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27)
2023(12044)
2022(10144)
2021(9627)
2020(8334)
2019(19023)
2018(18617)
2017(35579)
2016(19383)
2015(21857)
2014(21480)
2013(21539)
2012(20375)
2011(18452)
2010(18478)
2009(17517)
2008(17721)
2007(16003)
2006(13575)
2005(12408)
作者
(56588)
(47701)
(47388)
(45226)
(30364)
(22869)
(21663)
(18509)
(17845)
(16853)
(16443)
(15898)
(15198)
(15122)
(15049)
(14769)
(14344)
(14074)
(13806)
(13581)
(11655)
(11644)
(11602)
(10735)
(10719)
(10690)
(10571)
(10393)
(9651)
(9572)
学科
(81701)
经济(81629)
(56945)
管理(54918)
(44933)
企业(44933)
方法(39945)
数学(35781)
数学方法(35475)
中国(26037)
(21708)
(20840)
(18157)
贸易(18148)
(17825)
(17762)
(16816)
银行(16786)
(16711)
技术(16284)
(16035)
业经(15779)
(15112)
金融(15109)
(13482)
财务(13462)
财务管理(13424)
农业(13389)
地方(13027)
企业财务(12763)
机构
大学(283539)
学院(279615)
(124315)
经济(122034)
管理(105702)
研究(100172)
理学(90508)
理学院(89473)
管理学(88041)
管理学院(87496)
中国(80568)
(60153)
科学(59908)
(57784)
(51596)
(49580)
研究所(47082)
财经(46111)
中心(45634)
(42140)
业大(41384)
(40620)
经济学(40342)
农业(39338)
北京(38425)
经济学院(36543)
(35463)
财经大学(34590)
(34245)
师范(33897)
基金
项目(184615)
科学(145751)
基金(137154)
研究(131643)
(120930)
国家(120004)
科学基金(101732)
社会(86270)
社会科(81887)
社会科学(81867)
基金项目(71508)
(69277)
自然(65325)
自然科(63901)
自然科学(63878)
自然科学基金(62809)
教育(59799)
(59337)
资助(57114)
编号(50154)
(42555)
重点(42044)
成果(41327)
(40309)
(39232)
创新(38137)
国家社会(37221)
教育部(36431)
科研(36117)
课题(35076)
期刊
(129502)
经济(129502)
研究(86255)
中国(55258)
学报(46674)
(44897)
(44444)
科学(42709)
管理(38199)
大学(34959)
学学(33129)
(31731)
金融(31731)
农业(29897)
教育(24312)
财经(23572)
经济研究(22685)
技术(22357)
(20280)
业经(18615)
(17591)
问题(17446)
(16662)
技术经济(15105)
国际(14451)
统计(14221)
世界(14206)
(13579)
(13160)
科技(13107)
共检索到418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覃振强  吴建辉  任顺祥  万方浩  
【目的】分析外来入侵害虫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 Beardsley)在中国的风险性。【方法】根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PRA)程序,本文从新菠萝灰粉蚧国内分布状况、潜在危害性、受害栽培寄主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管理难度等5个方面对其在中国的风险性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新菠萝灰粉蚧在中国的综合风险值R为2.12。【结论】表明新菠萝灰粉蚧在中国是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聪  蔡普默  仪传冬  陈家骅  
为综合客观反映近10年入侵害虫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为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基于2007—2017年中英文科学文献数据库,对外来入侵害虫的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去重后共有885篇文献。分析发现:2014年国内外关于入侵害虫风险分析的发文量最多,在《Biological Invasions》期刊发文量最高,国内期刊植物检疫发文量最高;在害虫类别中,国际期刊关于膜翅目的研究文章发文量最多,而国内是鞘翅目的研究发文量最多;另外,国外对阿根廷蚁Linepithema humile,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和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3种入侵害虫的风险评估发文量最多。最后本研究简单介绍了4种常用生态位模型在入侵害虫适生性分析领域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应用,为入侵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潘汝谦  徐大高  邓铭光  纪春艳  
【目的】分析评估外来入侵花生黑腐病菌(Cylindrocladium parasiticum)在中国的风险性。【方法】根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PRA)程序,从潜在危害性(P1)、移植与建立种群的可能性(P2)、寄主的经济重要性(P3)、国内现有分布的广泛性(P4)和检疫管理的难易性(P5)共5个一级指标及其14个二级指标对花生黑腐病菌在中国的风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计算综合风险值(R)。【结果】花生黑腐病菌在中国的综合风险值R为0.8740,属于高度风险性有害生物。【结论】外来入侵花生黑腐病菌是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植物病原菌,对中国的花生和大豆等作物的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樊婷婷  高尚坤  孟凡玲  尹红增  李超  王庆华  周成刚  
