生物。【结论】外来入侵花生黑腐病菌是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植物病原菌,对中国的花生和大豆等作物的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覃振强 吴建辉 任顺祥 万方浩
【目的】分析外来入侵害虫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 Beardsley)在中国的风险性。【方法】根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PRA)程序,本文从新菠萝灰粉蚧国内分布状况、潜在危害性、受害栽培寄主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管理难度等5个方面对其在中国的风险性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新菠萝灰粉蚧在中国的综合风险值R为2.12。【结论】表明新菠萝灰粉蚧在中国是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英 熊何健 林源洪 唐森铭
为了评估外来海洋物种入侵的风险,根据外来海洋物种入侵特点,在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和三角模糊数数值标度计算权重的方法,设计5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构建了外来海洋物种入侵风险评估体系。利用该评估体系对7种(类)典型海洋外来种进行了风险评估。评估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和对虾白斑病毒为极高风险等级;沙筛贝、米氏凯伦藻和帕金虫为高风险等级,罗非鱼为中风险等级;大菱鲆为低风险等级。由于传统层次分析法的"1~9标度"方法不能精确地反映人的实际思维,从而影响最终的判定结果,本评估体系借鉴了三角模糊数表示的改进方法来计算权重值,并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相对权重均进行了权重设计,得出的结果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汝谦 关铭芳 徐大高 纪春艳 邓铭光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花生黑腐病菌(Cylindrocladium parasiticum)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花生黑腐病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V-8汁(V8)、酵母蛋白胨葡萄糖(YPDA)、燕麦琼脂(OMA)和合成真菌(SF)等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中以燕麦琼脂培养基最适宜菌丝生长,而V8汁培养基(V8)比较适宜微小菌核形成、分生孢子产生和子囊壳的形成;花生黑腐病菌能够利用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和淀粉等碳源进行生长,其中葡萄糖、乳糖和淀粉最适宜菌丝生长和微小菌核形成,但这些碳源均不适宜分生孢子和子囊壳的产生;花生黑腐病菌能够利用硝酸钠、尿素、硫酸铵、酵母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聪 蔡普默 仪传冬 陈家骅
为综合客观反映近10年入侵害虫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为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基于2007—2017年中英文科学文献数据库,对外来入侵害虫的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去重后共有885篇文献。分析发现:2014年国内外关于入侵害虫风险分析的发文量最多,在《Biological Invasions》期刊发文量最高,国内期刊植物检疫发文量最高;在害虫类别中,国际期刊关于膜翅目的研究文章发文量最多,而国内是鞘翅目的研究发文量最多;另外,国外对阿根廷蚁Linepithema humile,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和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3种入侵害虫的风险评估发文量最多。最后本研究简单介绍了4种常用生态位模型在入侵害虫适生性分析领域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应用,为入侵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外来入侵昆虫 风险评估 生态位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晨 陈娟 胡白石 白艺珍 姜英华 刘凤权
【目的】细菌性梨火疫病最早发生在北美洲,随着水果贸易等人为因素向世界其它地区传播。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经济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威胁,亟需对其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预测。【方法】苹果开花期的温度和降水量是影响梨火疫病菌适生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本研究根据这一生物学特性及生态环境因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得出了梨火疫病在中国两个苹果优势产区的潜在定殖区域。【结果】用该方法对梨火疫病在欧洲的发生情况的预测结果与其历史分布记录相符,使用相同的空间建模方法对梨火疫病在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两个苹果优势栽培产区的潜在定殖区域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这两大苹果产区中优先扶持的县大多处于梨火疫病发生的高风险范围。【结论】梨火疫...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宁 杜丽 周兵 闫小红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分析中国外来观赏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生长特性、首次发现或引入时间及地点、地理来源,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外来观赏入侵植物共计84种,隶属30科,其中以菊科、柳叶菜科、豆科、茄科和旋花科植物为主,且多年生和一年生草本植物占据多数;入侵植物繁殖方式多以种子进行繁殖,部分兼具无性繁殖能力;首次发现或引入外来观赏植物时间较集中于1890-1969年,地点主要为中国一些沿海省份以及云南省,其地理上多来源于美洲;属于高、中、低入侵危害等级的外来观赏植物分别有8种、56种和20种,中等风险入侵植物所占比例较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善勇 徐飞 张宁 温俊宝 印丽萍