【目的】刺槐突瓣细蛾是2008年在山东省烟台市新发现的重要外来入侵害虫,严重为害我国重要外来树种——刺槐。通过预测其适生区,为高效率地做好检疫、监管和及时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刺槐突瓣细蛾在全国的11个分布点数据,并利用ArcGIS10.0从WorldClim下载1970―2000年的19个环境变量中筛选出相关系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鸿斌  张真  孔祥波  刘随存  沈佐锐  
根据发生区内的历史气象资料研究分析得出,1997年的春季干旱气候是造成1998年红脂大小蠹在山西突然暴发的原因,其中主要影响因子为春季的空气相对湿度和降水。据此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3.2和全国305个站点的气候数据预测出该害虫在我国的气候适生区,确定目前发生区并非其最佳适生区,而是稍偏北的更加干旱地区。在这些地区如果有适宜寄主存在,一旦传入害虫将会严重发生。而目前发生区害虫种群密度则随气候转常会逐渐降低直至条件适宜再度暴发。以目前最适寄主油松为参照,对发生区及潜在区的主要针叶植物挥发物组成和比例进行相似性分析,并据此对潜在寄主进行判断,确定白皮松和云杉是除油松外较危险的侵入树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心钰   钱铖   陶静   宗世祥  
【目的】首次解析入侵害虫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线粒体基因组的序列和特征,在线粒体基因组学水平探讨长林小蠹与近缘物种的亲缘关系。【方法】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参考已发表的鞘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对组装好的长林小蠹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注释和特征分析;运用tRNA Scan-SE 2.0网络平台预测tRNA的二级结构;联合鞘翅目中的23个物种,基于最大似然法重建长林小蠹及象甲科其他近缘物种的进化关系。【结果】1)长林小蠹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5912 bp,共编码37个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和2个rRNA基因,以及1个控制区。线粒体基因组全部37个基因的排序与昆虫祖先的线粒体基因排序一致。2)碱基构成表现为明显的AT碱基偏向性,其中A + T碱基的含量为74.50%,G + C碱基的含量23.80%;AT偏斜值为0.06,GC偏斜值为-0.24。3)除nad5基因外,所有蛋白质编码基因均具有标准的起始密码子ATN;全部蛋白质编码基因终止密码子为TAA或T。除trnS1外,长林小蠹线粒体基因组中tRNA的二级结构均为典型的三叶草形。4)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和最大似然法以及贝叶斯混合异质性模型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支持了本研究中象甲科四个亚科的单系性,其亲缘关系为 [粗喙象亚科Entiminae + ((隐喙象亚科Cryptorhynchinae + 魔喙象亚科Molytinae)+ 小蠹亚科Scolytinae)]。【结论】长林小蠹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保守,具有明显的AT碱基偏向性,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子和终止子组成稳定。基于线粒体基因组重建的长林小蠹及象甲科其他近缘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与形态学研究结果相互支持。本研究丰富了象甲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学数据的多样性,为推进我国重大林业检疫性害虫长林小蠹的分子鉴定、种群监测及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杜予州  顾杰  郭建波  戴霖  鞠瑞亭  胡学难  
【目的】对红火蚁在中国大陆地区可能适生分布的地区进行分析和预测。【方法】运用CLIMEX气候模型的气候相似系数法和地点比较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ArcGIS8.3)对该虫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与结论】CLIMEX预测入侵红火蚁可以在中国大陆19省区的47个市、县(地区)生存,其中在温湿度较高、降雨量较多的华南地区最适宜生存;结合GIS的预测,该虫在中国的适生范围为16.32°N~41.33°N,91.46°E~122.01°E。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发城   马贵龙   高桂珍  
[目的]杏鬃球蚧作为新入侵新疆野果林的多食性害虫,具备繁殖速度快、繁殖量大和扩散迅猛等特征,凸显其在生态系统中具备显著的生态适应性和竞争优势。其不仅对野杏危害严重,还对野果林及当地果园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威胁。通过建立并比较不同类型影响因素下的物种分布模型获得杏鬃球蚧更准确的适生区分布。[方法]通过R语言Biomod2包集成建立物种分布模型(SDM),分别对仅基于气候因素和基于寄主和气候因素两种模式下的杏鬃球蚧分布格局进行预测,以期为入侵害虫制定综合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添加生物变量后的生态位结果与实际分布结果相符,剔除了仅基于气候因素下杏鬃球蚧在沙漠地区的扩张范围,避免了预测结果基础生态位比实际生态位大的问题,预测结果准确率更高,因此选用添加寄主因素的预测结果用于分析。在添加寄主因素后当前总适生区面积15.06×10~5 km2,主要分布在与哈萨克斯坦交界处、天山北脉博罗科努山北麓和伊犁河谷等地;在2090s时期SSP5-85情景下总适生面积达到最大45.31×10~5 km2。在未来不同的气候情景下,杏鬃球蚧的总适生区均呈不同幅度的扩张趋势,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勒泰地区等地适生性显著提高。[结论]本研究构建的7种单一模型的组合模型,其AUC平均值达到0.97,TSS平均值达到0.88,预测准确度高;在添加寄主因素后适生区与实际更吻合,结果较仅添加气候因子更为可靠;预测结果为杏鬃球蚧在新疆的预警、监控和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洪晓月  徐海根  李红梅  谢霖  
江苏省是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 ,也是外来入侵物种发生范围较广、危害程度较重的地区之一。目前有一些外来入侵害虫与病原生物通过不同途径侵入了江苏省 ,造成了较大的直接经济损失 ;有些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外来入侵害虫与病原生物 ,由于具有较长的潜伏期 ,其危险性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其造成的损失将难以估量。加入WTO后 ,江苏省与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交往将更加密切 ,旅游业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物种交换和引进的需求也会增加 ,因而有意、无意引入外来入侵物种的风险随之增加。为此综合分析了目前江苏省外来入侵害虫与病原生物的现状和对农林生产、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并建议采取措施以控制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香玲  苏伟强  刘业强  任惠  陆玉英  
利用SCoT标记研究了36份菠萝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从86条引物中筛选出18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209条带,其中135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带比率为64.99%。经NTSYS软件分析,36份菠萝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63~0.93之间,说明SCoT标记能够揭示菠萝种质间较高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显示,SCoT标记能将36份菠萝种质完全区分开,并分成五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唐超  玉鹏  彭正强  符悦冠  万方浩  
【目的】提出入侵有害生物——螺旋粉虱的风险管理对策,使其风险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方法】根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从国内外分布状况、传入和扩散的可能性、潜在的危害性、经济重要性等4个方面对螺旋粉虱在中国大陆的风险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螺旋粉虱的综合风险值为2.52,为极高风险有害生物。【结论】螺旋粉虱是对中国大陆具有极高危险性的有害生物,应列入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对其实施检疫。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曙东  周桢  
外来入侵动物给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国民经济以及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正确分析外来入侵动物的扩散风险对控制其在国内的扩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外来动物扩散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选取食人鲳(Pygocentrus nattereri)、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等几种典型的外来入侵动物作为评估对象,通过扩散风险计算模型评估出扩散风险的大小,设置阈值对不同入侵动物的扩散风险进行了分级,最终将外来入侵动物的风险分为4个等级:极高风险、高风险、中风险以及低风险,并针对不同风险等级不同扩散程度的外来动物提出了相应的分级管理对策,以期提高政府管理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耀军  蒋学建  李德伟  罗基同  周国福  常明山  杨忠岐  
Leptocybe invasa Fisher et LaSalle,an invasive gall-making wasp on trees of Eucalyptus spp.,was newly found in Guangxi,China.In this paper it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were described.The pest formed galls on the twigs,midribs and leaf petioles of the host trees.Those caused deformation of twigs and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属鳞翅目卷蛾科,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抗逆能力,是仁果类果树的毁灭性害虫。1953年首次在我国新疆库尔勒发现,并迅速扩散危害,1987年随旅客携带物传入甘肃敦煌,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是我国重点防控的检疫对象。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联合启动了苹果蠹蛾的基因组测序工作。研究团队对苹果蠹蛾进行了10余代的纯化,建立了纯化品系。利用流式细胞分析和小片段文库前期测序等方法,对苹果蠹蛾基因组进行了初步的基因组前期分析。结果显示,苹果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蓉  孙晓燕  王一凡  方艺瑄  姜子琪  刘思捷  蔡林汝  刘凯于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的一种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警的世界性重大农业害虫.其幼虫可危害水稻、甘蔗和玉米等多种农作物,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自2018年年末大举入侵中国以来,对我国农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该文分别从理化诱控、化学防治、生物防控、农业防治和综合治理五个方面,对目前国内外现行的草地贪夜蛾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和比较,并分析了各种防治方法的利弊.该文还指出今后应加快生物防治新方法的设计与筛选,做到研究与防治并行,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综合防治体系,并结合农业种植模式的调整优化,争取早日实现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高效可持续治理目标,促进农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