【目的】利用我国已知身份的外来植物测试美国杂草风险评估方法(USWRA)的评估效果,评判该方法是否适用于我国林木引种检疫管理工作,为建立我国入侵植物风险评估方法奠定研究基础。【方法】从我国已知身份外来植物中选择出131种受试植物(包括76种非入侵植物和55种入侵植物),应用USWRA对其逐一评估,将评估结果与受试植物已知身份进行对比,整理并分析USWRA的评估效果,采用ROC曲线进行检验。利用Friedman检验和Nemenyi方法分析不同生活型植物中入侵植物的比例差异,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方法分析不同生活型植物间风险值的差异。【结果】USWRA正确拒绝了68.4%的严重入侵植物,没有错误接受1种严重入侵植物,其余31.6%需再评估; USWRA正确接受了84.2%的非入侵植物,没有错误拒绝1种非入侵植物,其余15. 8%需再评估; USWRA拒绝了27. 8%的一般入侵植物,接受了5. 6%的一般入侵植物,其余66. 7%需再评估。ROC曲线检验结果显示,USWRA对严重入侵植物和非入侵植物具有很高的识别能力,由此形成的曲线面积AUC值高达0. 990。不同生活型植物中入侵植物比例存在显著差异,草本类和藤本类植物成为入侵植物的风险比乔木类植物大。【结论】美国杂草风险评估方法能较好识别出严重入侵植物和非入侵植物,无一例错误,可应用于我国林木引种检疫管理工作,以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史军义 周成理 陈晓鸣
开展蝴蝶活体放飞活动必须有效防范潜在的外来蝶种造成入侵的风险。入侵风险指数用R表示,R=Rc.Sd,其中Rc表示风险系数,Sd表示综合风险分数。风险的评估可分两步进行:首先就幼虫寄主、冬季低温和夏季高温等决定蝴蝶种生存的关键因子对某一蝶种在当地的生存概率进行评估,求得风险系数Rc。若Rc为0,可认为引入该种后不存在生物入侵风险;若Rc为1,初步确认引入蝶种可能存在风险。对存在入侵风险的种类应进行第二步的综合因子风险评估,得出综合风险分数Sd,最后求出风险指数。当R≥20,严格禁止该种活体的引入;当20>R≥10,放飞应限定在有严格隔离措施的空间内进行;当10>R≥5,可以允许在限定的时间开展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东磊 辛文静 杨莹 卢飞 效雪梅 段亚冰 周明国
[目的]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严重威胁全球水稻生产。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EBI)咪鲜胺在中国被用于防治稻瘟病。本文研究稻瘟病菌对咪鲜胺的抗药性风险,旨在为该杀菌剂的科学使用及抗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稻瘟病菌敏感菌株S-1菌碟接种于含有最低抑制浓度咪鲜胺的PDA平板上,抗药性驯化培养20 d,测定抗药性变异频率及突变体的适合度,包括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致病力以及在低温和高温条件下的生长特征。[结果]驯化培养获得30个抗药性突变体,突变频率为1%。所有突变体均属低抗水平,并且其抗药性可稳定遗传。咪鲜胺抗药性突变体对氟环唑、戊唑醇和己唑醇表现不完全交互抗性,而对嘧菌酯不存在交互抗性。对抗药性突变体进行适合度测定,发现40%的抗药性突变体的菌丝生长速率显著降低,而60%的抗药性突变体无显著变化;所有抗药性突变体分生孢子产量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抗药性突变体对15℃低温或30℃高温更加敏感,线性生长速率显著下降。接种离体大麦叶片,1/3的突变体完全丧失了致病力,其余2/3的抗药性突变体致病力也显著下降。[结论]稻瘟病菌对咪鲜胺的抗性风险属于低抗水平。
关键词:
稻瘟病菌 咪鲜胺 抗药性 适合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曙东 周桢
外来入侵动物给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国民经济以及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正确分析外来入侵动物的扩散风险对控制其在国内的扩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外来动物扩散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选取食人鲳(Pygocentrus nattereri)、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等几种典型的外来入侵动物作为评估对象,通过扩散风险计算模型评估出扩散风险的大小,设置阈值对不同入侵动物的扩散风险进行了分级,最终将外来入侵动物的风险分为4个等级:极高风险、高风险、中风险以及低风险,并针对不同风险等级不同扩散程度的外来动物提出了相应的分级管理对策,以期提高政府管理外...
关键词:
外来入侵动物 风险分析 层次分析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继明 冯俊文 李永忠
在技术的风险评估中,人们首先往往要确定环境条件是有风险的,还是不确定有风险的。尤其是在新兴高技术不断涌现的环境下,人们通常没有足够的信息对决策环境做出明确的分类。本文以碳纳米管的风险评估作为案例指出,对高技术的风险评估,关键的要素是技术发展判断和结果预见。因此,在对新兴技术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的同时,应持有适当的风险怀疑态度,最好能够考虑到不确定性条件下风险评估的决策策略,由此可以划分为风险性条件下的决策和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两点值得考虑的建议是:第一,加强决策的现实化和逼真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将决策选择
关键词:
新兴技术 技术风险 风险评估 技术管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岩 冯明鸣 朱书生 刘西莉
为研究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及室内抗药性风险,采用叶碟保湿法测定了52株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52个菌株的EC50(抑制中浓度)差异较小,平均EC50为(0.010 1±0.003 1)μg/mL。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接近正态分布,没有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群体,这些病菌均为烯肟菌酯野生敏感菌株,因此可以采用其平均EC50作为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基线。室内药剂驯化和紫外线诱变试验,获得了10株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不同抗性水平的突变体,其EC50为1~5μg/mL,抗性指数为80~500倍,抗药性稳定,致病力、适合度、竞争力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桂清 赵培宝 杜学林 邢光耀
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一步揭示玉米对灰斑病抗性的生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采用比色(酶活测定)法,研究了玉米灰斑病菌侵入对不同抗性玉米品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灰斑病菌侵入后不同抗性玉米品种体内的保护酶活性均发生一定的变化:POD活性增加、CAT活性降低,酶活增加(或降低)的幅度和提高(或降低)率与寄主的抗感性关系不密切;EST活性提高,抗病品种酶活增加的幅度和提高率比感病品种高;SOD活性增加,且感病品种SOD酶活增加的幅度比抗病品种高;PPO活性增加,感病品种酶活提高率较高,而中抗和高抗病品种酶活提高率较低。说明玉米在遭到病菌侵入时,体内会产生相应的反应来减轻危...
关键词:
玉米品种 玉米灰斑病菌 保护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学磊
近年来,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一个愈演愈烈的全球性生态问题,我国也深受其害。加强对外来 物种入侵的防治已是当务之急。当前,我国应尽早弥补立法上的缺失,尤其要对风险分析制度 作出修正,以因应防范之需。
关键词:
外来物种入侵 风险分析 风险预防原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